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

国学综合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

神圣手镯围观:℉更新时间:03-01 20:4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

柳枝在古诗中的意象

柳枝在古诗中的意象有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送别时的不舍与思念、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一、迎接春天的喜悦之情。

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李白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白居易的“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都属此类,诗人们从柳芽萌发中、柳丝起舞中捕捉到春的信息,表达了喜悦欢快之情。

二、送别时的不舍与思念。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佟云霞认为,“因为‘柳’与‘留’、‘丝’与‘思’读音相同或相近,垂柳的‘依依’又让人联想到‘依依不舍’,因此古人以‘柳’表达离别之意和思念之情。”春暖花开,是古人远行时节。古代交通不便,一别或许就是数年,所以古人特别重视送别。

著名的离别诗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即借“柳”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在愁人眼里,不论是柳千条,还是枝枝叶叶,都是离情别恨。

三、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邵天松表示:“在古代,柳树是常见树木,在江河湖岸、小渠池塘边,随处可见。

所以,当游子漂泊异乡时,看到柳树,自然会联想到家乡的柳树,并进而会想起家乡的人与物。”“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柳”既暗喻离情别绪,又象征怀家恋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写出了戍边将士悲壮苍凉的思乡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由杨柳想起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深沉而不低落。

杨柳在古诗词中主要代表什么意象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春来桃红柳绿,万紫千红,到处洋溢着诗情画意,诗人们诗兴大发,留下了多少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

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经常出现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咏柳诗词之多,与松、竹、梅不相上下。

松竹梅合称“岁寒三友”,因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象征高尚的人格,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杨柳则是一个情意缠绵的常见意象,表示离愁别恨、代指故乡、愁的象征、借指春天、韶华易逝的人生感慨、象征美女、喻指爱情、借代小人等。

.杨柳因“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离别之时,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风拂杨柳,迎风摇曳,像是依依不舍的样子,此情此景,情景交融,以杨柳之貌,证杨柳之名,可谓名符其实。

这个时候最适合做的就是折柳相送了,这个习俗最早见于《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的意思是: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抒写出当年出征和今日生还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一个“杨柳”意象就把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此,杨柳意象与离别就联系在了一起。

唐代宰相宋璟写的《送苏尚书赴益州》就引用了诗经的这句“杨柳依依”来表达对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心情:

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

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

著名的灞桥折柳说的就是赠别的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

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

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云,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自古多情伤离别,灞桥风雪”景观加上灞桥折柳的习俗,引来无数文人墨客的咏叹,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因而灞桥又多了“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之称。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

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

在古诗中柳有什么象征意义?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陆太祝》中的“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写的就是以柳赠别之情.北朝乐府民歌“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写的也是以柳赠别之情.《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以杨柳婀娜多姿的美景,反衬征夫离乡背井、抛妻别子的哀愁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词人在这里勾勒了一幅“清秋图”:晓风轻拂、残月朦胧、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杨柳三个意象罗列,构成一幅哀愁的景观,引起人们对词人深秋旅途的无限遐想:一舟临岸,但见习习晓风轻拂萧萧杨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枝头,风景之凄凉,客情之冷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清秋图之中.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读后令人倍感黯然神伤.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见芙蓉怀媚脸,遇杨柳忆折腰”,这里把美女的身腰比作柳枝,通过女子的腰之美反映女子的形体之美.因为柳“细、长、柔”的内在特质之美,恰与古代人们对女子的审美标准是统一的.尤其是宋代词人继承发扬了这一审美传统,涌现了大量阴柔之美的婉约词作.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 杨柳在古诗中象征意义是什么?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1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