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

国学综合

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

混沌球王围观:℉更新时间:02-23 03:5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

从0到1经典励志句子

龙腾虎跃朝气蓬勃;壮志凌云,你追我赶誓夺第一。

鼻子从室外调回室内耳朵从鸟鸣调回人语,嘴巴从大笑调回微笑,肢体从随意调回紧张,状态从离开调回在线。假期结束,工作开始,你回来了吗?默默无闻的人们被送入坟墓,他们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努力过;他们若能接受诱导起步,就很有可能功成名就。——席巴·史密斯。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的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随笔杂谈14:《从0到一》——彼得 蒂尔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以致用,以前读书就是一个享乐主义,读了忘,忘了读。至于记住,那太费脑筋了,现在应该有种比较好玩的方法,叫做笔记加整理。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想法,介绍主要内容,运用一切方法,不论摘也好,写也罢。我想应该能得到些什么。哪怕读完找各种方式摘抄也挺不错,因为自己水准先在那了,加上有得到的平台,不用白不用。就拿演讲者和听众来说,哪怕是抄录别人的话语,其中,得到最多的会是听众吗?我觉得往往是演讲者本身得到的多。当然,这也是为自己吧!

首先,还是摆正一下态度,读过会忘,也不一定你能很有时间的读完一本书。

其次,笔记有用,这是不会发霉的东西。收获还是自己得。大部分摘录!

《从0到1》

彼得.蒂尔写的。先来说说作者,他讲黑帮文化,他的一切东西都好像有一个标签,就是异类,追求异类,要剑走偏锋,要做不一样的事情,一定不要做大家都觉得对的事情。

他的一些经历:一,信仰天主教,1岁时父母带他从德国移民到美国,信的是天主教,在美国很少人信天主教。

二,同性恋者,人们常说这是一个亚文化。

三,跨界创业,他是斯坦福大学毕业,学法律、学哲学,后来他没当上律师,也没当上法官,他自己创业,创立了PayPal(贝宝),贝宝比支付宝要早,应该说支付宝是中国的贝宝。他创立了这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又卖给了eBay,然后他就去从事投资,我们中国人称他为硅谷创投教父。教父是因为人们听说他的每一次投资都没失败过。

四,注重硬件,比如他一直在攻击硅谷,他觉得硅谷太注重软件,不注重硬件,(金句)只有硬件才真正能改变世界。

五,看不起推特,他看不起那种软塌塌的互联网公司,比如他很瞧不上Twitter,他说:(金句)我们本来要的是一辆会飞的汽车,结果却得到了无聊的140个字符。(注:推特最多可发140个字符)

六,支持川普,当川普同志宣布竞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他是硅谷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川普的。事实也没错,最终川普当上美国总统。

好了,回归正题,说完了他的一些经历,来说说这本书。

一,什么是“从0到1”?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水平进步和垂直进步。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就是从1到N。比如全球化和中国的山寨式创新。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是从0到1的进步,比如真正的科技创新。简单说就是你新开了一家店且独一无二,就是从0到一。在这基础上,有越来越多的加盟商开连锁店就是从1到n。

二,从网络泡沫的破灭中学到什么?时间是1998.9月~2000.3月,遭受硅谷劫难的企业家学到了4点经验:

1. 循序渐进。不能沉溺在宏大的愿景中,小幅地循序渐进成长是安全前进的唯一道路;

2.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事先规划死板又不现实,你应该做些尝试,反复实践,把创业当成未知的实验;

3. 在改进中竞争。不要贸然创造新市场,在已有的客户群上拓展;

4.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如果你的产品需要广告或营销人员,就说明你的产品还不够好。

但作者认为它们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1.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到钱;

4.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金句3: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垄断企业的谎言。美国航空公司每年要创造数千亿美元的价值,但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每位乘客身上赚到37美分。而谷歌2012年只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却从中获利21%,利润率是航空业的100多倍。原因是航空公司竞争太激烈了,而谷歌是垄断的。

别听到垄断就害怕,觉得消费者要受到欺压了。那是在静态的世界中,资源有限,手段单一。在动态世界中,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出更多的选择,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经济学家痴迷于竞争是因为他们的想法来自物理学家,把个人和企业都看做可互换的原子,而不是独特的创造者。静态对企业来讲意味着死亡。

四,要摆脱竞争意识。我的经验是当你不能打败对手时可以选择联合。1999年末,PayPal和X.com陷入了全面竞争,我们当时关注的不是客观效率而是如何打败它。2000年3月,我和埃隆·马斯克决定合并,作为一个整体,我们熬过了网络泡沫。

五,垄断企业的特征。垄断企业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和品牌优势。

1. 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最接近的替代品好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要做出10倍改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全新的事物。PayPal让支付好了10倍以上,iPad比之前的平板电脑好用10倍。

2. 网络效应使一项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变得更加有用。矛盾的是,享有网络效应的企业必须从非常小的市场做起。Facebook最初的使用者只是哈佛一个班的学生。PayPal的第一批用户只有24个人。

3. 垄断企业越大越强,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4. 品牌的背后是实力,没有科技公司可以只靠品牌发展。苹果在超级触屏材料、触屏界面上都有复杂的专利技术,生产规模大到可以主导原料的价格。之后才是无处不在的广告和粉丝。

六,如何打造垄断企业?

1. 占领小市场。在一个小市场里占主导地位比在大市场里要容易得多。当PayPal把目光锁定在eBay的数千个超级卖家上时,我们就找对了路子。

2. 扩大规模。一旦你成功创造了或是主导了一个利基市场,就要逐步打入稍大些的相关市场。比如亚马逊从图书到音像制品和软件,最后才到跑车和工业品。

3. 破坏性创新。“破坏”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现存公司用旧科技生产的优质产品。但别为了破坏而破坏,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抗黑暗势力的起义者,就很容易过分专注于道路上的障碍。如果你真想创造新的事物,就去创造。PayPal给了visa更多的商业机会,整个产业得到了正面的回馈。如果你准备扩张到相邻市场,不要破坏,要尽可能地躲开竞争。

七,成功不是靠运气。(金句)爱默生说:浅薄的人才会相信运气和境遇,强者只相信因果。根据对未来的确定性和乐观程度,人可以分为四种:

1. 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比如现在的欧洲。

2. 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比如现在的中国,中国人太喜欢提前做好准备了。从中国的角度看,经济增长还不够快。其他国家都害怕中国将要统治世界,而中国是唯一一个认为自己不会统治世界的国家。

3. 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1950-1970年的美国。大量大胆的计划被重视和实施,不断地尝试改变世界。

4. 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1982年以后的美国。金融取代建筑成为主导,不去制定具体计划,却都想在未来获利。银行家和律师盛行。

当今的世界的主流思想就是对未来不明确却很乐观。不明确的金融、不明确的政治、不明确的哲学、不明确的人生。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做“演化”。依靠演化来尝试成功的企业是不靠谱的,所以,长期规划仍是最重要的。乔布斯对苹果的设计绝不是产品,而是整个生态结构。初创企业是你可以明确掌握尽最大努力的机会,因为你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

八,风险投资应该给什么样的公司?我们所在的世界不是正常的世界,而是处在幂次法则之下。风险投资就是为了找到可以指数级增长的公司。撒网式投资然后祈祷的方法通常会全盘皆输,因为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遵循正态分布,而是遵循(金句)幂次法则:一小部分公司完胜其他所有 公司。

风险投资家总结了两个规则:

1. 只投资给获利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的公司。

2. 因为第一条太严苛,所以不需要其他规则。不管何时,如果你不关注事业本质,而是关注其是否适合多元化避险策略的财务问题,那么投资就像是在买彩票。一旦你认为自己在抽奖,就已经做好了亏损的心理准备。

九,要始终相信秘密的存在。秘密分两种:自然的秘密和人的秘密。探索秘密的最佳处所就是无人关注的地方。大多数人只以学校教授给他们的方式思考,而学校本身的目标就在于传授常规知识。那些没有被标准化和制度化的领域都是值得研究的。

有些事起步时就要做好:

1. 首先至关重要的决定是:和谁一起做?有些一拍即合的合伙就像在拉斯维加斯的老虎机前遇到的婚姻一样糟糕。技术能力和才华固然重要,但创始人之间的了解程度和默契程度也同样重要。最好有深厚的交情,否则就是碰运气。

2. 分清楚所有权、经营权和控制权。董事会越小越好,董事们容易沟通,并进行有效监督。除非你上市了,否则董事会不要超过5个人。

3. 尽量雇佣全职员工。某些岗位可以兼职,但重要岗位一定要全职。

4. 现金奖励不如股权奖励。愿意拿股权奖励的人才是对公司未来有信心的人。股票报酬才能让员工全力以赴。

5. 只要公司创新,创业就还没结束,一旦创新停止,创业就结束了。你甚至可以使创业无限延伸下去。

十,打造帮派文化。1. 初创公司是肩负统一使命的一个团队,企业文化的好坏取决于内涵而不是公司福利或者涂鸦墙。

2.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将时间浪费在不能长久合作的人身上得不偿失。从一开始我就让员工紧密团结,而不是出于事务关系待在一起。要招聘认同公司使命的人,并且愿意和已有的这些人共事。

3. 要给大家统一的文化衫和卫衣,上面有公司logo,这让大家看起来与众不同。

4. 每名员工只专注一件事情,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竞争和推诿,也让大家更有成就感。

5. 有时被外人成为邪教或者黑帮,也不是件坏事。

十一,三种销售策略。1. 如果你的平均销售额在七位数以上,一两年才达成一笔交易,这就是复杂销售。比如太空探索公司。这种销售中CEO最重要。

2. 平均交易额1万到10万美元的销售叫做人员销售。这需要招聘和培训大量专业销售人员。

销售策略并不是越多越好,同样有幂次法则在起作用。只要有一条有效的销售途径,你就能成功。需要推销的不仅仅是你的产品,还有你的公司。要把公司推荐给媒体和投资人,以及员工。

虽然是乔布斯说的,但是从0到1作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所有的选择都是源于你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对当下最好的理解是做真实的自己,人生应该足够自信。

2005年,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曾提到,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ere you last”;《从0到1》作者Peter Thiel近期在汉密尔顿学院演讲时却给了相反建议,他的理由是,“The best way to take this as advice is to do exactly the opposite. Live each day as if you will live forever.That means, first and foremost, that you should treat the people around you as if they too will be around for a very long time to come. The choices that you make today matter, because their consequences will grow greater and greater.”

谷歌翻译是这样的:

2005年,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演讲中曾提到,“有一天过一天,如果它是你最后一次”,“从0到1”的作者彼得·帝尔近期在汉密尔顿学院演讲时却给了相反建议,他的理由是,“以此为建议,最好的办法是做完全相反。生活的每一天,如果你将生活forever.That手段,首先,你应该把你身边的人,如果他们也将围绕一个很长的一段时间。你把今天的事情,因为其后果将增长越来越大的选择。“

但我还是没有怎么看懂,后来发给了一个群,关于产品经理的,有这么一段解释。

意思是说乔布斯把每天当作最后一天活的活法,让人急功近利,割裂了个人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反之,把每天都当做人生第一天去活,相信每一天的努力在未来都有回报,与人为善,终有因果。

可是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时间观念,一种人生状态,

人有三种状态,过去,现在,未来,活在在过去的人,会扭曲现在的时间状态,因为他们一直没有走出过去,而时间与空间早也改变,

活在现在状态的只考虑当下,假如有现在有不好的状态,就会围绕着这个不好的状态在转

还有一个就是未来状态,这个最难,因为时间纬度没有到来,可是这个可以有个美好在哪里。

还有一个

一个是说向死而生。一个是说最好的方式反而是与上述相反。把每一天都当成永恒。把身边的人当作第一次见或最重要的,且长久相伴的,那你今天做的决定很重要,因为以后的结果会影响很大。

你的看法呢,评论一下呗 ?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从0到1名句 从0到1金句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13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