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

国学综合

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

重启大明围观:℉更新时间:02-29 18:35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

描写质朴女性形象的诗句

1. 如何写关于女性形象的诗句

如何写关于女性形象的诗句 1.关于写女性形象的诗句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2.关于写女性形象的诗句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3.古诗词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5.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6. 闺怨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若把西湖比西子

8.青裙缟袂於潜女,两足如霜不穿屦。觰沙鬓发丝穿柠,蓬沓障前走风雨。--苏轼

9.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问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杜甫

4.描写女性形象的古代诗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e5a48de588b6e79fa5e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2.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女

5.古诗词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春季: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君易-忆江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冯延巳-阮郎归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冯延巳--清平乐 花月正春风---李煜---相见欢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王雱---眼儿媚 闻道双溪春上好,也拟泛轻舟-----李清照--武陵春 夏季;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咏石榴》 张弘范 猩红敢教染绛囊, 绿云堆里润生香。 游蜂错认枝头火, 忙驾熏风过短墙。

《香山避暑二绝》 纱巾草履行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天平山中》 明 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情却有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秋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有感》)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有感》)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 长歌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菊花>)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冬季: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咏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冬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观雪》 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小至》 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6.描写女性形象的古代诗句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愿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抺总相宜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都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2.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3.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美女

7.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王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李白《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8.古诗词中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2,.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4,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5.美女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6,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7,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忆儿家。效颦莫笑东邻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8,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 7,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9,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0,梨花一枝春带雨 11,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

13,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 14,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15,有女妖且丽,裴回湘水湄。

水湄兰杜芳,采之将寄谁。 瓠犀发皓齿,双蛾颦翠眉。

红脸如开莲,素肤若凝脂。 绰约多逸态,轻盈不自持。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16,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17,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18,脸若银盘,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徽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古诗词大全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期间.诗以民歌形式记叙农民插秧场面及农夫与计吏的对话,从诗前小序“以俟采诗者”看,显有讽谕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写村野春景及农民插田情形,既唱怨响之歌,又时时大笑,透现出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豪爽洒脱的性格,为下文隐下伏笔.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毕,农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写计吏登场及其与返村的农民的对话,通过计吏的自述,活画出一幅鄙俗虚荣嘴脸,并录下其以“筒竹布”行贿而得以“补卫士”的事实.上计吏,指地方派到中央办事的书吏.筒竹布,是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这首诗将农夫与计吏作对比并实录其对话,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卖官鬻爵的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

【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此诗前有引言,记叙镜工制镜,昏镜十倍于明镜,以投合人们好恶心理.诗中即着重写昏镜材质低劣,但却适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见瑕疵,自觉美貌,所以视为宝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镜与昏镜之价值,根本在于“适”与“不适”.秦宫,传说秦宫有宝镜,这里代指明镜.以镜寓讽,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禹锡以“秦宫”喻明镜,而太宗曾为秦王,显然取意太宗,以讥讽作为宦官、藩镇代理人的宪宗逼顺宗“内禅”之不肖行为以及其喜昏弃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政敌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者大加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刘禹锡有感于现实之严酷而作此诗.诗以群蚊喻众多政敌,揭露其阴险狠毒,并预言终将被消灭,表达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前八句集中描写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写对待众多飞蚊只有采取暂时躲避之态度,后二句预言飞蚊随秋风吹来必然灭亡.匡闲,指方正的床.丹鸟,即萤火虫.全诗句句写蚊,句句寓意,语言质朴,声情跳荡,风骨刚健,讥刺有力.

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此诗借百舌鸟啼声善变,能效百鸟之鸣,以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百舌,是鸟名,即乌鸫,能仿效百鸟之鸣.前十句着重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环境,生动地描摹出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啼鸣的声音与神态.后八句着重揭示百舌鸟处境中的危机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鹰隼的突袭,侠少的弹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风吹来,百舌鸟即凄凉瑟索,仓皇躲入蒿下乱飞,再也叫不出声来.朱鸟,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这里代指秋天.诗的结尾的“索寞无言”、“蒿下飞”与前面的“笙簧百啭”、“迎风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构既严,寄讽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唐军破蔡州活捉割据抗命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刘禹锡此诗即为歌颂这一胜利而作.诗写战胜奏凯,却仅以开篇二句写晨鸡啼鸣、角声和平,暗示夜袭蔡州成功.汝南,即指蔡州,天宝时蔡州为汝南郡,这里同时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唤”句意.以下六句皆着力刻画一老人形象,通过老人的言行衬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义.老人所忆“旧事”,是“天宝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载”的平叛成功,将此两者作比较,足见老百姓对此役胜利的欣喜与高度评价.诗以独特的角度写重大时事题材,正如翁方纲所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像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此诗当是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所作,“蜀先主庙”指夔州的刘备庙.诗人凭吊先主庙,怀想先主开国之业绩,慨叹蜀国灭亡之凄凉.首联概说先主英雄气概,面对先主塑像,千秋之后尚觉其凛然逼人,则当日尤可想而知.颔联承英雄气,写刘备开他蜀国成鼎立三足之势与恢复汉室之功.五铢钱,是汉武帝铸行的钱币,这里喻指汉室.颈联转折,先说得诸葛贤相而得以开创基业,后说生刘禅而事业无继.尾联即写出刘禅降魏后不惜先业、麻木不仁情景,透露出对刘备身后业绩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此诗作于宝历三年初春,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之时.诗写金陵山川,由六朝遗事兴发兴亡之慨与怀古幽思.前四句写景,“潮满”、“日斜”、“新草”、“旧烟”,写尽同一地域早晚景致之变化及古今山川之依旧,其中“冶城”、“征虏亭”、“蔡洲”、“幕府”四个具体地点皆为六朝盛事之遗址,四景四地,融合无间,而由山川今古暗逗下文.后四句怀古,写兴亡之感,山川险要,不足为凭,兴废之由,在于人事,见解高卓,显含鉴时之意,而以后庭亡国之音结束全篇,尤造成一种感慨幽远、警醒深刻之意味.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长庆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途经西塞山而作此诗.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长江边,是三国东吴著名军事要塞,刘禹锡因此而咏吴、晋之替兴,意在慨叹山川险要之不足恃,历史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前四句写王浚伐吴,吴主孙皓以铁链横江抵御晋军,终不免求降亡国事.王浚,晋益州刺史,太康元年(280)奉晋武帝之命东下讨吴.颈联以人世变迁与山形依旧对举,发人深思.尾联突现“今逢”,一方面表现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日趋严重的忧虑,寓含诗人要求统一的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又大大延展了吴、晋兴替的历史时空,从而促发一种规律性的思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时,正值白居易由苏州归洛,二人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先赠一诗,有“命压人头不奈何”、“二十三年折太多”云云,大抵慨叹刘禹锡的不幸遭遇.刘禹锡这首酬答诗即接过白诗话头,着重抒写自身在这种处境中的感受与心态.首联以“巴山楚水”的地域与“二十三年”的时间概述屡遭贬谪的经历.颔联承“二十三年”,自言此番回乡老友亡故、恍如隔世,极言时间之久.闻笛赋,指向秀怀念亡友嵇康的《思旧赋》.烂柯人,指传说中因观看仙童下棋而烂掉斧柄的王质.颈联纯以象喻,既以“沉舟”、“病树”自喻蹉跎将老,又以“千帆过”、“万木春”展示时代不断进步的前景与规律,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尾联点明酬答之题,并以“长精神”作结,显见重新振作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惆怅中见达观,沉郁中见豪放,是其难能可贵处.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此诗作于元和十年刘禹锡再贬连州之时,柳宗元也再贬为柳州刺史,二人同路至衡阳分手,柳赠刘一诗,此即刘酬答柳之作.前四句写事,十年前同贬,本年正月同被召回,时隔一月,又同被贬,渡湘之后再分路远行,概尽二人如出一辙之贬谪命运.黄丞相,指汉代贤相黄霸,黄霸曾二度任颍川太守.想到自己重到连州与黄霸重到颍川而清名满天下殊异,只能暗自伤怀.柳士师,指春秋时柳下惠,柳下惠为“士师”(狱官),因“直道事人”三遭贬黜,这里喻指柳宗元,足见对友人品格的敬重,且化典无迹.后四句抒怀,“归目”、“愁肠”是临别心绪,“桂江”、“连山”是别后二人所在,而以“相望长吟”预将联结,使离愁化入山水,意韵溢于言外.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巴渝民歌中的一种,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有十多首,此题原共二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是摹拟民间情歌之作.诗以初恋少女口吻,写出其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首句写景,春江泛溢,柳丝千缕,内蕴着撩人情思的气息氛围.二句即在此环境中引出心中情人,从闻歌声看,足见未见其人,全为心理活动.三、四句承此刻画心理,巧妙地运用半雨半晴天气以感发,以“晴”与“情”的谐声义转生动地表达出初恋时那种既眷恋又迷惘的朦胧情思.

【竹枝词九首】(其七)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本组《竹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七首.此诗作意与前首《竹枝词》拟民间情歌截然不同,而是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从瞿塘峡的险恶地理形势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之险恶的深刻揭露与尖利嘲讽.前二句写瞿塘峡地势,“十二滩”极言其险滩之多,“古来难”可见历来为人所畏惧之途.后二句写世上人心,“水”起波澜,固因礁多滩险,而“人心”却于“平地”故作波澜,可见险恶更甚瞿塘,由“长恨”二字领之,尤见诗人愤世嫉俗心态.诗由自然引向政治,使抽象议论具象化,予人感受极深.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本组《杨柳枝词》共九首,本篇原列第一首.《折杨柳》本为乐府旧曲,歌辞多为五言,刘禹锡此诗将之衍为七言,鲜明地表达出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首句写歌咏梅花的汉乐府《梅花落》曲调流传后世,次句指淮南小山所作屡屡咏及桂树的《招隐士》,二者都以树木为歌咏对象,因以之与咏柳的《杨柳枝词》相比.后二句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以“前朝曲”与“新翻”对比,并由自身的实践表明推陈出新的创作原则、理想及自信.

【浪淘沙九首】(选三首)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青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是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据《词谱》记载,用《浪淘沙》曲名写词,创自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这组《浪淘沙》共九首,这里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首、第六首和第七首.

前一篇写洛水桥边的春天景象.首先展现出春日和煦的阳光,一个“斜”字渲染出悠然闲逸的氛围,为全诗构定基调.第二句转笔桥下,青碧色的河水在悠悠地流淌,河底的细沙历历可见,突出河水的澄澈透明,“碧”、“琼”映照,澄澈中又透出洁净之感.这两句是静景描写,三、四句转笔写出动景.“无端”二字,突然荡出一笔,于静景中掀起波澜,春日天气瞬息万变,河边路上忽起狂风,将平静的河水激起浪花,一对鸳鸯从水中惊起,扑打着河水,水花飞舞似珠玉四溅.翻出另一种境界,也透现出春天的生命活力.全诗四句,第一句和第三句写“桥边”、“陌上”,第二句和第四句写“碧流”、“浪花”,陆上水中,静景动态,交错构合,精密巧妙.

中一篇通过淘金场面的描写,热情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并由劳动力的价值及其归宿,引发深刻的思考.前二句描写淘金场面,日照澄洲,晨雾初开,景色澄明鲜丽,使满江隈淘金女伴的劳动场面如诗如画,表现了诗人由衷的赞美与讴歌.后二句突然转折,择取标志贵族权势的首饰与金印立意,指出其来源,在揭示这种不公平社会现象的同时,寓含深邃的理性思考.刘禹锡于此类乐府诗中寓讽谕之旨,固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创作近似,但又显然不同于元、白那样直表理念的方法,而是在生动的形象创造中充以哲学家的睿智,于流畅的民歌形式中深涵清峻之美.

后一篇写秋天海潮涨落的壮观景象.诗的前二句描写涨潮情形.“八月”点出大潮时节,正因时在八月,所以一旦涨潮,一面是“涛声吼地来”,一面是“头高数丈”,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这两句通过涨潮的形态和声响,把涨潮之势描绘得惊心动魄.后二句描写退潮情形.潮水应时而来,应时而退,来时凶猛,退去迅疾,似乎“须臾”之间,潮水便退向“海门”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由此可见潮水的巨大威力和能量.四句诗,分别写涨潮和退潮,写涨潮固然写出其势,写退潮实亦写出其力,两种景境不同,角度各异,但却相辅相成,使描写对象更为生动、丰满、多姿.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被召回京.此诗即作于是年春.通过对人们竞相去玄都观赏桃花的盛况的描绘,寓含对当时权贵的讥刺与嘲讽.首句写草木葱茏,红尘拂面,可见人马喧阗之景象.二句点明看花,但不写去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描状人们看花后的满足心情,则桃花本身之繁盛艳丽,已在不言之中.后二句由自身经历关合桃花,引发感慨,一方面,眼前“桃千树”皆为自己“去国十年”之后所栽,寓岁月蹉跎之慨,另一方面,以众桃喻趋炎附势之新贵,讥其不过是在“刘郎”被排挤出朝后才得以掌权,轻蔑之意显然.玄都观,是长安城中的一座道观.刘郎,刘禹锡自称.刘禹锡因作了这首诗,更得罪权贵,因而再次被远贬出京,从这一事实看,这首诗寓含的讽刺力度之强烈自是不言而喻.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作于大和二年春末,是《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的续篇,两诗之间竟相隔十四年.刘禹锡因前诗再度遭贬,经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其间人事变迁甚大,当年永贞革新的反对派多已亡故或失势,此诗即针对时事,有意重提旧事,讥嘲当年权贵,表明坚定的立场与信心.前二句写观中景物变迁,十四年过去,满观桃花竟然“荡然无复一树”,仅有满观野菜之花,而由“半是苔”可见几无人迹,与前诗中那种赏花盛况形成鲜明对比.后二句写意,“桃花”喻趋炎附势之新贵,“种桃道士”则指打击革新运动的当权派,如今桃既不存,种桃者亦复不见,而被排挤的“刘郎”却又回来了,不啻为向反对派挑战的宣言.这两首诗全系政治内容,又皆为咏桃之作,并构成桃花盛衰的完整意象,显示出刘禹锡政治讽谕诗独具的特点与成功之处.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此诗是《金陵五题》组诗中的一首.《金陵五题》五诗分咏五处六朝遗迹,此诗原列第一首.通过对石头城荒凉寂寞景象的描写,表达对六代豪华归于没落的感伤,但就全诗而言,并未提及具体史事,而是着眼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显然具有普遍的历史涵盖性,正是因此,白居易赞叹“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同时,石头城乃三国孙权所筑,所谓“石城虎踞”,本为恃险固防之构,然已城空国故,显寓社稷兴亡在德不在险之鉴诫意,所以南宋遗民谢枋得深有感慨地说:“山无异东晋之山,潮无异东晋之潮,月无异东晋之月,求东晋之宗庙、宫室、英雄、豪杰俱不可见矣,意在言外,寄有于无.”(高棅《唐诗品汇》引)这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意在言外,寄有于无”,实际上正是对超越一朝一代之兴亡而升华为亘古如斯的历史规律的深沉思索与感悟.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诗原列《金陵五题》组诗中的第二首.诗写乌衣巷之现状,遥想当年之豪华,抒发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此诗手法与前诗相同,虽然点出一个具体的贵族宅邸遗址,但以燕子寻巢这一独特角度,由小见大,表明旧时豪门贵宅已为普通百姓之家所取代.朱雀桥,是六朝都城正南朱雀门外之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地,在今南京夫子庙一带.王谢,东晋名臣王导、谢安,这里代指六朝豪门大族.今昔巨变,沧桑之感,实际上透现出历史变迁的逻辑进程与深刻内涵.在这类作品中,诗人的感慨总是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藏而不露,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具含蕴之美与警醒之思.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描写洞庭湖优美景象.向来描写洞庭湖者,大多着眼其阔大境界和壮伟气势,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此诗却显然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另一面,即柔和秀美的景境.

诗写洞庭夜景,先以“秋月”与“湖光”相映照,澄静之水与皎洁之月交相辉映,可见天地间一片澄澈,一片和谐,从大的范围上为全诗构定柔和秀美的基调.从景面上看,纤尘不染的夜空高悬着一轮明月,浩无际涯的湖面则风平浪静,在月光照耀下,湖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铜镜铺展在大地上,“镜未磨”形容绝妙,似镜却又未磨,因为毕竟是浩阔的湖面,无风亦有细浪,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同时月光下的景物本来就不像白天那样清晰,所以湖面又呈现出迷蒙之色,表现出一种朦胧之美.诗人再放眼远望,只见湖水清澄,君山青翠,水白山青,相依相伴,那景面恰如一颗青螺缀放在白银盘中,如同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使人爱不忍释.这样的描写,不仅构想新奇,而且化大为小,表现出诗人驾驭浩阔景境的高超艺术技巧.

【九华山歌】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炉始开辟.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仚.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辉兮江漾影.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计临东溟.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九华山,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在今安徽青阳西南.因有九座山峰依次排列而得名.李白把九座山峰比作莲花,因而改名九华(花)山.这首诗描写九华山秀绝景象,诗人采用歌行体式,句式长短不齐,形成波荡起伏的节奏感,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九华山极度赞美的感情抒发的需要.

诗人一见九华山,面对那挺拔奇绝的峰峦不禁惊心动魄,于是立即想象它在天地之初是如何生成的.诗人想象它是九条矫健腾跃的神龙正准备飞升上天时,忽然一声惊雷使它们变化为石头而成,因为至今这山势仍然活生生地像要腾飞起来.腾仚,腾飞飘举貌.这样写山,纯以神话想象取胜,一方面使奇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山势自然腾飞起来,取得直接描写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诗人先慨叹九华山的不为人知,黄帝封禅天地,大禹治水跑遍九州,都未曾来过九华之地,乘樏,樏是上山用的乘载工具,乘樏指大禹;广乐,钧天之乐,这里指黄帝.“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常在无人境”的感叹,显然充满以山喻人的象征意味.然后又以其它山作比,如距九华山不远的敬亭山,只因有南朝谢朓的一首诗而声名大震,其实山势极为平凡,“黄索漠”、“无棱角”,根本不能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因此,结尾处慨叹这样一座造化之尤物如何才能在人间声名大震呢?隐然表露出以谢宣城再世自居的情怀.

【巫山神女庙】

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

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神女庙,巫山上有神女峰,峰下有神女庙.诗人游览巫山神女庙,有感于巫山神女的传说,借此加以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描写神女峰的佳章.

仰望巫山,十二座峰都挺拔秀美,郁郁葱葱,其中偏偏就那么一片石头被人称为神女,可见其自有不同寻常的灵异之处.以下便就此“片石”展开想象.早晨雾霭消散,好象神女在闺中拉开了透明的罗帐,春暮时将要凋谢的山花,则似乎是神女卸下的残妆.夜静时,星河灿烂,月光皎洁,清楚地听见神女出行时环佩之响,风雨后,分明闻见神女归来时通体发出的扑鼻异香.诗人沈浸在此想象中,无疑已为神女而心醉神迷,于是结尾发出感慨,这神女为什么要从九天之上下到人间来与楚襄王约会呢?据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游高唐时,梦见巫山神女,相与欢会,神女自谓“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巫山之下”.以这样的疑问式感慨作结,既有戏谑意味,又留下无穷余韵.

这首诗写神女峰,以想象取胜,而想象本身则呈渐次升级态势,颇具特色.开头极为清醒,号女郎者“片石”也,指明是石而非女郎,三、四句开始将雾、花想象成“卷幔”、“残妆”,但仍着“疑”、“似”二字,五、六句更进一层,佩玉之声和奇异香味已分明闻听,结二句更对其加以诘问,神女峰已完全人化了.正是在这样的想象渐次升级中,诗人逐渐融入神仙境界,诗作也由此透溢出神奇的韵味.

20首古诗带赏析。

一、《枫桥夜泊》

1、作者:唐代张继

2、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翻译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二、《离思》

1、作者:唐代元稹

2、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3、翻译

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4、赏析

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诗人不直接去抒写,而是“自爱残妆晓镜中”的情人,残妆晓镜中的她,钗环参差不齐,绿色丝缕丛杂不整。

很快日出东方映照面颊红如一朵胭脂,脸庞肌肤红润柔腻好像要立即融化消溶一样,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明丽动人娇媚的风姿。

三、《赠汪伦》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翻译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4、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起句先写离去者,展示了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四、《咏柳》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4、赏析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五、《回乡偶书》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翻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4、赏析

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六、《山中》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3、翻译

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只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

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秋叶。

4、赏析

这首抒写旅愁乡思的小诗,诗人在寥寥二十个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悲凉浑壮的气势,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开阔的意境。

七、《劝酒》

1、作者:唐代于武陵

2、原文

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

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3、翻译

高举弯把金杯为您敬酒,满满斟上请您不要推辞。

花儿开放历经多少风雨,人的一生更会历尽别离。

4、赏析

这是一首祝酒歌。前两句敬酒,后两句祝辞。话不多,却有味。诗人以稳重得体的态度,抒写豪而不放的情意,在祝颂慰勉之中,道尽仕宦浮沉的甘苦。

八、《乐游原》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翻译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4、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九、《问刘十九》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3、翻译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赏析

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十、《独坐敬亭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翻译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4、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

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

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十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1、作者:唐代王勃

2、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翻译

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4、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十二、《留别王侍御维》

1、作者:唐代孟浩然

2、原文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3、翻译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4、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十三、《终南山》

1、作者:唐代王维

2、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翻译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4、赏析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颔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

颈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十四、《赠孟浩然》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3、翻译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4、赏析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在结构上从抒情到描写又回到抒情,从爱最后归结到敬仰,意境浑成,感情率真,表现出李白诗歌的特有风格。

十五、《春望》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翻译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4、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十六、《黄鹤楼》

1、作者:唐代崔颢

2、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翻译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4、赏析

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十七、《登高》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翻译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4、赏析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

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十八、《安定城楼》

1、作者:唐代李商隐

2、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3、翻译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4、赏析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十九、《蜀相》

1、作者:唐代杜甫

2、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翻译

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当年先主屡次向您求教大计,辅佐先主开国扶助后主继业。

可惜您却出师征战病死军中,尝使古今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4、赏析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

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二十、《钱塘湖春行》

1、作者:唐代白居易

2、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翻译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4、赏析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质朴的表达

标题:质朴的古诗词有哪些 质朴的古诗词大全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19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