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

国学综合

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

武斗天冥围观:℉更新时间:01-30 20:0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

农村的丧事是怎么办

因地而异,农村办事一般比城市复杂。以我们这里为例,死前后辈们会守孝,去世后立即通知邻居,尽可能快为老人更衣梳妆。然后支一个板床,方向要根据太岁方位推算,万万不可冲撞太岁。然后,差遣村里人去给亲戚报丧,丧事一般拉扯大,沾亲带故,子女的亲家都要派人来,先是吊丧,其实可能应该叫悼丧,吊丧这几天亲戚都来悼念,给死者上香,邻里开始筹划办事流程,哪些人去挖墓,哪些人负责墓地需要的转头水泥,水,沙子等。谁去联络厨师,谁去联络板凳桌子(待客用,农村是请厨师来家里做,摆几十桌,客人一次上不完就轮流就餐),谁去买食材,谁去联络乐队、戏子等等。

主要的是,按照风水先生看的日期去安排,按照他看的墓地的位置和方向去挖墓坑。如果明天安葬,今天就要搭好帐蓬,摆好桌椅,所有邻居以及自家家族的人过来接受工作分配。随后厨师和妇女们加工食材,男人们准备迎接客人,这个环节叫“迎情”,也就是客人逐个表示自己来为老人送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说随随便便祭奠就完了,很累人。具体过程就是,在村里另一个位置设个点。办事方专门安排的人,抬着一个桌子,上面用白纸黑字写的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有香烛,桌边站两个为客人递香烛的人。逝者子孙们要跪在路两边,客人从中间上前到桌上点香,然后退三步作揖、磕三个头,逝者子子孙孙在路两边陪着磕头,磕三个头后再向桌子作揖,然后向左边的两个侍者作揖,这就是“迎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一众人步行到家门口的灵台前,快到的时候,乐队会开始奏乐,然后再来一遍第一步。这两步完成了,算是把一个客人的情谊迎接完了。但……客人起止这么一个?几十号上百号呢!一个一个来回跑“迎请”还没完,逝者的这一群子孙的腿就站不直了……

“迎请”这个忙完了基本就吃晚饭了,子子孙孙,尤其是男性后代要狼吞虎咽迅速吃饭,后面更累人。先是转移灵位,把灵位转移到外面搭建的台子上。然后,子子孙孙按照年龄和地位分别“献饭”。“献饭”跟“迎请”差不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客人,而是逝者的子孙、女儿、孙女、儿媳等等,也是按照备份和年龄一个一个来。主角站在最前,痛哭流涕,后面所有子孙跟在其身后,也都痛哭流涕(有的人是真心难过,也有的人是为了表现,反正哭声震天,一个个哭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身)每个子孙旁边两个人扶着,如果搀扶者不够,就先以最前面辈分高、年长的为主。这虽然是形式,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已经被熏陶,因为,这是子孙们最后一次孝敬逝者的机会了,一种老人再也看不见的孝敬,同时也是一种永别啊,所以经常有子孙后辈嚎啕大哭,哭的站不起来,哭的看者伤心,听者落泪。每个人献饭,都是从院子开始,一众子孙跪倒一片,献饭的主角举着双手大哭着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饭,然后起身,从院子哭道外面的灵台前,献饭者跪在灵台前,其他人跪在两边。这时灵台前两旁的逝者会用话筒宣告献饭者和死者的关系,然后两个侍者恭敬的结果献礼,放在灵台前,这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乱摆,类似于政务上的排座位。然后,侍者点好香给献饭者,献饭者这时候已经哭的要趴下了……旁人搀扶下,磕头、作揖,每一步都有侍者用话筒庄重、缓慢的筒喊话“一——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孝子谢旨!——。但这时候,一众子孙有的直接跪着趴在地上哭瘫了,哪里管得上一二三……但这种趴着哭比一二三更显得感情深。献饭者轮流完了。那就是奠礼。跟下午的迎请一样,只不过这次不用再去村里那个点来回跑了,和“献饭”一样,陪着每个奠礼的人,从院子里走到门外的灵台即可。来来回回陪玩了所有来客,奠礼就算完了。

然后就是歇一下,然后烧东西,冥币,纸糊的衣物等等,期间任何人不许发出声音。然后就结束了,叫了戏子的开始唱戏,没叫的那就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然后睡觉的睡觉,娱乐的娱乐。这里办丧要暖丧,邻居亲戚要彻夜娱乐,扛不住就休息有人顶替呢。这种时候打麻将打扑克都手痒痒呢。子孙有人负责端茶倒水点烟。午夜再吃一顿饭继续娱乐。第二天的事情简单,先是早饭。然后启丧,就是把棺材放上丧车,子孙哭着一人一条白布在车头上,子孙做着向前拉的样子,其实车是发动的,女儿孙女媳妇之类的坐在车上围着棺材哭,车慢慢的往前走。到了野外就有人劝着别哭了,然后就不哭了,太累了。车就稍微快点,到了墓地,准备好工具,把棺材轻轻放进去,然后子孙中下去几个人把棺材推进墓室,然后封上墓室门。然后就是埋葬,所有子子孙孙女儿孙女之类的跪在坟前哭,村里人有没有关系的基本都来送行,带着自家的铁锹把人埋葬好,再把前一天客人亲戚买来的继续全烧掉。然后子子孙孙提前去村口跪在路两边,等下坟头的事做完了村里人会纷纷回来,子孙们磕头谢过。然后回家,把长孝服换成短的,长的头巾也换成圈状的,然后吃午饭,送客,子孙下午再去坟地,把长头巾烧了,顺便给坟头做个香炉,结束。

期间,还有“打怕怕”,就是去世第三天晚上,家族里的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带着鸡,子孙中的一部分站在其后,,而且,这一行人每个人万万不可以回头,抱着鸡的人一边走一边轻轻拍打鸡,鸡就会叫,不叫就使点劲,一直走到坟头,绕三圈,然后再回家,全程不许说话不许回头。这个行为的意思就是,逝者去看坟地,然后再回家等着安葬,回来时,魂魄会挑一个人的背趴上去让这个人背着回家。对此有个神奇的事情,很多家庭做这个仪式回来以后,这个队伍中有一个人满头大汗。这很神奇。

然后每七天一次烧纸钱,一共七次。然后,一周年小小的搞几桌菜,有直系血缘后带回来祭拜,烧纸钱。二周年依旧,但没第一周年郑重,可以“请假”。第三周年浓重,除了那些仪式之外,要来的客人和安葬基本一样,但没那么郑重,亲戚不去的话也不得罪人。

但是,每个仪式环节中所有的等待时刻,“孝子”们都是跪着哭的。“孝子”在办丧事期间,泛指所有的子孙、女儿、孙女以及曾孙等等,家族里所有的后辈人等。每当客人作揖,上香,磕头,磕头的时候,子子孙孙都要陪着作揖、磕头。

丧葬基本习俗讲究,都有哪些?

丧葬习俗讲究:

1、指路:亲人离世,需要举行相关仪式”指路”。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举行相应活动,让逝者认为这个地方是没有灰尘,是享福的。

2、丧服:逝者通常都穿白布衫、蓝裤。人们认为白色象征纯洁,蓝色是民族本色。布需要用平纹,不穿棉衣。子女亲手给逝者穿衣。逝者遗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等,都要焚烧掉,不能遗留。

3、停灵:在民间停灵时间,一般不要超过3天,然后在殡仪馆举行追悼及告别仪式。但部分地区,让当地的”先生″,根据逝者的生辰八字,测算合适的日子举行追悼仪式。

4、出殡:过去出殡时,亲属披麻戴孝,灵车上遗体脚朝前。现在出殡有所不同,因殡葬改革,遗体需要火化。火化后,把逝者骨灰及碎骨装入布袋中,最后装入骨灰盒,一般是将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5、死牲:过去习俗,死了人,根据穷富不同,都要死牲祭献,大至猪牛,小至鸡。逝者如年岁较髙,供品被视为福物,可以分给亲属。祭献的鸡,多留给帮忙送灵下葬的亲友出殡回来后食用。

6、合葬:夫妻合葬的讲究,是男在左,女在右,蒙古族相反。若有小辈合葬一起,小辈则在西侧,长辈在东侧。部分地区,夫妻合葬如有一方先逝去下葬,另一方逝去下葬时,需要将者骨灰盒请出,见面祭拜后,再同时下葬。

7、朝向:过去都是遗体土葬,朝向是南北竖向,现在骨灰盒是面南背北。也有部分地区参照过去习俗的南北竖向安葬,引用”百年好合”,代表永恒的安详。

8、焚烧:传统习俗,是焚烧元宝、黄纸、纸质生活用品。

9、服丧:古时的守孝习俗,近代更变为祭七(祭七:指的是头七至五七、或七七)。在家设置灵堂,祭百日和周年。服丧期间,需要穿素服,食素食。

丧事具体流程?

1、小殓:为尸体净身整容,穿上寿衣。这个步骤要尽早,甚至有时在断气之前就进行。因为过几个小时,由于肌肉细胞死亡,会出现称为尸僵的四肢僵硬现象,影响穿寿衣。寿衣不能用皮质,因传统认为这样死者会转世成动物。

2、报丧:正式通知远近各处的亲友死亡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经常有严格的形势和顺序规定。

3、奔丧:亲友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从外地来参加葬礼。

4、停灵:又称暂厝,将尸体在灵堂停放若干天,等待前来奔丧的亲友;同时有助于确定死亡而不是昏迷假死。灵堂可为家中房间、临时搭制的灵棚、或殡仪馆的专用房间。灵堂内设悼念条幅、死者遗像、供奉死者的食品(供品)、香、蜡烛、纸钱等。另外,在暂时不能正式安葬死者的情况下,将棺材寄放在寺庙等地,等待未来下葬,也可称作停灵。

5、守灵:停灵期间,已在场的亲友,特别是死者的晚辈在灵堂轮流守护死者,接受奔丧者的吊唁。在整个葬礼期间,死者亲近的晚辈(称为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6、大殓:当着家属的面,将死者移入铺有褥子的棺材,盖上被子,钉上钉子封棺。富裕的人家可能用内棺和放置随葬品的外棺两层。

7、出殡和下葬:把棺材送到墓地埋葬。出殡开始的标志是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下葬仪式有风水师协助。

8、烧七: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

9、五七:北方地区在第三十五天的时候,传统叫五七,由女儿做一个纸扎葫芦,并下一碗面,俗称五七开锁。民间信仰说死者在五七之前在某一地方锁着必须,得给死者开锁,然后死者坐着葫芦过河江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

10、守孝: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每个人在三岁前,基本都不离开父母怀抱,此三年感念父母恩,很多村庄也是这样产生的),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夫妻同房等。

11、牌位:家人用香烛祭品供奉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

12、扫墓:亲友于清明节(介之推于这一日去世)期间修理、打扫墓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葬礼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农村办丧事一般需要几天

标题:农村办丧事的全部过程 农村办丧事规矩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97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