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

国学综合

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

光之子围观:℉更新时间:02-28 16:4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_百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卷二《初春小雨》已介绍。韩愈对永贞改革持反对态度。宪宗元和元年(806),召任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讨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派人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韩愈在赴潮州途中到达蓝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他写了这首诗。“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首联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获罪的原因。“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受到处分之迅速与严厉,也表明了皇权之神圣和不可冒犯。但是韩愈毕竟冒犯了,这也显示了韩愈无所畏惧的气概。所奏即《论佛骨表》,其中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可见,韩愈对上《论佛骨表》会受到处分是有思想准备的,他的无畏精神也是有思想基础的。

颔联写他在受到皇帝处分之后,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而且明确表示对因此遭贬毫不后悔。两句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读起来显得紧凑而流畅。特别是第四句采用反问的形式,将毫不后悔的态度表现得愈加鲜明、坚决。“残年”,剩余岁月,当时韩愈已经52岁。

颈联即景抒情。五句表达对家庭难舍难分的心情。当他回顾家庭所在地长安时,愁云笼罩在终南山上挡住了视线,看不见长安,当然更看不见家,于是越加挂念起他的家来。六句写瞻望前程,雪拥蓝关,可谓前程莫测。“马不前”,充分显示了征途的艰难,也表现了马对家乡的留恋,这实际上也是韩愈自己心情的写照。

尾联婉转地表达了被贬潮州的顾虑与愤激之情。不写自己担忧会死在瘴江边,而是通过揣度侄孙远来的目的是为了到瘴江边收敛自己的尸骨,就含蓄地表现了这一点。“瘴”,瘴气,指热带或亚热带山林或水边的湿热空气。过去认为是恶性疟疾等疾病的病源。“瘴江”指潮州地区的河流,此处“瘴江边”指潮州。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何在?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

创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侍奉,韩愈上书劝谏,触怒,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注释:

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

朝(zhāo)奏:送呈奏章。

九重(chng)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

衰朽(xiǔ):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

圣明:指皇帝。

秦岭:在蓝田县内东南。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马不前: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

汝(rǔ):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瘴(zhng)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瘴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文:

早晨我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

我知你远道而来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正好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赏析:

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何异于发配充军?

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韩愈之刚直胆魄可见一斑。目的明确,动机纯正,后果怎样,终亦不顾。此联有,有愤慨,而表达却颇为含蓄。肯将衰朽惜残年,大有为匡正祛邪义无反顾的勇气。

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谪贬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谓悲极。前瞻茫茫,雪拥蓝关,马也踟蹰起来。马不前抑或人不前呢?李白在天宝三年(744)因玄宗疏远而上疏求去,曾作《行路难》述志,其中就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联,亦写仕途险恶,不过,韩愈比之李白,境遇更为惨烈。韩愈仿此联所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颔联借秦岭、蓝关之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戚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这两句,一顾一瞻,顾者为长安,因云横秦岭,长安已不可见,龙颜难以再睹;瞻者乃潮州,奈何为蓝关大雪所阻,前程曲折坎坷,不敢多想,马固不能前,人却能前乎?失路,于此可知矣!

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翻译,表达了什么?写作背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年代】中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昌黎先生集》

词义句义

【左迁】贬官

【封】这里指谏书。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潮阳】今广东潮安。一作“州”。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敛我的尸骨。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写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八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侄孙韩湘匆匆赶来,来陪伴这孤苦的老人。韩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悲歌当哭,送给侄孙韩湘。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古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标题:左古诗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古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17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