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歇后语 中国歇后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民用歇后语 中国歇后语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民用歇后语 中国歇后语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生活中较常见的歇后语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猫哭耗子——假慈悲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打破沙锅——问到底
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蛤蟆跳井——不懂(扑通)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生姜——老的辣
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开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卢沟桥上的狮子——数不清
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老奶奶吃稀饭——无耻(齿)下流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聋子的耳朵——摆设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四两棉花——免谈(弹)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拓展知识】
歇后语的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例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辞海》: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例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例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歇后语是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
1.原始意义的歇后语,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例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例如称“岳父”为“龙头拐”,影射“杖”字,这里代替“丈”。
2.扩大意义的歇后语,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例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例如“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例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了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民间最难经典歇后语
民间最难经典歇后语(篇一)
1.海豹的眼睛——又明又亮
2.向着太阳的葵花——爱晴(情)
3.黄连树上长棵草一一苦苗苗
4.割韭菜不用镰一胡扯
5.塘里的荷花一众人其赏
6.水池里长草——荒塘(唐)
7.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8.秋后的高梁——红透了
9.野牛进林——摸不着边
10.阎王嫁女——抬轿的是鬼,坐轿的也是鬼
11.韭菜煮豆腐——青(清)二白
12.包米秸子当笛儿吹——没眼儿
13.满园的萝卜一个个都是头
14.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15.哑巴狸猫抓耗子——闷逮
16.黄连树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乐
17.千年大树百年松——根深叶茂
18.野马上笼头——服服帖帖
19.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20.蝙蝠身上插鸡毛——你是个什么鸟
民间最难经典歇后语(篇二)
21.楠木当柴烧——不识货
22.棕树皮编蓑衣——满身带刺
23.芋头叶子当钹打——不堪一击
24.木棉开花——越老越红
25.麦秸装枕头——草包
26.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27.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28.高梁地里种绿豆——高低不齐
29.阎王打判官——鬼打鬼
30.树上的乌鸦,圈里的肥猪———色货;一样的货色
31.阎王爷拉风箱——扇阴风
32.锯大树做镰把——大材小用
33.阎王奶奶绣荷包——鬼花招
34.黄瓜打驴——剩半截儿
35.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36.高梁秆做梯子——上不去
37.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38.荷叶包粽子一宽大有余
39.树林里放风筝——乱缠;缠住了;勾勾搭搭
40.斩草不除根——后患无穷
民间最难经典歇后语(篇三)
41.耗子出洞——先听动静
42.丝瓜藤牵在桃树上——专靠巴结
43.萝卜碰上三九天——要冻(动)心了
44.树上搁油瓶——好险;冒险;危险
45.粮库里头一粒米——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46.冬瓜缠到茄田里——东攀西附
47.四方葫芦——愣种(比喻鲁莽的人)
48.挑起苦瓜喊甜瓜——卖假货
49.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50.花生里钻出臭虫来——不是好仁(人)
51.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无绸(无忧无愁)
52.树枝上挂团鱼一一四脚无靠
53.栗子花生一盘端——虽在一起不同根
54.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55.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56.杉木灵位——做不了主
57.芦苇塞在竹筒里——空对空
58.雪地里开鲜花——动了春;露了春心
59.榆木疙瘩的脑袋——死硬
60.出土的甘蔗——节节甜
民间幽默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体现,下面是民间幽默歇后语大全:
1、蓝天上的气球——轻飘飘的
2 烂膏药贴在好肉上——没病找病
3、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辈更比一辈坏
4、老鼠吃猫——怪事
5、老鼠进洞——拐弯抹角
6、老太婆搽胭脂——不知自丑
7、雷公劈城隍——以上压下
8、雷婆找龙王谈心——天涯海角觅知音
9、冷水烫鸡——一毛不拔
10、离了水晶宫的龙——寸步难行
11、理发师教徒弟——从头来;从头学起
12、鲤鱼护窝——不会走多远
13、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物以类聚
14、利剑斩乱麻——一刀两断
15、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16、聋子戴耳机——充耳不闻
17、聋子放炮——充耳不闻;听而不闻
18、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19、芦柴秆做门闩——难撑
20、芦沟桥上石狮子——数不清
21、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22、卤煮寒鸭子——肉烂嘴不烂
23、鲁班门前问斧子——讨学问来了
24、鲁智深出家——无牵无挂
25、落水的桃花——随波逐流
26、落雪天过冰大坂(ban山坡;斜坡)——从头凉到脚
27、落雨天担禾草——担子越来越重
28、麻布鞋上镶绸子——不成体统
29、麻秆手仗——靠不住;不可靠
30、麻秸秆做扁担——挑不起重担;难挑担
31、麻茎当秤杆——没个准儿
32、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33、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34、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比喻小而齐全,具有典型意义)
35、麻雀头包饺子——尽是嘴
36、麻绳上按电灯泡——搞错了线路
37、麻油煎豆腐——下了大本钱
38、马槽边上的苍蝇——混饭吃
39、马蜂蜇秃子——头痛;没遮没盖
40、马蜂蜇蝎子——以毒攻毒
41、马高镫短——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42、马褂改棉袄——老一套
43、马拉车尥蹶子(liaojuezi)——乱了套;乱套了
44、马尾绷琵琶——不值一谈(弹)
45、马尾拉胡琴——细声细气
46、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47、码头上的吊车——能上能下
48、蚂蝗见血——叮(盯)住不放(比喻集中视力看。)
49、蚂虾尥蹶子(liaojuezi)——小踢蹬
50、蚂蚁搬家——拖拖拉拉;大家动口;倾巢出动(洞)
51、蚂蚁抖腿——小踢蹬
52、蚂蚁进牢房——自有出路
53、筷子掉油篓——又奸(尖)又猾(滑)
54、垃圾堆里的八骏图——废话(画)
55、拉牛入鼠洞——行不通;走不通
56、腊八儿出生——动(冻)手动(冻)脚
民间歇后语
到了山顶想上天——贪得无厌
到饭馆里买葱——未必给你(比喻找错刁门路,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到派出所领东西——物归原主(比喻失去的东西叉重新得到。)
稻草人救人——自身难保(比喻自己也保不了自己,就更无法保别人了。)
稻田里插身——以退为进
稻田里插身——后来居上
稻田里干活——拖泥带水
稻草堆里埋石头——软中有硬
德州扒鸡——窝着脖子别着腿
灯草打围墙——点没事
灯草搓绳——紧不起来
灯草搭浮桥——走不得
灯草拐杖——做不得主(柱)
灯芯草挑刺——太软
灯影子上饭馆——人多不吃食
灯笼赶集——白瞪眼
灯笼做枕头——承不起这个羡事
灯尽油干——玩几完
灯盏里洗澡——不晓得大小
戴着面具进棺材——死不要脸
戴着面具亲嘴——没——点情味
戴着面具上街——没脸见人
戴着曰罩亲嘴——隔了——层
戴着帽子鞠躬——岂不此理(礼)
戴特大帽子穿鞋——头重脚轻
戴耳环画眉毛——耳目——新
带泥的萝卜——有点土气
带崽的母老虎——分外凶
带着老婆出差——公私兼顾
带着救生圈出海——有备无息
袋鼠的本事——会跳
单身汲分到房——自成——家
单车追汽车——望尘莫及
单日相声——个人说了算
毒蛇吐芯——出日伤人
窜蛇盯小鸟——列奏(逮往)
毒蛇的舌头——独(霉)分乙(芯)裁
霉蛇的牙齿马蜂针——最毒
毒蛇的牙齿马蜂针——全是窜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阳——套,阴——套
当面肃葱——层—层地摆摆(比喻——件事——件事他说清楚j
当头炮——将住罩罗(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
当铺里抛出孩子来——拿不人当儿(比喻虐待人。)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的事(比喻干冒险的事。)
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比喻不能再继续停留下去。)
刀尖上立正——站不住脚
刀马旦不会刀枪——待有虚名
刀马理不会刀枪——笨蛋(旦)
倒吃甘蔗——节更比—节甜
倒吃甘蔗——甜头在后
捣蒜槌子——独根几
各地民间歇后语
莆田民间歇后语
莆田民间的歇后语,是千百年来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是文学艺术的结晶。其语言虽简短,但富有人情味,亦褒亦贬,为群众所喜闻乐道。(括号内是简析)
申公豹的话——两面派。(面前一套,背后一套)
和尚食猪肝——各人知腹里。
哑巴食黄连——有苦说不出。
阎君出告示——鬼知道。
缺嘴食龙眼——食里“袂”外。(喻反叛)
白纸写“乌”(黑)字——铁证如山。
三步“届”(到)棚前——心快口直。
狗思量猪头舌——休想得到。
羊肉压人生食——没有的事。(迫人承认)
起五雷打“各掇”(蟑螂)——小题大做。
“羊迷”(蛤蟆)遇着北风——不会讲。(不会辩白清楚)
乌贼嘴死不硬——死不服输。 (死不坦白)
土地公看“客班”(戏)——“昏答答”。(不明事理)
“家先牌”(木主牌)落下水—死了再死。
孙悟空翻筋斗——跳不出如来佛手心。
程咬金三各斧——无后劲。(力不济了)
草圈阿打“娘女尔”(母亲)——条条有理。(这是反语,是无理)
大姑娘想老公——说不出口。(害羞)
“婶娘仔”(大闺女)坐“红轿”(“新妇轿”)——第一遭。
粪池兜地起厝——臭底。
丰都民间歇后语
猫不吃死耗子——假意慈悲
叫化子卖米——只有一升(身)
孙家营的海椒——光大不辣
叫化子走夜路——假忙
场背后落雨——街背湿(该背时)
顶起碓窝唱戏——费力不好看
刷子无毛——板眼多
广州口语
民间歇后语一束
白蟮上沙滩——唔死一身孱。
借倒聋耳陈只耳——唔睬你。
隔夜油炸鬼——无厘火气。
食豆腐啃牙——椤嚟多讲。
剃刀门楣——出入都刮。
倒囊冬瓜——好睇唔好食。
床下底破柴——撞大板。
檐前滴水——点点荫旧痕。
瓦坑水——没有倒流。
注:在旧社会里卖柴的小贩、每百斤柴分2落,以五十斤为一落,落谐音为乐。
中国歇后语大全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3、蚕豆开花--------黑心 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饺子破皮--------露了馅
37、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八仙聚会--------神聊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背鼓上门--------讨打
43、草把做灯--------粗心(芯)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54、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55、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6、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67、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71、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瞎子戴眼镜--------装饰 74、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8、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79、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80、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81、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82、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83、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84、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85、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7、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8、放风筝断了线--------没指望了
89、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90、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91、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92、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93、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94、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95、鲁班门前耍斧--------有眼无珠 96、老太太吃汤圆--------囫囵吞
97、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98、挂羊头卖狗肉--------虚情假意
99、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100、唱歌不看曲本--------离谱
10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102、提着灯笼砍柴--明砍
103、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104、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05、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106、大姑娘坐轿——头一回
107、借了一角还十分--分文不差 108、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09、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11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111、上鞋不用锥子——针(真)行 112、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三下子
113、聋子耳朵——摆设 114、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115、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16、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117、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8、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9、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20、飞机上点灯——高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打(蛇)七寸——找要害。
(马)尾搓绳——不合股。 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
(猴)子照镜——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狗)捉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小是人
刘备访贤——三顾茅庐 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关老爷赴会——单刀直人 张飞古城骂关羽——误会
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诸葛亮隆中对策——先声夺人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关公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用歇后语 中国歇后语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民用歇后语 中国歇后语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