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

国学综合

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

魔狱围观:℉更新时间:01-26 19:55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的文章,本文对文章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

语文阅读语录名人名言

语文阅读语录名言1

1、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南北朝)颜之推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曾国藩

6、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7、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8、我读书总是以少为贵,从不贪多。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10、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11、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 对联 集锦》

12、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培根

13、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王夫之

14、读书对于智慧,也象 体操 对于身体一样。艾迪生

15、书籍使我们成为以往各个时代的精神生活的继承者。钦宁格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1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18、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20、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

21、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托尔斯泰

22、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23、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獈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24、学如才识,不日进,则日退。(清)左宗棠

2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语文阅读语录名言2

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

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7、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0、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4、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1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16、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17、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1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1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0、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2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2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2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语文阅读语录名言3

1、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清)彭瑞淑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清)左宗棠

4、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爱迪生

5、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6、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

7、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曾国藩

8、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9、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培根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1、没有求知欲的学生,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萨迪

12、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B。富兰克林

13、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

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丘

1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6、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17、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1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19、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20、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

21、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钱三强

22、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23、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24、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曾国藩

25、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书不成诵,无以致思索之功;书不精读,无以得义理之益。(清)胡达源

27、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2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9、 经验 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30、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

31、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富兰克林

3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3、书籍备而不读,等于废纸。(英国) 谚语

34、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35、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语文阅读语录名人名言相关 文章 :

语文文学常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拜 (2)升官:迁擢 (3)降官:谪左迁 (4)免官:罢黜

(5)招聘:征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七、关于史书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共三部)

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

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

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

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共两部)

(5)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

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

说明,

(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如《史记》,可以说它

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

八、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

(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

(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

(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

(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

(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

(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屈原)

(10)《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

(11)《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

(12)《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作者不详)

(13)《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南朝·刘勰)

(14)《狂人日记》: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现代·鲁迅)

(15)《女神》:我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现代·郭沫若)

(16)屈原:我国第一位诗人。(战国)

(17)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东晋)

(18)谢灵运: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

(19)陆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

九、世界十大文豪1.古希腊诗人荷马;2.意大利诗人但丁;3.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4.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5.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6.法国著名作家雨果;7.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8.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9.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10.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

十、我国的第一部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药典是《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编年体是《春秋》

第一部传记体是《史记》 第一部断代体是《汉书》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 第一部中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 第一部茶叶专著是《茶经》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

十一、中国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 《广陵散琴曲》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鼓》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十二、我国文学家之别号

①四明狂客:初唐诗人贺知章; ②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李白; ③少陵野老:唐代大诗人杜甫;④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 ⑤玉溪生:唐代诗人李商隐;⑥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欧阳修;⑦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轼; ⑧山谷道人:北宋诗人黄庭坚⑨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十三、我国的三大国粹: 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

十四、“第一”的雅称:桂冠、螯头、问鼎、领衔、榜首、夺魁、夺标、执牛耳。

十五、我国的四大名亭:醉翁亭、陶然亭、爱晚亭、湖心亭。

十六、我国的“四大”四大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高原:内蒙古、黄土、云贵、青藏。

十七、四大盆地: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四川。四大文化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南京。

十九、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

十八、我国古代计时:十二时辰子时:夜半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丑时:晨一时至三时寅时:三至五时卯时:五时至七时辰时:七时至九时巳时:九时至十一时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戌时:十九时至十二时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二十、古书之最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2.第一部词曲《尔雅》

3.第一部韵文书《切韵》 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

5.第一部字书《字通》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8.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9.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10.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11.第一部记传体史书《史记》 12.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13.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14.第一部兵书《孙子》

15.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16.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17.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 18.第一部药典书《新修本草》

19.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 20.第一部中医学书籍《皇帝内经大素》

21.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22.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23.第一部戏典史《宋元戏曲韵史》 24.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25.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文心雕龙》 26.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永乐大词典》

二十一、世界十大文豪

①.荷马——古希腊诗人 ②.但丁——意大利诗人

③.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 ④.拜伦——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⑤.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⑥.雨果——法国作家

⑦.泰戈尔——印度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⑧.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

⑨.高尔基——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

⑩.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二十二、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

亚圣(孟子)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书圣(王羲之)

商圣(范蠡) 酒圣(杜康) 史圣(司马迁)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茶圣(陆羽) 兵圣(孙武)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 )(张衡) 药圣(孙思邈)

二十三、模糊的时间小集

凌晨:零时到6时的一段时间。 黎明:天刚亮时。

拂晓:天快亮时。 清晨:日出前后的一段时间。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上午:清晨到正午12点的一段时间。

中午:白天12点前后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12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晚上:日落到深夜的一段时间。 傍晚:临近晚上时。

黄昏:日落到星出前的一段时间。 午夜:夜里12点前后。

夜间:天黑至天亮的一段时间。

二十四、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中国十大才子书

《窦娥冤》——元朝关汉卿 , 《救风尘》——元朝关汉卿 , 《三国演义》

《赵氏孤儿》——元朝纪君祥, 《西厢记》——元朝王实甫 , 《水浒传》

《精忠旗》——明朝冯梦龙 , 《看钱奴》——元朝郑延玉 , 《好逑传》

《清忠谱》——清朝李玉 , 《中山狼》——明朝康海 , 《平山冷燕》

《桃花扇》——清朝孔尚任, 《墙头马上》——元朝白朴 , 《玉娇犁》

《汉宫秋》——元朝马致远 , 《李逵负荆》——元朝康进云, 《西厢记》

《琵琶记》——明朝高则诚 , 《幽闺记》——元朝施君美, 《琵琶记》

《娇红记》——明朝孟称舜 , 《绿牡丹》——明朝吴炳, 《花笺记》

《长生殿》——清朝洪升 , 《玉簪记》——明朝高濂 , 《斩鬼记》

《雷峰塔》——清朝方成培, 《风筝误》——清朝李渔 , 《三合剑》

二十五、其他

1、讳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2、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文房,即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有《文房四谱》一书,叙述了四种文具的品类及故实等。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名手辈出,且品类丰富,风格独特。著名的有:安徽泾县的宣纸、安徽歙县的歙墨、广东端州的端砚、浙江吴兴的湖笔。

3、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4、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梅、竹”见上条

5、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6、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7、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8、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9、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10、古代对月份的别称

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孟春、征月、华月、早春、新正

二月——女月、杏月、仲春、令月、如月、丽月、酣春

三月——寐月、桃月、李月、蚕月、桐月、季月、晓春、茑月、樱笋时、桃浪

四月——余月、槐月、孟夏、阴月、梅月、初夏、正阳、朱明、清和月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荷月、伏月、季夏、旦月、焦月、暑月、精阴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兰月、凉月、瓜月、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秩、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季秋、穷秋、杪秋、青女月

十月——阳月、孟冬、良月、初冬、开冬、正阳月、小阳春

十一月——葭月、仲冬、畅月

十二月——涂月、腊月、季冬、蜡月、暮冬、残冬、末冬、星回节、嘉平月

11、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12、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14、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15、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二十六、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

⑴、记叙文 这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人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现一定的中心思想。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兼以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手法。记叙文一般要求内容具有六要素,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和结局。

⑵、议论文 是作者对事物或人发表看法、评价。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证则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一般这样表达三要素的联系:论点要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则要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议论文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⑶、说明文 是一种以说明方法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事件的形状、性质、构造,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等。这种文体一般要求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喻、画图表等。

⑷、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⑸、散文的特征可归结为三点,即取材广泛、结构灵活和手法多样。散文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方法不拘一格,即或叙述事件发展,或描写人物形象,或托物言志抒情,或评介议论。“神不散”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要明确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必须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⑹、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人类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平达和古罗马的卡图鲁斯、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诗歌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结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古典诗歌形式采用逐句分行和押韵,现代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极大丰富,伸缩性极强。诗歌的基本特点:①抒情性。诗歌是情感激流的表现。②音乐性。节奏是诗歌音乐性的主要因素。诗歌音乐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押韵。③语言的高度凝炼和形象性。

⑺、戏剧的分类(话剧、歌剧、舞剧;独幕剧、多幕剧;历史剧、现代剧;悲剧、喜剧、正剧)。

语文文学常识

我考试的时候用的……

1、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2、一不做,二不休

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11、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3、丁是丁,卯是卯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1、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22、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2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2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9、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43、不寒不流,不止不行

44、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4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49、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53、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9、只见数目,不见森林

60、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6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6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6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64、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6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6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0、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74、过五关,斩六将

77、当面锣,对面鼓

82、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88、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90、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95、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9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1、是可忍,孰不可忍

103、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105、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10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07、既来之,则安之

三才:天 地 人

三光:日 月 星

四时:春 夏 秋 冬

四方:东 南 西 北

五行:水 金 火 木 土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六谷:稻 梁 菽 麦 黍 稷

六蓄:马 牛 羊 鸡 犬 豕

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八音:匏 土 革 木 石 金 丝 竹

九族:高 曾 祖 父 己 子 孙 玄 曾

1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4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4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46.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48.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5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5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5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55.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5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5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0.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6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6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史记》)

6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项羽本记》)

6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7.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6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7.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范晔《后汉书》)

78.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小已。(曹操《龟虽寿》)

7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82.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陈寿(三国志?吴书))

8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4.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8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8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88.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8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9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9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9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93.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9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9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阁序〉)

9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98.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9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0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15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152.天意伶幽草,人间重晚情。(唐?李商隐〈晚情〉)

153.风暧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鹤《春宫怨》)

15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15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56.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15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58.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159.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160.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61.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16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6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164.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春日西湖记谢法曹歌〉)

16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l6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167.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6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6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7o.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17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7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17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17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17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7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77.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

17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7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80.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8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8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8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18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8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8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188.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189.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宋?姜夔《扬州慢))

19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9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192.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十三章注》)

19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19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19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196.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19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19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99.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岳飞《满江红》)

20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201.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元?关汉卿《窦娥冤》)

202.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元?关汉卿《包待制智斩鲁斋郎》)

20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

204.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205.花落水流红,用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元?王实甫〈西厢记〉)

20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争报恩》)

207.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08.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喜来春》)

20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题墨梅》)

210.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

211.养军千日,用军一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

21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21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21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对联)

21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216.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17.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18.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219.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220.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221.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事林广记》)

22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增广昔时贤文》)

223.情随境变,字逐情生。(明?袁宏道《叙小修诗》)

22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25.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明?戚继光(马上作))

226.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明代民歌(京师人为严嵩语))

227.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词》)

228.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施耐庵《水浒传》)

229.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施耐庵《水浒传》)

23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耐庵《水浒传》)

231.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吴承恩(西游记))

232.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吴承恩(西游记))

233.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吴承恩(西游记))

234.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蒲松龄《聊斋志异》)

23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

236.隔靴搔痒赞何益,人木三分骂亦精。(清郑板桥对联)

237.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238.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红楼梦))

23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240.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清?袁枚(品画))

24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4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24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244.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对酒))

245.拼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转回。(清?秋瑾(黄海舟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247.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清魏子安(花月痕))

248.鲁迅名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心事浩渺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

249.毛泽东诗词名句:

红军不伯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

唐诗之祖指初唐诗人陈子昂。 “唐诗之祖”

诗天子指盛唐诗人王昌龄。

诗仙大诗人李白

诗圣杜甫

诗魔指白居易。

诗囚指孟郊、贾岛。

刘禹锡为“诗豪”。

诗鬼指中唐著名诗人李贺

儒、道、阴胆、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玉林、王粲、徐干、阮王禹(yǔ)应(yáng)齐桢。

“竹林七贤”相与友善,常“游于竹林”。他们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诗中三李”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元曲四大家

①白朴 ②关汉卿 ③马致远 ④郑光祖

十大悲剧 ①关汉卿的《空头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晟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清人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人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行记》、曾朴的《孽海花》被列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编辑。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琐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语文常识包括哪些

标题:语文常识语录大全 语文常识语录摘抄大全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94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