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题临安邸古诗 范题临安邸古诗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题临题临安邸古诗 范题临安邸古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题临题临安邸古诗 范题临安邸古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题临安邸》的意思是什么
《题临安邸》的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诗词原文】《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扩展资料
1、《题临安邸》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2、《题临安邸》鉴赏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林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与赏析
林升·题临安邸
林升字梦屏。大约生活在宋孝宗时代,擅长诗文。《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
【题解】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注释】1.临安:南宋京城,偏安之地,即杭州。2.邸:客栈、旅店。3.汴州:即汴梁(今开封),北宋京城,时已为金所占。
【串译】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西湖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做了汴州。
【赏读提示】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宗,中原国土全被金人所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不思收复中原,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作者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 *** 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 *** 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置国难于不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做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社会现象,经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然而这种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为讽喻诗中的杰作。
诵读时,“讽刺”当是此诗的诗眼,意在诗外。
【推荐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题临安邸古诗诗意
诗意: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林升(生卒年不详),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生平事迹亦不详。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扩展资料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
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参考资料:题临安邸-百度百科
508
评论(19)
举报
初夏的尘埃
来自科学教育类认证团队2018-10-23
展开全部
诗意: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临安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71
评论
举报
更多回答(20)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4-20题临安邸的诗意(简少一点)30字左右262
2011-11-10题临安邸的诗意180
2019-10-08题临安邸诗意1
2011-05-25题临安邸全文意思4196
2019-04-17题临安邸诗意。8
2014-03-03《题临安邸》的诗意,思想感情?398
2010-05-31《题临安邸》的意思353
2014-05-29《题临安邸》的诗意怎么办呢?119
风水是“环境科学”?还是奇幻思维?
男人“外貌协会”是肤浅的表现吗?
光和引力谁跑得快?
更多相关题临安邸的诗意的问题>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题临题临安邸古诗 范题临安邸古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题临题临安邸古诗 范题临安邸古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