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二月二祭桥图片 黔东南二月二红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黔东南二月二祭桥图片 黔东南二月二红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黔东南二月二祭桥图片 黔东南二月二红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2021年二月二龙抬头是几号 2020龙抬头是哪一天
2020龙抬头是2021年2月24日,星期一。农历庚子年(鼠年)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旧时被称为“龙抬头”日。传说是关中地区久早不雨,玉帝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降龙木”,搅浑河水。小龙从水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
这一天是二月初二,后来人们便认为是“龙抬头”日。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也开始苏醒。所以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黔东南的节日及意义
苗族节日丰富多彩,它从不同侧面体现出苗族人的社会生产、生活及文化 心态。节日文化对于研究苗族这样的无文字民族,具有独特价值。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重要聚居地之一,这里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尤因此地素有“百节之 乡”的美称,所以被选定为田野调查点。敬桥节是黔东南苗族的盛大节日之一。敬桥节保留了完备的祭祀活动,且十分讲究,其每个环节无不折射出苗族的祖先崇 拜、生殖崇拜和万物有灵的传统信仰体系,亦反映出苗族因农业生产来安排节日活动的智慧。
祭桥什么意思?
祭桥的程序和细节有很多讲究,不同层次的桥所需要的祭物祭品是不同的。一般家庭架的桥用鸡、鸭、猪肉、鱼等物品祭;房族架的桥用猪头来祭;全寨架的桥用水牛或生猪、生羊等活的牲畜来祭,祭祀的隆重程度区别很大。
桥神不仅送子,还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因此,在二月二祭桥节这一天,大人们是不许管束、更不许打骂孩子的。
祭桥是当地苗族人以家族或寨子为单位缅怀祖先的祭祀活动,但其现实意义是能够增进寨邻之间、家族之间的团结与和睦。
祭桥节当天,人们在桥上完成祭祀仪式后,将带去的鸡、肉、蛋煮在一锅,全寨人欢聚一堂,吃团圆饭,喝自酿的米酒,互相祝福着,直到天黑灯亮时才离桥回寨。
黔东南,当我们走进那由千千万万个故事编织的苗寨时,仿佛听到每一片树叶都会歌唱,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
祭桥,就是苗家人许许多多神秘而又古老的故事中的一则。
每当农历二月二,黔东南的苗族都要过一个特别的祭桥节,以此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黔东南苗族古老的宗教节日——祭桥神。桥神,其实就是苗族宗教观念中的“送子娘娘”。据说古时候,苗寨有一位漂亮的姑娘名叫仰欧色,她与天上的美男子略那(月亮)结为夫妻。两人婚后两年一直没有生育,于是在二月二那天去架桥,才得以生儿育女。有歌唱道:“回头看古时,是谁先架桥?是谁先祭桥?仰欧色和略那,他俩配成双,他俩配成对。过了九重河,遇着一神仙??神仙劝他俩,你俩莫要愁,坳上三根杉,是固央栽的,回去把它砍,用它来架桥,三根排排架,一头靠那山,一头水龙,当天就架好,儿女过得来。略那仰欧色,砍倒三根杉,架好那座桥。说来也凑巧,正逢二月二,生出一男孩,杀猪来祭桥,杀鸡鸭祭桥,还煮鸭蛋祭,米酒一大坛,烧香烧纸祭。就从那里起,苗家代代传,每逢二月二,家家来架桥,户户来祭桥。”(详见《剑河苗族古歌.礼仪歌》)
自此,每年二月初二,就成了苗族的祭桥节。桥神不仅送子,还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因此,苗族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桥。有些宗族还共有一座大桥,因为人们认为大桥能给全族人招财进宝。大伙每年都要共同大祭一次,杀猪宰羊,十分隆重。小桥每年各家自祭一次,不请巫师,由父母带领孩子到桥上杀鸡杀鸭、洒血酪酒祭奠,并敬供糯米饭和染色的鸡鸭蛋。这一天,大人们是不许管束、更不许打骂孩子的。
一般情况下,在二月二这天一大清早,苗族村民户主总要带上一两个竹篮子,里面放着鸭蛋、猪肉、腊肉、香纸、糯米粑、酒、酒杯等祭品和祭具,到村头寨尾、大桥小桥、房前屋后等处祭桥,而他们身后总会跟着一伙男孩。男孩手里或衣袋里装着染成红色、黄色或绿色的熟鸭蛋,不停吆喝着:“祭桥咯!抢蛋去咯!祭桥咯!抢蛋去咯??”当大家到达所要祭的桥时,苗族户主先把带来的祭品、祭具在桥头就地摆放,再点上香火,敬酒的同时轻声祈祷或默念,或祈求桥神保佑六畜兴旺、年内丰收;或祈求桥神送子送女,保佑全家安康。往往就在这个时候,淘气的孩子们会一哄而上,把祭台上的祭品——鸭蛋、腊肉等一抢而光。
二月初二一大早,我和几个朋友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三穗县,这里有“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在一条大山脉的半腰,有一个古老的苗寨。一位苗族男子挑着担子迎面走来,一打听,我们得知这里是寨头村,大部分村民都姓万。他还告诉我们,万姓家族将在村外山谷举行祭桥活动。
说话间,就见一些人三五成群挑着担子走出村子,向一条山沟走去。我们驾驶的3台小车急忙调头从一条便道尾随而去。大约10分钟左右,大山挡住了前进的路,我们一伙摄影发烧友只好扛着长枪短炮徒步前进。越过田原、跨过河沟,我们与祭桥的苗族人群会合后,从凯(里)
玉(屏)高速公路的桥下钻过。在距凯(里)玉(屏)高速公路桥不远处的一条小河沟旁,陆续赶来的苗族男女老幼聚集在此。顷刻间,人们分头拉开了阵势。有的支灶,有的抱柴,有的杀鸡,有的烧水,有的煺鸡毛??更多的人则是守在一旁,围坐在一起谈论着什么。
由于听不懂苗语,我们只好请教村里一位懂汉语的苗族男子。他指着远方的一座大山说:他们的先祖是从那个方向来的,多少年来万姓家族都会聚于此地缅怀、拜祭祖先。
这种祭桥活动不是随便祭的,其程序和细节往往有很多讲究,该不该“祭”也是由户主决定的。苗族同胞们所要祭的桥分为石桥和木桥两种:石桥多半用青石块做成;木桥多半用杉木做成,包括独木桥和两木桥、三木桥或三木以上的多木桥。从桥的权属上分,有公用的寨桥、房族架设的房族桥和自家用的家庭桥3种。寨桥多半位于交通要道上,各户都可以祭;房族桥是由房族组织决定祭祀与否,家庭要服从房族的安排;而家庭桥多半设在屋基内,如堂屋(客厅)内桥、大门口桥,也有先辈或者户主自己在野外架设的桥,仅本户所祭。从桥的用途和祭拜角度来分,又分为常规桥、风景桥、求子桥、保子桥等。
不同层次的桥所需要的祭物祭品也是不同的。一般家庭架的桥用鸡、鸭、猪肉、鱼等物品祭;房族架的桥用猪头来祭;全寨架的桥用水牛或生猪、生羊等活的牲畜来祭,祭祀的隆重程度差别很大。
在祭祀现场,有一座小小的水沟桥,旁边是一个摆放供品的小屋,与汉族人说的土地庙有些相似。不远处的凯(里)玉(屏)高速公路大桥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苗族男子所说的方向概念的判断。尽管如此,万姓苗族依然认为这是万山龙脉归来的龙头之处,他们的祖先就是由此而来。我不禁感慨,一个家族能找到先祖由来的大龙脉,并在此祭奠先祖,该是一个多么神奇的故事。
万姓族人的祭桥处的确是一个聚宝盆式的地方,四面环山。苗族男子告诉我们,寨头村万姓人家自先祖迁徙至此己有600多年历史,过去万姓家族人丁兴旺,现在响应国策实行计划生育??突然,他话题一转,指着小沟旁锅灶边已经煺光了毛的鸡说:现在我们万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祭桥是当地苗族人以家族或寨子为单位缅怀祖先的祭祀活动,但其现实意义是能够增进寨邻之间、家族之间的团结与和睦。苗族人的“祭桥节”是十分文明而和睦的。这一天,人们在桥上完成祭祀仪式后,将带去的鸡、肉、蛋煮在一锅,全寨人欢聚一堂,吃团圆饭,喝自酿的米酒,互相祝福着,直到天黑灯亮时才离桥回寨。
在今天的黔东南,居住在三穗、台江、剑河等县一带的上万苗族同胞,从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起,就开始根据寨子的迁移时辰择吉日杀猪牛、宰家禽,举行古老的“祭桥”活动。节日中的苗族姑娘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尽情欢乐。
曾有专家如此分析苗族的“祭桥”:从宗教的角度说,当初的祭桥是祈求生儿育女的迷信活动(如祭求子桥、保子桥);从原始封建思想的残留意识角度说,祭桥具有间接对土地、路基或者田土的个人权属的强调(如祭堂屋桥、门口桥、屋基桥、土头桥),从而达到明确个人或家族私有财产与外界财产分界的目的,相当于一种维护土地私有权物证的活动。
“祭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很普遍的,但许多地方的规模并不大,因此,去探访和体验这种民俗风情的人并不多。或许正因如此,苗族人祭桥的故事至今仍像一坛老酒,埋藏在大山深处。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黔东南二月二祭桥图片 黔东南二月二红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黔东南二月二祭桥图片 黔东南二月二红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