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元旦过后停工是真的吗 江阴元宵灯会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江阴元旦过后停工是真的吗 江阴元宵灯会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江阴元旦过后停工是真的吗 江阴元宵灯会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江阴元宵节哪里有灯会
江阴元宵节灯会的地方有中山公园、兴国公园、刘氏兄弟故居、江阴炮台国家森林公园、江阴中山公园等。
1、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不仅是市民游玩娱乐的公园,也是游客在江阴必去的景点。位于江阴市人民中路附近。这个公园很大,占地108亩。遗产公园,2002年更名为现在的名字。
2、兴国公园
兴国公园原本并不存在,而是为了保护这里的一座古塔而建。古塔为兴国塔,故名兴国园。为保护这座古塔而建的兴国园,可与江南名园相媲美。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水榭楼阁,颇为古色古香。
3、刘氏兄弟故居
和以上两个景点一样,刘故居也在城市的喧嚣中,地理位置最为独特。它位于一个被高速公路环绕的交通岛上。流量源源不断,但在这里大多被忽略。
4、江阴炮台国家森林公园
作为国家森林公园,虽然是迷你版,但是植被茂密,环境很好。可以爬山看长江,江阴长江大桥。如果不喜欢爬山,可以去山脚下免费的黄山湖公园玩。公园的湖边有人工海滩。想去黄山,一般从黄山湖公园东侧的停车场上山。爬上山上标志性的望江楼,就到了黄山的中心。
5、江阴中山公园
江阴中山公园原为江苏郑雪舒雅遗址公园,总面积7万多平方米。公园内许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造型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色。整个项目有荷花厅、永睦路、郑雪区雕塑广场、钟山纪念塔、水西工程等景观。
江苏有哪些节庆活动
江苏的传统节日习俗大全都有什么,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介绍: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除了这些江苏人在过年的时候还会爬门头、走大局、要糖、隔年陈、扫地、挑财神水、七锥子八夹子九锥子十挖子的习俗。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介绍:苏州习俗,自元旦至元宵节,火炉中烧炭墼,称为“欢喜团”;淮安人传说,吃汤圆可以接到财神,所以从大年初一清晨各家就开始煮汤圆,直到元宵节,天天都有汤圆吃;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泰州有5大习俗,吃元宵、闹元宵、猜灯谜、放烟火、送吉祥。泰州的闹元宵主要是舞龙、舞狮,荡湖船、挑花担、滚连湘等民俗表演,大家穿着锦绣服饰,一起狂欢。送吉祥则是泰州部分乡镇特有的习俗。在元宵节这天,亲戚朋友要给新婚的新娘子送桥桩、送子观音等,以祝福早生贵子。还有些地方是拉着新娘子走百子桥,同样是求子。
3、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介绍:泰州农民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_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武进县方茂山以清明为龙母化身之日,乡民竞相拜祷。
4、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介绍:端午食粽是苏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节前夕,在苏州小巷深处,朱门半掩,厅堂里妯娌婆媳团团围坐,或者就在弹石路边,小藤椅几张围拢来,满目青绿的箬叶,糯米的晶莹,傍晚,就飘来了香气,还有要好乡邻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艺,味道咸淡,卖相如何,这是现代人生活里难得的悠远古风,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佐餐美食。除了食粽,还有龙舟竞渡、喝雄黄酒、佩挂香囊、悬挂菖蒲、探采百草等习俗。
5、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介绍: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
6、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介绍: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7、南京国际梅花节
时间:每年2月至3月
地点:南京钟山风景区梅花山
介绍:南京植梅与赏梅的历史悠久,自六朝至今不衰,尤以中国四大梅园之一的梅花山为最佳。南京国际梅花节节庆期间,南京将以“梅”为主题,以花为媒,以“梅”会友,举办各种文化旅游、商贸及经贸洽谈活动。
8、苏州太湖梅花节
时间:每年2月至3月
地点:西山林屋洞景区
介绍:苏州吴中,自古是我国著名的探梅胜地,梅文化底蕴深厚。以邓尉“香雪海”、西山“鸡笼梅雪”称名于世,“林屋梅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赏梅及梅文化活动基地。梅花节以“梅”为主题,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内容广泛,气氛祥和,场面热烈,可共享太湖的真山真水、香花雪海。
9、连云港玉兰花会
时间:每年4月
地点:东磊
介绍:连云港玉兰花会花会以玉兰为题,进行诗词、书画、摄影等艺术交流。早春时节,玉兰花不待新叶吐绿,便抢先绽放了。千杆万花,交相辉映,如玉树雪山排空而出。一朵朵,亭亭束素,宝容皎洁;一瓣瓣,无一点微瑕,如羊脂美玉;一缕缕清香,沁人心脾。色如玉而香似兰,故名玉兰。连云港东磊有四株古白玉兰树,其中两株有千年树龄,称为“玉兰花王”,故每年在此举办花会。
10、常熟尚湖牡丹花会
时间:每年4月至5月
地点:常熟尚湖景区荷香洲公园牡丹园
介绍:常熟已成为继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后第三个举办牡丹花会的城市。活动期间有大型文艺专场、情缘牡丹婚典、捕鱼;水上渔家鱼鹰捕鱼生活秀;民间鸟类艺术表演;民间民俗艺术表演腰鼓、秧歌、打莲枪、荡游船、角士舞等。
11、河横菜花节
时间:每年4月
地点:姜堰市沈高镇河横村
介绍:河横菜花节是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举行的自定游盛会,2023年举办首届,以后每年4月举办一届。河横菜花节集中展示河横生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已经成为溱潼会船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期间隙举办开幕式和大型文艺表演外,还有舞龙、腰鼓、踩高跷、打莲湘、道情、方言白韵等民俗表演,以及农民趣味运动会、背媳妇比赛、扛“河横大米”赛跑、慢骑自行车、夫妻绑腿跑、拔河比赛等娱乐活动。人们在这里还可以观千亩菜花,览生态养殖基地,品农家小吃,购生态农产品等。
12、镇江焦山金秋桂花节
时间:每年9月
地点:镇江市焦山
介绍:焦山桂花园面积达80多亩,有15个桂花品种约6000余株。焦山被称为江中“浮玉”,为发展旅游,举办了江苏镇江焦山金秋桂花节。活动有书画篆刻展、插花现场表演、桂花科普知识和灯谜竞猜、桂花系列食品品尝。
其他花会/花节:
无锡阳山桃花节(每年3月至4月,阳山镇)
虎丘花会(每年3月至5月,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拙政园杜鹃花会(每年3月至6月,苏州市拙政园)
射阳洋马菊花节(每年4月,阜宁羊寨废黄河大堤)
山塘百花节(每年4月至5月,苏州市山塘)
响水荷花节(每年7月,响水县)
拙政园荷花节(每年7月至8月,苏州市拙政园)
灵谷桂花节(每年10月,中山陵)
13、扬州烟花三月旅游节
时间:每年4月至5月
地点:扬州市
介绍:“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是扬州最美的季节,你可踏着昔日乾隆皇帝着迷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去寻访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观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景,品尝四大菜系中的淮扬美食,欣赏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14、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
时间:每年5月
地点:丹顶鹤(珍禽)保护区
介绍: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开展一系列与湿地生态旅游及丹顶鹤相关的活动,如“东方湿地美,欢乐城乡游”、“五一”黄金周、“万人游盐城”启动仪式、鹤仙子形象使者评选、旅游交易会、中国盐城湿地生态旅游国际高层论坛、千名中外客商“欢乐江浙沪,和谐城乡游,走进新干线,相聚在盐城”等活动。
15、徐霞客国际旅游节
时间:每年5月
地点:江阴市青阳镇
介绍:《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书”,无锡是徐霞客的故乡。以“重走霞客路”为特色,以“弘扬霞客精神”为宗旨,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步伐。
16、常熟沙家浜旅游节
时间:每年9月
地点:常熟沙家浜景区
介绍:围绕民俗风情、水乡风光、田园风味等特色,开展沙家浜中秋焰火晚会、江苏省龙舟邀请赛、尚湖金秋秀水节、虞山城墙登高节、江南花朝会等缤纷活动,开通沙家浜芦苇荡东区生态湿地水上游览。
其他旅游节:
“江上人家新春乐”旅游节(每年2月至3月,江心洲)
天目湖旅游节(每年3月至4月,天目湖景区)
郑和宝船旅游节(每年5月,宝船厂遗址)
南京长江国际旅游节(每年9月,滨江)
太湖旅游节(每年9月至10月,无锡太湖各景区)
茉莉花文化旅游节(每年9月至10月,六合金牛湖)
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每两年9月至10月,苏州市)
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每年10月,镇江市)
17、梅兰芳艺术节
时间:每年11月
地点:海陵区梅兰芳公园
介绍:梅兰芳艺术节期间,梅氏传人,国内著名的京剧、淮剧等前来泰州登台献艺。除了“梅兰芳—永远的大师”专场演出、全国“梅派票友大赛决赛”以外,同时组织多层次、形式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梅兰芳纪念馆、都天行宫、望海楼广场、泰州老街戏台等景点,将定时举办文艺演出,泰州及各地戏剧演员们为游客奉献精彩的文艺表演。
18、郑板桥艺术节
时间:每两年10月至11月
地点:兴化市郑板桥故居、纪念馆
介绍:为纪念郑板桥,1993年11月郑板桥诞辰300周年之际,兴化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兴化?郑板桥艺术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节日期间,主要有“梦水乡”为主题的大型文艺专场演出、水浒文化暨明清小说研讨会、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书画摄影图片展览、旅游线路促销、烹饪大赛等活动。
19、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11月
地点:张家港市区
介绍: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有大型文艺演出、巡街表演、长江流域民族民间文艺主题展览、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展示周等活动。其中,展示周举办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文艺“周周演”、千场电影进社区“月月映”等,已成为张家港市百姓身边的“流动剧场”。
其他艺术节:
佛文化艺术节(每年2月,栖霞山风景区)
宜兴陶瓷艺术节(每年5月,宜兴市各景区)
南京雨花石艺术节(每年9月,雨花台风景区)
阅江楼文化艺术节(每年10月,阅江楼)
南京秋栖霞红枫艺术节(每年11月至12月,栖霞山)
20、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
时间:每年12月31日晚
地点:苏州寒山寺
介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国传统的除夕年夜饭揭开听钟声活动的序幕,席间参插文艺表演、幸运抽奖等活动为游客助兴。听钟活动随着游客到达枫桥景区而进入高潮,寒山寺弄和枫桥大街展示龙灯、舞狮、高跷、荡湖船、乘轿等传统民俗活动;寺内众僧侣在香烟缭绕中做一年中最后一次功课;零点前夕,游人们聆听由寒山寺主持敲响的108响钟声。钟声悠荡除旧岁烦恼,虔诚吉祥,炮竹劈啪庆新年来到,欢快热闹。
21、金山寺除夕祈福撞钟活动
时间:每年12月31日晚
地点:金山
介绍:金山寺除夕撞钟迎新年的传统习俗源于唐朝,自古至今,寺宇钟声绵延一千多年。每逢除夕参加的中外游人达万人之多,活动包括夜游金山、民间艺术表演、旅游商品展销、游客依次排队援木撞钟、祈福平安、品尝佛印居菜馆素食。
22、大明寺钟声迎新年
时间:每年12月31日晚
地点:扬州市
介绍:游客可于岁末之夜提前入寺,领略夜色下的古寺雄风。夜深时,游客可参加寺内的祈祷法会,聆听大师的祝辞,聆听新年的脚步声,如有兴趣,还可登上钟楼与方丈一同敲钟祈福。
其他寺庙:
栖霞寺(南京市)
光孝律寺(泰州市)
23、金陵灯会(南京夫子庙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地点:南京夫子庙广场、大成殿
介绍: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相传明代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闹花灯,以示与民同乐,共庆升平,自此数百年来,相沿成俗,至今不衰。灯会期间200多个品种、数十万盏各具特色造型各异的花灯云集于此,流光溢彩,汇成灯的海洋。尤以市民自扎花灯,千姿百态,极具特色。游人徜徉其间,宛如置身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24、城隍庙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城隍庙
介绍:江阴古城每逢上元(元宵)节日,彩灯斗妍,弦歌达旦,尤其是城隍庙一带更是热闹非凡。通常在庙门口安放的是名为“镜台”的大纸灯,其中点燃很多支蜡烛,火光透过糊灯的水晶纸,宛如一座耀眼的立体妆镜。庙中的三座正殿(即戏楼),东、西两厢的“二十四司”、风师、雨伯、雷公、电母诸殿也都挂满了珠灯、玻璃灯、红纱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正殿中城隍夫妇头上戴的龙冠与凤冠,是最吸引游客之处,是百年前由7位手艺高超的银匠,费时三年才雕镂而成。龙冠上有大小金龙39条,凤冠上有大小凤凰31只,都是用金片、银线装饰,其设计之奇妙、工艺之精美,令人叹服。
25、海州元宵灯会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地点:连云港市海州区
介绍: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在连云港市海州区举办。海州元宵灯会历史悠久,在仿古公园朐园内,游人可观赏海州民间各式彩灯艺术品、民间文娱演出、花卉展等。
26、无锡吴文化节
时间:每年4月
地点:无锡新区鸿山镇泰伯广场
介绍:吴文化节以“传承吴地文明,推动文化创新,彰显城市魅力,构建幸福无锡”为主题,通过举办论坛、展览、演出和群众文化等八大活动,展示、弘扬吴地文化,彰显无锡城市文化底蕴,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吴文化节以“文化的盛会,交流的平台,人民的节日”为指导思想,充分体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们感受柔韧、智性、务实、靓丽的吴文化。
27、大丰麋鹿文化节
时间:逢单年10月
地点:大丰麋鹿保护区
介绍:大丰麋鹿文化节两年举办一次,每届麋鹿文化节集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招商活动于一体,开展活动内容丰富。主要有追寻野生麋鹿踪迹、开幕式文艺术演出等。
其他文化节:
无锡国际梅文化节(每年3月,梅园)
温泉之乡—汤山温泉文化节(每年3月,江宁区汤山镇)
_直水乡服饰文化节(每年4月,_直古镇)
将军山茶文化节(每年4月,将军山旅游风景区)
莫愁烟雨文化节(每年10月,莫愁湖公园)
如皋长寿文化节(每两年10月,如皋市)
28、靖江江鲜、汤包美食节
时间:每年4月至5月或11月
地点:靖江市
介绍:靖江是一块长江冲积平原,靖江人的祖先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经过几百年的融合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江鲜菜之乡”、“中国汤包之乡”的荣誉称号。蟹黄汤包是靖江的传统名点,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与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南翔小笼包、扬州三丁包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点”。
29、溱湖八鲜美食节
时间:每年4月至5月
地点:姜堰市
介绍:溱湖八鲜宴是指选取溱湖原产地的“溱湖八鲜”水产品为原料,采用淮扬菜系的优秀烹饪技法加工而成的具有湖鲜特色和绿色文化特征的菜肴。“溱湖八鲜”中以溱湖簖蟹、虾球、鱼饼和甲鱼为代表品种。经过多年提炼萃取,溱湖八鲜宴已形成了包括200多种菜肴在内的菜系。节日期间有百店美食展销周、特色小吃展、美食旅游、招商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其他美食节:
无锡金秋美食节(每年9月至10月,无锡市)
南京夫子庙金秋美食节(每年9月至10月,南京市夫子庙广场)
30、虎丘庙会
时间:每年9月至10月
地点:虎丘
介绍:庙会期间,千人石上每天都有两场庙会出会表演。其中有众多民间文艺如提线木偶、民间戏法、飞斧、对顶唢呐、空中秋千、二鬼摔跤等节目,并有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土产可选购。
其他庙会:
泰伯庙会(每年2月,锡山区梅村镇)
西高山庙会(每年4月,吴文化公园)
茅山香期庙会(农历腊月二十四,茅山)
31、溱潼会船节
时间:每年4月至5月
地点:姜堰市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介绍:溱潼会船节有着800多年的历史,是由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演绎而成的异俗殊风。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起,在姜堰十里溱湖上举行。会船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种类不同,项目不同,风格不同,服饰不同,可谓各领风骚。当日千舟竞发,百舸争流,场面非常壮观。赛船结束,还有一系列演戏、酒会、送头篙等民俗活动。如今,溱潼会船节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美食、经贸多种内涵的盛典。
32、盱眙龙虾节
时间:每年6月
地点:主会场设在盱眙县城
介绍:盱眙十三香龙虾是淮安市盱眙县近年来新创的名菜,原料是价廉物美的螯虾,由十多味中药及特殊方法制作而成,色泽鲜艳,口味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盱眙县人民政府和南京《扬子晚报》自2000年起联合举办“中国(盱眙)龙虾节”,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大力推广十三香品牌龙虾,充分展现“龙虾大餐、文化美餐、旅游套餐”的最佳组合,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节日活动有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晚会、淮河水上婚礼、明代水上战事表演、明代太子祭陵表演、千人广场龙虾啤酒宴暨闭幕式等。
33、连云港之夏
时间:每年7月至8月
地点:连岛海滨浴场
介绍:连云港市从1997年举办第一届连云港之夏,定期每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连岛海滨浴场举办。这台厚重的文化经贸大戏成为一个靓丽品牌,使得连云港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连云港之夏,不仅成为旅游品牌,也成为展示连云港发展变化新风貌的城市名片。在海上,由连岛渔民和青岛航海学校表演的快艇和帆板在海面上飞翔,带着港城人民的美好心愿和祝福,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节日活动由开幕式文艺表演、主要景区每天的文艺演出、广场民间文艺演出、海鲜美食、民间旅游纪念品等组成。
34、云龙山庙会民俗游
时间:每年3月至4月
地点:徐州云龙山
介绍:云龙山庙会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内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庙会期间,数万人潮涌而至,景象热闹非凡。各类制作精巧、造型生动的民间手工艺品是庙会的主角,剪纸、面人、木玩、泥玩、布艺等小玩意儿随处可见,让人爱不释手。节日活动有逛庙会,看舞狮、高跷等民间艺术表演,品地方风味小吃,民间手工艺品展销等。
故乡的元宵节怎么写作文
1. 课文《故乡的元宵》仿写一篇作文
元宵节这天,刚到傍晚,寂静的村子便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村民的心也随之沸腾起来。听到这盼望已久的声音,小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心花怒放。
农家院子平日里一般只有自家人进进出出,可现在不同了,左领右舍走家串户。制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车、彩马停满了院子,人们观赏这五彩缤纷的艺术品,个个赞不绝口。
随着夜幕的降临,花船和花车上的蜡烛由孩子们点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时变得油光溢彩。灯会开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们乘上了花船、花车,也有骑着彩马的,还有挑着花灯的,如冲锋号一样的声音一响起,花灯们便开始游行了,浩浩荡荡的向前进发。村民们扶老携幼,跟随那人流前行着,拥挤着,欢腾着。村民们在这时都呈现出不同的面孔,充当着不同的角色,他们载歌载舞,尽显优美姿态,精彩的表演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给家乡带来了美感和动感。
闽剧一直是村民们引以为傲的一道大餐,家乡元宵节的闽剧不固定的一个点、一个狭小的舞台上,而是随着花灯每过一条街道,便停下来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一番。因而,我们称它为“流动的舞台”。我们总爱同舞台一起浪漫在花灯中。舞台上的红黑绿黄、闪躲腾挪,无不展示着家乡的底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们”从来没有刻意去学什么,大家都是跟着感觉走,可表演起来一点也不含糊。
家乡的元宵节,不但闹出了村中的喜气洋洋,也为新的一年闹出了希望,为村民们闹出了五谷丰登,闹得人们个个笑逐颜开、春光满面、精神抖擞。元宵节过罢,勤劳的人们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渔船……
2.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50字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
据我了解,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民俗大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生动地到出了节日的特点,而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到了晚上,我们小孩子都把事先准备好的油漆桶里塞进用汽油浸泡好的松果,然后走到田野里,点上火,和小伙伴们一起摇,我们把这项游戏称做“摇火把”。
大家玩的可带劲了,你瞧!那边的陈大善正把胳膊甩了又甩,准备把“火把”摇翻天;你看!这边的韩天星正像大力士似的,把“火把”摇成一轮火球;你听!这火把发出的“嗖嗖”声,不正代表着我们农村小孩追求快乐的心吗? 元宵节的时候,我们不仅“摇火把”而且还要吃“汤圆”。虽说“汤圆”不太耐看,但吃的却是有滋有味。
汤圆又称元宵,它的种类很多,味道有香、甜、酸、辣、咸五种。其中做法有包圆宵和摇元宵两种。
食用方法分为煮、炸、蒸三种。而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炸元宵。
走进厨房,只见妈妈穿着一身白大褂,一改平日之风范,当上了大厨。妈妈拿起菜刀,把和好的面切成13块,又往这些面里放进馅儿,把它们放入油锅里炸。
此外,元宵灯会也别有一番情趣喔。看那里!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飞了上来。
只见他脚踏风火轮,手拿火尖枪、混天凌和乾坤圈,好不威风呀。瞧,嘿嘿,唐僧师徒也赶来凑热闹。
只见孙悟空踩着筋斗云飞在半空中,右手紧握金箍棒,左手反搭一个凉棚。唐僧则骑在白龙马身上,双手合十,一幅仁慈相。
猪八戒自然是大腹便便,懒懒散散。沙僧肩挑行李,头带紧箍,脚踏实地。
白龙马身上驮着一个唐僧,但它仍然春光满面,真是难得。 怎么样,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向往我家乡的元宵节吧,有空一定要来我的故乡呀。
3. 初二作文《家乡的元宵节》
就拿元宵节来说吧.据我了解,自古以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被人们视为重要的民俗大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生动地到出了节日的特点,而我的家乡也不例外.
到了晚上,我们小孩子都把事先准备好的油漆桶里塞进用汽油浸泡好的松果,然后走到田野里,点上火,和小伙伴们一起摇,我们把这项游戏称做“摇火把”.大家玩的可带劲了,你瞧!那边的陈大善正把胳膊甩了又甩,准备把“火把”摇翻天;你看!这边的韩天星正像大力士似的,把“火把”摇成一轮火球;你听!这火把发出的“嗖嗖”声,不正代表着我们农村小孩追求快乐的心吗?
此外,元宵灯会也别有一番情趣喔.看那里!三头六臂的哪吒三太子飞了上来.只见他脚踏风火轮,手拿火尖枪、混天凌和乾坤圈,好不威风呀.瞧,嘿嘿,唐僧师徒也赶来凑热闹.只见孙悟空踩着筋斗云飞在半空中,右手紧握金箍棒,左手反搭一个凉棚.唐僧则骑在白龙马身上,双手合十,一幅仁慈相.猪八戒自然是大腹便便,懒懒散散.沙僧肩挑行李,头带紧箍,脚踏实地.白龙马身上驮着一个唐僧,但它仍然春光满面,真是难得.
怎么样,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很向往我家乡的元宵节吧,有空一定要来我的故乡呀.
4. 以家乡的元宵节写一篇作文,按时间顺序,写500字左右
过了春节,又一个 *** 到了,那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前几天,有些人就在大街上摆起了摊子,卖起了烟花,买烟花的人可谓是络绎不绝。元宵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全在家里吃团圆饭;而元宵节街上人山人海,大家一吃完饭,就一起出来看烟花。
元宵时,我们先吃完饭,然后拿着自己买的烟花在小区里放。大家都兴高采烈的放着自己的烟花,我一手拿着烟花,另一只手按着打火机,引线立刻被点燃了。在这时我的心激动得快要跳出来了。我的眼睛不敢睁得太开,怕烟花喷出来的沙子蒙在眼睛里。“嘭”第一响喷出来了,我迫不及待的等着第二发出来。烟花一发连着一发出来了,正当我在兴头上时,烟花已经放完了。我还是为烟花的美感到幸福。接着,我们又出去看烟花,走出去,便看见许多大型的烟花在美丽的绽放着,让人陶醉不已,还有许多人放孔明灯呢,祝愿家人平平安安。这确实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一晚上就过去了,大人们照常上班,学生上学。可热闹的元宵却让人难以忘怀!
5. 小学生5年级下册作文故乡的元宵作文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有此而得名为元宵。在我们的家乡,元宵佳节大家都喜欢放烟花、看灯会、吃元宵。
今年元宵节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吃完元宵,一起兴高采烈地去外面看烟花。刚一出门,我们就看见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真像一颗颗五彩的流星。
一个个礼花在天空中竞相绽开,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真是太美了!看完了烟花,我们又去看花灯。金牛广场的花灯种类繁多,整个广场火树银花,大家都争抢着去猜灯谜。
我们跟着人群向前走,看到了小兔灯、二龙戏珠灯、莲花灯……各式各样的彩灯五光十色,真让我眼花缭乱,看得我都入迷了。虽然走了那么长的路,可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累.这一天我过得很开心,它将永远停留在我的美好的记忆中。
6. 作文《故乡的春节》(仿写故乡的元宵)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每家每户都会庆祝一番。有些民族还会搞一些活动来欢度新春佳节,比如舞龙舞狮、说书唱戏、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一到年关,大人小孩都忙乎开了,备年货、扫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乐乎!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或自己动手或请人代劳,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希望都写进这小小的春联里。
同学们,说起春联,还有一个故事呢!春联,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门板。据说,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
因为世上的恶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二神,所以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鬼辟邪。后来,人们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两位神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驱恶。
这种桃板就称为“桃符”。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始有人在桃符上写字。
一次,蜀国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学士在桃符板上写字,因看不清学士们所写的内容,孟昶索性自己书写“年年约余庆,嘉年号长春”。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副春联。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远的游子也要赶回家跟家人团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备的年夜饭。旧时,人们把这叫做除夕守岁、熬年。
这一顿饭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的精彩节目,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听着窗外阵阵的爆竹声,一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时候,小孩子最开心的是长辈会发压岁钱。据说,在魏晋时期就有这个做法。
压岁钱也叫“押岁钱”、“压祟钱”因为岁与祟是谐音,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使小孩们平平安安过年。 过年了,少不了走亲访友。
亲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着丰盛的酒菜,互赠祝福,共谋发展大计。这一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之后。
春节,不仅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乐,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一种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种亲情,一种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安宁 除夕之夜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到来了,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那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除夕,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吃上一桌年夜饭,表示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相亲相爱,幸福美满。 晚上,我吃过年夜饭,全家人都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12点的钟声忽然敲响了,“噼里啪啦”的一声鞭炮声映入耳帘,我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烟花的声音此起彼伏着,像是在与过去的一年告别。我的好奇心把我引到了窗前,最值得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非花却比花甚之”的烟花了。
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涌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
“通!”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翩起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通通通!”“嗤嗤嗤!”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天空中顿时成了“花”园,“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嗖,嗖,嗖”,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响声,那漂亮的烟花托着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在天空中划下一道道拱们之后,“闪亮登场”了。
烟花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群群冲上天空,又慢慢落下来;有的像秋菊、月季,万紫千红,千姿百态;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蹿上天空,刹那间又消失在夜空中……大地和天空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沸腾不已。那各种各样的喜庆声连成一片,好似响彻云霄的交响乐。
真是动听极了!鞭炮也不甘示弱,“啪,啪,啪”的响声在天空中回荡。炮仗、鞭炮双管齐下,一个个直冲夜空,在空中翩翩起舞,这边的声音弱了,那边的又起来了,声音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鞭炮声、炮仗声汇成一股和谐欢快的交响乐,为这无边的夜景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耀眼的礼花在空中闪烁,鞭炮声声震耳欲聋,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映红了大地,映红了天空,这绚丽的色彩,不正象征着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吗。
7.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怎么结尾
“卖汤圆,卖汤圆……”这首熟悉的歌又在大街上响起。听着这欢快的歌声,我们都知道,一年一度的元宵又来临了。爸爸说带我回老家过元宵,我非常高兴!
大约一个小时,我一家人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元宵节可真热闹!我们来到了祠堂广场,村里的孩子们早已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闹元宵了。
“砰!”烟花升起来了,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瞧!升上去的烟花散开了,一朵接一朵,有红的,有绿色,有蓝的,有金的……纵横交错在天空中,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奇丽画面。天空中的烟花千变万化,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烟花,开放的烟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妆扮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烟花过后,开始游灯了。这时候,小孩子们可高兴了!孩子们有的手持各种形状的灯笼,有的扛着一个小小狮子头,有的摇着自做的小彩旗,排着队绕着村子浩浩荡荡地游走一周。他们还有的还拿着鞭炮,一边走,一边燃放鞭炮,他们玩得可开心了。
过元宵,肯定少不了要吃汤圆。回到家里,妈妈早在厨房里煮了汤圆。看着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我馋得口水直流。我吃过又香又甜的汤圆,又爸爸放烟花了……
今年的元宵节过得真开心呀!
8. 故乡的元宵的作者资料
编写意图 《故乡的元宵》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板块的一篇课文,本板块凸显“民俗”这一主题。
由两篇课文组成:沈从文的《腊八粥》和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民俗,即民间风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当今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有些淡漠,热衷于过洋节。
要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不要冷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借助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引领学生走进“民俗”,感受“民俗”。 主要内容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教学目标 1. 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八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3. 了解作者笔下故乡元宵节的相关习俗,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喜爱。
4. 体会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像画面,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由于地域风俗和年代不同,理解课文有困难,边读边想像画面。 题目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有成上元节。
作者 汪曾祺【1920.3.5农历庚申年正月十五元宵节~1997.5.16】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县城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
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异秉》、《大记事》,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写作背景 汪曾祺有着浓烈的乡土文化情怀,80年代起,他写下了大量的忆旧怀人,纪游仿古,谈论人性,描摹世态人情的散文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壮写故乡的风俗民情的,《故乡的元宵》写的就是故乡元宵节的习俗。
汪曾祺以充满诗意的心态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乡土的交融,营造出心灵澄静的艺术境界。 基础知识 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中,“掷”zhi“僧”seng“卸”xie的读音要知道学生读准确,“捏、盏”的写法应注意,还有“筒”与以前学过的“简”是形近字,注意区分。
高跷:民间舞蹈,表演者踩有脚踏装置的木棍,边走边演。 城隍:迷信传说中守护城邑的神。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之为仁兽、瑞兽,那它象征祥瑞。
围屏:屏风的一种,通常是四扇、六扇或八扇连在一起,可以折叠。 蓑衣:用草或鬃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轱辘:车轮子。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欣喜:欢喜,高兴。 重点句子品读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注意提取相关民俗的信息并想象作者回忆的一幅幅故乡的风俗画。
建议学生提前查找关于元宵节的资料,向长辈了解当地的元宵节风俗,这些查阅与咨询都能为学习本课打下基础。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的习俗,如送麒麟,吹糖人,捏面人,抖空竹,看走马灯,看围屏,放灯笼等,这些与学生现在生活较远,为使学生了解这些习俗,可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这些习俗,激发学习兴趣。
文章开头“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这句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重点突出了故乡的元宵“并不热闹”,引起以下篇章对元宵“不热闹”的描绘。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翠柳’,没有花担子、茶担子。”本句用了五个“没有”来说明故乡的元宵节是不热闹的。
这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为什么作者故乡的元宵节会这样呢?从而吸引读者读下去。“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其他地方的元宵是“闹”,而故乡的元宵却是“静静地”。两相对比,更加衬托出“我们”那里的元宵的“不热闹”。
“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
9. 汪曾祺散文《故乡的元宵》赏析
赏析: 《故乡的元宵》是汪曾祺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为我们营造出其乐融融的节日氛围,从中可以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欢乐的气息,展现了乡间的自然与纯美。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对乡土文化的怀恋,以及对故乡的爱,同时也感受到他对年之过去的惋惜,快乐的日子虽有,可总是很短暂的,我们要享受那幸福时光,但也要学会珍惜,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本篇文章详略得当,教学时别有一番情趣,耐人寻味。 拓展资料: 原文: 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
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
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 有几年,有送麒麟的。
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 格炸炸,格炸炸, 麒麟送子到你家…… 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
“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 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
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
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
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 北市口有捏面人的。
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
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
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一天快过去了。
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
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
“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
大妈(大伯母)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张珠子灯。
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
“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
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
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孩子有自己的灯。
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
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
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 *** ,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
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
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
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街上有人放花。
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 天上有一盏红灯笼。
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脑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
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
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
年,就这样过去了。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江阴元旦过后停工是真的吗 江阴元宵灯会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江阴元旦过后停工是真的吗 江阴元宵灯会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