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

国学综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

逆修仙途围观:℉更新时间:03-01 19:5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题

七年级语文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对古诗词的鉴赏需要较为深厚的 文化 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联想、想象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题,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填空题

1.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

2.独坐幽篁里, 。深林人不知, 。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

5.《峨眉山月歌》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分别为 、 、 、 和 ,构思精巧,不着痕迹。

7、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

8、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

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歧王宅前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

11、苍苍竹林寺, 。 ,青山独归远。

12、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

13、李杜诗篇万口传, 。江山代有人才出, 。

15、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 。

16、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 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 , , 。

18、《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旦辞爷娘去, , , 。

, ,不闻爷娘唤女声, 。

19、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0、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

21、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 , 。

22、《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 。

23、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 , 。

24、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爷娘闻女来, ;阿姊闻妹来, ; , 。

2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 心情的句子 是: ,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

26、 成语 “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那一句? ,

, , 。

27、以双兔为喻,赞颂木兰的机智和乔装之巧妙的句子是: ,

, , 。

29《口技》中,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1)由远到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分而合。

当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响,描写一家四口由醒入睡的过程。

未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妇梦中咳嗽。

30《口技》中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爆声,呼呼风声,___________;又夹百千求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泼水声。

31《口技》中描述观众的反应:

(1)满座宾客无不伸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奋袖出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作者的评论:

(1)一时齐发,___________________。(2)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交代道具的简单:

(1)口技人坐屏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2)撤屏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已。

34夸父与日逐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饮于河、渭;河、渭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倾西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不满东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吴均的《山中杂诗》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7《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诗中表现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9《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0《滁州西涧》的作者是_______,诗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创造了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1《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____ __,诗中写过去之盛,为下文作铺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2《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约客》(作者___ ___)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客》中写到客人失约,主人寂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课外关于充满希望的诗句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3、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李纲《病牛》

6、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秋瑾《对酒》

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8、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9、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0、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5、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明·王冕《题墨梅图》

1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1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1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23、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24、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亦解晴。——苏轼

2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2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题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默写试题

2.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十首

3.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默写题

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练习题

5.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默写总复习

初一文言文常用词选择填空题

1. 初一语文古文填空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却话巴山夜雨时

7.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8.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撤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咏雪》)

9.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

10.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不知道我们学的一不一样】

2. 请大家帮忙出一些初一上学期的古诗还有文言文的填空题

闲情记趣有1.想象之趣__________2.细察之趣__________3.童稚之趣__________4.作者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5.写出你童年的一个物外之趣6.哪句写了农家生活7.童趣?检测题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字注音。

强(jiang ) 唳( li) 怡(yi ) 壑(li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①张目__睁着眼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脖子都僵硬了 _____③素帐未染色的帐子________ ④私拟作_暗自比做_______⑤土砾_土块_______ ⑥凹者为壑_凹的为山沟_______⑦果如鹤唳__就真的想鹤在鸣叫______ ⑧鞭数十_打了他几下_______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把 )(2)徐喷以烟(用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所以常常有超出事外本生的乐趣(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译文: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2)怡然自得——(3)庞然大物——二、阅读理解(一)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层义:第二层:层义:参考答案一、1.ji1ng l@ y0 h82.①睁开②僵硬③白色④比⑤碎石⑥山谷⑦鸣叫⑧用鞭打3.(1)把,拿(2)用4.(1)所以经常有超脱于世外的乐趣。(2)把草丛当做森林,把虫蚁当做野兽,把土块碎石凸起者当做山丘,凹陷者当做山谷。

5.(1)比喻观察极细致入微。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2)自己感到和悦愉快。(3)十分巨大的样子。

(造句略)二、6.《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清 文学家 沈复7.观察惩治蚊子;受到虾蟆惊吓反过来驱打它。8.“又留蚊于素帐中……果如鹤唳云端。”

9.因它惊吓“我”,又破坏了“我”观虫斗的兴致。10.第一句。

通过想像观察蚊子。第二句。

用烟在素帐中戏弄蚊子。2、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瞬间shun 忍俊不禁jin 痴想chiB、自省xing 传不习乎chuan 迂回yuC、倔强jue 诱惑you 迸溅bingD、雏形chu 奢望she 扒窃pa3、下面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心翼翼 庞然大物 卒然长逝 B、玲珑惕透 头晕目眩 抖擞精神C、问心无槐 盘虬卧龙 肃然起敬 D、灰心丧气 返老还童 巴山夜雨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6分)清lie zhu 蓄 洗zhuo蹂lin gu 负 lin 峋5、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4分)①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颂。

( )②理想如珍珠,一颗辍连着一颗。( )③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悠愁而又快乐的树。

( )④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决得是奇迹。( )6、选词填空。

(3分)①我一直 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 的远景。A、迷醉 崭新 B、沉醉 宏伟 C、沉醉 崭新②神圣的事业 痛苦的, ,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A、总是 但是 B、虽然是 但是 C、尽管 可是③月的阴晴圆缺 各具风韵, 险象迭生, 了无穷的得失之患。A、不在 反而 勾起 B、不再 反倒 勾起 C、不再 反倒 引起。

3. 初一的古诗文填空

1、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楼上的这道题写错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我爱梅花,爱它‘一树寒梅白玉条’的纯洁,爱它‘凌寒独自开’的坚韧,爱它‘隔墙分送一枝香’的襟怀,爱它‘为春传信息,不怕雪埋藏’的高洁,爱它‘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韵致,爱它‘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谦逊……我愿做祖国大花园中的一朵小小的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 急需初一古文练习题

《童趣》 例题:文言词的解释,有的可用加字的办法,如“必细(仔细)察(观察)其文理”;有的要用换字的办法,如“昂(抬)首(头)观之”。

试选用其中一种方法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明( )察( )秋毫 必( )细( )察其纹理 故( )时有物外之趣( ) 私( )拟作群鹤舞( )于空中 则或( )千或百 昂( )首观( )之 果( )如鹤唳( )云端 参考答案: 清楚 观察 一定 细心 所以 乐趣 私下 飞舞 有的 抬起 观看 果然 鸣叫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课文《童趣》选自《 》,作者是 代文学家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 ”的景象;二是“观虫斗草间”遇到“ ”的经过。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童稚( ) (2)鹤唳( ) (3)土砾( ) (4)丘壑( ) (5)癞蛤蟆( ) (6)藐小( ) 三、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1)余忆童稚时( ) (2)项为之强( ) ( ) (3)果如鹤唳云端( )( ) (4)以丛草为林( ) ( ) (5)方出神( ) (6)兴正浓( ) (7)驱之别院( ) (8)则或千或百( ) 四、古诗文中有很多表意精练的语句,被当作成语保存到现代汉语中来。

试从文中摘录这样的语句,并解释其大意。 1、( ) ---------------------------------------------------------- 2、( ) ---------------------------------------------------------- 3、( ) ---------------------------------------------------------- 4、( ) ---------------------------------------------------------- 五、翻译下列句子。

5、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6、故时有物外之趣。

7、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8、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9、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训练二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 ) 心之所向( ) 二虫尽为所吞( ) 昂首观之( ) 项为之强( ) 物外之趣( ) 常蹲其身( ) 怡然称快( ) 必细察其纹理( ) 果然鹤也( ) 二、将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相应的括号中。 5、(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6、一日,见二( )虫斗( )草间。 7、常蹲其身,使( )与台齐。

三、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8、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9、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10、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 所拔的“山”指的是: ,所倒之“树”指的是: 童趣》检测题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读音写汉字。

1、项为之强。( ) 2、童稚( ) 3、鹤lì( )云端 4、土lì ( ) 5、怡然( ) 6、hè( ) 7、lài虾蟆 8、明察秋háo( ) 9、藐小( ) 10、拟zuò( ) 二.用加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必细察其纹理( ) 2、兴正浓( ) 3、果如鹤唳云端( ) 4、以丛草为林( ) 三、用换字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语。 1、昂首观之( ) 2、项为之强( ) 3、方出神( ) 4、驱之别院( ) 四、用解释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词语。

1、怡然称快: 2、明察秋毫: 3、怡然自得: 4、庞然大物: 5、夏蚊成雷: 五、填空题。 1、《童趣》作者是 代文学家 ,选自 。

2、余忆童稚时,能 , ,见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 。 3、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 , ,凹者为壑, , 。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 , 。 六、解释下列加点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能张目对日( ) 余忆童稚时( ) 1、日 一日 ( ) 2、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 ) 徐喷以烟( ) 3、观 作青云白鹤观( ) 4、以 以丛草为林( ) 故时有物外之趣( ) 项为之强( ) 5、之 项为之强( ) 6、为 以丛草为林( ) 驱之别院( )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必细察其纹理( ) 7、其 蹲其身 ( ) 七、运用。指出加点字的意思。

1、通假字:项为之强 2、词类活用:鞭数十 八、翻译句子。 1、状语后置:又留蚊于素帐中。

2、省略句:蹲其身,使与台齐。 3、被字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九、根据所给意思,选择课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1、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2、超出事物的本身。

( ) 3、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4、未染色的帐子。

( ) 十、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附加题: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 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③鞭数十,驱之别。

40道古诗文填空题(附答案)

有关古诗词的一些填空题

1.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

2._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3.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

4.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5.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

6.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没在石棱中.

8.___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

9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10.春潮带水晚来急,___________.

【咏物诗】人选下面景物中的三样赋诗,注意把使命合作者写清楚:柳树、月亮、梅花、荷花、瀑布、雪、枫叶.

【填地名】1.()野草花,()口夕斜阳.

【填动物名或植物名】1.江晚正愁余,山深闻()|2.留恋戏()时时舞,自在娇()恰恰啼.

【按诗意填空】1.翁卷的《

》以白描手法谢江南农村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几笔就把水乡时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唐代诗人在诗《乐游园》中以一句___________表现出对美好而又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

3.《游园不值》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赞美了(

),诗中描写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

4.《晓出进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

).这首诗赞美了(

),诗中描写景色的著名句子是___________.

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本诗描写了(

)的美丽景色,广为流传的名句是__________.

【引用古诗名句】

1.教育人有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礼赞百折不挠、蓬勃向上、积极有为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_________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__________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_________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

标题: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填空题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1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