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

国学综合

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

嫡女毒医围观:℉更新时间:01-15 22:4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春介绍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春介绍

立春 ,是 二十四节气 中的第一个节气,今年立春的具体时间是2021年2月4日11时58分27秒,农历(阴历)2014年腊月十六。立春就是春天开始的意思,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真正的春暖花开还要一个月以后,因此在没有暖气的地方大家尤其要注意防寒、防冻、防感冒,但是立春这天,大家都要迎春、咬春、吃春饼哟!这些知识,你一定要了解!

二十四节气养生(立春)

(一)、立春气候特点、人体生理特点

立春,俗称“打春”,时间在公历2月3——5日之间。“立”为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开始。农谚说得好:立春 雨水 到,早起晚睡觉,农事活动由此开始。

立春之后,气候上还是属于冬季,但天气逐渐开始转暖,垂柳包芽,小草等待破土而出,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长,气温、日照、降水也趋于上升和增多。“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这时人们外出踏青寻春,体会那细微的最神妙的春意。

立春之时,已进入“三阳开泰”时期,阳气渐渐强盛,阴气渐渐衰弱,阳气正处于即将强于阴气的过渡时期,天气逐渐由寒转暖,乍暖还寒,寒暖交替,忽冷忽热,变化多端,气候干燥,暖寒失常。而忽冷忽热、寒暖失常正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诱因,极易导致流行性感冒、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白喉、百日咳、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忽冷忽热变化多端的气候,使人体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危害极大。在这“百草回生,百病复发”的初春天气里,也极易引起体弱多病者、老人和儿童的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立春之后,草木萌动,万物生发,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活跃起来,人体内以肝、胆经脉的经气最为旺盛和活跃,因此,春天正是调养肝气的大好时机。

(二)、立春时节的饮食养生

立 春节 ,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应多食用一些能温补阳气的食物,以助人体的生发之气。医圣李时珍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辣之菜杂合而食。”宋代苏颂也主张:“昔人正月节食五辛,以避疠气,谓韭、葱、薤、蒜、姜也。”这些辛温之菜对多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对预防呼吸道和肠胃道传染病有一定的效果。还要少食酸,以防肝气过旺;多食甜味食品,以补脾胃之气,因此,要多吃些大枣、甘蔗、山药、粳米饭、锅巴、牛肉等甘味食物,以健脾养胃。还要多吃些新鲜的时令蔬菜,如菠菜、芹菜、油菜、香椿头、豌豆苗、苋菜、茭白、莴笋、荠菜、马齿菜、蒲公英、车前草、榆钱、春笋、枸杞头、马兰头等,以补充体内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此外,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还要注意多补充水分。

(三)、绿秀养生建议:

调理方案:九阳能量套、强肾健体套、疏肝理气套。

搓:理容露1号、4号。

贴:命门贴、神阙贴、扶阳补肾贴、扶阳温元贴。

泡:通经活络宝、温肾补阳御足桶。

吃:九阳能量素、绿秀一号。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春:乍暖还寒,做到4点保健康!

一、和和气气迎立春

根据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过。八字有冲煞的还不能在打春的时候外出,估计立春这天中午送外卖的火了。

二、不可不防流行病

前两个月,北京、浙江等地出现了诺如病毒感染大爆发,上周北京市又有麻疹传播的报道,而且这个冬天香港死于流感的人数明显偏高。

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香港1月2日至29日共监测到134例因流感入院治疗病例,74人死亡,死亡病例主要为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有深切治疗部医生指出,今年流行的H3N2病毒专攻年轻患者肺部,不少严重病人肺部入菌,甚至要用人工肺帮助呼吸,年长病人则容易并发心脏病、肾衰竭。

因此,近日大家要注意一下几点:

1.到香港旅游、出差的人要提前接种疫苗,一般在接种2周后会产生相应抗体。

2.勤洗手,每次都按照六部洗手法把手洗干净。

3.保证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室内保持通风。

4.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5.一旦染病,不要惊慌,积极对症治疗,充足饮水、睡眠最重要。

6.不要听信谣言,国家疾控中心和香港卫生署都有疫情报告制度。

三、抓住春机咬萝卜

立春又叫“咬春”,咬什么呢?咬的最多的就是萝卜。北京人常吃的是心里美萝卜,又叫红心萝卜,其外皮为浅绿色,内里为紫红色,啃起来很清脆,甜丝丝的,可能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吧。当然还有吃大白萝卜、胡萝卜的,也可以切片、切丝,做馅吃。市场上卖的樱桃小萝卜清脆爽口,适合咬着吃哦。

萝卜又名莱菔,有宽胸化痰、利尿消肿、顺肠通气之功。萝卜含有多种酶,能消除亚硝胺的致癌作用,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苹果,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能改善视力,也有极好的防癌作用。

四、升阳蔬菜任性吃

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为了顺应天时,立春要吃具有辛甘发散习性的食物,常见的蔬菜有:

生姜、葱、大蒜、胡椒、豆豉、香菜、韭菜、菠菜、油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茴香菜、黄花菜、蕨菜、莴苣、茭白、竹笋、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

取其中几种菜,切丝炒食或卷饼吃就可达到升阳益气的效果,最常见的就是春卷和春饼。

春卷的做法:

1.将卷心菜、胡萝卜、韭菜、猪肉切成丝,香菇泡发后切丝,豆芽、韭菜焯水,豆腐丝备用。

2.锅内加植物油,倒入猪肉丝和水发香菇翻炒后加少量盐,装盘待用。另起锅,炒胡萝卜丝、卷心菜丝。

3.把这些馅料各取少量放入春卷皮中卷起,两边折叠成枕头状,下锅炸。

春饼的吃法:

春饼是用烫面烙的一种双层薄饼,吃的时候揭开。另把喜欢吃的升阳蔬菜切丝一同放入锅中炒熟(讲究的人可加里脊丝、海参丝、肚丝、香菇丝、冬笋丝、火腿丝),这样炒出的一大盆菜,用饼卷着吃。最值得称道的是材料完全可以根据家人口味调制,大人孩子都可以任性的吃!

立春节气介绍

立春的介绍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叫立春节气。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1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2。

立春后是什么节气 1 二十四节气表 编辑本段

春季 日 期 夏季 日 期 秋季 日 期 冬季 日 期

立春 2月3-5日 立夏 5月5-7日 立秋 8月7-9日 立冬 11月7-8日

雨水 2月18-20日 小满 5月20-22日 处暑 8月22-24日 小雪 11月22-23日

惊蛰 3月5-7日 芒种 6月5-7日 白露 9月7-9日 大雪 12月6-8日

春分 3月20-22日 夏至 6月21-22日 秋分 9月22-24日 冬至 12月21-23日

清明 4月4-6日 小暑 7月6-8日 寒露 10月8-9日 小寒 1月5-7日

谷雨 4月19-21日 大暑 7月22日-24日 霜降 10月23-24日 大寒 1月20-21日

2 二十四节气歌 编辑本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节气的习俗 立春节气有什么习俗 立春习俗――迎春

立春习俗中在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万物生。古人把农事叫作春事,农忙叫作春忙。《书传》中记载:“冬寒无事,并人室处,春事既起,丁壮就功。”黄庭坚有诗写道:“田园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种的时节,因此,说到耕地,也应该称为春耕。

立春习俗――走马

立春习俗中的走马就是跑马,即骑马,盛行于唐玄宗时。当时有人因此说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北方人自古因地理地势的缘故,大多喜好骑马。

立春习俗――蹴鞠

蹴鞠在古代极为盛行,相传起源于黄帝时,蹴鞠也是立春习俗中的一个习俗。《史记》:“处后毗鞠。”《后汉书》:“六博蹴鞠。”《汉书?艺文志》有关于at鞠的文字二十五篇,颜师古在注释中写道:“鞠以韦(皮革)为之,实之以物,踢以为戏。蹴鞠陈力之事,在昔附于兵法。”《太平御览》引用《三仓解话》称:“鞠,毛丸,可踢戏。”

蹴鞠,就是如今的踢球。汉朝时做这种游戏,要在地上挖出洞窟,把球踢人其中,又因为球很容易跑到别的地方,需要奋力追逐,所以还要挖出一条界线,示限制。(可参见《后汉书》中的〈戚夫人传》及《霍去病传》)隋唐时有专门的球场,宽广平坦,和今天的运动场没什么差异。毗鞠的时候,把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插在地上,并用网把竹竿网住,作为球门,以能踢进球的为胜。踢球的人分为左右两队,相互比赛。还有一种称为踏球的娱乐,即用脚蹬踩在球上,拐弯奔跑。《唐语林?卷五》:“今乐人又有蹋球之戏,作彩画木球,高一二尺,女伎登蹑。球宛转而行,萦回来去,无不如意,盖古蹋鞠之遗事也。”明朝汪云程著有《蹴鞠图谱》,上面罗列的规则很是详细,涉及分左右两队、球门、社规以及踢法等许多细则。及至南宋临安,蹴鞠打球已皆有社团。

立春习俗――春台戏

各地民间举行种种娱乐活动,用以迎接春气,预兆丰牵。人们在开旷之处搭台,聚资请戏班表演,祈福农祥,称为春台戏‘卖春困立春过后,天气渐渐和暖,往往使人容易随睡,易于徽惰。儿童于立春当日应特别早起,高呼:“卖春困!”用以振作精神。宋朝陆游有《岁薯》之诗:“从今春困不须卖,睡到日高三丈时。”此外,还有《岁首书事》,“卖困儿童起五更”,诗后自加注解:“立春未明,相呼’卖春困‘,亦旧俗也。”

立春习俗――天子躬耕

在古代,天子诸侯都有亲耕措田的礼仪,也是立春习俗之一。精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地。典籍中记载,天子有精田千亩,诸侯百亩。《礼记?月令》关于孟春载有:“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来耙,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保介,即衣甲;参,即所乘之马。这句话是说,勇士身披盔甲陪乘,以保护君王,农具放在马匹与驾车者之间。汉文帝、景帝时,先后颁布诏令,告示全国“联躬耕以给宗庙粟盛”,又说“联亲耕为天下先”。

从那时起,就有皇帝于立春皆亲自在精田耕种,祭祀先农,又建造精田仓,把收上来的谷物全都用来祭祀,作为集盛,也就是供奉的食物。此后历代遵循这种规矩,只在时间上小有差异,或者正月,或者二月不等。汉章帝、唐太宗、晋武帝时都用正月,汉明帝、齐武帝则用二月。

到了清朝,从雍正五年开始,京师以及各府、州、县都要在当地东郊选择洁净丰腆的田地,修建先农坛。坛内开辟有措田四亩九分,耕牛一头,农具一副,挑选勤劳谨慎的农夫两名,免除他们的差役,酌情给予口粮,让他们在农坛里看守灌溉,地里的收人都用作祭祀,以为粟盛。每年二月,挑选一个属吉的亥日,在黎明时分。由官员率领本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以及农夫代表,在先农坛恭敬致祭,祭祀完毕,官员脱下蟒袍,按照九卿......>>

寒冷的立春节气,为什么代表着“春季的开始” 按照现代气象学标准衡量,立春是打了提前量的,实际上是在迎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中国人熟知的“节气歌”,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每个候是五天。二十四节气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

我们的立春,古时确定的标识是东风解冻;立冬的标识是水始冻。所以古人是以封冻、解冻界定冬春。但如果按照现代气象学标准来衡量,立春是打了提前量的,实际上是在迎春。”他表示,类似的例子是立秋,“立秋是所有节气中,炎热程度排在第三位的,比夏至还‘牛’,往往新秋尚远。”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的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中国传统将立春的15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期间,气温开始趋于上升,日照、降雨开始趋于增多。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出现了春天的前奏。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数千年历史。古代立春时,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立春节气的习俗包括迎春、春游、鞭春牛、咬春等。

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

立春节气的诗句 立春节气有什么诗句 二十四节气诗:

立春:《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

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春雨》 唐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田家》

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

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临安春雨初霁》 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惜牡丹花》 唐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立夏:《客中初夏》 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时雨》 宋

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j.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喜夏》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缘轿飨.

大暑:《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采纳,谢谢

二十四个节气的介绍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立春节气的诗句描述有哪些 1、《立春》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宋:王C

2,《汉宫春.立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宋:辛弃疾

3、《立春》曾见青缟显坊兀瑞幡仙萼翦刀催。朝来独曝茅檐日,且暖蓬心一寸灰。 --宋:宋庠

春节六个节气的简介 看完之后,别望采纳!!!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

节气

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我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

节气

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一、24节气立春的特点和风俗 (1)立春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风和日暖。

立春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志着万物冬眠的冬天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复苏的春天。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到了立春,渐次复苏。立春的时候,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

(2)二十四节气之立春民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2、咬春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3、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也有的地方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

4、吃春饼、春卷

立春这一天,潮汕民间还有吃春饼、春卷一俗。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豆芽、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形状根据各人的喜好可大可小。

5、贴宜春字画

春天到了,给门壁上张贴宜春字画,这种风俗在唐代长安就有。据记载:立春日,唐代长安人常在门上张贴迎春祝吉的字画,字称“宜春字”,画称“宜春画”。

6、籍田礼

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年”的一种雏型的仪俗。搬家择日的正确方法,搬家宜忌。

7、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8、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谓糊上红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五谷丰收”;糊上黑色纸,当年收成不好。所以知县安排多用红黄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立春”到来的这一天,家家户户燃放鞭炮,喜迎春天。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美,如何一个春雷敲响了大自然的生物钟,万物也从鞭炮声中苏醒,小草摇晃着脑袋,清醒一下春困;树木随风摆动,伸伸懒腰开始抽芽似的生长。立春后,万物复苏,风景美如画卷,春景是一年最美最朝气的风景。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二十四节气立春绘画

标题:二十四节气 立春 二十四节气立春简介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881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