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湖伟观刘黻翻译 江湖题目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题江湖伟观刘黻翻译 江湖题目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题江湖伟观刘黻翻译 江湖题目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说文】晚秋残荷几多情
古代诗人见残荷而悲苦,留下不少诗句:“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
1,
古人的残荷诗句中,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最有名,但我觉得,他的《暮秋独游曲江》更深切。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超群,但活得挺“拧巴”,他的妻子王晏媄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王茂元与宰相李德裕交好,被认为是“李党”。而李商隐年轻时一直受令狐楚的提携,而令狐楚属于牛僧儒一派。两派交锋势不两立,李商隐一生都被裹挟在“牛李党争”中,很不爽。他的妻子早逝,也给他沉重一击,一直到死都没缓过来。
857年,王晏媄已去世6年,李商隐也孤独了6年。这年暮秋,他独自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长安最好的游赏之所,但李商隐无视秋波潋滟、曲水流觞、雁塔余晖的无限风光,而是聚焦池塘里的一片枯荷,写下《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
春天,荷叶初长,但春恨已生;秋天,荷叶枯萎,秋恨也成。荷生于春,终于秋,一生与春恨秋恨伴随,李商隐觉得荷叶和自己很像。由此,他深感人生在世之苦情,“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只要人还在世,就会困于各种情感中,无法挣脱。内心充满愁绪,只能伫立江边静听那流水声。诗虽短,表达的情感却极复杂:孤身飘零、追思亡妻、仕途无望,这种种情感交织起来,接近万念俱灰。半年后,李商隐病殁,年仅45岁。
2,
南宋诗人刘黻的《题江湖伟观》似乎更悲:
柳残荷老客凄凉,
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
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
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
半生赢得鬓毛霜。
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
在秋风瑟瑟的季节里,诗人在临安(今杭州)登高望远,眼里是一派残衰:“柳残荷老客凄凉”。景物凄,人心凉,给“伟观”罩上阴沉残破的影子。
但临安毕竟是南宋都城,中间四句写都城的繁盛,时空交错,动静结合。空间上是“万井人烟”,繁华热闹;时间上是“千年王气”,历史深远。西湖、古塔、寒屿,静谧中的阔大;钱塘江、归舟、夕阳,灵动中的衰冷。
最后两句是点题。再繁华,也有衰败的时候,而且已经衰败。何况这是临安,不是故都,所以诗人要“北望中原”。“北望”也徒然,诗人自己也行将老去,国运不兴,仕途潦倒,国事家事都不堪回首,所以才有接近绝望的哀痛。
再说说刘黻。刘黻是浙江乐清人,南宋大臣、诗人,是个忠贞之士。他生活在风雨飘摇的南宋中晚期,晚年曾任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等高官。
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二月,元兵攻陷临安。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益王赵罡、广王赵昺从温州入海。五月,他们逃到福州,立赵罡为端宗,邀刘黻共赴国难,任参加政事(副丞相),意图重振抗元之师。但南宋大势已去,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陈宜中等护送王室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罗浮,在海上病逝。夫人林氏见国事已非,举家蹈海。
3年后(1279年),南宋灭亡。
3,
残荷是晚秋的独特的风景。荷,从夏日的茂盛峥嵘,到秋天的枯零死寂,似乎是一夜间的事,所以古人盯着残荷来写秋天的衰冷,写荷的倏忽,有道理。南宋袁说友的《和同年张季良少卿馈家酿韵》(三首选一),诗虽是写喝酒,却把风烛残年的自己和残荷联系起来,也很正常:
六十衰颓愧鬓蓬,
黄花更负一年中。
白衣谁荐红萸酒,
吸尽残荷碧玉筒。
两宋有众多诗词明星,没听说过袁说友,但在政治人物里却有他一号,曾任户部侍郎、文安阁学士、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参知政事。史书评价他有才识,忠于国事,为官30年,奏疏多切中时弊。
北宋诗人陈丕的《南池》写残荷,也和自己的身世连在一起,发出“宇内谁堪千古在,眼中吾已二毛侵”(世上有谁能长生不老?自己不也是半头白发)的感慨:
杂树疏阴覆小亭,
池塘流水自泠泠。
残荷犹结高秋绿,
深柳遍含斜日清。
宇内谁堪千古在,
眼中吾已二毛侵。
旧时游侣晨星似,
墙角啼蛩不可听。
陈丕,在史上没留下多少记载,仅知他是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为黄岩县令,后来当过秘阁修撰(从六品),应该是个不怎么得志的文人。
写残荷,也不都是悲悲戚戚,元初诗人黄庚,写了6首《秋吟》,看看第一首:
芦花零落点汀洲,
白鹭飞边泊小舟。
水落渔矶风露晓,
残荷数点冷擎秋。
末句写残荷,虽衰败,但有骨气,生死相依,不弃不离。诗人眼里的荷,超脱忘我、不惧摧残,其超然、潇洒品格,或是诗人自己的真心。直到当代人写文章、发摄影作品,还常以“残荷数点冷擎秋”为标题。
黄庚,浙江天台人,生于南宋末,开始也想走科举仕途之路,但元初没有开科举,只好放弃仕途,放浪湖海。中年以后,他以游幕和教馆为生,“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竟活了80多岁。他的诗,多有名句传世,如“坐倦闲欹枕,诗成梦不成”、“发为忧时白,心因学道清”、“好梦不成人睡觉,半窗残月夜灯孤”、“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等等。
《秋吟》组诗里的其他诗,或潇洒,或悲催,也都是黄庚的心迹。
比如其二:
晓径支筇步屟迟,
西风吹露湿秋衣。
举头凝望青山外,
万里江天一雁飞。
其四
渝落天涯已白头,
西风吹帽冷飕飕。
悲秋未了悲身世,
一样情怀两样愁。
其五
略彴当门石径斜,
槿篱深护野人家。
炊烟起处江村晚,
一片斜阳万点鸦。
晚秋凄凉,但在一位女子眼里仅仅是容颜淡了一点而已。这份淡然,极为难得。这女子叫黄淑德,她的《晚秋》诗也写败荷,但有情趣,不悲伤:
柳外慵蝉噪晚霞,
风床书卷篆烟斜。
凭阑自爱秋容淡,
闲数残荷几朵花。
黄淑德是明朝人,但史上没留下生平,仅知她熟悉诗词音律,丈夫死后便吃斋礼佛,不到30岁就去世了。她的一些诗流传下来,大都在娟秀倩丽中含人生际遇。
诗人能“凭阑自爱秋容淡”,有心情“闲数残荷几朵花”,这是看开了,但能真正做到的不多。
关于残荷荷的诗句和作文
1. 描写残荷的诗词
李商隐的这首是写残荷的名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元·萨都刺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
《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河南张应之东斋》 宋. 梅尧臣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
2. 描写残荷的古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
浣溪沙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河南张应之东斋
作者:梅尧臣 朝代:宋
昔我居此时,凿池通竹圃。
池清少游鱼,林浅无栖羽。
至今寒窗风,静送枯荷雨。
雨歇吏人稀,知君独吟苦。
3. 描写秋天的荷花,或者是残荷的诗句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4. 帮我找一下描写荷花和残荷的文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e799bee5baa6e4b893e5b19e64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 白居易《池上》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 李白《妾薄命》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 李商隐《赠荷花》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 —— 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 王昌龄《西宫秋怨》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 李白《古风·其十九》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 李白《别储邕之剡中》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 李白《子夜吴歌·夏歌》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 刘攽《雨后池上》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 李白《采莲曲》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 王维《山居即事》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 王维《渭川田家》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 苏轼《江神子·江景》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 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 李白《古风·其十九》。
5. 关于“残荷”的诗句有哪些
《踏莎行·衰柳残荷》年代: 宋 作者: 晁端礼 衰柳残荷,长山远水。
扁舟荡漾烟波里。离杯莫厌百分斟,船头转便三千里。
红日初斜,西风渐起。琵琶休洒青衫泪。
区区游宦亦何为,林泉早作归来计。 《蝶恋花·剪剪西风催碧树》年代: 宋 作者: 赵师侠 剪剪西风催碧树。
乱菊残荷,节物惊秋暮。绿叶红苞迎晓露。
锦屏绣幄围芳圃。尘世鸾骖那肯驻。
尚忆层城,仙苑飞琼侣。能共牡丹争几许。
惜花对景聊为主。 《题江湖伟观》年代: 宋 作者: 刘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
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扁舟三日秋塘路。
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拿舟晚。
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秋懹》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客思残荷外,农功晚稻前。
祭多巫得职,税足吏无权。浦溆家家钓,村墟点点烟。
归舟葛衣薄,始觉是秋天。
6. 关于“荷”的诗歌和作文
荷花颂
你是一朵美丽的出水芙蓉
有着迷人的色彩
散发出清芬的香气
让人陶醉
你是花中的君子
没有牡丹高贵
也没有月季的妖艳
更没有玫瑰那毒辣的刺
你是一位美丽的天使
多少传奇故事在你身边扮演
人们把你谱写成诗章
让你万古流芳
莲是你坚实的后盾
它之出淤泥而不染
让人羡慕
才造就出你这佼佼者
你轻飘飘地浮在水面
犹如仙子下凡一般
神采奕奕
让人叹为观止
天上人间都有你的身影
无论是美妙的传说
还是感人至深的童话
那都是赞美你的歌谣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7. 描述残荷的诗词
1,《普天乐·翠荷残》元代:滕宾
原文: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二只,归去来兮。
白话文释义:翠荷凋残,苍梧叶落;山也憔悴消瘦,树林稀疏枯残,俗世的虚名小利皆是过眼云烟。在识时知机,进退行藏的认识上,自己怎能与陶渊明相较。一想到归隐后满目黄菊绕东篱,自耕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就无比向往啊!
2,《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代:李商隐
原文: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白话文释义: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3,《赠荷花》唐代:李商隐
原文: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白话文释义: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4,《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五代:李璟
原文: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白话文释义: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5,《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宋代:陈与义
原文: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白话文释义:划着小舟在荷塘上行驶了三天,小舟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着,两岸的荷花纷纷向后退去。我因为托病假才有机会来此一游,又恰好遇上满川雨后新秋的美丽景色。后悔去年乘船时候太晚,只见得满塘残败的荷花。今年我拿什么来报君的恩情。只好乘船相送,一路繁花到青墩。
题江湖伟观的介绍
《题江湖伟观》是南宋时期刘黻写的七言绝句。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题江湖伟观刘黻翻译 江湖题目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题江湖伟观刘黻翻译 江湖题目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