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

国学综合

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

逆世妖瞳围观:℉更新时间:03-01 19:3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

宋黄庭坚春近四绝句原文及赏析

闰后阳和腊里回, 濛濛小雨暗楼台。

柳条榆荚弄颜色, 便恐入帘双燕来。

亭台经雨压尘沙, 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 未春先放一城花。

小雪晴沙不作泥, 疏帘红日弄朝晖。

年华已伴梅梢晚, 春色先从草际归。

梅英欲尽香无赖, 草色才苏绿未匀。

苦竹空将岁寒节, 又随官柳到青春。

〔闰后〕闰月之后。朱自清先生《宋五家诗钞》系此诗于熙宁二年(1069),是岁闰十一月。〔腊里〕指腊月,十二月。〔苦竹〕竹的一种。杆矮节长,笋苦不中食。

岁暮腊月,是万物凋零的季节,也是最少色彩的季节。故一年四季,最受诗人冷落的往往是冬天。然而雪莱诗云:“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冬天又是春天的必经阶段和将至的前奏。黄庭坚的这四首绝句,透过不同的景物,传达了春天将近的消息。这里没有凛冽的寒风,没有萧飒的情调,有的只是隐约潜行的春天的倩影,和诗人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憧憬。

先来看第一首。“闰后阳和腊里回”,是说闰十一月过后,阳和之气便在腊月里提前降临到人间。闰月是古人调整节令农时的手段,闰十一月之后,腊月事实上就是正月。你看那濛濛的细雨,无声地飘洒着。远处的楼台,显得缥缈而又恬静。这哪里象是寒冬腊月? 分明是春雨。在雨的梳洗滋润中,柳条榆荚,都隐隐地透出绿意。“弄颜色”的“弄”字,把榆柳都人格化了。如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把无意识之物写得绰有情致。而且这个“异”字,有若有若无、闪烁不定的意味。用于生意初萌的柳条榆荚,准确而生动。诗人想到,榆柳都要绿了,雨过天晴之后,恐怕燕子也要飞来了吧?“便恐”二字,是揣测语气,犹“相将见”之意,透露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理。

第二首。小雨过后,尘沙不起。诗人乘兴登楼,心旷神怡。远近都是一派明净清和的景色。这当儿却忽然下起小雪来。雪是冬天的象征。既曰春近,却又降雪,不是太煞风景了吗? 不然! 只要诗人兴致佳,下雪也不会使人沮丧。故不曰“却愁”,而说“更喜”。雪是“轻寒”作成的,不是严寒或酷寒。而且这雪也不是冬天余威的宣泄,而是报春的使者。仿佛它比诗人还性急,等不得春暖花开,先洒落一城春花。唐代的诗人韩翃不是说吗,“春城无处不飞花”。那么,这漫空漂洒的雪花,便是春天的预演或彩排。

第三首。雪后更有佳处。地上既不泥泞,又潮润润地,无沙无尘。初日的光辉照射过来,薄薄的竹帘晃动着,光影闪烁,仿佛竹帘在和朝晖嬉戏。又是一个“弄”字,同样流露了诗人欣喜欢悦的情绪。年光将尽,枝头的梅花也已经凋谢了。然而不要紧。因为春色已经从小草的芽尖上,悄悄地、悄悄地归来了。

第四首。梅花快要谢尽了,清香却还在空气中氤氲荡漾。“香无赖”三字,大有情致。以“无赖”写“香”,并非亵渎,更不是“狂奴”(陈衍评黄庭坚语)的恶作剧。花谢而香存,似反常,“无赖”有“无端”之意。更重要的是,梅花的清香仿佛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所谓“无赖”,正见其有情。这种细腻而微妙的情趣,非“无赖”二字不足以仿佛。梅香还未散去,草色又已绿了。尽管绿色还未均匀遍布,但那是不愁的。“苦竹空将岁寒节”,是说苦竹经冬不凋,颇有岁寒之节。然而春天一到,大地皆绿,苦竹的孤高特立之处,也就显示不出来了。

这四首诗,初看若散缓,仿佛是一个童心未褪的画家,漫不经心地东涂西抹。其实亦有章法。作者是将修辞中的顶针或连环句式放大,前后相连,结成一体。第一首写雨,第二首写雪,第三首写梅,第四首写柳。后面三首,每一首的第一句,都点出前一首诗中的景物,以相连缀,形成了组诗的线型结构。

这四首绝句,风格恬淡清新。色彩、字面、景物、情绪,都是淡淡的,仿佛读散文诗。又仿佛是四帧水墨小景。雨是“小雨”,雪是“小雪”,又是“濛濛”、“轻寒”、“疏帘”、“绿未匀”,笔调空灵而协调。两个“弄”字,一个“无赖”,更使得组诗平添了几分活泼气象。这种闲适冲和的风格,和黄庭坚后日的老气横秋大不一样,却很接近程伊川和朱元晦这些道学家的风格。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

古诗《绝句》两首分别是什么?

《绝句二首·其一》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首·其二》

唐代: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词句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3、鸟:指江鸥。花欲燃:花红似火

扩展资料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

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绝句二首》全文古诗和解释?

绝句二首

其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第一首写于成都草堂,诗一开始,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二首,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以排律、五言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

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绝句二首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古诗八级四十首 古诗八级,春近四绝句,其二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1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