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营州歌拼音版 古诗营州歌高适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诗营州歌拼音版 古诗营州歌高适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诗营州歌拼音版 古诗营州歌高适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营州歌·高适》原文与赏析
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这是一首描写唐代东北地区风俗民情的诗,为高适出塞时所作。这首诗中,作者通过自己的边塞所见,勾勒出一群原野猎射的少年骑手形象,赞扬了营州人民豪迈英武的精神。
营州是唐代东北重镇,故址在今辽宁省境内,是汉族与契丹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诗的首句一落笔便点出所歌咏的对象是营州少年。少年是人生朝气蓬勃的时代,最能体现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因而往往能够比较突出一个民族的风貌。诗人以营州少年为描写对象,显然着意于表现当地人民所富有的生气和活力。诗人描写人物,精心安排了一个最富有东北边塞特征的背景——辽阔壮观的原野。“厌”(同“餍”)是饱尝、饱经的意思。少年在原野中诞生、成长,空旷阔大的原野孕育出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情。这一句虽没有直接写营州少年的形象,而他们的性格却初步得到展示。
次句描绘了营州少年身穿皮袍射猎城下的英武之姿。打猎无疑是最能表现边塞生活特色的场景,也是最能揭示营州少年性格特征的画面。曹植的《白马篇》中“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的诗句,描绘的是幽州、并州英勇无畏的游侠儿形象,而这首诗中的“狐裘蒙茸猎城下”则活现了营州少年的活泼神情。在边地城下的郊野上,少年们正驭马驰骋,狐皮袍子随风翻卷。“狐裘蒙茸”一句极为生动,侧面烘托出马驰之疾,风势之猛,从而突出表现了少年们高超娴熟的骑射本领和胆大气壮的冒险精神。
次二句笔锋一转,忽然转写少年的豪饮和善骑。或以为“虏酒千钟不醉人”一句是写当地民族的酒味较淡,故饮千杯而不醉,其实作者意旨不在此,作者所要表现的正是少年酒量之大。王维的《少年行》诗云:“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也是这样表达的。最后“胡儿十岁能骑马”一句,是以赞美、感叹作结。作者来自中原,同内地人民不善骑射的情况相比,这种边塞风俗无疑让人感到讶异和叹服。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后两句作了深化。千钟不醉,十岁能骑,给营州少年形象又增添了几分豪气。
明胡应麟《诗薮》云: “王翰《凉州词》、王维《少年行》、高适《营州歌》……皆乐府也。”可见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小诗。作者善于抓住几个生动的生活细节,勾画出一幅情趣盎然的北地民风的图画。唐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开放和宽容,中原文化能够容纳并吸收边地少数民族文化。这首小诗这样热情地赞美边地风尚,正显示了一种盛唐诗歌的风貌。
高达夫《营州歌》云云,写塞外情状。诗用仄韵,音节亦殊抗健。(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营州歌古诗带拼音朗读
营州歌(yíng zhōu gē)
营州少年厌原野, 孤裘蒙茸猎城下。
(yíng zhōu shǎo nián yàn yuán yě , gū qiú méng róng liè chéng xià 。)
虏酒千钟不醉人, 胡儿十岁能骑马。
(lǔ jiǔ qiān zhōng bú zuì rén , hú ér shí suì néng qí mǎ 。)
译文:营州一带的少数民族青少年习惯于在原野上生活,穿着毛茸的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个个性格粗犷豪放,喝起酒来千钟也不醉,并且在十岁时就学会了骑马。
作者:高适,字达夫,又字仲武,唐朝时期渤海郡人,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合称为“高岑”,主要作品有《塞上》、《塞下曲》、《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
营州歌全诗拼音
营州歌全诗拼音:yíngzhōushǎoniányànyuányě,gūqiúméngrónglièchéngxià。lǔjiǔqiānzhōngbúzuìrén,húérshísuìnéngqímǎ。
《营州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绝句。
此诗描写边塞地区尚武风气,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北方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生活风貌和豪放的性格,赞扬了他们豪迈勇武的精神。
此诗体现了胡汉民族之间精神文化的摩荡和融合,透露出刚健、雄浑的民族气息,在唐代边塞诗中是稀有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诗营州歌拼音版 古诗营州歌高适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诗营州歌拼音版 古诗营州歌高适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