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

国学综合

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

倾世恋歌围观:℉更新时间:03-01 16:42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

100个经典常用歇后语

小学生歇后语:

1、一脚踏上磅秤台——举足轻重

2、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

3、墙上一层皮——刮了一层,再抹一层

4、一个脸割下来贴到另一个脸上——一个不要脸一个城墙厚

5、肚货肠子一丈五——没变心

6、咬一口生姜喝一口醋——出人意料

7、一个将军一个令——到底听谁的

8、一根筷子拣花生米一一挑拨

9、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模一样;没什么两样;一个样

10、连鬓胡子一天刮三遍——你不叫我露脸,我也不叫你出头

11、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也不欠谁的

12、一雷天下响——处处皆知

13、两只喇叭吹一个调——响到一块儿来了;想到一块儿来了

14、一百斤米做稀饭——难熬

15、后燕窝儿里一撮毛——摸得着看不见

16、斗大的字一个不识——大老粗

17、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到办不到

18、一脚踏两只船——左右为难

19、一枪扎死杨六郎——没戏唱了

20、两个哑子困一头——好得没话讲

21、大草原上一棵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22、一个核里两个仁——一样货;一样的货

23、洗澡盆里一泡尿——混淆不清

24、一个葫芦锯的两把瓢——正好一对儿

25、一百七加八十——二百五

26、一条犁沟走到底——死不回头

27、初一天夜里——处处不明;出处不明

28、磨房煲吃一碓——头煮;头主

29、菩萨背后一个窟窿——庙;妙;庙透了;妙透了

30、火盆里浇了一瓢油——火气大了

31、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32、筷头长一点——请客人随便吃,多吃点

33、一个曲了一个调——各不相同;有高有低

34、一锤子买卖——不留余地

35、一斗芝麻掉一粒——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经典实用歇后语:

1、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2、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3、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4、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5、鸡爪上钉掌子——不对题(蹄)

6、灯草拐杖——做不了主(做不了拄)

7、春天的杨柳——分外亲(青)

8、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9、没底的棺材——成(盛)不了人

10、磕瓜子磕出臭虫——什么人都有(什么仁都有)

11、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好大的掸子)

12、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3、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4、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但看此一翻)

15、黄鼠狼觅食——见机(鸡)行事

16、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17、铁匠生炉子——煽(扇)风点火

18、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鸣声在外)

19、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20、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21、金子当做黄铜卖——屈才(财)

22、土地老腾空——神气(起)来了

23、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24、儿牵父须过马路——谦虚(牵须)

25、门头沟打官司——没(煤)的事

26、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27、黄鼠狼排队——一路骚(臊)货

28、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29、马背上接电话——奇(骑)闻

30、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趣味经典歇后语:

1、叫花子跳舞——穷高兴

2、秋天的野兔子——撒欢

3、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4、花轿没到就放炮——高兴得太早了

5、五更天唱歌曲——高兴得太早了

6、果子狸吃了果——高兴

7、梦里捡钱——白高兴一场

8、高兴的四脚爬地——得意忘形

9、飞机上吊邮筒——高信;高兴

10、胸口头放热水袋——焐心;高兴

11、钥匙挂在胸口上——开心

12、捧着金碗当乞丐——何必求人;高兴得发傻

13、盘古老跳舞——老开心

14、戏台上成亲——一时高兴

15、小孩子放鞭炬——又高兴,又害怕

16、沙滩上的鱼——干蹦干跳

17、胡敲梆子乱敲鼓——一时高兴

18、小偷娶媳妇——贼高兴

19、一只鸡娃两只鹰——给了你他就不高兴

20、有人喜欢鸡有人喜欢鸭——各人所爱

21、哑巴见了妈啦——高兴得没啥说

22、狗见热油——高兴又害怕

23、哑巴见到娘——无话说;说不出的高兴

24、屁-股上痛熨斗——好烙

25、按彩球的乞丐——高兴得发傻

26、穿鞋带帽——各人所好

27、哑巴捡金子——高兴得说不出来

28、颈脖子上长羊子——高兴;高醒

29、哑巴讨老婆——说不出的高兴

30、瞎子拍大腿——不高兴

31、高兴得四脚趴地——得意忘形

32、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33、新媳妇走错回门的路——高兴的找不着北

34、靛青里沐谷——一身青

35、马缨茯的别名——合欢

歇后语的由来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娶媳妇打幡的后半句是什么

娶媳妇打幡的后半句是:成心起哄

歇后语的由来: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

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

《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

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的意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

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其他的歇后语:

1、擀面杖吹火—— 一窍不通

2、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3、孙悟空大闹天宫—— 慌了神

4、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5、孙猴子坐天下——手忙脚乱;毛手毛脚

6、没眼的笛子—— 吹不响

7、骑马不带鞭—— 拍马屁

8、秋后的.蚂蚱—— 没几天蹦头;蹦跶不了几天

9、孔夫子搬家—— 净是书(输)

乌鸦笑猪黑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乌鸦笑猪黑歇后语

乌鸦笑猪黑—— 光看别人黑,不见自己黑

乌鸦笑猪黑—— 不知自丑

乌鸦笑猪黑—— 彼此彼此

解释:乌鸦和猪都是黑的(这里指传统的黑猪),所以两个其实都很黑。乌鸦笑猪黑歇后语,彼此彼此,一个比一个黑,指两个具有同样缺点的人,一个人却嘲笑另一个人的缺点,在客观角度看来其实两者都相差无几,所以这样的相互嘲笑显得非常的滑稽。

使用:两个都不爱学习的小孩,一个小孩说另一个小孩不爱学习时;两个同样调皮的人,一个说另一个调皮时;两个人共同做一件事情,因为两人的原因导致事情失败,互相指责对错时等等。总之两个具有相同缺点,至少在某些特点上相同,恰好拿这些共同点来说对方时,则可以用乌鸦笑猪黑歇后语来形容两人。

这三个歇后语的意思都相同,乌鸦本身就是黑色的,猪,在没有引进外国品种前也是黑色的。属于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拓展内容】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含义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2]。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1]

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例如:

鼻孔里灌米汤—— 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 红人(仁)

揍鸡毛—— 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 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 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老爷下轿——不(步)行

老公拍扇——凄(妻)凉

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1]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况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歇后语妙用

标题:歇后妙语里的句子 最强歇后语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215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