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

国学综合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

布道官途围观:℉更新时间:02-24 11:5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

喝醉酒失态经典句子

古典诗词中十大经典“酒后失态”

今日,不妨将古典诗词中描写的一些酒后失态行为选择出来,以现代流行的评比方式辑成“十大”,还原当年历史上那些酒后失态形象,以资示范,及作趣品。

第十位: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陶渊明)

这是酒仙兼诗仙李白同志的诗,诗意直白,基本不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就能看懂,可知古代的人们口语化的诗词还是和如今的并无太大差别,现代人绝对不要以高深莫测、故弄玄虚的手法去学汉语、古文,而是要悦读,持之以恒,自能读懂。那些在学生时期课本里见到的古文只是古人的书面语而已,考验及炫耀的是其实不值得提倡的象牙塔里东西,是用来摆门面的,而古人的口语文化还是和如今的相差无几,不必高山仰止。

回到本诗来。李白在醉后大声叫退朋友,让对方不要打扰自己睡觉,其实已是酒后失态的了,即使该友是多么熟悉,因为古代是远比当代讲究礼节的啦。不过,李白描写的不但是自己的醉态,其实还连带描绘出另一他的前辈文人的醉态,那就是东晋名士陶渊明同志。原来,“我醉欲眠卿且去”并不是李白的原创呢。

《宋书·隐逸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陶渊明不懂音律,但喜欢藏放不加装饰的古琴一张在家,琴上不设琴弦。每次和友人酒喝到舒服时,就上前作弹琴状以寄托自己喜欢音乐却不懂音律的遗憾之情。凡友人来访,不分贵贱,他都会摆酒宴接待。如果自己喝不过友人先要醉的话,就直接对客人说,我要醉倒睡觉了,你可先回去啊。他的直率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可见,李此诗第三句几乎袭用陶潜陶渊明的原话,正表现出一种真率坦荡的风度。在文才及酒量上,两者应堪称双雄。但酒场有趣的现象是,往往越是能喝的人,直率的人,醉得越是快,因为“没遮拦”不使心计也!

第九位: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及友人)

这是李大才女著名的《如梦令》小词,由于被收录入课本,所以很多老师在解释“沈醉不知归路”时都解释为作者及友人是沉醉于美景而误入歧途的。其实不然,词人虽是女人,但却是酒中豪客,从未嫁赵明诚开始就以酒、词结交济南乃至附近名士的,出阁后夫妻恩爱,自然要继续喝酒享乐了;后期逢国破、夫亡等一连串变故,更是嗜酒如命,也写下了很多酒后的词作以寄愁怀,比如“浓睡不消残酒”等等。品读李清照同志的词,十有八篇必有酒、醉等字眼,所以应先熟悉其生活状态及爱好,才能更好理解她的词作内涵。

本词描述的是一群醉友尽兴玩乐后回舟溪中,中途因酒发而无法控制船只引发的故事场面,你看,她是一女流之辈,却还和男友人如此疯玩,船入莲花丛中走不动了还拼命争着向前,惊得本趁夜色要栖息的鸟儿都不安稳了,可见酒后失态之一斑。看来,婉约派的人酒后还是和豪放派者一样的,酒使人回复本性也。

第八位: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

这是陆放翁同志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诗作所述场面。该诗作于南宋乾道八年(1172),陆游同志入蜀赴任途中已47岁,但宦海浮沉、人生坎坷,多愁的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无望,无时无刻不令诗人忧心忡忡,只好在途中不时借酒浇愁,使自己在麻醉状态中进入剑门关。此时,他已忘记了自己是来做官的,而是在昨夜醉酒弄得一身酒痕都不换衣服的状态下,自言自语:我这样喝,喝成这样,在远行的旅途中都常常喝酒消魂,如今在毛毛雨中骑着这只瘦驴进入四川了,应该是符合“诗人”的标准了吧?

此时此刻,他的心中绝对有“幸福不是毛毛雨”的感觉。显然,他此时的潜意识中,残存着与李白对照的影子。自唐一代后,李白以才闻名,多少潜移默化使后代的文人都喝上一点小酒了,否则如何符合“文人的标准”呢?因此,宋代酒风也是极盛的,到哪里一歇脚,都是三碗浑酒一盘牛肉上桌来的(类似于今天的风干牛肉),更不要说会写一点诗词的“文人”了。不然,连酒都不会喝,谁承认你是“文人”啊。这也奠定了后代文人与酒的情结基础。

你看,陆游可是一个干部啊,在白日大庭广众之下满身酒痕“颓废”上任,影响可想而知,这不是一种酒后失态么?换在当代,早被人举报到四川省纪委那里了吧。

第七位: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

诗出自白居易同志的长诗《琵琶行》,太长,不用尽录。其失态的语句在最后一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上。

这描写了古文人历史上堪称佳话的一大夜幕下之浔阳江头夜宴场景。白居易同志到江边夜送客人,古文人是很重视送别的,且白同志好歹还是当时的江西九江市委书记啊,所以送别就要设宴、喝酒,尤其是面对茫茫大江,生命显得何其渺小,船的质量及技术在当时也没保障的,故此那时的一别,等于生死各茫茫,送别是有真情实感的,不比当代那么“无情”,反正还有电话可打嘛。

当时的浔阳江头是一大码头,停泊了很多出航的船只。既然有江中送别宴会存在,自然就会有歌女伴唱生意这一项目了,何况是市委书记大人亲自出马呢。本来酒宴都差不多了,人该走了,但此时恰巧出现了弹琵琶的歌女,酒至半酣的白书记就自然请其过来一弹,于是就重新摆宴了,于是只好再喝酒,无酒不成席嘛。由此,也可知古文人是对送别很感伤的,依依不舍,恨不得找多个借口和朋友多聚聚。

一般酒后话就多,白书记也不例外,毕竟他也是凡人嘛。就问到了歌女的身世什么的一大堆,另外加上该女的艺术造诣很高,这也引发了书记的感叹!草根中藏龙卧虎啊,只是他们没运气不能凭技艺登上国家的各行各业最高殿堂而已,反而是高高在上的人却尽是蠢才啊。这些想法在酒精作用下,一发不可收拾,送别的宴会被延迟很多了,“满座”其他客人都知道是市委书记设的宴啊,船到时间了仍不敢开,只好陪着坐着听音乐。

酒到较高境界时,往往会勾起当事人的愁肠百结,想到不如意之处多多,就会醉后痛哭,即使是市委书记也是,自己是被“贬”来的呀,九江是多么贫穷偏僻啊,离首都长安多远,这对于16岁就吟诵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进入长安踌躇满志“有才如此,其居亦易”的白同志来说,简直就自觉悲惨过歌女的身世了!两相作用下,白同志居然就酒后失态了,哭得一塌糊涂,全个夜场的人就他哭的眼泪最多了。

而“满座”的“哭”,我想,一些是给白书记面子跟着哭的,而不都是性情中人。至于船老大,也得等到书记说离开才可以开船了吧。

第六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

粗看之下,很多人不知道这是一首醉词,苏东坡同志在写这首词前,醉得一塌糊涂,但这才更激发了他的文思,终于成就了这首“从此中秋无诗词”的千古名篇来。酒,妙趣无穷。

很简单,该词在前面有段小序说得很明白了:“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是指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怀念不在一起的兄弟苏辙,于是作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

大醉之下,他才翩翩起舞,飘飘欲仙的。酒精作用之下,太守也就是市长大人在高朋满座情况下以为自己已是神仙了,希望飞到天上,飞回去和自己的兄弟团圆。但此时此刻“人在高位”,贵为一城之长,走不得的,其豪放派的性情就此毕露无遗。

高处不胜寒啊,而山东可是喝酒高手多的是之地呢,市长大人不被灌醉那才怪啊!因此,苏同志大醉之下已知道自己失态了,回府后乘兴急忙写下这词,第二天清醒后拿给众人看,借此转移大家注意力,将昨夜自己的酒后失态乱舞窘境及场面忘掉。呵呵,众人于是心照不宣,也叹服他的文才,高,实在是高!

第五位: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李白)

又是李白同志入选,这回排名又升高了。因为这次的醉后失态不是和友人两人而已了,也不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醉,而是“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当众而“醉卧桃园东”了,人可就丢大了吧!

这是一出典型的召妓酒后失态图,尽管唐代的妓远比如今高档得多,不只是纯卖身、两腿一张开就收钱那么简单的货色,而是需要懂音律、会将文人随时随地所作的诗词当即谱成曲现场弹唱助兴,兼会配合饮酒而后才能入闱的“艺伎”(日本的也源自大唐),层次可不低呢。

但无论如何,李白同志在有人款待之下,如此喝酒,喝到随便就地躺倒而不顾旁人及封建礼节的情况,还是非常荒唐的啦。就算在当代,也应算是严重失态之一,进入本排行榜“罪有应得”。

第四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

一向严谨的辛同志居然也有如此酒后失态举动!他之前即使喝再多,也还能“醉里挑灯看剑”,军营中还是无人敢趁他酒后冒犯这位文武全才的辛将军的啦。

而这次他之所以醉成如此,原来是在一番顿悟之后,心情极端愉快,才放开喝成如此的。他说,最近才觉得古人的书,有时候真的不可相信啊,这和《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吻合了,书都是人写的,就都存在着人为的痕迹,和天道比起来,有些道理真的不是“道理”啊,还是不可完全相信。而是需要从生活中去感悟真理,才好!

换在当代,所谓的“科学”也都是人造出来的啦,不是天然的,只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个层次而已,谁又能验证科学就是最符合“天道”的学问呢?所以,人,必须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才能渐渐和天接近,而减少人为的痕迹,顺其自然,归于自然。

严谨的辛同志悟了,就不再刻板了。放开喝酒吧,只要心情好。

最后,他喝得和松树较上劲儿了,毕竟他武术功底还是不错的,哪里需要“松来扶”啊,他此时肯定落入“我没醉”的俗套不能自拔了,推了松树还大喊“去!”

GO、GO、GO,法国世界杯早该以他为形象大使了。

第三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这是喜好喝酒的王翰同志在《凉州词》中写到的醉态。凉州,在今甘肃河西、陇右一带,州治在现在的武威。王翰的《凉州词》共二首,此是第一首。

而王翰,出生及死亡的年代已无据可考,只知道他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进士,喜纵酒游乐、豪荡不羁,史称“发言立意,自比王侯”。他的自比王侯,一般是在酒后,这符合他的性格和喝酒者的秉性。

这首诗在酒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辨清“葡萄酒不是民间误认的源头在西欧”这一理论,只不过西欧的是在发明了蒸馏技术之后才将葡萄酒推上一个划时代的新水平而已。

王翰守边疆,自然是要喝酒的,而且因为豪放,每喝必醉才罢休,即使是在古战场上,当然不是战时的战场,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喝特喝葡萄酒,不管军中号令已要催动部队出发了。他的喝酒状态及胆量可想而知。

而他的理由则是催人泪下的:古来征战几人回?

知道此去是死,又为什么还要拘束人,不让人好好地喝上一次酒后再去死呢。这是千古以来一大悲壮但难解的情结。而根据历史事实,秦能灭六国,其治军之道之秘密其实正在于“酒”字。凡战前,必由将军总动员,带领统一喝酒,半醉后厮杀,虽死则能因酒而减少痛苦,酒发则能奋勇当先,因此才铸成辉煌战绩,大将军白起、章邯、蒙恬等名人个个都是酒量过人啊!

只是立国后,要礼法,才淡化这一灭六国的治军之道,趋向“正统手法”治理国家。酒,才成难言之隐变成潜规则,始终存在于军中、国中及正规场合中,一直到当代还是如此。

第二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

之所以将老曹的《短歌行》列为酒后失态第二位,是因为正是这首诗,使曹操在酒后玩出了人命,一代音乐奇才师旷当众被他酒后刺死的血腥场面至今仍让人触目惊心。

失态如此,一点都不比当代的醉驾撞死人那样吓人。何况他还是一个高级干部呢!

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曹操的奸滑自古闻名,酒后的失态也打上了这个特别的印记。

当时,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大宴众官,大喝杜康酒(当时可不是如今的“杜康”那么低端),甚为得意,酒兴中作《短歌行》一首,乐官师旷听后,认为歌词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不吉利,性格直而告曹操,却被酒后易怒的曹操一槊刺死。酒醒后,曹操甚悔,下令厚葬之。但扼杀一位音乐大师的损失则无可挽回了,不然,深受西汉大师李延年乐风影响的师大师是很有可能在“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方面做出比李更大贡献的,这是音乐界的一大损失(这在以后帖子中再阐述)。

而曹大败于赤壁,也是一种报应,更是一种酒后失态所付出的历史上最大一宗“埋单”了。可谓,史上最牛的“酒后失态责任事故”。

第一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等人)

这回高登榜首的酒后失态仍然是“千古第一酒文人”李太白同志!只不过,这回不是他的自写了,而是一向也严谨的杜甫描写的,所以更加可信。这是他在《饮中八仙歌》描摹自己评出来的同时期“八大酒人”各自的醉态: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多么神似的画面啊!

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乘船,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

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水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左丞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政事,以便让贤。

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

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

除了最后两位三、五杯就醉显示酒量小外,其余都是高手啊。

最离奇的还是李白了。你看,每喝一斗酒就能写成诗百篇,文才及急才很厉害啊,酒后失态更是离谱,在首都的酒家到处喝醉了就地睡觉,不管皇天后土了。连皇帝有事找他,在乘舟出行前急着要找他,派人好不容易在首都某处酒家找到他并把他召来时,他还醉得不登上船去朝拜皇帝,还当着皇帝御驾大呼小叫“我是酒仙啊,你算老几”!

须知,这可是杀头之罪啊,死十次都不嫌少,凌迟都可以的大不敬重罪啊!

但酒后的李白却不怕这些,除了表现他借酒发泄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命运外,最大的一面是性情的淋漓尽致的反映。

幸好,他遇上的是一位明君,尚未进入昏庸晚年的明君。

明君能容纳人,尤其是雅才、大才,明君一笑而过,不用你而已,何必取你性命。卿自醉,干朕何事。所以,玄宗对李白还是相当宽容的,才会在他醉卧自己宫殿时,还亲自用袖口去擦拭李的污涎,让当时人叹为观止。

李白,奇迹地不因酒而获斩,但最后还是死于酒上。醉了,以为池中月亮可捞,一跳,淹死了。死得如此失态,人皆不忍亵渎之,才帮他编出了一个故事来圆满他的结局:他自水中成仙了,骑着水中浮现的一只大鲸鱼羽化了,人们分明看到他,骑在鱼背上出水,渐渐飞上天际,向西、向西。

这也是后人把人死隐喻为“骑鲸西去”的典故。至今,文风流传的潮州各地,人死后,家属在灵堂两侧贴出的挽联常用基本句式就是“骑鲸西去,吊鹤南来”。

行文至此,近午天了,犹望十大,自思酒史,不绝如缕。于是罢笔,但愿随风。(文/杜帝)

我媳妇在外上班,常有应酬,但她每次都喝酒,人都容易酒后失性。我该如 ...

给她看一篇文章:,攻心为上。

看透酒场江湖,用心方能应酬

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搞定的,对于喝酒,有句老话说“牌越打越远,酒越喝越近”,意思是说喝酒能拉近人际关系,然而,我们看看中国历来的酒场,诡异变幻,与“战场”无异。

酒场江湖,尽显微妙

喝酒,实在有太多的学问,酒场之微妙,可以写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读不懂中国酒场中礼数之下的面子和规矩,就会牺牲在酒桌的战场上:

——有人借酒遮脸,直抒胸臆,甚至不避反目;

——有人借个酒胆,恣意妄为,甚至酿成丑剧,总觉得一句“酒喝多了,不记得了”能撇清关系,进退自如;

——有人借个酒气,豪言壮语,轻诺自负,总会有“酒后说的话不算数”的挡箭牌为日后收场。

——有人摆个酒局,耍耍威风,表现实力……

中国酒场江湖的潜规则,是临场能喝大酒而又“有样子”。

——酒后“无德”自然最令人生厌;

——酒后“话篓子”,也让领导或别人心烦,办事不牢,哪里有提拔的机会呀;

——酒后“没大小、没规矩”,更是不成熟的表现;

——酒后“吐真言”往往中了别人的圈套;很多人,自以为是酒后率性,其实,“率性”是别人给你的宽心果;在别人看来,率性就是“衰性”。

酒后“有样子、不走样”,是一个人的自控和成熟的标志,“能喝、能劝、听劝”是遵从酒场背后的江湖规则的上佳表现,这是现实中酒场江湖的喝酒标准;

酒桌下的规矩就是一个面子,不能把别人的面子掉了,也不能把自己的面子丢了,讲究酒满心诚,喝酒要到位,最关键的结局就是“酒酣耳热面子足”。有人请不到场,是不给主家面子;有人请而不去,是不值得给主家面子;自己面子不够,还要请有面子的人来捧场,能请到有面子的人就是自己的面子;能敬人喝酒,就是给“被敬的人”撑面子,也给自己添面子;能劝到别人喝酒,是自己的面子;能接受被人劝酒,是给对方面子;找到借口说辞劝酒,更是表明自己聪明伶俐;

酒场就是江湖,酒场背后多是名利。于是,酒场大戏,宾主有序,食客助威,客要请的到位,否则无功而返;陪要陪出精彩,否则毫不称职;被请要心诚接纳,酣畅淋漓,否则无以为继,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的酒场角色。互敬互让,越喝越多,面红耳赤,总要兴尽而散。

酒场底牌,露出本色

曾经听一位朋友说“酒之所以好喝,就是因为它实在难喝”。大家都明知道大酒有害,却要拼命给朋友、给客户、给领导劝酒,陪酒,非要大家喝多、喝醉、喝吐,这种“酒场悖论”其实正是一种屈从于文化陋习的“酒场攻略”。每个酒客都在喝酒的过程中观察着别人,展示着自己。

酒场上“没有样子”的原形毕露,一般有两种情形:

都交底:喝大酒,就是要把你喝趴下,喝的你原形毕露,露出你的老底!大家都露了老底,似乎才会放心,朋友也能做了,这叫不打不相识,这样才能把关系喝出来。

尽张狂:“信步把酒尽猖狂。谁道太嚣张,小儿满雌黄,殊不知,僵谨世故枉年少。”你喝多了,失态,被观察,被否定……

其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洒脱“酒仙”,是不适合中国酒场现实的,多被认为是一个“闭门自恋”的文人的狂放……

古来有很多描述饮酒美好的,诸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的美妙是飘在天上,酒的害处却是落在地上的。

大酒对身体、对别人、对社会的危害众所周知:经常喝大酒,给人造成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血糖、冠心病、心梗、心脑血栓等等心脑血液方面的疾病,这些疾病是喝大酒的一个明确结果,肯定要发生,许多喝大酒的人以年轻和身体好为自我安慰,殊不知,上述病症的发作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且这些病都是要命的。

人沉溺在酒精中,人会变得越来越消极,精神面貌越来越差,道德自律益发弛懈,美丑标准日渐模糊,喝多了,耍酒疯,难免丑事连连,家人朋友都受牵连。

中国酒场,换不了人,改不了酒风,怎样才能圆融一些,不要大酒伤了自己,伤胃感情,伤了领导,伤了客户呢?我的建议是换酒,换一种有说法的、关心别人健康的,体面的酒。

招商银行面向VIP贵宾发行的《财智生活》杂志介绍了一款“百利生养生葡萄酒”新品,记忆很深刻。可谓,酒场上的清新之风,其所宣扬的“百草利生,大美圆融”之精神意蕴和倡导“酒场执中”的饮酒方式,“利人利己”的酒场“收官之举”,都是一种积极的酒文化的变革,说白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当人们无法摆脱酒场大战之中,痛苦挣扎,渴望跨出泥潭超越生命的时候,百利生出现了。面对很多人的酒场苦恼,百利生给出了“大酒解决方案”。

首先,百利生有着西方红酒文化的一层底色,有着强烈的文化仪式感,它典雅、节制、富于生活情调,当人们端起一杯好不逊色上等干红的百利生,联想的不会是狂喝暴饮,对纵情白酒的酒场有一种调和抑制的作用。

其次,百利生是第一款经由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葡萄酒,百利生“补气血、养肝肾、通五经”的养生实效,可以使大酒过后的第二天舒服一些,不至于精神萎靡、头脑发木,饮食不思。简单说,白酒伤气伤血伤肝伤肾,百利生补气血养肝肾;百利生的养生功能,可以抗衡大酒之害。

第三,百利生之所以能被酒场接受,因为它本身是酒品,不是解酒药,不是果汁饮料,不是逃避酒桌战斗,而且还是很有品位的高档养生干红葡萄酒,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妙。百利生的出场,改变了酒场文化中攻守兼备的“思维定式”,引导局中诸君向“利己利人”的路上走。百利生并不是要彻底改变什么,而是推进圆融。酒场的百利生推崇一个“温和兼济”的酒场哲学,因为百利生的功效使百利生成为“关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象征,这种利人利己的精神是一种圆融人生态度,使酒场“从看你到底成不成”的潜台词,变成了“关爱生命的态度才是最成的”。即便是退一步讲,我们无力改变或者倡导什么,那么,“革命小酒天天醉,苦撑也要百利生”。

来一杯百利生,让生活变得有滋味,让内心的尊严在你我之间生根发芽,让无奈的呐喊远离我们,让我们都对生命有一个健康的态度吧!

再劝她只喝低度酒,红酒之类的,或者喝养生干红葡萄酒百利生,有酒有美容养生,还不会过量乱性。

我曾在类似问题中做过一个“隆中三策”,给有同样烦恼的男士的,您可以检索找找看。

很实用,很有效,他本人回复我,表示十分感谢呢。

劝人不要喝醉酒的警句

醉汉脚下无平路. ——英国诗人 詹·汤姆逊

今朝之醉必有明日之苦. ——英国政治改革家和道德家 塞·斯迈尔斯

醉酒不过是有意识的疯癫. ——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酒,就像夜里的蝙蝠,贪婪的吸食着你的“血液”.让你起先有的乐瘾,渐渐变成刺痛,然后,失去自己.——不要让夜里的蝙蝠有机可乘,珍重自己!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喝酒失态的人是什么人

标题: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有哪些 对喝酒失态人的警句怎么说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15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