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

国学综合

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

拳头寂寞围观:℉更新时间:03-01 16:4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

注释赏析《曲江(其二)[唐]杜甫》诗词意思解释

曲江(其二) [唐]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朝回:上朝回来。典春衣:典当春日穿的衣服。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寻常:随便。又借寻为八尺、常为十六尺之义,与下句之“七十”对偶。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蛱蝶:蝴蝶。 深深见:隐约见。

款款飞:缓缓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共流转:一齐盘桓。

相赏:指与春光同赏。 违:分开。

首联诗意紧承前一首,写身处窘困仍纵酒自如,看似颓唐,实则是一种清狂。颔联“酒债”句承“典衣”,“人生”句承“尽醉”,盖欠酒债多则无钱沽酒须以物偿,寿高者稀则当及时领略酒中真味。“寻常”对“七十”,是借对的绝佳范例,最为人津津乐道。颈联转写赏江头之景,以其轻柔与上联之老硬相映成趣,“深深”、“款款”两组叠字词下得精微无比,极富情韵。尾联回到前一首颔联“且看欲尽花经眼”的意境上,并暗扣前一首颔联“莫厌伤多酒入唇”,以赏景的结尾对应饮酒的开头,语调轻倩的背后交织着 *** 与无奈。

七十者稀,古来语也。乾元元年春的拾遗时诗,少陵年四十七矣。六月补外,岂谏有不听,日惟以醉为事乎?典衣而饮,所至有油债,一穷朝士也。

《瀛奎律髓》

曲江二首其二杜甫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译文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得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

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

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

注释

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朝回:上朝回来。

典:押当。

债:欠人的钱。

行处:到处。

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

见:现。

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

传语:传话给。

风光:春光。

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违:违背,错过。

赏析

《曲江二首》是“联章诗”,上、下两首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这首是第二首,即紧承“何用浮荣绊此身”而来。

前四句一气旋转,而又细针密线。仇兆鳌注:“酒债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须尽醉。二句分应。”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错的。但把“尽醉”归因于“七十者稀”,对诗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时当暮春,长安天气,春衣才派用场;即使穷到要典当衣服的程度,也应该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来,可见冬衣已经典光。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这是更透过一层的写法。“日日典春衣”,读者准以为不是等米下锅,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读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过是为了“每日江头尽醉归”,真有点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为什么要日日尽醉呢?

诗人还不肯回答读者的疑问,又逼进一层:“酒债寻常行处有。”“寻常行处”,包括了曲江,又不限于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尽醉;行到别的地方,就在别的地方尽醉。因而只靠典春衣买酒,无异于杯水车薪,于是乎由买到赊,以至“寻常行处”,都欠有“酒债”。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就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诗人对这究竟是为什么终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来稀。”意谓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这是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难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联写江头景。在杜诗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名句,叶梦得曾指出:“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工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深深’字若无‘穿’字,‘款款’字若无‘点’字,皆无以见其精微如此。然读之浑然,全似未尝用力,此所以不碍其气格超胜。使晚唐诸子为之,便当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体矣。”(《石林诗话·卷下》)这一联“体物”有天然之妙,但不仅妙在“体物”,还妙在“缘情”。“七十古来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将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诗人正是满怀惜春之情观赏江头景物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是无比恬静、无比自由、无比美好的境界。可是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诗人“且尽芳樽恋物华”,写出了这样的结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传语”犹言“寄语”,对象就是“风光”。这里的“风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联体物之妙,不仅在于写小景如画,而且在于以小景见大景。读这一联,就能唤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蛱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点水;深深见(现)、款款飞的。失掉明媚的春光,这样恬静、这样自由、这样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复存在了。诗人以情观物,物皆有情,因而“传语风光”说:“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那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仇注引张綖语云:“二诗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言简意赅,深得诗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与惜春、留春之情融合无间。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饱含深广的社会内容,耐人寻味。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馀地。抒情、写景,力避倾囷倒廪,而要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削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馀象外”的艺术特点。

曲江二首(杜甫)

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诗文解释】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文解释】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

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

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

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荣绊此身。

【诗文解释】

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诗文解释】

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杜甫《曲江二首》

标题:曲江古诗杜甫一首 曲江古诗杜甫其二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1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