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录唯美对联怎么写 禅语录唯美对联大全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禅语录唯美对联怎么写 禅语录唯美对联大全集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禅语录唯美对联怎么写 禅语录唯美对联大全集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千古对联,终于集齐了
第1副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憾月常圆。
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据说李贺曾经反复念叨“天若有情天亦老”,想要给这句话找一个对仗的句子,但是一直找不到意境绝妙的对句。
后来才有人对出了这个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旗鼓相当,堪称千古绝对了。
第2副对联:细雨密如丝,何机可织;明霞红似锦,无剪堪裁。
这副对联巧妙之处在于独特的比喻。上联把雨当成织布的丝,而下联把红霞比喻成锦缎,而且两者都是天气的情况,正是上联的好对手,对得漂亮。
第3副对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这副对联既是地理对,又是数字对。7里的一半是3里半,而9的一半是4.5,所以经过一半的中洞时,已经是在第5个溪的中间了。这个对联构思巧妙,真是绝对,让人拍案叫绝。
第4副对联:鹦鹉能言争似凤;蜘蛛虽巧不如蚕。
这副对联还有一个故事。宋代大诗人王禹偁小时候就非常聪明,擅长对对子。在他的七岁的时候,当时的太守在宴席上出了一个上联,但是大家对来对去,下联都不太工整。而王禹偁就对出了“蜘蛛虽巧不如蚕”的下联。
这个下联最巧妙的不仅仅是对仗的工整,更主要的是表达了一种价值判断,表达了王禹偁心中的一种信念,一种要像蚕一样有益于家国社稷的信念,因此让大家拍案叫绝,千年来赞不绝口,传为美谈。
第5副对联:枝头睨皖黄鹂,唤回午梦;梁上呢喃紫燕;说尽春愁。
这副对联用鸟声为唤午梦,用燕语为说春愁,可谓想象独特,有一种发现生活美的“诗人之眼”,让人油然而生出共鸣,十分惊艳。
第6副对联:风吹不响铃儿草;雨打无声鼓子花。
这副对联是花草景物联,但却巧妙的从花草的名字上大做文章。铃儿草却不响铃,鼓子花却不响鼓,可谓是运用得到,上下联功力匹敌。
第7副对联: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据说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明代王宠所出,下联是明代大画家文徵明的对句。上联是颜色,下联是香味,对得十分巧妙。同时这又不仅仅是景物联,因为上下联都点出了人的存在,可谓是物中有情了。
第8副对联:草号相思,思岸柳眉弯腰细;花名含笑,笑石榴齿露皮班。
这副对联同样构思巧妙,利用相思草和含笑花的名字大做文章。如果你喜欢吃石榴的话,应该对下句的“齿露皮班”不会陌生。
第9副对联:一枝烛尽,烧残举子之心;三幅文成,惊破 试官之胆。
这副对联是考场上的妙对。相传永乐年间科举考试,考场用蜡烛来计时。在最后的廷试环节,永乐皇帝出了这个上联考林环,而林环就这么对出了下联,不但让考官刮目相看,更是让皇帝十分开心。于是林环无悬念中了状元。
第10副对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这副对联上联用春夏秋冬,下联用东西南北,可谓是千古绝对了。春秋传大家都知道,但是“北西厢”可能有人会疑惑。其实古代戏曲名作西厢记在古代就是被称为“北西厢”的。而这个对联千百年来都让人赞不绝口了。
写对联的好句子
关于写对联的句子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作者:洪应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作者:慧开禅师)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作者:沈义甫)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作者:厉鹗)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作者:洪应明)
若有清怀淡如水 便无浊念似墨浓。(作者:墨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者:蒲松龄)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作者:金岳霖)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作者:毛泽东)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作者:左宗棠)
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作者:雍正)
一杯香茗,一卷书,偷得半日闲散;一抹斜阳,一壶酒,愿求半世逍遥。(作者:木轩然)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作者:臧克家)
松间下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作者:苏东坡 黄庭坚)
鸿是江边鸟,蚕是天下虫。(作者:江淹)
2021年最新佛教对联大全
因地精修,庄严依正叹观止
果门普摄,无上觉行堪绝伦(题阿弥陀佛)
现世医王,拔除苦毒妙施药
东方教主,化导顽愚普做师(题嵌药师佛)
含藏一切善根,愿力宏深空地狱
成熟众生胜果,悲心广大遍荒田(题地藏菩萨)
驾慈航,发悲心,劝迷途者回头靠岸
以正智,说妙法,为见道人指路传灯(题释迦牟尼佛)
侧耳听潮,入定尽闻,五蕴皆空观自在
寻声救苦,驾航度厄,十方无碍显神通(题观世音菩萨)
凡间圣果佛心妙
浊世清流教泽长(题释迦牟尼,兼题嵌佛教)
闻声皈佛成僧宝
证果远尘入法门(题乔陈如等五比丘,兼题佛法僧三宝)
安住梵行严宝刹
普施法雨泽群萌 (题僧宝)
常乐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舍中 (题僧宝)
方丈容大千世界
维摩入不二法门(题维摩诘)
真入空门,维摩不说
深明大义,童子无言(题不说菩萨和无言童子,兼题离言真如)
一心求出苦轮海
全力阐扬净土门(题昙鸾)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题贯休)
空布袋不容一物
大肚皮能忍万难(题契此)
举止疏狂常在定
形容猥琐不沾尘(题道济)
迹绝巢空何处去
水连天碧届时归(题道济)
大振禅林,门开风气
广施法雨,誉满江湖(题希迁、道一)
无树非台何惹尘,慧根悟道
明心见性秘传法,能者得之(题嵌慧能)
开拓法流乘愿来,慈悲远播
弘传密教隐踪去,功德长存(题莲华生)
真际大师,玄言妙语传天下
赵州古佛,禅韵宗风溢柏林(题从谂)
叹末法群生,身心懈怠难观镜
仰禅门上座,行解精勤不惹尘(题神秀)
举止颠狂,言行笨拙,名刹食堂混迹,想当初,还是路边拾得
才情怪异,面貌离奇,寒山幽窟隐身,到最后,竟由石缝归迁(题嵌寒山、拾得)
莫看他神情疯傻,脏笤帚夹,脚跛嘴歪,垢面蓬头,其中滋味甚难解
都笑我模样颠狂,破扇儿摇,帽污鞋烂,袒胸露背,个里因缘不易知(题“疯僧”与“济颠”)
佛无所说
道不属知 (集句)
实无法得
岂有佛成 (佛理联)
三界唯心造
众生随业牵(佛理联)
恶因缘易忍
善知识难逢(佛理联)
一相圆成实
三时梦电云(佛理联)
烦恼使刚强得伏
菩提以柔软而成(佛理联)
真身已过凡间望
妙法不堪小智听(佛理联)
大千世界入毛孔
一切音声流辩才(佛理联)
水不离波波是水
金虽在矿矿非金(佛理联)
境转心行心转境
缘随意乐意随缘 (回文佛理联)
净心真实真心净
圆觉妙明妙觉圆 (回文佛理联)
性里乾坤,无非诸佛
心中恶毒,尽是众生(佛理联)
刹那虚无,含藏永远
微尘假有,映现大千(佛理联)
劫海刹尘,原无主宰
天堂地狱,不出身心(佛理联)
上根闻正法即信行矣
劣智惟神通可折伏之(佛理联)
无边色相身形,皆为密印
一切音声话语,尽是真言(佛理联)
飞鸟在天,不知地上有投影
游鱼离水,方觉火中实烫身(佛理联)
众生成佛时,普见众生是佛
万法悟空后,始知万法不空(佛理联)
大因缘宛若虚空,岂能超出
真解脱譬如幻物,不可执持(佛理联)
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
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佛理联)
死生其实圆融,并无世外涅盘岸
迷悟本来同体,哪有梦中觉醒人(佛理联)
不管它假假真真,滚滚红尘多变幻
无非这空空色色,花花世界永轮回(佛理联)
水清月现,水浊月亡,月本无为常自在
风住幡停,风吹幡动,幡何有异只随缘(佛理联)
觉后照空离相,则无我无人,无众生寿者
迷时住色起心,即有神有鬼,有地狱天堂(佛理联)
日征月迈景常新,看柳绿花红,随时轮转
地久天长人易老,趁风轻云淡,作法界观(佛理联)
人身失却,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朗朗乾坤,须何时再见
罪业造成,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冥冥报应,亦在劫难逃(佛理联)
问业轮滚滚,恩爱别离,曾有几多悲泪流?可怜你老来病也,五阴还盛
叹苦海茫茫,怨憎聚会,又将不少孽缘结!怎奈他生者死时,一气难求(题“八苦”)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题忍辱波罗蜜)
说食何尝饱
闻经不在多(佛理联)
透彻何劳竖指
空灵惟解拈花(佛理联)
至高无上菩提道
微妙甚深方便门(佛理联)
彻底掀翻无一事
完全看破笑三声(佛理联)
历事炼心真境界
闻经生信大因缘(佛理联)
八万法门行遍易
三千世界看穿难(佛理联)
无所从来,实非诸相
得成于忍,不住其心(题《金刚经》)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不离自性,即是福田(集句)
八万法门,观心为上
百千方便,念佛在先(佛理联)
天女散花,禅心不乱
羚羊挂角,悟迹难寻(佛理联)
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办道
八万四千法,法法是修心(佛理联)
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佛理联)
般若立圆宗,教门原不共
菩提归大海,法味本相同(题天台宗,仿五绝体联)
万法唯心,心性自然成自在
三车济众,众生如实见如来(佛理联)
同上慈舟,共登般若波罗蜜
普沾甘露,常念南无观世音(题普陀山,兼题念观世音法门)
朝此山来,眼前草木有灵气
悟其道去,身外乾坤无俗尘(题朝山,兼题诸佛教名山)
及至空心,三千世界何须空也
真能度己,无量众生焉有度哉(佛理联)
一切众生非众生,甚深义趣诚当信
十方诸佛念诸佛,微妙法门难得闻(佛理联)
去日苦多,来日无多,如少水鱼何乐耶
人身难得,我身已得,开正法眼不虚之(题“普贤警众偈”)
理须顿悟徒寻觅,忽于顶上闻雷,即开正眼
事在渐修非自然,及至心中无色,乃入空门(佛理联)
教契因缘非造作,穷极道时,无字无言皆是教
宗通根本法天真,达于义者,有声有色不离宗(佛理联)
栩栩三千世界,若掌中视果,陶匠抟泥,蓦然呈现眼前,真妄皆空穷本际
如如一念菩提,胜梦里入槐,樵夫观弈,刹那贯穿无限,始终双泯证圆融(题三昧发得)
但将冷眼观时事
莫使真心染俗情
茫茫浊世间,哪有三分净土能逃世
滚滚红尘里,岂无一寸真心可远尘
观三界转眼间成住坏空,实在如一场梦
叹众生终日里摸爬滚打,无非为几个钱
末世众生,唯益多闻增我见
十方诸佛,皆依圆觉断无明(题《圆觉经》)
磨穿铁履去寻道
看破红尘不住山(题云游)
菩萨因行,超尘脱俗
如来果德,绝妙非凡
菩萨慈悲,由真心而出
如来智慧,非妄念所知
我法妙难思,惟有拈花笑
禅心空费解,且听弹指声
大海纳百川,不增不减
真空含万有,非断非常
一尘妙映大千界
万法同归不二门
从十二因缘,看人间种种情形,眼界应当宽也
以三时果报,想世上般般遭遇,心中可否了然
无物能留,半片残云飘岭后
有何可得?一轮圆月挂天边
看天下穷途之辈,几个曾经惜福?但报应来时,方知有苦
问世间得志诸君,谁人愿意修行?待光阴去矣,徒叹无常
筌蹄方便可为用
光影门头莫当真
虽证涅盘,亦无灭者
但持名号,得往生之
注1:《思益梵天所问经》卷1云:"虽证涅盘,亦无灭者。"
注2:《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阿弥陀经要解》卷1云:"但持名号,径登不退。"
能于正法真行者
即是众生大福田 (流水对)
闻未曾闻,生大欢喜
至无所至,是真出离 (集句)
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譬如幻翳,妄见空华(集佛经句)
注1:《楞严经》卷3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注2:《圆觉经》云:"譬如幻翳,妄见空华。"
圣不立知见见见
佛无所说如如如
注1:《楞严经》卷5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注2:《古尊宿语录》卷11云:"见见见时当见性,闻闻闻处要闻心。"
注3:《中论·观涅盘品》云:"诸法不可得,灭一切戏论。无人亦无处,佛亦无所说。"又,《宗镜录》卷29云:"若离众生言说,即佛无所说。"
注4:《金刚三昧经·真性空品》云:"不中之法,离於三相。不见处所,如如如说。"如如如说:指相应于真如之理的言说。首字之"如",即相应之意;次之"如如"二字,即指真如之理。
圣不立知,见见见知,见非知见
佛无所说,如如如说,如是说如
片云点太清,实非本体
大海生浮泡,不是全潮
注1:《楞严经》卷9云:"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注2:《楞严经》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沤生沤灭,大海湛然,本来面目认全体
云起云消,虚空不动,脱落身心得总持
注1:《楞严经》卷2云:"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
又,《楞严经》卷3云:"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注2:总持: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
尘劳幻梦明明有
妙用恒沙恰恰无
注1:永嘉禅师《证道歌》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注2:《禅宗永嘉集》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痴人但认镜中影
穷子不知衣里珠
对镜亲瞻休认影
临流偶瞥便明心
注1:《楞严经》卷4云:"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瞋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
注2:《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载:"[洞山良价禅师]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一期终结,神识迁移,业行随矣,以此因缘,不无受者亦非有
四大分离,根身坏灭,器界共之,论其自性,虽有再生还是无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禅语录唯美对联怎么写 禅语录唯美对联大全集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禅语录唯美对联怎么写 禅语录唯美对联大全集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