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

国学综合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

一字封天围观:℉更新时间:02-05 09:5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

古代谐音笑话

一、避孔子塔

苏轼是一个乐观风趣的诗人,不过,有时候也开一些有点过分开玩笑。

宋人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录了一个故事:

贡父晚苦风疾,鬓眉皆落,鼻梁且断。一日,与子瞻数人小酌,各引古人语相戏。子瞻戏贡父云:“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座中大噱,贡父恨怅不已。贡父晚年鼻既断烂,日忧死亡,客戏之云:“颜渊、子路微服同出,市中逢孔子,惶怖求避,忽见一塔,相与匿于塔后。孔子既过,颜子曰:‘此何塔也’由曰:‘所谓避孔子塔也。’”

刘颁字贡父,因为有风疾(麻风),所以毛发脱落,鼻梁塌陷。某日与苏轼等人饮酒作乐。苏轼化用刘邦《大风歌》开玩笑说:“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引起哄堂大笑,惹得刘颁愤恨不已。

随着年龄增长,刘颁的风疾越发厉害,鼻梁几乎塌陷。有人开玩笑说,孔子学生在塔后藏身,以躲避孔子,此塔叫做:避孔子塔。

这四个字谐音:鼻孔子塌。

后来的《东坡诗话》、《古今笑史》说,用避孔子塔笑话刘颁的人是苏轼。

无论是否苏轼,嘲笑别人肢体的残缺,都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二、和尚的幽默

惠洪是宋朝的一个诗僧,其《冷斋夜话》是一本有名的诗话,他记录了一个谐音的故事:

予与李德修、游公义过一新贵人,贵人留食。予三人者皆以左手举箸,贵人曰:「公等皆左转也。」予遂应声曰:「我辈自应须左转,知君岂是背匙人。」一座大笑,喷饭满案。

因为惠洪等三人都是左撇子,都用左手用筷子吃饭。于是这位贵人开玩笑说,你们三个人都将”左转也“。

左转,指向左方旋转,同时也有贬官、降职的含义。意思是,你们都是贬官降职的命运呀。

惠洪反应极快,马上回道:我辈自应须左转,知君岂是背匙人

我们自然都是要左转的,知道您怕不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吧。背匙人谐音背时人。

古代幽默笑话

素娥要盐

杭州有个叫“素娥”的妓女,为一个盐商所占有。一次,我故乡的黄南谷先生经过妓院,看见墙上素娥的小像,便在下面题写了一首诗:“淡红衫子淡红裙,淡淡梳妆淡点唇;只为一身都是淡,将来付与卖盐人。”看到的人无不大笑。

四喜四悲

曾有人作《四喜诗》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成化戊辰年,有个叫王树南的人又分别给四句诗前面加上“十年”、“万里”、“和尚”、“教官”等字,众人听了无不捧腹大笑。万历壬辰年,又有人增加文字:“甘雨”又“带珠”,“故知”添“所欢”,“和尚”成“附马”,“教官”得“状元”。一时之间,大家认为这喜谑程度已无以复加了。谁知又有个将四喜诗改成《四悲诗》:“雨中冰雹败稼,故知是索债人,花烛娶得石女,金榜复试除名。”见到的人认为更为发噱。

颠倒阴阳

闽中一个医生姓阴,他妻子叫阳氏,人们笑称他们是“颠倒阴阳”,又戏称他们的儿子叫“阴阳生”。

晋见上司

一个举人走门路做了山东某县县官,初次去晋见上司时,仓促间不知如何应酬,突然问道:“大人尊姓?” 上司对他的无礼和无知十分惊骇,勉强笑道:“姓某。” 那县官低着头想了好久,又说:“大人的姓是百家姓里没有的。”上司更加惊骇,说:“我在旗下(满族)你不知道吗?”县官又起立问道:“大人在什么旗?”上司答道:“正红旗”。县官说:“正黄旗最好,大人为什么不在正黄旗?”上司大怒,问道,“你是哪省的人?”县官答道:“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官愣然不知回答,只得告辞退出。第二天就被勒令去职回家。

瓜贩作诗

有个叫顾骑龙的,相貌长得很丑陋,可性格温和,喜好读书,哪怕是缺损书角的书,也宝贝得像玉璧似的。他喜欢写诗,往往随口说出就极有味道。一次,他贩西瓜卖,有人用《卖瓜》作题目考他,谁知他应声吟咏道:“郎君今日卖西瓜,西瓜只只都不差。包拍大红兼蜜练,竹炉不用再煎茶。”人们听了赞叹不已,顾骑龙兴致更高,把他的近作也朗声读了出来:“佳人独宿千千万,才子孤眠万万千;老天若肯行方便,两处牵来一处眠。”人们不禁大笑。

杜康夫人

酒客们商议要建造一座杜康庙,用来纪念造酒的祖师爷杜康。开工破土的时候,忽然掘得地底下一块石碑。当时大家都已吃醉,见石碑恍忽有“同大姐”字样,就建议添造一间后房,让这“杜夫人”安息。寺庙落成后,请县官擎香焚拜。县官到后房看见石碑,大吃一惊道:“这是周太祖石碑啊!便忙叫人将它移到庙外去。县官夜里忽然梦见有个头戴大帽的人来感谢道:“我是前朝周太祖,错配杜康做夫妇,若非县令亲识破,嫁个酒鬼一世苦。”

竹笋炒肉

曾经有人抄录东坡诗句:“无肉令人瘦,无竹叫人俗。”后续两句:“若教不瘦又不俗,顿顿有碗笋炒肉。”

县官行令

江南无锡县官卜大有擅长开玩笑,听说新任宜兴县官有口才,想要难难他,便同武进县官预先商量了酒令。一天,卜大有宴请他俩,举起酒杯说:“两个火是‘炎’,这不是盐酱的盐;既然不是盐,为什么添了水就变淡了?”武进县官说:“两个日是‘昌’,这不是娼妓的娼;既然不是娼,为什么开口便唱?”宜兴县官说:“我也有酒令,只怕说出来冒犯卜老先生。”两人齐声说:“请说说。” 他就说:“两土为‘圭’,这不是乌龟的龟;既然不是龟,为什么添了卜成卦?”(古时用龟骨占卦。)两人听了大笑。

父母何物

我在某县审阅童生考秀才的卷子,那考题是“父母在”三字。一张考卷上答道:“父母是何物?”我不禁笑了出来,就在卷上批了一行字:“父是阳物,母是阴物。阴阳不和就生了你这个怪物!”

土产土娼

广东西部贺县有类香菇,土名叫兰花菇。 一次,中丞巡察到贺县,询问该县有没有土娼(地方上的妓女),县官以为问是土产,便答道:“有,叫兰花菇。”中丞大怒道:“为什么不驱逐、取缔?!”县官这才恍然大悟,急忙解释,旁听者都大笑,中丞也大笑,因为“兰花菇”三字很像妓女的名字啊。

他人鞋底

宋朝的杨亿,曾执笔写作公文,常被执政的大官点划删改,他很是愤愤不平。便拿来文稿,将高官涂抹处又用浓墨全部抹去,做成鞋底草样,在旁边题写小字道:“世业杨家鞋底。”别人惊奇地询问,他就说:“这是别人脚迹。”一时传为笑谈。

菜肴诗名

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老佣人说:“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一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两个黄鹂鸣翠柳’。”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一行白鹭上青天’。”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窗含西岭千秋雪。”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门泊东吴万里船”。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得名来由

一天,林凤梧拜会纪文达,纪问:“你取名凤梧有什么来由吗?” 林答道:“母亲生我时梦见有只凤凰栖息于梧桐树上,所以才提此名。”纪文达叹道:“您母亲的梦可说是美妙的了!假使不幸而梦见鸡盘旋于芭(谐音“巴”)蕉之间,那么你的名字就很难听啦!”林凤梧边笑边说:“你真会恶作剧。”

想妻对联

某童生到郡城去考秀才,偶然想念起妻子来,便戏写一副对联,自寻乐趣:“充无罪之军三百里,守有夫之寡二十天。”同学看见,传为笑话。

嘲老童生

某童生年纪已有80岁,督学官询问他四书五经里的文章,他大多不记得。有人嘲笑他,作了一副对联:“年纪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可说是长寿了);到老五经犹未熟,不愧书生(又指对书籍生疏)!”

好色如僧

李屏山同雷希颜、张伯玉聚宴、游玩。李屏山喜欢喝酒,雷希颜喜欢吃菜,于是相互戏笑道:“屏山爱酒如蝇,希颜见肉如鹰,伯玉好色如僧。”说完一起大笑。

三个不要

有个年老的县令,在县府大门前写了三个大字:“三不要”,下面还作了注释:“一不要钱,二不要官,三不要命。”第二天早上,他出去察看,只见注释下又给人每行添了两字:“一不要钱”下添写了“嫌少”;“二不要官”下添写了“嫌小”;“三不要命”下添写了“嫌老”。老县令恼羞不已。

父浴子睡

金圣叹去拜会友人,那朋友以洗浴为由婉言谢绝。金圣叹又探访他儿子,儿子又在睡觉。金圣叹叹了口气道:“老子还在狱(谐音‘浴’)中,儿子又做了罪(谐音‘睡’)

人啦!”

伯虎写对

唐伯虎有次代某商人写了一副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 那人不满意,说对联意思必须显而容易理解的才好。唐伯虎就重新写了一副:“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柜里铜钱,要像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某商人才十分高兴地告别而去。

老枣树班

掖县张某同中丞胡某是儿女亲家,胡家养有一个戏班子。一天,张胡两家夫人宴会,张某对胡某说:“听说尊府梨园(戏班子)最好。”胡某不知“梨园”含义,随口谦虚地答道:“怎么称得上梨园呢?不过只有几棵老枣树罢了。”左右都掩嘴暗笑。人们便称胡氏的戏班叫“老枣树班”。

毛氏评诗

萧山毛大可不喜欢苏东坡的诗。汪季用就举出苏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例,游说道:“这样的诗难道不是妙句吗?”毛大可愤然不平地说:“春天水暖,鹅也先感觉到了,怎么苏东坡只单单说鸭呢?”旁边人听了捧腹大笑。

杨凭查偷

唐代诗人杨凭有个表弟,因偷抄了他的诗而获取功名。杨凭知道后十分愤怒,责问表弟道:“我的‘一一鹤声飞上天’,你有没有偷抄在试卷上?”表弟答道:“知道阿哥最珍爱这一句诗,我不敢偷。”杨凭神情有所缓和,说:“这样还可以宽恕。”

美女有力

王忠肃为人严肃,不喜欢嘻笑,偶尔说笑话,也一定寓有规劝警告的深意。一天,他看见一个大臣目送美女,美女走远了,那大臣还频频回头凝视。王忠肃就说:“这个女子很有力量。” 大臣问:“先生怎么知道呢?” 王忠肃笑道:“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不然,您脑袋怎么总被她远远扯拉向后转呢?”

儿坐下首

郭进很有军事才能,带兵打仗屡立战功。一次,他在城北建造房屋竣工,就设宴邀集亲友庆贺,造屋工匠们也应邀赴宴。郭进将工匠们的酒席设置在厅东,子侄们的酒席设置在厅西。有人便说:“儿子们怎能同工匠们并列在一起,而且还位处下首(古人以东为上首)?”郭进指着工匠们:“他们是造屋的人。”又指指儿子们:“他们却是卖屋的人(暗含将来败家之意),所以应该坐在造屋人的下首啊。”

妓女笑话

举人阳少南到某县游览,同某妓女亲近相好,当时妓女还是少女,过了几年,他重新到某县,这时他胡须老长,那女子亦成了大姑娘。一天,他同友人去看那女子。阳少南对她笑道:“女儿家天天亲近男人,所以容易长大啊。”那女人也不甘示弱,上前捋住他的胡须笑道:“虬髯公难道也是天天亲近女儿家而变老的吗?”大家听了相对一笑。觉得妓女的话虽然是笑话,其实足够使人猛然觉醒的啊!

徐晞妙答

兵部尚书徐晞是从普通差吏出身而逐级提拔上来的。一天,他与某状元一同走进学宫,某状元指着孔子肖像说:“你认得这位老先生吗?”徐晞说:“怎么不认得?可这位老先生不是科甲(参加科举考试而获取进士功名)出身的。”某状元尴尬得难以对答。

屠儿作文

有个屠夫的儿子攻读诗书,要想做官。一天,他向某某太史请教文章,太史评论他的文章说:“有骨力,有斤两,放在案头上,反复咀嚼也不讨厌。”明为赞扬,实为讽刺。

再打三斤

有个县官整天喝得大醉。一天午后,喝完一壶酒,正要叫公差再给他买些酒来时,忽听得外面有人喊冤枉。他非常恼怒,传令升堂,吆喝公差拿板子敲打喊冤的人。公差问:“打多少?” 他醉醺醺地伸出三个指头说:“再打3斤!”

多付饼钱

有个顾客问饼店老板:“饼多少钱一个?” 老板答道:“一钱一个。”顾客一连吃了几个饼,按价付了钱。老板说:“饼是面做的,你还应付面钱。”顾客随即付了面钱。老板又说:“饼不要柴草烧和水调拌吗?你还要付草钱和水钱。”顾客又立即付了草钱和水钱。 老板说:“饼还要人工做。”顾客又付了钱。顾客回到家里,想了想,笑骂自己道:“我真戆啊,付了那三种钱,就不该再付饼钱了啊!”

报告灾荒

荒年,农民向官府报告灾情。 官老爷问麦子收成多少,回答说:“只有三分收成。”又问棉花收成,回答说:“只有二分收成。”再问稻子收成,回答说:“也只有二分收成。”官老爷大为生气:“这就有七分收成了,还来捏造欠收吗!”农民又好气又好笑,便说:“我活了100多岁,实在没见过这么大的灾荒。”官老爷问:“你怎么会有100多岁?!”农民答道:“我70多岁,大儿40多岁,二儿30多岁,合起来不就是吗?”这么一说,引得哄堂大笑。官老爷被笑得红了脸。

蔡京之孙

宋朝的权臣蔡京有几个孙子,从没见过种庄稼。一天,蔡京开玩笑地问他们:“你们每天都吃白米饭,试着对我说说,这米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孙子说:“这米是从舂米的石臼里出来的。”蔡京哈哈大笑。另一个孙子想:京城里的米都是用席子包运来的,所以接口说:“不对,我看见它是从席子包里出来的。”

少陵可杀

乾隆年间,司业(官名,协助国子监祭酒,负责监务)林谦之与正学(官名,相当于府学的教授)彭仲举游天竺,一块饮酒论诗。两人谈到杜甫诗的妙处时,就醉醺醺地说:“杜少陵可杀。”(可杀:真使人满意。可:可意。杀:煞。)有人在隔壁听见,便到处去告诉别人说:“有一重大事件,林司业与彭正学在天竺谋杀人。” 别人问:“杀的是谁?”这人说:“是杜少陵,不知是哪里人?”

熊掌当菜

先生叫学生解释《孟子》中的句子“熊掌亦我所欲也”意思。一个学生写道:“早晨吃饭,下饭菜是熊掌,晚上吃饭,下饭菜是熊掌。”先生笑道:“我老夫从来没能得到一小块熊掌尝尝鲜,你却能把它当小菜吃。”学生们哄然大笑。

不管吃醋

海丰有个官吏叫张穆庵。一天,乘坐马车驰出官府,一个老太跌跌撞撞拦住车子告状,说丈夫讨了小老婆不再理她了。张穆庵大笑,呵斥她让路,说:“我是卖盐官,不管人家吃醋事!”

不白之冤

陈句山先生已有60多岁,而头发胡须却都是黑的。朋友裘文达开玩笑地说:“如果用年龄为标准来衡量,您的头发胡须可说是抱冤受屈了!”陈惊问原故,裘回答道:“它们蒙受了不白之冤呀。”

红面赴会

某人平时多忌讳。家里每逢节日庆贺,他总是崇尚红色,客人如骑白马赴宴,绝不准许牵进自家马棚。有个少年客人擅长说笑话,便用红粉涂敷面部赴会,主人非常奇怪。少年说:“我知道你讨厌白色,所以我不敢用白面孔来讨没趣啊。”满座哄笑,主人惭愧,从此改掉了避忌的毛病。

是瞎子诗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首著名的五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人拍案叫绝,不时摇头晃脑再三吟诵;偏有个人不以为然,说:“这是瞎子诗嘛。”听到此话的人一时哑口无言。

落选诗歌

唐青臣写了一首下第(科举考试落选)诗,很是诙谐:“下第远归来,妻子色不喜;黄犬恰有情,当门卧摇尾(表示欢迎主人归来)。”朋友们读了无不掩口而笑。

咏眼镜诗

有人写了一首题名《咏眼镜》的诗:“长绳双耳系(古代眼镜用绳子牵攀于耳轮),横桥一鼻跨。”有人看了就接口道:“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刑具)?”

诗有糖气

有人写了首诗,自觉不错,就拿去给仲小海看。仲小海说:“诗是写得好的,可惜太甜了点。” 那人惊异地说:“为什么?”仲小海答道:“有唐(唐诗,谐音“糖”)气,怎么不甜?” (讥讽他模仿唐诗。)

蔡子打油

蔡芷衫喜欢自称“蔡子”(“子”,古代时道德文章都好的男子的美称)。一次,他写了首诗给汪用敷评论,汪看了说: “这不过是首打油诗哩。”蔡芷衫十分恼怒,说:“这是《昭明文选》正宗体裁,怎么说打油?” 汪答道:“蔡子(谐音“菜子”)不打油,拿什么去打油?!”

妻卧僧房

尚书霍韬想拆除寺庙建筑自家的房屋,就唆使县令驱逐和尚。 和尚便在墙壁上题写了两句诗:“学士(霍韬是读书人)家移和尚寺,会元(霍韬的字号)妻卧老僧房。” 霍韬见了内心惭愧,就取消了拆庙建房的计划。

体现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

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观音堂里着火——妙哉(庙灾)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 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上联:荷「何」,藕「偶」。 下联:杏「幸」,梅「媒」。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 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借写竹咏物言志。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 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上联:成谐(陈)。 下联:像谐(向)。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月朗晴空今夜断言无雨 风寒露冷来晚必定成霜 下联:「成霜」谐「成双」。 独览梅花扫腊雪 细睨山势舞流溪 上联:Do, Re, Me, Fa, So, La, Ti。 下联:一至七数字方言读音。 和尚挑水两膀尽是汗淋 尼姑栽秧双手按插布阵 「按插」谐「按察」,「布阵」谐「布政」。 「尽是」谐「进士」,「汗淋」谐「翰林」。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上联:「橹速」谐「鲁肃」,「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箫和」谐「萧何」。 塔内点灯 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 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上联:诸葛亮字孔明。 下联:李太白字长庚。 泥肥禾尚瘦 晷短夜差长 「晷」音鬼。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若以谐音读此联,则变成:尼肥和尚瘦 鬼短夜叉长 师姑田里挑禾上 美女堂前抱绣裁 上联为祝枝山所出,下联为沈石田所对。「禾上」谐音「和尚」, 「绣裁」谐音「秀才」。 上联: 山童采栗用箱承,劈栗扑簏 下联: 野老卖菱将担倒,倾菱空笼 注解: 此联之妙,在于末四字既关含义,又是象声。 上联: 贾岛醉来非假倒 下联: 刘伶饮尽不留零 注解: 明代唐伯虎与张灵,饮酒整日,俱醉,遂对此联。酒喝得一干二净, 人也真个倒也倒也。贾岛、刘伶,俱为善饮者。此联好做酒店招牌。 答案补充 一 东不管,西不管,酒管; 兴也罢,衰也罢,喝罢。 清代江南一酒馆生意萧条,有书生为题此联,生意渐好。“管”谐“馆”,“罢”谐“吧” 二 闵子牵白牛,过王子店; 白公骑乌马,赶公冶场。 某学童集孔门弟子戏对。“闵子牵”谐“闵子骞”,“白牛”谐“[冉]伯牛”,“白公骑”谐“百公琦”,“公冶场”谐“公冶长” 三 上海秀才下第,只为落书; 华亭百姓受灾,皆因孽报。 明上海知县郑洛书、华亭知县聂豹戏对。“落书”谐“洛书”,“孽报”谐“聂豹” 四 顺风帆逆风帆,帆迟帆快; 涨潮橹退潮橹,橹直橹扳。 祝允明对某友。“帆迟”谐“樊迟”,孔子弟子;“帆快”谐“樊哙”,汉初大将;“橹直”谐“鲁直”,宋黄庭坚字;“橹扳”谐“鲁班”,古代巧匠 谐音歇后语 1.矮子爬楼梯——巴不得(迫切盼望) 2.矮子过河——安(淹)心 3.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古诗中的谐音 1.春蚕到死丝(思)方尽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经典古代谐音笑话故事

标题: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集 古代著名谐音笑话大全图片

链接:http://m.zhaichaow.cn/z/3076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