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

国学综合

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

十级神农围观:℉更新时间:02-20 09:28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

女主叫上官绯宁的微小说

宠妃之道

【一】

茶喝了一杯,闲话也说了一盏,座上的皇后突然将目光转向了锦妃。

“皇上近来睡得不好,锦妃可知是什么缘故?”

也难怪皇后这么问,一月之中,皇帝有十多天都宿在锦妃上官绯宁的芙蕖宫中。这份盛宠,有人艳羡,有人嫉恨,却偏偏长盛不衰,令人只有眼巴巴盯着的份。

上官绯宁并未立即答话,她料到总有人要多嘴。

果然有人抢着说话。

“皇后娘娘圣明,正问到了实处。这问题若是来问嫔妾,嫔妾可就说不上来,毕竟嫔妾容颜丑陋,得不到圣眷,可都好几日未能见到皇上的面了……”此人说到动情之处,语气还真有些哀婉,听来甚是可怜。

上官绯宁连眼皮都不用抬,便知道说这话的人是丽嫔。既然得了一个“丽”字做封号,当然是容色出众,丽嫔却偏要说自己“容颜丑陋”,可不就是在讽刺自己?

皇后听了,倒也笑了。

“若你还容颜丑陋,那这宫中可就没有美人一说了。”

既然皇后笑了,底下坐着的众嫔妃当然也都跟着笑了,不管心里是不是真的想笑。在这宫中,人人都是心里明白,表面上却还得装着糊涂。

上官绯宁却没笑,她起了身告罪。

“皇后娘娘恕罪,臣妾愚钝无知,虽也知皇上近来睡得不好,可不知缘故,问了太医,太医也只说并无大碍,只是要少劳些心,多加保养即可。”

皇后当然不会真的责怪于她,只是多叮嘱了几句,不外乎好好伺候之类的话。

又坐了半刻,众妃嫔总算是散了。

上官绯宁自皇后的凤仪宫中出来,竟觉得有些腰酸背痛。轿辇早就备好了,上官绯宁却改了主意,一挥手让轿辇撤了,只让贴身宫人临月陪着,两人慢慢走着回去。

【二】

皇帝为何这几日睡不好,上官绯宁其实是知道缘故的。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连着几日都做了同一场梦,可由这梦又能引出一段极为复杂的故事来。皇帝一向宠爱上官绯宁,就是看重她既聪慧又善解人意,自然没有瞒她。

当皇帝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在宫外曾偶遇过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那时两人都年少,不识情滋味却都动了情,只是匆匆一别便错过了,未能有再见的机会。偏偏那时碍着礼教,皇帝不曾问得那女子的姓名,如今想来,甚为遗憾。

说到动情之处,皇帝又看了一眼上官绯宁。

“说来倒巧,爱妃与她眉目有些相似。”

上官绯宁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只嗔道:“臣妾如何比得皇上心尖尖上的美人?”

皇帝以为她吃味,便笑道:“是朕睡糊涂了。”

上官绯宁入宫数载,又颇得盛宠,自然将皇帝的脾性喜好摸得一清二楚。所谓什么梦境少女,不过是因后宫许久没有新人,令一向贪图新鲜的皇帝有些厌倦了。

“……朕还记得,她那一日穿的是鹅黄的衫子,十分娇俏。”

上官绯宁难得见皇帝如此认真,便跟着说:“若皇上真这般惦记,便派人去寻一寻,或许这位姑娘一直等着皇上,至今未嫁也说不定。”

皇帝沉吟片刻,道:“朕想起来,朕留了一块随身所佩的碧玉扣予她。”

大概是那一夜回想了太多过去之事,之后几日夜里,皇帝都没睡好,总是反复梦见那个令他念念不忘的少女。上官绯宁也无他法,只得打起精神陪着皇帝多说几句。

这些事自然不能与宫中其余人说。

哪怕上官绯宁心里也清楚,若皇帝真起了寻人的念头,这桩差事,还得着落在皇后身上。

果然,几日之后,上官绯宁一早去给皇后请安,一眼便看出皇后有些不同。

“皇上近来总是不好,你们尽心服侍也实在辛苦,本宫思来想去,觉着这宫里也该添些新人了,或者进来些新鲜有趣的人,好给皇上解些烦闷。”

【三】

大选之期未到,皇后也没大张旗鼓地选人,只找了个由头,从官宦人家选了三名女子入凤仪宫做女官。一时之间,宫中稍有些脸面的嫔妃都暗暗派人打听消息,人人都想先一步知道那三个女子究竟如何。

临月也探了一些消息回来。

“听说,皇后依着皇上的说法,只找了两个差不多的女子回来,另外一个倒是皇后自己做主添的,”说到这儿,临月倒笑了笑,“是皇后娘家的表妹。”

上官绯宁问:“依你来看,如何?”

说来,皇帝的那次偶遇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那时,拿了碧玉扣的少女不过豆蔻年华,如今少说也有十九了,若再往上一些,倒正与上官绯宁年纪相当。这个年岁的女子还未出嫁的实在少见,上官绯宁想想自己,十五岁便已入宫,如今不过二十一岁,却已是宫中的“老人”了。再听临月慢慢说来,还真被上官绯宁猜中了。

第一个叫婉晴的,正是皇后的表妹,恰好十九岁,人也正如她的名字一般,是个性情温婉的女子,只因多病才一直拖着未嫁。第二个名唤玉姿,出身有些低微,但模样生得极好,才刚十八岁,据说本有一桩自小定下的亲事,为着这次入宫,家中暗地里将亲事退了。第三个叫怡蓉,已满了二十一,却生了一张娃娃脸,看起来倒像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小的,性子也是极为活泼。

临月见上官绯宁有些疑惑,走近了一步,悄声道:“听说……她是早嫁过人的,但近两年守了寡,没留下子嗣,跟夫家又闹得不愉快,便回娘家住了。皇后为了遮掩此事,还费了一番周折给她换了个未嫁小姐的身份。可这样的事,瞒得了外头,瞒不住宫里的人。”

皇后敢这样做,当然是经过皇帝首肯的。看来,皇帝待后宫众人虽偶有薄情,但对这份年少时的爱恋有几分真。

可是,谁又知道,这三人之中,究竟谁才是皇帝之所爱?

“娘娘,人都入宫了,娘娘也要早作打算。”最后,临月提醒了一句。

这话的意思上官绯宁当然明白,皇后此番多添了一人入宫也是出于这一番考虑。

宫中从来都是花无百日红,即便是圣眷正浓的锦妃上官绯宁,也不能保证自己会不会有一天色衰而爱弛。因而,宫中但凡有点身份地位的女子,都会在自己受宠之时,培育笼络新人,以此来固宠。

【四】

一下得了三个美人,皇帝自然忙了,算来已数日未来芙蕖宫。一贯觉得自己被上官绯宁压着的丽嫔却得意起来了,找了个由头跑来芙蕖宫,明里暗里地讽刺了一番。

上官绯宁倒不甚在意。

很快便有旨意下来,三位新人侍寝之后皆被封为贵人。

只隔了一日,上官绯宁便见到了其中的两个,一个是怡贵人,一个是玉贵人。她们两人正在锦鲤池旁喂鱼,说说笑笑,倒是热闹。上官绯宁仔细看了看,那玉贵人的确是个绝色女子,只是大约因为出身不好,神色之中带了些畏缩;而那位怡贵人,虽然容色不如玉贵人,年纪又大了一些,但果真看来如二八少女,娇俏动人,让人一见便有些喜欢。

“我当是谁在这喧闹,原来是你们两个。”

上官绯宁正看得仔细,却突然听见一道略微有些刺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她转眸一看,却见丽嫔正带着一队人从锦鲤池的另一条小路上拐了过来。

丽嫔素来浅薄骄横,平时见了比她位份高的上官绯宁都是一脸不恭,更何况此刻面对的是两个身份地位都不如她的新人。

“仗着皇上一星半点的宠爱,就这般无礼……”丽嫔一边说着,眼神一边朝玉贵人身上瞟,“果真是小门小户里出来的,一点规矩都不懂!”

玉贵人本就有些畏缩,听了这话更是不敢抬头,连说话的声音都低得听不见了。怡贵人倒是大大方方地上前行礼,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她略向前走了一步,稍稍侧身挡在了玉贵人的身前。

“不知丽嫔姐姐要来,搅了姐姐的兴致,都是妹妹们的不是。”怡贵人又行了一礼,说道,“还请丽嫔姐姐大人有大量,不与妹妹们计较。”

“呸!”丽嫔这一回却更没有好脸色。

“你别胡乱叫什么姐姐妹妹!你虽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出身,可你倒还不如她那个小门小户的人干净!”丽嫔说到这,又看一眼躲在怡贵人身后的玉贵人,“倒难怪你二人投缘,一个卑贱,一个淫荡,可不正好凑成一对?”

丽嫔这番话说得极为粗俗露骨,连一旁站着的宫人都低下头,只作未闻。

站在树丛之后的上官绯宁也有些看不下去,便走了出来。

“这里好热闹。”上官绯宁只笑道,“看来是丽嫔又在说笑话了。”

“锦妃娘娘来得正好。”丽嫔也不理她的讽刺,自顾自说道,“往日芙蕖宫可是这宫中最热闹的所在,如今却冷清得不行,想来锦妃娘娘也觉得孤单寂寞。这儿恰好有两个新人,不如锦妃娘娘认她们作干妹妹,带她们去芙蕖宫热闹热闹?”

上官绯宁似笑非笑道:“丽嫔妹妹说得有理。两位贵人若是有空,便往芙蕖宫去喝一盏茶,如何?”

上官绯宁素知丽嫔的本性,更知道要与她说话,不需针锋相对,只需顺着她说,她自己便觉得无趣了。

果然,丽嫔冷哼了一声,连告辞的话也未说,转身便走了。

【五】

上官绯宁请了三个新贵人喝过茶,给的赏赐却都一样。临月总劝她早些定下拉拢的人选,她却总是不急。她不急,有人却先急了。不过两日,上官绯宁便得到消息,说是玉贵人落水受了惊吓,与她一道走的怡贵人却出面告发,说看见是丽嫔的宫女将其推入水中。此事闹了一通,皇后叫了丽嫔的宫女去问话,谁知那宫女禁受不住拷打,几下便招了,但也只说是自作主张,丽嫔并不知情。

玉贵人昏迷不醒,怡贵人咄咄逼人,丽嫔受了嫌疑被皇帝冷遇。然而,剩下的那一个皇后的表妹婉贵人却也并未得益。

皇帝当夜翻了芙蕖宫锦妃上官绯宁的牌子。

上官绯宁做家常装扮,穿了一件水绿色的半旧衫子,长发稍绾,不饰珠钗,盈盈行礼,递上一盏安神茶,又伏在皇帝身畔替他揉捏,令皇帝整个人都舒适安心下来。

“你总是这般温柔妥帖,最令朕觉着舒心。”

至于什么人、什么事让皇帝不舒心,皇帝未说,上官绯宁也不问。

第二日上官绯宁起得迟了,宫女临月来报,说玉贵人醒了。

上官绯宁打开妆台,找出最里头的一个漆盒递给临月:“将这个赐给玉贵人,让她小心行事,不必声张。”

临月小心打开盒子,却见盒中放着一枚成色上好的碧色玉扣,看那玉扣下系着的络结,像是积年旧物。临月心下明了,立即送去了玉贵人的居所。

不过三两日便有传言,说无辜落水的玉贵人因祸得福,皇帝在探望她时无意间看见她的一枚碧玉扣,由此认出玉贵人便是皇帝年少时钟情过的女子。紧接着,连续数日,皇帝翻的都是玉贵人的牌子,一时之间,玉贵人竟成了后宫炙手可热的新贵。而后,又有一些风声传出来,说是皇帝有意要抬举玉贵人的位份。

玉贵人入宫尚不足一月,便得如此盛宠,后宫人人自危,只除了上官绯宁。

这一日皇帝未入后宫,独自歇在了外殿,上官绯宁也未早睡,果然等来了漏夜前来的客人,正是前来谢恩的玉贵人。

上官绯宁眼尖,一眼便看见玉贵人将那枚碧玉扣佩在腰上。

说来玉贵人倒真是位美人,近日有帝王宠爱,又多得赏赐,气度装扮与几日之前已完全不同,更显得艳光四射、明媚动人。

上官绯宁心中有数,却也并未多留她,只略和她说了几句话。玉贵人谢了又谢,临走之前又带着些颤音说了两句诸如“日后还需多仰仗锦妃娘娘”之类的话。

玉贵人走了,上官绯宁却仍坐着未动。

临月有些疑惑:“娘娘还不睡?”

“再等等。”上官绯宁笑道,“说不定还有人要来喝茶。”

【六】

又过了一刻,门外有宫人报:“怡贵人来给锦妃娘娘请安。”

上官绯宁似是早料到一般,点头让人唤怡贵人进来。数日不见,怡贵人倒还是老样子,看她神色从容、神采奕奕,仿佛一点也没有因为玉贵人抢得先机而受挫的样子。

“锦妃娘娘安好?”

“本宫很好。”

“那妹妹也就放心了。”怡贵人话中有话。

上官绯宁疑惑不解:“贵人妹妹这话何意?”

怡贵人却先站起身来行了一礼,而后道:“妹妹虽然入宫时日不长,但也看得清楚明白。这后宫之中,嫔妃虽多,但真正能体察皇上心意,也最能让皇上惦念的,唯有锦妃娘娘一人。既然锦妃娘娘安好,那便说明皇上安好。”

上官绯宁但笑不语。

怡贵人又道:“这只是妹妹的一点愚见,锦妃娘娘还请不要笑话妹妹。”

上官绯宁只道:“你有这样的见识,倒是难得。”

“那么,妹妹的这点‘难得’……不知可否入得了锦妃娘娘的眼?”怡贵人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后宫中有地位的嫔妃想拉拢刚入宫的新人为己用,相对地,刚入宫还未能有根基的新人,也多半都想找个有权势的嫔妃依附。

上官绯宁喝了一口茶,才徐徐道:“你来得太晚,请安之事从来都是宜早不宜迟。”

“妹妹知道锦妃娘娘已有属意之人选。”怡贵人道,“对娘娘来说,也许玉贵人出身不好,更易于把控,但凡事有利有弊……”

“哦?”上官绯宁一挑眉,“什么弊?”

“玉贵人会很听话,却也只会听话,根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怡贵人生得娇俏,笑起来也格外动人,“锦妃娘娘以为,妹妹如何知道娘娘属意玉贵人?”

“你是说……”

“妹妹不过随意问了两句,玉贵人就全说了。”怡贵人双眸熠熠生辉,“锦妃娘娘赐了碧玉扣给玉贵人,不知可否也怜惜怜惜妹妹?”

“什么碧玉扣?本宫并不知情。”

“娘娘何必装作不知?”怡贵人笑道,“最懂皇上心意的是娘娘,自然也只有娘娘能凭借皇上的一言半语就仿造出那般相似的旧物。如若娘娘肯指点妹妹几句……”

上官绯宁放下手中的茶盏,又盯着怡贵人看了一会儿,而后才道:

“本宫前日新做了一件衣裳,却嫌颜色太嫩了些,如今想来,若是穿在怡贵人身上,应当不错。”上官绯宁使了个眼色,临月便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鹅黄色衫裙拿了上来,“至于那枚碧玉扣……既然玉贵人不适用,本宫便一起赏你了。”

怡贵人接过衫裙,却不懂上官绯宁后半句的意思。

“碧玉扣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上官绯宁笑了笑。

【七】

皇帝国事繁忙,已几日不入后宫,有一日却召了上官绯宁去御书房伺候。当夜,人人都以为皇帝要翻锦妃的牌子,没想到敬事房却来请了怡贵人。

第二日便有消息传出,说是皇帝一大早便发落了玉贵人,却晋了怡贵人为怡嫔。

后宫诸嫔妃皆是要一大早便去凤仪宫向皇后请安的,众人略坐了一会儿,才见怡嫔姗姗来迟。上官绯宁抬了抬眼皮,正看见着一身鹅黄色衫裙的怡嫔袅袅婷婷地走上来。怡嫔本就显小,那鹅黄色衫裙倒真被她穿出几分娇俏少女才有的味道。别的倒也罢了,可偏偏她的腰间竟佩着那枚原本应当在玉贵人身上的碧玉扣。

皇后面上不动声色,只让她落座,待她坐定之后才淡淡问道:“皇上方才生了大气,究竟怎么回事?”

怡嫔又急忙起身回道:“这……原是嫔妾的错。”

原来,怡嫔前一晚梦魇,不经意间唤了皇帝从前出游时的化名。那名字甚少有人知晓,皇帝实在觉得讶异,可问了半日,怡嫔总是沉默不语,直到贴身宫人说漏了嘴,皇帝才知晓,原来他一直惦记着的女子,并非拿出了碧玉扣的玉贵人,而是眼前这个能说出许多过往细节的怡贵人。

“嫔妾与玉贵人一同入宫,情如姐妹,什么事也没有瞒过她,谁想她听了嫔妾的故事,却起了心思,暗中偷走了嫔妾的碧玉扣。”说到这儿,如今已是怡嫔的女子似乎有些难过,“嫔妾顾念姐妹之情一直没有揭发此事,却没想到还是被皇上知道了。皇上厌恶得很,连玉贵人的面都不愿再见,直接将她发落去冷宫了。”

“原来是这样。”皇后点了点头,面上却波澜不惊,“也是难为你了。”

此后,皇帝果真将全部的宠爱都转移到了怡嫔的身上。

从前的那位玉贵人犹如昙花一现,很快便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之内。只是,众人很快发现,从前玉贵人得宠之时,皇帝虽然一连几日召幸于她,但偶尔也有去看其他嫔妃的时候,但自从怡嫔获宠,她竟是独霸了皇帝,后宫其余人等已是大半月都不曾见到皇帝一面。

就连从前最受宠的锦妃上官绯宁也是一样。

上官绯宁闲来无事,正在凤仪宫内陪着皇后与皇后的表妹婉贵人闲话家常。

婉贵人虽然容色不显,但性情很好,上官绯宁也愿意与她说话。说了一会儿,皇后又提到婉贵人新编了一支舞,却还没选好搭配的舞裙。

“锦妃素来聪慧,最得皇上心意,不如指点一下婉晴?”

上官绯宁倒也不推辞,只道:“婉妹妹不嫌弃的话,到我的芙蕖宫去坐一坐吧。”

两人出了凤仪宫的宫门,却见远远的有两个宫装丽人正朝御花园而去,上官绯宁一下便认出这两人来,竟是正当宠的怡嫔与许久都不见的丽嫔。两人亲亲热热地挽着手,有说有笑,俨然一副好姐妹的模样。

上官绯宁还未如何,她身边站着的临月脸色却有些不好了。

宫中人人都知道,丽嫔素来与锦妃上官绯宁不睦,怡嫔既然有心依附上官绯宁,又怎能与丽嫔搅和到一处去?

【八】

芙蕖宫内,婉贵人正比量着锦妃上官绯宁赐给她的衣料,而上官绯宁静坐在一旁,不时出言提几句建议。

“哟,锦妃娘娘真是好兴致。说来这宫中也就只有锦妃娘娘最好心,最喜欢提携新入宫的姐妹,自玉贵人到怡嫔,再到婉贵人,真是一个都不落下。”这样不客气地打断别人的思绪,毫不在意气氛的,在这后宫之中,当然只有一个丽嫔。

上官绯宁只瞥了一眼急急忙忙跟在后头的宫人,便知道丽嫔又是不经通报便闯了进来。但更让她在意的,是跟在丽嫔身后的正是怡嫔。

“给锦妃娘娘请安。”怡嫔不卑不亢,笑容与往日无异。

婉贵人大约也看出来者不善,十分知趣地提前告退了。

“锦妃娘娘一定没有想到吧?”

虽然怡嫔有些心机,但丽嫔素来张狂无知,她见上官绯宁神色有些疑惑,竟得意扬扬地上来解释:“皇上总是夸锦妃娘娘聪慧过人,只是可惜,锦妃娘娘再聪明也是想不到,婉贵人婉晴是皇后的表妹,而你眼前的怡嫔怡蓉则是我的远房表姐。”

这倒真是上官绯宁没有想到的。

“这么说来,之前种种……”

“当然都是做戏!”丽嫔笑得恣意,语气之中满是嘲讽,“而且,就是为了骗这宫中最聪慧的锦妃娘娘。”

三个新人入宫,丽嫔自然猜测到锦妃会想拉拢一个为己所用,但婉贵人婉晴是皇后的表妹,自然首先出局,剩下两个,玉贵人貌美而卑微,的确容易控制。为显出怡嫔的性情,故而有了锦鲤池怡嫔与丽嫔相争的那一出,后又为令锦妃觉得怡、丽二人势不两立,故而又有了玉贵人落水而怡嫔指认丽嫔之事。哪知做了这么多,怡嫔却最终从玉贵人处得知锦妃已赐了碧玉扣给她。怡丽两人商议之后,决定主动出击,这才有了怡嫔半夜请安之事。

丽嫔十分得意,一心要看上官绯宁震惊的模样,或者懊恼、生气、愤怒的样子。

可是,令丽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在上官绯宁的脸上,只看到了平静与从容。

“如今看来,你们姐妹二人倒真有几分相像。”

什么?在知道这一切之后,上官绯宁竟然还能如此镇定地品评她们的容貌?上官绯宁并未显露出任何惊讶的表情,丽嫔的神色却变得有些迟疑了。

怡嫔心中也有些奇怪,但她还是笑道:“莫非锦妃娘娘早就知道了?”

“不。”上官绯宁摇头道,“直至方才,听你们说起才知晓。”

“那你还……”

“虽出意料之外,但既然还没到最后一刻,又焉知本宫会输给你们姐妹?”

上官绯宁淡淡一笑。

【九】

怡嫔获盛宠,不分一点与后宫众人,唯独只偶尔与皇帝提起,说丽嫔待她极好,皇帝听了几次,果然,一月之中也召幸了几次丽嫔。再分算下来,除了初一、十五循例去皇后的凤仪宫之外,其余嫔妃便再无机会。

“丽嫔无知,怡嫔倒有些手腕和心计。”上官绯宁道,“入宫以来这些动作,只怕大多都是怡嫔的主意。”

身边的心腹宫女临月亦感叹道:“想不到这怡嫔如此厉害!”

“她再厉害,也还是欠缺点火候。”

仿佛为了印证上官绯宁的推测,当夜,上官绯宁已睡下了,却突然听见有人叩门。临月亲自去看,发现来的竟是许久不来芙蕖宫的皇帝。

上官绯宁披散着长发,只穿了薄薄的里衣,更衬得她的一张脸极其生嫩。皇帝看呆了一瞬,不过又很快便回过神来,走了进来。

宫人们早就退下了。

上官绯宁记起今夜皇帝翻的本是丽嫔的牌子,便笑道:“皇上这样跑来芙蕖宫,明日臣妾可就与丽嫔说不清了。”

“别提她!”皇帝似有不悦,“朕可有日子没清净过了!”

上官绯宁心下明了,也不再多说,走上前去亲自替皇帝将披风、外衣都解了,再服侍他躺下。皇帝心中显然装了事,眉头微皱,半晌没有言语。

就在上官绯宁以为皇帝再也不会开口之时,皇帝突然深深叹了一口气。

“皇上可是在为前朝之事烦忧?”

“前朝之事再烦,也总有解决之道,可这后宫……”皇帝的神色似乎有些疲惫,但他也只说了半句,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说……朕是不是不该太过执着于过往?”

上官绯宁自然猜出皇帝所言,却仍故作不知。

“皇上今日是怎么了?为何会有此感慨?”

皇帝自觉失言,只道:“朕大概是累了。”

“过往固然令人怀念,臣妾也常常想起幼时在家中的往事。臣妾有个贪玩的小妹,那时她总缠着臣妾,还许愿说将来嫁人也要与臣妾嫁到一处去,免得不能一处玩耍。可后来,臣妾入了宫,她却远嫁去了江南。”上官绯宁说到这儿,却是淡淡一笑,“而长大之后,臣妾与小妹也都并不觉得遗憾。只因过往虽美好,但正因逝去而可贵,若不把握好当下,难不成要一辈子都活在追忆过往之中?”

皇帝听了这一番话,眉间似乎松泛了不少。

“爱妃说得有理。”

隔日,上官绯宁送了皇帝去上朝,临月便上前来报。

原来,近日丽嫔与怡嫔两姐妹霸占了皇帝不说,还在皇帝耳畔吹了不少风,一时说玉贵人曾与锦妃交往过密,玉贵人偷盗碧玉扣之事便是锦妃的主意,要皇帝将玉贵人细细审问,一时又说锦妃处处拉拢人心,见玉贵人不成事,便又有意栽培婉贵人,想借此争宠。

上官绯宁听过只是一笑,再想想昨夜皇帝说过的话,便知那两人的荣宠断不会长久。

【十】

皇后在临水的华悦阁设宴,请了皇帝与后宫诸位嫔妃,宴席上,婉贵人以一支采莲舞惊艳四座。皇帝看得尽兴,宴罢便携了婉贵人一同去玉清池观莲。

上官绯宁扶着临月的手准备回宫,却见皇后朝她招手。

“锦妃陪本宫去御花园散散心。”

御花园内花团锦簇,上官绯宁刻意放缓了步子,一面欣赏花儿,一面等着皇后先开口。

“锦妃,你说,是一枝独秀好,还是这百花争妍好?”

上官绯宁笑道:“见着此情此景,谁还能说这样美的景致不好?”

“锦妃是个聪慧人儿。”皇后也笑了,“也难怪皇上最宠爱你。”

“皇后谬赞,臣妾愧不敢当。”

“只是,锦妃有些事……实在是做得过了头。”皇后忽然转变了语气,面上显出些严肃的神色来,“本宫听说,那玉贵人与怡嫔都是受了你的指点?”

上官绯宁心中一凛,皇后果然知道了。

但上官绯宁并不慌乱,只是徐徐道:“臣妾一片痴心,只是想皇上睡个好觉。”

“此话何解?”

皇后的确有些不明白。其实,从一开始听到皇帝说要寻找多年前的旧人,她便觉得不好。但她素来不甚得皇帝欢心,便一心想做个贤良体贴的皇后,故而并未多言。后来,她寻来三个女子,倒也真是费了一番心思,除了她的表妹婉晴之外,另外两个女子多少都与当年之事有些牵扯,正是当年离皇帝与那女子相遇之地不远所居的官宦女子。然而,她却忽略了一人,只因那人早就已入宫当了嫔妃。

皇后原也以为那碧玉扣是锦妃自皇帝那里打听来然后仿造的,直到她暗中查了一番,才知原来当年令皇帝钟情的女子竟就是已入宫的锦妃上官绯宁。但她没想到,上官绯宁将碧玉扣转赠了玉贵人,又教了怡嫔一些旁人不知的细节。

若说那些是为拉拢之举,倒也有些像,但见怡嫔后来所为,上官绯宁似乎也并不以为意。

这却是何缘故?

上官绯宁不疾不徐道:“臣妾愚见,以为皇上睡不好,不过是有心结未解,只需解开心结,便可安睡了。”

“那锦妃何不自己去做那解铃人?”皇后笑道。

“臣妾更偏爱御花园中百花盛放之景致。”上官绯宁亦笑对皇后。

皇后却不饶她,又问:“可有一点私心?”

“自然有。”上官绯宁叹道,“臣妾已年长色衰,可不敢再与豆蔻少女相较。”

皇后但笑不语,只伸手掐了一朵开得正好的花儿。

【十一】

有些话,上官绯宁并未说尽,但她料想皇后应当懂了。

其实,自新人入宫以来,上官绯宁就从未想过要拉拢什么人来为己所用。第一眼看去,上官绯宁便知玉贵人懦弱,而怡嫔又太招眼,既并非什么张狂之人,便定是太有城府,至于婉贵人,自然是听皇后的。

上官绯宁赐碧玉扣给玉贵人,是为引出怡嫔,而教怡嫔细节之时,她的确不知丽嫔与怡嫔的关系,而真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心。

没想到过去多年,皇帝竟然突然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其实,帝王终究是薄情的,她入宫之时离他们初见之日不过两年光景,皇帝却并未认出她来,可见这多年之后的惦念,只不过是帝王心中的幻象,将记忆中的少女不断美化至完美了。既如此,她当然不能坦诚身份,倒不如找个替身,让皇帝在替身身上渐渐失望。

他一定会失望的。

再好的女子,也比不过记忆幻化的完美。

与其令皇帝对如今的她失望,倒不如让别人来替她。

待到皇帝失望那一日,心结已解,她还是他最宠爱的妃子。

怡嫔当然不懂得这个道理,她所依仗的筹码,终有一日会成为她的桎梏。至于她吹的那些枕边风,上官绯宁更是不怕。皇帝记忆中的少女是纯洁而美好的,他怎会容忍她做背后告状的小人?她如此这般,反倒更易失了君心。

正如她与皇帝所言一般,过往只因逝去而可贵,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区区一枚碧玉扣,没什么好舍不得的。

贡的文言文翻译器

1. 文言文翻译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

小王子很久没有通贡,派遣使臣一千五百人(款关)。

出自《明史》: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历按甘肃、山东,皆有声。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之几殆。满三考,迁山东副使。辨疑狱,人称神明。分巡辽东,坐累,征下诏狱。孝宗嗣位,释还。

弘治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进以便宜纳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进被劾,不问。三年复窥边,进等整军待之。新宁伯谭祐以京军援,乃遁去。又乞通贡,进再为请,帝许之。当是时,大同士马盛强,边防修整。贡使每至关,率下马脱弓矢入馆,俯首听命,无敢哗者。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

2. 文言文在线翻译器

勾践被围困在会稽,怅然感慨说:“我就死在这里了吗?(或者是会在这里终了吗?)”种说:“古时候有商汤被绑在夏台上,文王被囚在麦里,晋国公子重斗逃往翟,齐国公子小白奔赴苦,他们最终都称王称霸,由此可见,何尝不是福呢?”吴王已经赦免越王,越王勾践回到国家,于是就忧心苦思,在坐案前放上苦胆,坐着或躺着的时候就能抬头仰望到胆,吃饭的时候也尝尝苦胆。

还对自己说:“你还记得会稽的耻辱吗?”亲自参与劳作,他的夫人也亲自织布,吃饭不加肉(其实就是不吃肉食),穿衣不注重彩色的衣服(其实就是 *** 彩衣),屈己礼贤下士,亲厚来访的宾客,接济穷人,吊唁死者,和百姓们共同劳苦。 下面是翻译的侧重点,可以看一下: 解释:第一句:勾践之围会稽也:这里的“之”有时候在古文中表被动,这句话是被动句。

“汤希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主要是讲述历代称王称霸的人中有很多也是历经过困苦才成就的。

这里的“其卒” “其”代表他们,“卒”表示最终,(这里好像有几个字写错了吧??地名好像不对哦(*^__^*) )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古文中这个很常见的;“反”通“返”,返回的意思。 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乃”这里是于是的意思,古文中常见的;“苦身焦思”:忧心苦思的意思;“置”有“放”的意思,“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女志会稽之耻邪?:这里的“女”是通假字,通“汝”,古文中是“你”的意思,“志”是记得的意思,“邪”读音为ye(和爷爷的爷字读激场馆渡弋盗龟醛骇互音差不多)意思是“吗”等表示疑问的疑问词。

身白操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脏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这里的“身”在古文中大多为“亲自”的意思,当然还有别的意思。 这是根据我自己以前学习文言文的经验翻译的,供参考哈。

3. 文言文翻译器之的翻译

之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部首笔画 部首:丶 部外笔画:2 总笔画:3 五笔86:PPPP 五笔98:PPPP 仓颉:INO 笔顺编号:454 四角号码:3030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4E4B 基本字义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

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详细字义 〈动〉1. (会意。

象艹过屮。枝茎益大。

本义:出,生出,滋长)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艹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说文》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

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自伯之东。

——《诗·卫风·伯兮》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之虚所卖之。

(“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

(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虎因喜,计之曰。

(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当分明记之。

(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4. 又 蹇叔哭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

——《武王伐纣平话》〈助〉1. 的 [of]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4. 翻译文言文:沈宣词尝为丽水令

原文: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译文:

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想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的到吗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5. 明史王邦瑞的文言文翻译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年轻时就有气量和才识。作诸生的时候,山东盗 匪兴起,向知府上呈剿寇的14条策略。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与王 府有关系,于是出京作广德知州。

嘉靖初年,因祖父去世而离职。来补任滁州。多次升迁至南京吏部郎中,调出任陕西提学佥事。因贡入国子监的生员有五人以上考试不合格而获罪,被贬为滨州知州。再迁任固原兵备副使。泾、汾大盗李孟 春,流窜抢劫黄河东、西,王邦瑞剿平了他们。

王邦瑞严正刚毅,有才识和气量。做官40年,以廉正有节操著称。

6. 翻译文言文

孔子在陈国时,有一只鹰坠在陈侯的庭院里死了。楛木做的箭射穿了它

的身体,箭头是用尖石做的,箭有一尺八寸长。陈惠公派人带着这只鹰,去

到孔子住的馆舍询问。孔子说:“这只鹰来得很远呢,它身上的箭是北方肃 慎氏制造的。从前周武王打败了商,开通了去南北方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 道路,命令他们各自拿出本地的土特产进贡,使他们不忘记各自所从事的职 业。于是肃慎氏就向周天子进贡楛矢和石砮,箭长一尺八寸。武王为了公开 表明他使远方民族归附的威德,告示后人,让他们永远看到自己的权威,所 以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国进贡之箭’的字样,送给大女儿,并随嫁给虞 胡公而带到他所封的陈国。古时候,帝王把珍玉分给同姓,用来表示血缘的 亲近;把远方的贡品分给异姓,使他们不忘事奉天子。虞胡公是异姓,所以 把肃慎国的贡品分给了陈国。国君如派管事的去旧府里寻找,大概还能找 到。”陈惠公于是派人寻找,果然在用金装饰的木盒里发现了楛矢,像孔子 所说的一样。

7. 文言文翻译器

【原句】

1、为政有体,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出榜购募者?

2、诏以为私,【出】正为兴化知府,而宁亦补外。【本句出现了一个错字!】

3、上顾我厚,惧无以报称,子乃以谏官处我耶?

【译文】

1、治理国家处理政事自有体式,处理反叛者由兵部负责,惩处违法作乱的人则由司法官吏负责,哪里有天子(亲自)张榜招募悬赏缉捕罪犯的道理呢?

【注释】

(1)为政:治理国家;处理政事。

(2)有体:有体式,即有模式,有规则。

(3)盗贼:对反叛者的贬称。

(4)责:要求。

(5)奸宄(guǐ):指违法作乱的人。

(6)法司:原指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这里指司法官吏。

(7)购募:谓悬赏缉捕。《后汉书·党锢传序》:“其辞所连及陈寔之徒二百余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明李东阳《蒙泉公补传》:“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奸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购募之理?”

2、(皇帝)下诏令认为(岳正和给事中张宁)私相贿赂,(于是贬斥)岳正外放做兴化知府,张而宁也补任外职。

【注释】

(1)私:动词,用财物买通;贿赂。

(2)出:(官吏)外放;外调。

(3)补外:谓京官调外地就职。

3、皇上照顾我很优厚,(我)唯恐不能报答(皇上的礼遇),您(现在)竟然以(一个普通的)谏官来对待我吗?

【注释】

(1)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不能。

(2)报称:犹报答。《汉书·孔光传》:“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

(3)处:对待。如《礼记·檀弓下》:“何以处我?”

宁是什么意思 带宁字的女孩名字 用宁字起名的寓意

带宁字的女孩名字,用宁字起名:

宁(níng):宁表示安定、平安、安心。

繁体:寍、宁、甯;

部首:宀,宁为上下结构,姓名学笔画14画。

声调:阳平;

部首五行属火;

数理五行属火。

宁81数理:(破兆):沦落天崖的失意烦闷的数。

宁字字典字义:

1、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3、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宁字常用词组:

1、宁可:表示在权衡两方面的利害得失后,选择其中的一面

2、宁静: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

3、宁谧:安静;安宁

宁字女宝宝起名可用于两字名,同样可以用于三字名,发音为二声(阳平),三字名用于第二字、第三字均可,多数女宝宝用于第三字的起名。发音没有谐音,起名音韵搭配合理,算的上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如:

亦宁、 兰宁、 易宁、 攸宁、 伊宁、 韵宁、 颜宁、 烨宁

宁如、 宁娜、 雪宁、 焓宁、 奕宁、 雨宁、 蔓宁、 芮宁

雯宁、 梦宁、 莫宁、 嘉宁、 怡宁、 芝宁、 宸宁、 贻宁

雅宁、 芯宁、 晴宁、 宁菲、 婉宁、 宁含

带宁字的女孩名字推荐:

宁在第一字:

宁致、 宁安、 宁诗、 宁菲、 宁耘、 宁玲、 宁然、 宁馨

宁含、 宁贻、 宁潼、 宁宇、 宁涵、 宁婧、 宁莉、 宁如

宁嫒、 宁毓、 宁睿、 宁遥、 宁诺、 宁月、 宁娜、 宁鹭

宁笛、 宁歆、 宁函、 宁云、 宁婉、 宁谊、 宁谣、 宁菡

宁蓉、 宁亦、 宁媛、 宁嫣、 宁薇、 宁彤、 宁曼、 宁依

宁飞、 宁蕊、 宁瑶、 宁霞、 宁姝、 宁乐、 宁茹、 宁玥

宁欣、 宁晴

宁在第二字:

佳宁、 瑾宁、 怡宁、 焓宁、 睿宁、 好宁、 依宁、 雨宁

宇宁、 婧宁、 静宁、 嘉宁、 梦宁、 善宁、 蔓宁、 韵宁

抒宁、 悦宁、 伊宁、 雅宁、 姝宁、 缘宁、 颜宁、 晗宁

美宁、 昱宁、 彦宁、 妤宁、 悠宁、 莉宁、 玮宁、 玥宁

云宁、 姞宁、 开宁、 芮宁、 昊宁、 佩宁、 昕宁、 歆宁

长宁、 婌宁、 馨宁、 孺宁、 薇宁、 倩宁、 欣宁、 柯宁

兰宁、 启宁

与宁读音相同的字有:

柠(nínɡ)柠表示柠檬。

凝(nínɡ)凝表示稳重、凝旷、凝简。

泞(nìnɡ)泞表示明净、澹泞、淡泞。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宁亦lofter 宁亦的意思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11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