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典故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张绪典故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张绪典故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桓阶字伯绪文言文阅读
1. 张缵字伯绪文言文翻译
张缵字伯绪,是张缅的三弟,过继给从伯父弘籍。弘籍是高祖的舅舅,梁朝初年追赠廷尉卿。张缵年十一岁,娶高祖担第四女富阳公主为妻,授任驸马都尉,封为利亭侯,召补国子生。从家中征召出来任秘书郎,时年十七岁。身高七尺四寸,眉目清秀,神采焕发。高祖感到他很奇异,曾说:“退茎说‘我以后八世有超过我的人’,那人就是此子呀。”张缆好学,兄张缅藏书万余卷,昼夜披读,几乎从不停手。秘书郎有四人,宋朝、齐朝以来,成为世家大族起家时选择的官职,然后等待位次入补,他们任此职,按例敷十百El便迁任他职。张缵坚决请求不转迁,想遍观阁内图书。曾执四部书目说:“如果把这些书读完了,才可言迁任好的职务。”如此敷年,才迁任太子舍人,转任洗马、中舍人,并掌管记。
张缵与琅邪人王锡齐名。普通初年,北魏遣彭城人刘善明来京师请求讲和,要求认识张缵。张缆时年二十三岁,善明见了极为佩服。张缆屡经升迁任太尉谘议参军,尚书吏部郎,不久任长兼侍中,时人认为他年少早达。河东人裴子野说:“张吏部任喉舌重任,已遗憾任命晚了。”子野性情豁达,自说:“年过三十岁,不再往访人。”当初没有与张缆相遇,便虚心地推重他,因而成为忘年之交。
大通元年,出任宁远华容公长史,兼摄琅邪彭城二郡国事。二年,便迁任华容公北中郎长史、亩兰陵太守,加授贞威将军,行府州事。三年,入朝任度支尚书,居母亲丧离职。服丧期满除服,出任吴兴太守。张缵治理郡政,减去烦苛的事务,为政清简,民吏均感便利。大同二年,征入任吏部尚书。张缵担任铨选之官,走他后门的都是家世寒素的人,耿介的人皆被引拔,不为贵要的人改变自己的意见,士人一致称赞他。
大同五年,高祖亲笔韶书说:“张缵是外祖父家的英华,朝廷中的领袖,司空张缅之后,他的名声在范阳为第一。可任他为尚书仆射。”当初,张缵与参掌何敬容的意趣不和谐,敬容担任卿相,宾客聚集,他的客人有过路拜访张缵的,他总是拒绝不让前来,说:“我不能酬对何敬容的残客。”当这次迁任,他上表说:“自从出任辅佐君主的臣子,入主铨选人才之职,可以仰首伸眉,评列是非了。然而为狭小的心胸所阻碍,又近蔽耳目,深与浅,清舆浊,他哪有能力过问。加上他掩饰心意粉饰面目,绝非所能防止,又不喜欢极不安闲的俗人,同他共事。”此言是指堑容的。张缆在职,提议南郊大祀皇帝应乘坐不雕饰的车,适合古今的意思;又提议给印绶宫制备朝服,应当都在印上系丝带,当时一并施行。
2. 古文《桓阶传奇》的翻译
桓阶字伯绪,是长沙临湘人。
他先是做郡功曹官。长沙太守孙坚推荐桓阶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 ,因父亲去世回到乡里。
正赶上孙坚攻打刘表战死,桓阶冒着危难到刘表处请示参加孙坚丧事,刘表认为他讲道义而赞许他。后来魏太祖(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互对抗,刘表占据荆州来响应袁绍。
桓阶劝说长沙太守张羡:“办大事不从道义出发,没有不失败的,所以齐桓公率领诸侯来尊崇周天子,晋文公驱逐了叔带来接纳周王。现在袁绍违反了这一点,可是刘表响应他,这是招致灾祸的做法。
您想要建立功业昭明道义,保全福禄远离灾祸,不应该跟他做法相同。”张羡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倾向哪一方才行呢?”桓阶说:“曹公虽然力量弱小,但依仗道义而起兵,拯救朝廷的危难,接受皇帝命令而讨伐有罪的人,谁敢不服从?现在如果占据四郡据有三江之地来等待曹公来到,为他做内应,不也行吗?”张羡说:“好。”
于是占据长沙以及旁边三郡来抗拒刘表,派使臣到魏太祖那里。魏太祖非常高兴。
正赶上袁绍与魏太祖接连交战,太祖的军队未能向南进发。刘表紧急攻击张羡,张羡病死。
长沙城被攻陷,桓阶于是自己躲藏起来。过了很久,刘表征召他做从事祭酒,想要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
桓阶自己说已经结婚,拒绝接受这门婚事,于是说生病辞退职位。
3. 速求文言文翻译阮孝绪传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
阮孝绪传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终于获得赫免.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 *** .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玉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撰写有《高隐传》,上自炎、黄时代,下到天监末年,反复考虑,分为三品,共有若干卷.又在文章中写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贵之处在于无为.如果能体会这道的根本和行为的踪迹,领悟那或隐抑或显露的道理何在,那么,孔子、庄子的思想就能明白一大半了.”。
4. 恒阶字佝绪,文言文翻译搜索
参考译文:桓阶,字佝绪,长沙临湘人。
曾在那里任功曹。太守孙坚荐举桓阶为孝廉,朝廷授于尚书郎。
父亲去世后桓阶奔丧,回到乡里。适逢孙坚跨江击刘表战死,恒阶冒着危险到刘表那里乞求将孙坚尸体要回,刘表讲义气发还尸体。
后来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刘表以全州响应袁绍。桓阶对长沙太守张羡说:“凡干事情离开正义,未有不失败的。
因此齐桓公率诸侯去尊崇周朝,晋文公驱逐叔带(按:周襄王姬郑的弟弟,曾发动内乱)而接纳周襄王。当今袁绍反叛,但是刘牧响应他,这是取祸的道路。
明府要想立功明大义,得福避祸,就不应当与他共同行动。”张羡问:“但是跟谁才对呢?”桓阶说:“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挽救朝廷的危难,奉王命而讨伐有罪的人,哪一个敢不服?当今若以整个四郡保三江等待着曹公来,为他作内应,不也可以吗?”张羡说:“好!”于是以长沙及附近三州来抗拒刘表,派使者到曹操那里。
曹操十分高兴。适逢曹操与袁绍接连作战,军队未南下。
刘表忙攻打张羡,张羡病死,城破,桓阶就自己隐藏起来。时间长了,刘表征召他为从事祭酒,想将妻子的妹妹蔡氏嫁与他。
桓阶说自己已经结婚,拒而不受,又借口有病告退。 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很惊奇,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升任赵郡太 守。
魏国初建,任虎贲中郎将侍中。当时太子还未定,临菑侯曹植又有宠。
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公开说和密谏,前后十分恳切。
另外毛玠、徐弈因刚强不阿和不结帮派,西曹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好,多次在曹操面前说他们的短处,全靠桓阶左右周旋保护了他们。桓阶与人为善好心救人,多是这样。
他升任尚书主持选举。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
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因此询问群臣。大臣们都说:“大王要不快点走,就要失败了。”
桓阶独自说: “大王你认为曹仁等人遭到战事能够正确处理吗?”回答说:“能”。“大王你是否怕他们二人不全力以赴吗?”回答说:“不”。
“然而你为何要亲自出征?”“我恐怕敌人势众,徐晃等力量不够。”桓阶说:“当今曹仁等人是处在重围之中而死守无二心的,就是因为有大王你在远方支持他们。
人据守着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大的援救。
大王巡视六军以表示有余力,何必忧虑失败而亲自前往?”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驻军于摩陂,敌军后来撤退。
5. 速求文言文翻译
译文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 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
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
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
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
孝绪十六岁时,父亲死了,孝绪 *** 布衣,即使蔬菜有味道也吐了。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
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
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不会牵连到我们的。”
竟然获得赦免。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
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被当时的名流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 *** 。
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
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绪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
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
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撰写有《高隐传》,上自炎、黄时代,下到天监末年,反复考虑,分为三品,共有若干卷。
又在文章中写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贵之处在于无为。如果能体会这道的根本和行为的踪迹,领悟那或隐抑或显露的道理何在,那么,孔子、庄子的思想就能明白一大半了。”
6. 求 文言文翻译
我有几个点不太同意楼上,稍微改下:
高允,字伯恭,是渤海人。很早就没有了父亲,少年老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的崔玄伯见到以后认为他有奇异的才华,赞叹说:‘高家的孩子德行深藏,才华外露,必成大器,只怕我是见不到他那(成大器的)时候了。高允十来岁,因为祖父过世了便回了渤海,把家产都让给二弟,自己遁入空门,法号法净。但不久之后就还俗了。他生性喜爱学习,用挑子挑着书不远千里去求学,终于学有所成,精通经、史,天文、易术、数,尤其喜欢《春秋公羊传》。
世祖让高允和自己讨论刑罚政事,他的意见都非常符合世祖心意。有一次世祖问他:“政事千头万绪,哪一样是最先要做的呢?”当时朝廷禁止开垦良田,京城之中又有很多人终日游玩,不事生产,高允回答说:“我小时候地位低下,只知道种地的事,请让我谈谈农业生产。古人说:‘方圆一里的地上应开垦农田三顷七十亩,百里则是三万七千顷。如果辛勤耕种,则亩产量提高三斗,反之则减产三斗。方圆百里之地的增减量是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何况是整个天下!如果朝廷和民间粮食都有存粮,即使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又有什么好忧虑的呢?世祖认为他说的很对,于是解除了田禁,把粮田全都授予人民。
辽东公翟黑子受世祖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接受了下级一千匹布的贿赂,不久这件事被人发觉了。黑子向高允请教应付的办法,说:“皇上问我,我是坦白自首呢,还是隐瞒 ?”高允说:“你是皇上身边的宠臣,回答皇上问话应该忠实,如果能表明自己的忠诚,治罪之事肯定不用担忧。”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等都说主动讲实话,治罪是很严重的,应该隐瞒这些事。黑子认为崔览等人和自己亲近,反而对高允怨怒,说:“按你说法,是诱骗我去死,还不如不直说呢!”于是和高允继绝了关系。黑子因为不诚实回答皇上而终被世祖疏远了,后来获罪被杀。
给事中郭善明,性情擅于投机取巧,想表现自己的才能就怂恿高宗大造宫室。高允劝谏说:“从前太祖如果建造宫室,不趁着农闲时,是不建造的。现在建国已久,宫室已经齐备,永安前殿完全可以用来使各国朝见,西温室完全可以使皇上用来安居,紫楼上登高远望,完全可见远近之风景奇观的壮丽殿堂应该慢慢来完成它,不可一时实现。计算一下,砍伐木材,运土石及各种杂工要二万人,又有人充当工匠,老人孩子送饭,总计要四万人,半年才能完成。古人有句话:“一个男人不种田就有人因为他而受饿;一个女子不织布就有人因她而受寒。何况几万人呢?那荒废损耗的数量已经很多了!从古人的道理来推断,有今人的事实来证明,都一定会是这种结果。希望君主圣明,再三思量。”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7. 张绪,字思曼原文翻译
宋·欧阳修《张绪·字思曼》白话释义:张绪字思曼,是张岱哥哥的儿子。
父亲张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张绪少年知名,清简寡欲,他的堂伯张敷和叔父张镜、堂叔张畅都认为他很高贵奇异。
张镜把他比作乐广,张敷称“与我们是同一类人”。张畅向孝武帝推荐,任用他做尚书仓部郎。
都令史让他详细介绍一下郡县储米的情况,张绪肃然直视,对这些很不在意。宋明帝每次见到张绪,就赞叹他的清淡。
调转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升为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告诉皇帝说:“臣看张绪有正始遗风,应该担任宫中职务。”
又转为中庶子。后来做了侍中,调任吏部郎,参与掌管大选。
元徽初年,东宫官员罢免,选曹打算让舍人王俭为格外记室。张绪认为王俭人才地位都很美,应该转为秘书丞。
依从了他。张绪又调任侍中,曾经私下对客人说:“我一生不懂得惟诺应承。”
有人把这话告诉给了袁粲、褚彦回,由此把他调出京城去做吴郡太守,而张绪起初并不知道。升明二年(478)从祠部尚书转为齐高帝太傅长史。
建元元年(479)担任中书令。张绪善于谈玄,很被人敬重并觉得惊异。
仆射王俭曾说:“张绪在过江南渡的人物中没有能比的,在北方的士人中可以寻求。不知道汉代的陈仲弓、黄叔度是否能超过他?” 皇帝驾临庄严寺听僧达道人讲《维摩》经,因为坐得太远听不到张绪说话,皇上不便让张绪移动,便让僧达道人迁移地点,以便接近他。
当时皇帝想任用张绪为右仆射,问王俭的意见。王俭说:“张绪少年时候就有美好的声望,确是很好的人选。
南方士人向来很少担任这一职务。”褚彦回说:“王俭的少年时代可能记不起来了,江东任用的陆玩、顾和,都是南方人。”
王俭说:“晋朝政治衰落,不可作为楷模。”先前张绪的几个儿子都是轻侠,中间的儿子张充少年时又不拘小节,王俭又一次进言,便放下了。
后来成立了国学,让张绪担任太常卿,兼国子祭酒;让王延之代替张绪为中书令。何点赞叹说:“晋朝以子敬、季延担任此职,现在以王延之、张绪担当,可以说是清雅官职。
以后接替的人,实在是不容易。”张绪长于《周易》,语言精辟,道理深奥,一时间被奉为宗法。
他常常说:“何平叔不懂《易》中的七个问题。” 武帝即位,转任吏部尚书,祭酒职务依旧。
永明二年(484),兼任南郡王师,加官给事中。三年,转为太子詹事,王师、给事中职务依旧。
张绪每次朝见,武帝目送着他,对王俭说:“张绪因为地位尊崇我,我因为道德珍视张绪。”调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王师职依旧,配给亲信二十人。
又兼任中正。长沙王萧晃嘱托选用吴郡人闻人邕为州议曹,张绪因为他资格不当,坚持不答应。
萧晃写信给张绪坚持请求,张绪严肃地对萧晃的送信人说:“这是我身家所在的州乡,殿下怎能强逼?”才算罢了。张绪谈吐风流,听的人都忘记了饥饿和疲劳,见到的人态度肃然如同置身于宗庙。
即使终日和他住在一起,也无法测度他。刘悛任职于益州,给武帝献了几棵蜀地的柳树,枝条很长,形状像是丝缕。
当时旧宫芳林苑刚刚建成,武帝把它们种在太昌灵和殿前,常常玩赏嗟叹,说:“这些杨柳风流可爱,很像张绪当年的样子。” 他就是如此地受到赏爱。
王俭担任尚书令、丹阳尹,当时各位令史前来拜访,有一个令史善于俯仰,举止美观。王俭对他十分欣赏和惊异,问他说:“曾经和谁共过事?”回答说:“十多岁时在张令门下。”
王俭一直目送着他。当时尹丞殷存至在座,说:“这是康成的弟子。”
永明七年(489),竟陵王萧子良兼任国子祭酒,武帝给王晏下诏说:“我想让司徒辞去祭酒把它授给张绪,众人的议论以为怎样?”萧子良终于没有上任,以张绪兼任国子祭酒。张绪口不言利,有财物就分散掉。
端坐清谈,有时一整天也不吃饭。仆人们见张绪饿了,就为他备饭,然而他自己却没有要求过。
死了以后,没有房宅殡殓,他遗嘱“丧事不设柳谑做棺饰,只用芦葭。丧车拉着灵柩,灵柩上放上一杯水和香火,不设祭品”。
堂弟张融很尊敬张绪,侍奉他像亲兄长一样。抱着酒在张绪的灵前酌饮痛哭说:“阿兄风流忽然终止。”
追赠为散骑常侍、特进、光禄大夫,谥号简子。原文:张绪,字思曼,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也。
祖茂度,会稽太守。父演,太子中舍人。
绪少知名,清简寡欲,叔父镜谓人曰:“此儿,今之乐广也。” 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
建平王护军主簿,右军法曹行参军,司空主簿,抚军、南中郎二府功曹,尚书仓部郎。都令史谘郡县米事,绪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除巴陵王文学,太子洗马,北中郎参军,太子中舍人,本郡中正,车骑从事中郎,中书郎,州治中,黄门郎。辄叹其清淡。
转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迁司徒左长史。吏部尚书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宜为宫职。”
复转中庶子,领翊军校尉,转散骑常侍,领长水校尉,寻兼侍中,迁吏部郎,参掌大选。元徽初,东宫罢,选曹拟舍人王俭格外记室,绪以俭人地兼美,宜转秘书丞,从之。
绪又迁侍中,郎如故 ] 。绪忘情荣禄,朝野皆贵其风。
尝与客闲言,一生不解作诺。时袁粲、褚渊秉政,有人以绪言告粲、渊者,即出绪为吴郡太守,绪。
8. 速求文言文翻译阮孝绪传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孝绪七岁,出
阮孝绪,字士宗,是陈留尉氏人。
孝绪七岁时,过继给堂伯阮胤之。胤之的的母亲周氏死后,有遗产一百多万应该属于孝绪,孝绪一点也没要,全部给了胤之的姐姐琅邪王晏的母亲。
听说此事的人,都对孝绪既叹服又惊异。孝绪年幼时就非常孝顺,性格沉静。
虽然也与小孩游耍,(但)经常以穿水池,筑山峰为乐。十三岁的时候就读完了《五经》。
十五岁时带着举行成年仪式的帽子去见父亲,说:"我愿意效法松子隐遁到瀛海里,追仿许由幽居在山谷中。这样或许才能保全性命,免除世俗的拖累。
"从此独居一室,不是向父母问安就不出门,家里的人也见不到他的面。 亲戚和朋友因此把他叫做"居士"。
表哥王晏富贵显赫,常常到他房内去。孝绪估计他必然会闯祸倒霉,总是避开或躲起来不跟他见面。
他曾吃酱,觉得很好吃,问酱从哪儿来,说是从王家弄来的,他便呕吐出来。等到王晏被杀死,他的亲戚都因此很害怕。
孝绪说:"虽是亲戚,但不结党,为什么牵连到我们呢 "终于获得赫免。 起义军包围了京城,孝绪家中穷困,无法烧火煮饭,仆人偷了邻居的柴来点火,孝绪知道后不吃饭,还命令拆除房屋来烧饭。
所住的屋子里只有一张粗陋的坐卧之具,竹子和树木环绕房屋四周。天监初年,御史中丞任昉寻找他的哥哥履之,想要造访他而不敢,望而叹曰:"他居住的屋虽然近,但他人离我们尘世中的人太遥远了。
"孝绪为当时的名流所钦佩和崇尚到这种程度。天监十二年,孝绪与吴郡范元琰一起被征召,都不 *** 。
陈郡袁峻对他说:"古时候,天地闭合,贤良的人隐藏不露。现在世道清明,而你还躲避起来,可以这样吗 "孝绪回答说:"古时候周代的朝政虽然清明,伯夷,叔齐还是不厌弃采摘野菜;汉代的世道虽然兴盛,黄石公与绮里季也不以在山林中生活而苦闷。
做符合仁的事全靠自己,哪里在乎什么人世 何况我也不是古时候贤哲一类的人 "后来在钟山听人讲学,母亲王氏忽然生病,哥哥,弟弟都想召回他。母亲说:"孝玉深至的性情与我是相通的,他一定会自己到来。
"孝绪果然心里惊惧而折回来,邻居都感叹惊异。配药需要一种药草叫生人参,旧时传说是钟山中生长的。
孝绪亲自跑遍了幽暗险绝之地,好几天也碰不到。后来找到这种草,母亲服用后病便好了。
当时人都赞叹这是孝绪孝心感动所致。撰写有《高隐传》,上自炎,黄时代,下到天监末年,反复考虑,分为三品,共有若干卷。
又在文章中写道:"至道的根本,其可贵之处在于无为。 如果能体会这道的根本和行为的踪迹,领悟那或隐抑或显露的道理何在,那么,孔子,庄子的思想就能明白一大半了。
"==================== 满意的话别忘了采纳哦^_^。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 张炎词选讲
张 炎
【作者简介】
张炎(1248 — 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南渡功臣循王张俊的六世孙,生值南宋灭亡之际,国难家祸,使他的生活道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亡后他避世隐居,四处漂泊。曾北游大都,旋即不仕而归,后漫游吴越,潦倒终生。张炎词 “ 苍凉激楚,即景抒情,备写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红刻翠为工。 ”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九)抒发亡国哀思和身世盛衰之感是其词的主要内容。其词风及词学都承姜夔一派。著有《山中白云词》《词源》等。其词集整理本有今人吴则虞校辑之《山中白云词》。
甘 州
庚寅岁 [1] ,沈尧道同余北归 [2] ,各处杭越 [3] 。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 [4] 。
【题解】
张炎乃三百年宋词发展的殿军,大部分词作风格 “ 清远蕴藉,凄怆缠绵 ” (刘熙载《艺概》卷四),但也有苍凉悲壮之作,如这首《甘州》即是代表。此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回忆前一年与沈尧道等人被召往大都缮写金字藏经,不久南归,沈住杭州,张炎住越州(今浙江绍兴)。题下小序说明了词的创作背景:沈尧道来越州拜访老友,谈笑数日之后,又将回杭,于是作此词送别友人。
记玉关 [5] 、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 [6] 。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 [7] ,老泪洒西州 [8] 。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9] 。
载取白云归去 [10] ,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 [11] 。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 [12] 。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 [13] 。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14] 。
(《山中白云词》)
【注释】
[1] 庚寅岁:指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
[2] 沈尧道:名钦,字尧道,至元二十七年与张炎同时被召北上缮写金字藏经。北归:从北方回到南方。
[3] 各处杭越:沈尧道居杭州,张炎在越州。越:越州,在今浙江绍兴市。
[4] 赵学舟:张炎的词友。《绝妙好词笺》: “ 赵与仁字元父,号学舟。《宋史 · 宗室世系表》: ‘ 燕王德昭十世孙,希挺长子。 ’”
[5] 玉关:这里泛指北方的关塞。
[6] “ 寒气 ” 句:写北地风寒,貂皮袍子都要冻裂了。
[7] “ 短梦 ” 句:谓北游匆促,像是一场短短的梦,醒来依然身在江南。江表:江南。
[8] “ 老泪 ” 句:借羊昙事寄寓家国之愁。《晋书 · 谢安传》载:羊昙为谢安所看重,谢安死后,羊昙停乐一年,平时行路时不经西州路。曾经有一次大醉,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西州门,痛哭而去。因为谢安扶病还都时曾从西州门而入,羊昙至西门而痛哭是触景生情,悼念故人。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市西,这里借指杭州。
[9] “ 一字 ” 二句:谓深秋时树叶落了,无处题诗以寄相思之情。表示满怀心事,欲吐不能。此句翻用唐人红叶题诗的典故。
[10] “ 载取 ” 句:沈尧道来访后,将回到他的隐居之地。白云:象征隐居山林。《庄子·天地》: “ 乘彼白云,至于帝乡。 ”
[11] “ 问谁 ” 二句:借湘夫人思念湘君的故事,表现家破国亡后的失意、彷徨,以及对友人的留念。楚佩、中洲,出自《楚辞 · 九歌 · 湘君》: “ 捐余 玦 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
[12] “ 零落 ” 句:谓自己的身世,如同零落的秋天。
[13] “ 待招来 ” 二句:谓时过境迁、人在而物流。
[14] “ 空怀感 ” 三句: “ 登楼 ” 用王粲事。王粲是汉末建安时期的诗赋家,他避乱荆州时,写过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对故乡、故国的愁思。这几句是说怕上层楼,怕见烟柳断肠处的斜阳。化用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 “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 句。
月 下 笛
孤游万竹山 [1] 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 [2] 。时寓甬东 [3] 积翠山舍。
【题解】
此词是张炎独游万竹山时,落叶纷纷的落寞秋景引起了他的黯然愁思而动黍离之感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故国、家园、友人无尽的思念,是他中期或晚期的作品。此词的风格与《甘州》一词不同,如果说《甘州》一词体现了 “ 苍凉悲壮 ” 的风格,而这首词则更多地表现为 “ 凄怆缠绵 ” 。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 [4] 。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5] 。
张绪 [6] 。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 [7] 。天涯倦旅 [8] 。此时心事良苦 [9] 。只愁重洒西州泪 [10] ,问杜曲 [11] 、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12] 。
(《山中白云词》)
【注释】
[1] 万竹山:《山中白云词》江昱注引《赤城志》: “ 万竹山在(天台)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顶曰新罗,九峰回环,道极险隘。岭上丛薄敷秀,平旷幽窈。自成一村。 ” 天台县,今属浙江省。
[2] 黍离:出自《诗经 · 黍离》,其小序说:周朝的大夫看到故都镐京的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不禁悼念故国的倾覆,彷徨不忍去,因作此诗。以第一句 “ 彼黍离离 ” 名篇。后以 “ 黍离之感 ” 专指对故国、故园的哀悼和思念。
[3] 时寓甬东:据宋末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说张炎北归后 “ 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 ” 。甬东:今浙江定海县。
[4] “ 连昌 ” 三句:想到故宫的柳树大概没有多少了,朋友远去,而自己独听夜雨,更觉神伤。连昌:唐代的别宫名,在河南宜阳县,宫中多植柳树。唐元稹有《连昌宫词》,写安史乱后宫殿的荒凉残破。这里借指南宋故宫。约略:大概。
[5] “ 谩惊回 ” 三句:说自己梦中惊醒,四周悄然凄寂,独对摇曳的烛影,拥着被子,没有人和自己共语。惊回:梦中惊醒。衾:被子。
[6] 张绪:字思曼,南齐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少有文才,喜谈玄理,风姿清雅。官至国子祭酒。《南齐书》有传。这里作者以张绪自比。
[7] “ 半零落 ” 二句:断桥的鸥鹭已零落无多,见人仍是依依不舍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故国、朋友的思念和对自己零落身世的感慨。断桥:西湖十景之一,此代指杭州。
[8] 天涯倦旅:四方倦游之客。宋苏轼《永遇乐》词: “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
[9] 此时心事良苦:指作者慨古伤今的家园之恨。
[10] 西州泪:见前张炎《甘州》注[8]。
[11] 杜曲:古地名,在唐代长安城南,杜氏为当时望族,世居于此,故称。此处指高门大户居住之地,实指自家故宅。
[12] “ 恐翠袖 ” 三句:化用唐杜甫《佳人》诗: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描写一个孤高志洁而被弃置的美人,这里借指隐居的南宋遗民的志向高洁,同时也表示自己矢志不移。此处以梅花代修竹。
【其他作品】
高 阳 台
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解 连 环
孤 雁
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
谁怜旅愁荏苒,漫长门夜悄,锦筝弹怨,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学生佳作赏析】
意悠悠,霜冷长河
—— 张炎《甘州》(记玉关)赏析
公元1290年,张炎和好友沈尧道 *** 为元 *** 写金字《藏经》。翌年,回归南方。之后词人在越州居住,和沈尧道及赵学舟都有词往来,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张炎出身世家,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国破家亡。从此落魄纵欢,千里漂泊。他怀抱空狂,恃才傲物,号呼挥写词篇,以至于后人评价他:“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他是宋代最后一位重要词人,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所以可以说,他的词,是宋的时代绝响。
这首《甘州》,有着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难得的北上经历,让自小生长在有着“水秀山明”“吴侬软语”的江南的王孙公子张炎,记忆深刻。当现实触动了他的回忆时,北方曾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迹与身世飘萍、黍离之悲的人生感慨相融合,促使张炎挥就了此篇佳作。
这是一首赠友词,上阕前半追忆与友人北国之游,后半又写回江南,思及沦陷的都城杭州,不由得悲泪如雨。全词情调低沉,但词意疏阔,境界雄浑,一气旋折,哀绪纷来,堪称佳作。
倒可以用“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形容此词风格的融合。就像即使读到柳永词中的山高路远,依然能呼吸到的是淋漓水汽。而张炎这首《甘州》,在浓烈飒爽的北国中,仍旧能嗅得江南才子细腻多情的心思。“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那入骨的寒气,不但没有令人心生畏惧,反而激发起他的豪迈之气、清朗情怀。仿佛如那冬天盛开的梅花,愈寒冷,愈而衬出其美好品质。接下来的“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是词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将北方的疏阔写得苍凉雄浑,而诗人内心的深沉感喟,溢于言表。如此,方能将“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句衔接得如此自然有力,同时借助江左诸人的故事,抒发家国之慨。词的感情一句比一句更深厚,词人自然而然地把“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的感情推向 *** :无字可写,无处抒怀,触目所见,皆为愁绪。“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则从眼前的离别写起,词人在难舍中道出与挚友两情依依之感。“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折芳赠远,本是为传达美好的心意,可是,那心意在友人离别时却如那芦花一样,片片凋零。“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江山依旧,人事已非,登高所见,沧海桑田,皆是他乡,所以纵然满腹心事,却应以何心态登楼远眺?何况,斜阳正浓?
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蕴藏于字里行间的,即其词中所谓“一字无题处”者。欲语还休,抑郁落拓,令人难以忘怀,如闻断雁惊风,哀猿啼月。意于言外,也不过如此而已。
(白璐 2013级物流管理1班)
【简评】
用 “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 形容此词风格的融合,视角准确,语言也颇具文采。
人事部·卷二十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人事部·卷二十一
李昉
○美丈夫下
《唐书》曰:张知謇,蒲州河东人,徙家于歧。少与兄知立、知晦、弟知然励志读书,皆明经擢第,仪质瑰伟,眉目疏朗,晓立理文而清介自守,故公卿争进之。
又曰:崔湜,美姿仪,有才名,弟液、涤及从兄莅并有文翰,居清要。每宴私之际,自比东晋王导、谢安之家。谓人曰:"吾之门及出身,历官未尝不为第一,丈夫当先据要路以制人,岂能默默受制于人。"液尤善五言,湜叹曰:"海子,我家之神龟也。"海子,即液小名,官至殿中侍御史。
又曰:卢承庆美风仪,博学有才干。贞观初,为秦州都督府户曹参军,因奏河西军事,太宗奇其明辩,擢拜考功员外郎,迁民部侍郎。太宗尝问历代户口数,承庆叙夏商后迄于周隋,皆有依据。上嗟赏之,令兼检校兵部侍郎,知五品选事。
《庄子》曰:盗跖谓孔子曰:"长大美好,人见而悦者,此吾父母遗德,丘虽不吾誉,吾不自知耶!"
《傅玄子》曰:蒯躬字叔孝,性方严,有容仪,人望而畏之。有过其门者,皆整衣改容。
《郭子》曰: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貌,常同行,人谓之连璧。
又曰:谢哲字颍豫,陈郡人也。美风仪,举止蕴藉,而襟情豁然,为士君子所重。
《郭林宗别传》曰:林宗游洛阳,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于是名震京师。复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惟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晋《谢安别传》曰:王珣以疾辞职,岁余卒,桓玄与会稽王导子书曰:"珣神情朗悟,经史明彻,风流之美,公私所寄,忽尔丧失,叹悼之深,岂但风流相悼而已。"
《荀氏家传》曰:荀悦字仲豫。俭之子。俭早卒,悦年十二能说《春秋》。家贫无书,每之人间所见篇读,一览多能诵记,性静,美姿容。
又曰:荀羡字令则,七岁随父在石头。苏峻爱其姿神,数唤之。年十五,拟国婚之选,不欲连姻帝室,乃遁长沙。监司追寻,不得已,遂尚浔阳公主。风气英秀,明须眉,俯仰眄睐,容止可则。
皇甫谥《逸士传》曰:或问许子将:"荀靖与荀爽孰贤?"子将曰:"二人皆玉也,慈明外朗,叔慈内润。"
《何晏别传》曰:何晏,南阳人,大将军进之孙。遇害,魏武纳晏母,晏小,养于魏宫,至七八岁,惠心天悟,形貌绝美。武帝欲以为子,每扶将游观,令与诸子长幼相次。晏微觉之,坐则专席,止则独立,或问其故,答曰:"礼,异姓不相贯。"
《管辂别传》曰:诸葛原与管辂别,戒以二事,言:"卿乐酒,量温克,然不可保,宁当节之。即卿有水鉴之才,所见者妙,仰观如神,祸如膏火,不可不慎也。
《吴地记》曰:陆闳字子春,畅子也。姿容如玉,威仪秀异。光武升台而见,伟之,笑曰:"南方故多佳人。"
《三国典略》曰:李绘仪貌端伟,神情朗俊。舅河间邢晏每与之言,叹其高远,称之曰:"若披烟雾,如对珠玉,宅相之奇,良在此甥。"文襄嗣业晋代,山东诸郡其特降书征者,惟绘、清河太守辛术二人而已。
又曰:梁杨白花,字长茂,武都仇池人,大眼之子也。少有勇力,容貌瑰伟。
又曰:山公目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又曰:嵇叔夜之为人,其醉也隗峨,如玉山之将颓。
又曰:卫玠从豫章下,人久闻其姿,观者如堵,玠先有羸疾,发遂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又曰:人叹王恭形茂者,濯濯如春月柳。
又曰:王右军见杜洪理,叹曰:"肤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也。"
又曰:裴叔则有俊彩容仪,脱冠、粗服、乱头皆好。有人见之,曰:"裴叔则如玉山行,光映照人也。"
又曰:时人目李宣国如玉山之将摧。
又曰: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朝中名士谈义,奇之曰:"自昔诸子弟造之曰:此人水鉴也,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
又曰: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橇膨令淑。""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怡和。"
又曰:范豫章谓王荆州(范宁王悦。)曰:"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王氏谱曰:坦之娶阳范。注:女宁姉,姉生悦。)
又曰: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之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也。
杨松玠《谈薮》曰:张绪字思曼,少而闲雅,风流吐纳,观者忘疲。永明主见灵和殿前,柳条嫩弱,披靡可爱,嗟赏曰:"此杨列掮流可爱,似张绪少年。"
宋玉《风赋》曰:楚襄王时,宋玉休归,唐勒谗之于王。王谓玉曰:"体貌容冶,口多微辞,不亦薄乎?"玉谓王曰:"身体容冶,受之二亲;口多微辞,闻之圣人。"
陈沈炯《长安少年行》曰:长安美少年,骢马铁连钱。陈王装瑙勒,晋帝铸金鞭,步摇如飞燕,剑锷似舒莲。去来新市北,遨游大道边。
○美妇人上
《周易》曰:冶容诲淫。
《毛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姝,美色也。)
又曰: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又曰:彼美孟姜,询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舜英,不槿也。)
又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又曰: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惟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眄兮。
又曰:彼美淑姬,可以晤歌。
又曰:有女如玉。
又曰:有女如云。
又曰:娈彼诸姬。(娈,好貌。)
《左传》曰:叔向欲娶申公巫臣氏,其母曰:"吾闻甚美必有甚恶,而天钟美于是,将必是以有败也。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娶之,生伯封,(古诸侯,发美曰鬒。)实有豕心。夔舜典乐夫有尤物,(尤,异也。)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必有祸。"
又曰: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色美曰艳。)
又曰:卫侯自城上见巳氏之妻发美,使髡之,以为吕姜髢。
又曰:郑有徐吾犯之妹甚美,公孙楚与公孙黑争聘之。
《公羊传》曰:骊姬者,国色也。(其颜色,一国之选。)
又曰:邾娄颜夫人者,妪盈女,国色也。
《尔雅》曰:美女为媛。
《国语》曰:恭王游于泾上,密康公从,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于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灿。今以美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康公弗献,一年,王灭密。(贾逵注曰:灿,美也。)
《战国策》曰:晋文公得南威,三日不朝,遂推南威而远之,曰:"后代必有以色亡国者。"
又曰:阴姬与江姬争为后,司马喜为阴姬,乃谓赵王曰:"臣闻赵,佳丽之所出也。今至境,入都邑,殊无美者,臣未尝见人如中山阴姬者。其眉目准额权衡偃月,乃帝王之后,非诸侯姬也。"赵王大悦,欲请之,司马喜归谓中山君曰:"赵王非贤主也,乃欲请阴姬。王宜立以为后,以绝赵王之意。"中山君遂立为后。
又曰:张仪之楚,见楚王曰:"彼周、郑之女,粉白黛黑,立于衢闾之间,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王曰:"楚,僻陋之国,寡人未见中国之女如此之美!"乃资以珠玉使行。后郑袖闻之,大恐。令人谓张子曰:"闻君将之晋,有千金斤,请供刍秣。"张子请王觞之。王召郑袖而觞之。张子再拜曰:"仪有死罪。仪行天地遍矣,未尝见人如此之美也!而仪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吾固知天下无若是两人矣。"
《史记》曰:纣囚西伯,而闳夭之徒以有莘氏美女献纣,纣大悦,乃放西伯。
又曰:汉武帝时,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幸,武帝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见邢夫人,帝令他夫人饰,从者数十人来前。尹夫人见之,曰:"非邢夫人。"帝曰:"何以知之?"对曰:"观其体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有诏邢夫人。邢夫人故衣独身来,尹夫人望见,曰:"真是矣。"于是乃低头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汉书》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律,善歌舞,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不可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李夫人少而早卒,上怜愍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
华峤《后汉书》曰:梁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东观汉记》曰:赵喜与友人韩仲伯欲出武关,仲伯以其妇有色,恐有 *** 者,而已受其害,欲弃之。喜责怒仲伯,以泥涂其妇面,载以鹿车,身自推,每逢贼,辄为求哀。言其病,遂脱。
又曰:初,光武闻阴丽华美,心悦,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后为皇后。
《汉武故事》曰:又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以充之,率取十五以上二十以下,年满四十者出嫁。凡诸宫美人可七八千,帝从行郡国,载之后车,与上同辇者十六人,员数恒使满,皆自然美丽,不使粉白黛黑,侍衣轩者亦如之。
《魏略》曰:初,袁绍子熙纳甄后,熙出奔幽州,后留侍姑。及邺破,绍妻及后坐堂皇上。绍妻自抟。文帝语:"袁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为迎也。
《吴志》曰:周瑜从孙策攻皖城,得乔公两女,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又曰:孙权步夫人以美丽得幸,宠冠 *** 。
王隐《晋书》曰:阮籍邻家处女有才色,籍不与亲,生不相知。未嫁而死,籍往哭,尽哀乃去。
《晋阳春秋》曰:荀灿字奉倩,常曰:"妇人者,才知不足论,自宜以色为主。"玺骑将军曹洪女,有美色,灿于是聘焉,容服帷帐甚丽,专房宴寝。历数年后,妇偶病亡。未殡,傅嘏往唁,灿不哭,神伤曰:"佳人难再得。"痛悼不已,岁余亦亡。
邓粲《晋记》曰:杜韬至长沙,掠前始兴太守尹虞二女,皆国色也。将妻之,曰:"我父二千石,终不为贼作妇。"遂自杀焉。
又曰:谢鲲邻家有美女,鲲挑之,女织梭投之,折其两齿。
干宝《晋纪》曰:石崇有妓曰绿珠,美如玉,善舞。孙秀使人求焉,崇方登凉观,临清水,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崇尽出妇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而披罗縠,使者曰:"君侯服御丽矣,然本受命,旨索绿珠。"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还以告,故秀劝赵王伦杀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曰:刘聪使大鸿胪李恒聘太保刘商女,谓恒曰:"此女辈皆姿色超世,且太保于朕,实自不同。"恒曰:"太保裔自有周,与圣源实别。"聪大悦,赐金六十斤。
又曰:崔鸿《后赵·石虎》:郑后名樱桃,晋冗从仆射郑世达家妓也。在中猥妓中,虎数叹其貌于太妃,太妃给之。
又曰:前秦初,苻坚灭燕,慕容冲妹年十四,有殊色,坚纳之。
车频《秦书》曰:苻坚时,新罗献美女,国在百济国东。
《三十国春秋》曰:后凉吕超杀其君纂,后杨氏国色,超将妻焉。谓其父桓曰:"后若自杀,祸必及宗。"桓以此言告后,后曰:"大人本卖女与氐羌,以图富贵,一之以甚,其可再乎?"桓不能强,乃自杀。
《唐书》曰:乔知之尤称俊才,所作篇咏,时人多讽诵之,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知之有侍婢,曰窈窕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送与婢。婢感愤自杀。承嗣大怒,因讽酷吏罗织,知之下狱死。
上一章回目录下一章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张绪典故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张绪典故 张绪,字思曼文言文翻译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