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龙抬头是哪一天 民间龙抬头指的是农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民间龙抬头是哪一天 民间龙抬头指的是农历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民间龙抬头是哪一天 民间龙抬头指的是农历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龙抬头是传统节日吗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一个“敬龙祈雨”的传统节日。传说武则天废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龙王三年不下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便将龙王打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龙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将龙王释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日头抬头,万物复苏雨似油。年年角宿光明亮,岁岁如意大丰收。
因为“龙抬头”,就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复苏、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也把二月二这天,作为了一个辞旧迎新、转来好运的日子!那这一天有哪些吉祥有趣的习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此乃卯月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六口气,冥想一团青气从头顶百会穴下行至丹田,充满脏腑,整团青气包裹全身,然后步行向正东方走百步。
这时路上遇到行人要微笑致意,可吸财气旺气。此为第一吉。
2、剃龙头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岀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3、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晩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4、围粮仓
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
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
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土地神,又称福德正神、社神等,是中国民间信仰之一。农历"二月二"是土地公的诞生日。
土地神属于民间信仰中的地方保护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现代多属于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
6、开笔礼
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在这天敬奉文昌神,让文昌神保佑孩子学业有成,科举高中。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
文昌帝君掌理考试命运、主宰士子的功名利禄,比孔子还受读书人的欢迎。
7、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8、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有些地区盛行在二月二这一天“引钱龙”,当然,引的方式也略有不同。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古钱或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有的则用铜钱拉红线回家置于瓮中;有的则以煤灰为引钱。
二月二是什么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又名“龙抬头”。
汪启淑在《水曹清暇录》一书中说:二月初一,俗称中和节,起于唐李泌,市中货太阳糕,以祀太阳星君。
后来人们又将土地神的生日(社日)与这一节日合并,日子又改在二月二日。同时,从唐德宗时起,中和节又吸收了春分的活动内容,因此,这一节日活动内容也就丰富了。
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故称“龙抬头”。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二月二古代名称
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龙抬头是哪天?怎么个说法?
二月二龙抬头也被称为春龙节,青龙节,中和节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也是农历二月初二,因为两个节日在同一天,所以中国民间常常将中和节与龙抬头混为一个节日。在龙抬头这一天,家家户户准备好了各种祭品用来祭祀龙王,祭祀土地爷,用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能够让作物五谷丰登,稻谷满仓,寄托了美好的愿望与向往。
二月二习俗,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敲龙头
敲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每逢二月初二,中国民间都有向龙王祈福的活动。海南四面环海,百姓自古就有向南海祈福平安的习俗,沿海各个村落也都建有龙王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民间龙抬头是哪一天 民间龙抬头指的是农历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民间龙抬头是哪一天 民间龙抬头指的是农历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