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

国学综合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

逆袭万岁围观:℉更新时间:01-16 05:49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

何氏祠堂五字对联

何氏祠堂五字对联1

一、 五言联

1、东海家声远,庐江世泽长。

【释源】佚名古联。现收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中心内《庐江郡何氏大同宗谱》扉页上的联语。

【释义】此联高度概括了何姓源流。东海:指东海郡中的东海何氏望族;庐江:指庐江郡中的庐江何氏望族。

2、庐江出望族,淮水育贤孙。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淮水:指江淮流域。史载,“韩改何”大致发生在古代的江淮地区。

3、贤妇散财帛,道姑列仙班。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上联指永嘉王木叔之妻何氏屡劝其夫分资财给弟妹。下联指永州道姑何琼成仙而去,世谓何仙姑。

4、人物东西晋,声名大小山。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上联指西晋何曾父子。何曾为西晋大臣,开国元勋,其子何劭官至司徒,太宰。还有东晋何充,庐江灊人,出身于西晋士族。历官中书侍郎、东阳太守、吏部尚书、中书令参录尚书事(宰相)。下联指南朝齐梁时期的.何求、何点、何胤三兄弟。他们学问广博,不愿做官,先后归隐。何求死后,人称何点为“大山”,何胤为“小山”。

5、水部家声大,桃溪世泽长。

【释源】联出福建莆田荔城江边朱墩何氏宗祠。

【释义】上联说水部指何逊。下联桃溪指河南固始桃溪巷。莆田荔城江边朱墩何氏家族乃由该巷迁来。

6、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

【释源】联出浙江武义郭洞何氏宗祠。

【释义】绳武:意为沿袭武王之道,引伸为继承祖先业迹。明伦:即明人伦,立志、博学、笃行也。

7、云初仪水部,旌表重烟桥。

【释源】联出广东南海九江镇烟桥村何氏大宗祠。

【释义】

二、四言联

8、庐江世德,东海家声。

【释源】佚名古联。全联典指何姓郡望堂号。

【释义】全联歌颂庐江何氏的世代功德和东海何氏的家族名望。

9、庐江世德,学海家声。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庐江:指庐江郡。学海:指东汉何休。何休曾闭门十七年,精研六经,成书四部,世传《春秋公羊解诂》,六经学问当时无人能及,被当朝封为“学海”。当时最高荣誉为:经神、学海。郑玄获“经神”称号,何休获“学海”称号。

10、庐江世泽,水部家声。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世泽:先祖的恩泽。水部:指南朝尚书水部郎何逊。何逊:南朝梁诗人,东海郯人,何承天曾孙。官至尚书水部郎。后人称“何水部”。

11、庐江世泽,水部清华。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同上。

12、庐江世第,学海家声。

【释源】联出广东兴宁何屋村。

【释义】世第:世代登第。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引伸为世代显赫家族。学海:指东汉何休。

13、三高世泽,四部家声。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三高:指南北朝时期的“何氏三高”,即何点与兄何求、弟何胤。三人皆隐遁不仕,世谓“何氏三高”。四部:指东汉时期大学者何休所写的书。

14、中丞山峻,水部梅清。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中丞:指北宋“宰相”何栗。何栗(1089—1127),字文缜,仙井监(今四川仁寿)人。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状元。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金兵破京城,陷北庭,绝食而死。水部:指南朝梁代何逊。性好梅花,扬州任上,庭中有梅,曾在树下咏梅。到洛阳任时,思梅若渴,便请再任扬州,以得以咏梅。

15、家传三桂,学贯六经。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三桂:指宋代何造子家族。何造子,封绛侯,和他孙子何修辅、曾孙何格非三代中进士登第,家中建有“三桂堂”。旧时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六经:指东汉何休。何休曾闭门十七年,精研六经,成书四部,世传《春秋公羊解诂》。

16、清名第一,治行无双。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清名:指三国魏国哲学家何晏。何晏好“老庄”,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竞尚清谈。治行:指东汉何敞。何敞曾任汝南太守,宽和为政,百姓感化。

17、稽山豹隐,水部梅清。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稽山:会稽。南朝梁代何胤,弃家隐居会稽,屡征不起。水部:指何逊。

18、貌同傅粉,禄惟养亲。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傅粉:指何晏,人称“傅粉何郎”。禄惟养亲:南朝宋灊人何子平,侍母至孝而闻名。母亲去世,他辞去官职,每哭都至绝气。

19、高风东阁,暖日南檐。

【释源】佚名古联。

【释义】联赞南朝梁代何逊。

三、门楣联

20、庐江世德 庐江千秋 东海家声

【释源】何氏宗祠门楣联,源自何姓郡望堂号。史载,“韩改何”于秦末或汉初,发迹于庐江郡。魏晋南朝时期,何姓出现了七大郡望,其中以庐江何氏(安徽境内)、东海何氏(山东境内)、陈郡何氏(河南境内)最为出名。后历代何姓人逐渐向南迁徙,最后播散全国乃至海外各地。何姓人远迁他乡,却不忘先祖传统,故表楹联于门楣,以昭世人。

【释义】庐江:指古代的庐江郡,非今天的安徽省庐江县。世德:累世的功德;先世的德行。东海:指古代的东海郡,非今天的海洋中的东海。家声:指家族的名望、名声。

何氏祠堂五字对联2

上联:盛世千家乐

下联: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上联:千年迎新春

下联: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上联:笙歌辞旧岁

下联:羊酒庆新春

上联:腊鼓催神骏

下联:春风送吉羊

上联:读书清磬外

下联:春雨暮钟时

上联:多勉日新志

下联:能为岁寒枝

上联:风助飞雪舞

下联:诗伴落梅吟

上联:伴我书于卷

下联:可人花一帘

上联:笔端通造化

下联:意表画云霞

上联:笔力千军阵

下联:词源万马兵

上联:功高斯不伐

下联:理定自无争

上联:花月联知己

下联:诗书结静缘

上联:慧眼观天下

下联:妙笔写春秋

上联:剑气冲星斗

下联:文光射云霞

上联:静与鱼读月

下联:笑对鸟谈天

上联:书香透梅蕊

下联:竹韵偕春风

上联:鼓琴仙度曲

下联:种杏客传书

上联:海阔凭鱼跃

下联:天高任鸟飞

上联:书中乾坤大

下联:笔下天地宽

上联:立德齐今古

下联:藏书教子孙

上联:聊收静者趣

下联:且读古人书

上联:落笔撼五岳

下联:成诗凌九州

上联:诗书得古趣

下联:风月畅真情

上联:书林含馥郁

下联:艺海贮英华

上联:琴焦无俗韵

下联:松古有劲风

上联:山岳起翰墨

下联:江海焕文章

上联:鼓乐迎佳宾

下联:四季花长好

上联:百年月永圆

下联:堂开蓬莱景

上联:人醉武陵春

下联:同饮幸福酒

上联:齐绘四化图

下联:喜望红梅放

上联:乐迎新人来

下联:香车迎淑女

上联:美酒贺新郎

下联:祥云绕屋宇

上联:喜气盈门庭

下联:旭日芝兰香

上联:春风琴瑟和

下联:杨柳含春意

上联:天涯有知音

下联:云恋妆台晓

上联:花迎宝扇开

下联:芝兰茂千载

上联:琴瑟乐百年

下联:才高鹦鹉赋

上联:室有山林乐

下联:人同天地春

上联:太平居有后

下联:安乐福无涯

上联:庭辉承月彩

下联:檐影接霞光

上联:玳梁欣贺燕

下联:乔木喜迁莺

上联:生活根据地

下联:居住自由权

上联:窗前花弄影

下联:庭外鸟喧晴

上联:阳光照佳地

下联:春风拂新屋

上联:佳地春风暖

下联:亲屋燕语喧

上联:车马虽嫌僻

下联:莺花不厌贫

上联:昌时占幸福

下联:仁里聚春晖

上联:春浮花气远

下联:雨霁鸟声繁

上联:春来花影动

下联:露滴柳丝垂

上联:德门呈燕喜

下联:仁里灿龙光

上联:德门膺厚福

下联:仁里乐长春

上联:花开香入户

下联:月照影监轩

上联:华屋辉生壁

下联:春山绿到门

上联:开香生桂子

下联:国瑞发兰英

上联:朗抱开晓日

下联:高情属天云

上联:理通天地秘

下联:道合贤者深

上联:青山环绿水

下联:翠柳映朱门

上联:瑞月开昌运

下联:春风酿太和

上联:桃李含春意

下联:燕莺报福瑞

上联:云霓笼甲第

下联:气运耀门庭

上联:载阳新启运

下联:通德旧留题

上联:竹柏门庭喜

下联:田园气味长

上联:字贴宜春丽

下联:花开如意新

上联:不受苦中苦

下联:难为人上人

上联:超世绝行迹

下联:封剑守心冢

上联:砺勤以养志

下联:持简而修身

上联:剑锋出磨砺

下联:梅馥发苦寒

上联:江山开眼界

下联:风雪炼精神

上联:志壮天不负

下联:业精我自成

上联:落笔惊风雨

下联:谈笑定乾坤

上联:弃燕雀小志

下联:作鸿鹄高翔

上联:学海苦作舟

下联:书山勤为径

上联:尚流云致远

下联:须奋翮高飞

上联:水激石则鸣

下联:人励志而鸿

上联:心高言路窄

下联:志远恨天低

上联:精心成大业

下联:着力启宏图

上联:善身兼自立

下联:博毅济众人

上联:聚世上英才

下联:干天下大事

上联:养浩然正气

下联:极风云壮观

上联:倚天磨长剑

下联:碧血炼丹心

上联:志当存高远

下联:勤必争朝夕

上联:少壮不努力

下联:老大徒伤悲

上联:壮心欲填海

下联:苦胆为忧天

上联:才高愁月小

下联:志大恨天低

上联:自觉丹心壮

下联:岂忧白发斑

上联:风骨成诗句

下联:笔意化青山

上联:海阔凭鱼跃

下联:天高任鸟飞

上联:欲养鹃鹏志

下联:先收鸿鹄心

上联:远想出宏域

下联:高步超常伦

上联:吟雪诗情热

下联:画松翠笔娇

上联:文心清若水

下联:诗胆大如天

上联:云来画檐宿

下联:龙向墨池归

上联:坐对贤人酒

下联:喜和智者诗

上联:文章千古事

下联:花月一帘春

上联:细雨闲开卷

下联:微风独弄琴

比喻借物喻人的古诗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赏析: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燮《竹石》

赏析:诗句写出了劲竹的不为外力所动摇的坚定的品格,诗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表面上写竹,事实上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诗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这句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急!!!求古诗赏析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表梅。

同居长千里, 两小无嫌猜。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就出自李白的这首诗, 这是一幅古代早恋图。整首诗的前半部分写得清新别致,说明了狂傲豪迈的诗人有着细致委婉的另一面。毕竟诗人是立体的,诗人的诗也是这样。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清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简析】诗人所写的是色彩斑斓的离愁别绪:春色迷人,畅饮佳酿,在离别中亦充满欢聚的快乐。全诗语言清新,节奏明快,很具艺术特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1]

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

唯见长江天际流。[4]

作品注释

注释:

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没有了、消失了。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 “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 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 “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 “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秋浦歌

李 白

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

不 知 明 镜 里,

何 处 得 秋 霜。

[注释]

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 缘:因为。

3. 个:这样。

4. 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聘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注释:

明断:英明果断。

天启:天生,天授。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秦始皇收尽天下兵器,铸成金人;由于天下统一,函谷关也可以向东开放了。

铭功:记功,这里指刻石记功。

会稽岭:在今浙江绍兴。

聘望:纵目远望。

琅琊台:在今山东诸城东南琅琊山。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东登琅琊台,南游会稽山,并在这二处树石立碑,歌颂秦王朝的功德。

鬐鬣:鱼脊和鱼颔上的羽壮部分。指鲸鱼的鬐鬣把青天都遮蔽了,怎能看到蓬莱等仙的山呢?

三泉下:三重泉水下,指很深的地下。但见二句指秦始皇求仙落空,只见三泉之下,铜棺埋葬了他的朽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 “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这首诗是咏叹庐山风景的奇绝,游览飘然,猛发学道成仙之欲望,并进而邀请同伴。诗分四段。首六句为第一段,是序曲。以楚狂自比,对政治淡漠,透露寻仙访道隐逸之心。 “庐山”八句,为第二段,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 “翠影映月”、“鸟飞不到”雄奇风光。“登高” 八句为第三段,以俯视角度,写长江“茫茫东去”、 “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并以谢灵运故事,抒发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早服” 六句为第四段,想象自己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到达向往的自由仙界。并以卢敖故事,邀卢侍卿同游。 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五岳寻仙不辞远”,可借以作事业追求者的警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日出入行

日出东方隈,

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

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

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

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1]

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

汝奚汨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

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

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

浩然与溟涬同科。[2][3]

作品注释

注释:

[1]四运:一年四季。

[2]溟涬:这里指元气。

[3]同科:同类。

简析:

汉乐府《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篇,是写太阳升落无穷而人生短促,希望乘着六龙成仙升天的。李白这首诗反驳这种论调,说太阳的运行是自然的,四时的变化是自然的,人是要死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根本否认六龙御日一类说法,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望月怀古,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首联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从谢尚闻袁宏“咏史”事件中,领略到对于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是与地位高低无关的。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发出感慨,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 诗为五律,却无对偶。有人认为李白才高,放逸不羁,兴之所至,随口讽诵,不顾及对偶。此说自有其理。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1) 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2) 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3) ,良有以也 (4)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5) ,大块假我以文章 (6) 。会桃李之芳园,序 (7) 天伦之乐事。群季 (8) 俊秀,皆为惠连 (9)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10)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 (11) ,飞羽觞 (12) 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3) 。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注释:

( 1 )逆旅:客舍。天地自然是万物的寄寓之地。

( 2 )过客:意谓人的生命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已。

( 3 )秉烛夜游:举着烛光在夜间行游。意谓人生短暂,应当及时行乐。

( 4 )良有以也:实在太有道理了。

( 5 )烟景:温润含烟的美景。

( 6 )大块:大自然。假:提供。文章:指自然光景。

( 7 )序:叙说,谈论。

( 8 )季:弟。

( 9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 10 )康乐:谢灵运,谢惠连族兄。南朝著名文学家,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

( 11 )琼筵:盛宴。坐花:坐于花间。

( 12 )羽觞:酒器。

( 13 )金谷酒数:西晋石崇筑金谷园,邀友宴饮,席间赋诗,有不能成诗者,罚酒三斗。

李白的文章是天才的文章,笔势大开大合,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其中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令人神清气爽。本文一百一十九字,已把作者的气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是啥意思 风骨成诗句笔意化青山释文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883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