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表演 龙抬头规矩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龙抬头表演 龙抬头规矩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龙抬头表演 龙抬头规矩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春节有哪些习俗俗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交界点,人们除旧布新,卸下一年的疲惫,感受浓郁的年味,享受幸福美满。用最庄重的仪式感,表达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祈愿新年吉祥。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剪窗花、写春联、贴年画、挂灯笼、放鞭炮、包饺子、守岁、拜年,一个个习俗,孕育了中国特有的“年味”。
春节的习俗:
春节风俗1:打扫房子
在过春节的前一天,全家一起做个大扫除,把整个家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大年初一就不再动扫帚等清洁工具,这是很普遍的一个习俗,“扫尘”的读音通“扫陈”,意味着扫除陈旧,除尘布新,把一切晦气和霉运扫地出门,辞去旧年,干干净净地以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这项每年春节都十分重要的活动,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节风俗2:挂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中国早期的年画都与驱凶避邪、祈福迎祥这两个母题有着密切关系,在祈祷丰收、祭祀祖宗、驱妖除怪等年节风俗习俗化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
春节风俗3:写春联贴门神
春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宋代时,人们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后来,人们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除了春联外,不少地方也保留着贴门神的习俗。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而由于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自此,以这两位名将作为门神的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春节风俗4:年夜饭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年三十的饺子一般要在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晚上子时再吃,因为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春节风俗5:共饮屠苏酒
什么是屠苏酒呢?屠苏是一种草名,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的,饮屠苏酒的风俗则是经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每年腊月,孙思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此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人饮屠苏酒的方法很独特,平常饮酒是年长者先饮,而饮此酒是从年少的小儿饮起,年长者在后,每人只饮少许,古人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春节风俗6:互相拜年
春节当天一家老小换上崭新的衣服,和亲戚之间互相走动串门,互相拜年是春节重要的活动之一。很多人在外面工作,一年可能见不了几次,这个习俗可以很好地加深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其中小孩子就特别喜欢拜年,因为小孩子给长辈拜年之后,长辈通常要给一个红包,称为“压岁钱”,据说能够辟邪驱鬼,保小孩子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除了小孩会给长辈拜年之外,同龄的人之间也会互相道贺,说些吉祥话庆祝新年。
中国文化底蕴深厚,关于过春节的习俗,从古至今也是流传下来很多,而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别,正是这些有趣的习俗让过春节这项活动充满了仪式感。
龙抬头是什么意思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龙抬头“,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生机盎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
你的家乡是怎么过“二月二”的?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长江流域的习俗吧!因为在传统的节气和传统习俗里面,龙不是说雨水就是说江河!二月二后,雨会多起来了,河水会涨起来了!就像是沉睡的龙抬起了头,苏醒过来了。
俺北方的龙,一般要沉睡到四月份的,而且龙即使抬起了头,也不见得有雨水会有多少,也没有江,河从上个世纪就早已经干干的了!
所以俺们这的龙抬头,是四月底“地气上升”的那一天!而且具体的时间可能要相差一周左右,这一天,早上所有的露出土壤的地方,都会有潮潮的,像刚洒过水或小过非常细小的雨一样,有比较显明的湿的感觉。
不过二月二后,大部分年份,气温会有明显的上升,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冰冻,只是不再刺骨的寒冷而已。(今天早上上班,一路的冰棱子,所有店铺门前洒的水都结冰了!)
所以我们这的二月二的传统习俗,与大部分地方的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1、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就是取“从头开始”之意。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理发技术,好多人或理发师会给自己理一个“龙”的发饰,更加另类、有趣!
不过和女儿去理发,人实在是太多了,只好选择回家洗下头,而已!
2、咬豆子。
俺们农村传统的豆子,多的是大豆,因为其他的豆子产量比较低,所以比较少见。炒的方法也是直接放到锅里炒,本来大豆就比较硬,等炒熟了,就更硬了,所以二月二别的地方叫炒豆子,我们叫咬豆子!记得小时候吃大豆,都是每次只吃一颗,而且往往好多咬好长时间都“狗吃刺猬无处下抓”,只能吐了或者直接咽下去!
与咬豆子有关的事就是,“放屁”!
大家都知道纯豆类种子的根本无法直接消化,吃多了肚子会发胀。小时候每到二月二,咬豆子的日子,也就是我们比赛“炮火连天”的快乐日子!啊,那个岁月,放学的时候,是豆子消化差不多肚子正发胀的时候,总是有人能在放学路上搞“连环”屁,这些“奇迹”总是能诱我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正是豆子的这个不易消化特性,智慧的人们才发明了豆腐、豆皮、素肌、豆浆等等更容易消化的食品!)
后来才有了头一天把豆子用水浸泡软,第二天再炒,或者用沙炒,这样吃起来就更容易了!
3、围仓子。
大部分地方是在户外画。首先画一些同心圆,代表仓子,然后再画“梯子”,祈祝“五谷丰登”!
俺们是在院子里面画的,而且比较有讲究,必须是从做饭的灶里取的草木灰,而且是当天有温度的。梯子是对着院子门的,表示丰收的五谷从外面流进来的意思!
所有的画好后,选择正午的时候,由家里的岁数最长的人,在圈子的中间撒上五谷的种子,比较讲究的还要堆一个锥形的小山。
当然,最后这些种子要被炒了吃的,相对令人肚子发胀的大豆,这些简单就是佳肴,所以小时候我们在二月二都会早一点盼望正午过后,炒五谷的时候!
另外,还有一种讲究,就是这些种子要直接撒到院子后面的地里,谁家的长的旺盛,就预示庄稼有个好收成!
画仓子,其实也是很正常的祈福活动!清明雨水,谷雨田!在一年耕种的季节,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要包含农民多少的期冀和希望!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龙抬头表演 龙抬头规矩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龙抬头表演 龙抬头规矩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