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

国学综合

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

龙幽传奇围观:℉更新时间:12-24 08:00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的文章,本文对文章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原文_翻译及赏析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唐代·李白《行路难三首》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三首》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怀才不遇 , 励志组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大道虽宽广如青天,唯独没有我的出路。

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那不合我心意。

韩信发迹之前被淮阴市井之徒讥笑,贾谊才能超群遭汉朝公卿妒忌。

君不见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为君主效力。

而今燕昭王之白骨已隐于荒草之中,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

赏析

其一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著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此句诗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姜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此诗多写世道艰难,表达了离愁别绪。

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自己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交接一些纨绔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那么,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呢?“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自己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此时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象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自己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么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热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乐毅等人那样的风云际会,希望有“输肝剖胆效英才”的机缘。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它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

其三

此篇纯言退意,与第一篇心情有异。通篇以对比手法,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

此篇用典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论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首先对许由、伯夷与叔齐的弃世提出非议,可见前两首所说的“济沧海”“归去来”并非心甘情愿;可是,接着又对伍员、屈原、陆机、李斯之殒身政治表示不满。弃世既不符合他的人生理想,济世又深感世情险恶,两边都不是他原意选择的出路。正因为如此,李白的“行路难”才有别于鲍照等人,具有更深刻的悲剧性。不用说,诗中引用历史教训也出于现实感受。

如果说第二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和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最后他对及时身退的张翰表示赞赏,正如前两首的结尾一样,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强自宽解,也是对现实表示抗议的激愤之词。“且乐生前一杯酒”,犹如“直挂云帆济沧海”,神仙和酒原是李白排除忧愤的两大法宝。但他还说过“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举杯消愁愁更愁”,无论仙与酒都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他的人生态度始终是积极的。这种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积极态度,既是李白悲剧深刻性之所在,也是李白诗歌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鉴赏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著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开头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描绘了一个豪华盛大的饯行宴饮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表达了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巨大的距离,尽管诗人内心痛苦,但还是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信心,重新鼓起了沧海扬帆的勇气。

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乾为扶持。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苏轼《乐毅论》的译文

译文:

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自己知道不可以成就王业而成就了霸业的,是春秋五霸。有人曾经这样论说:“图谋成就王业却没有成功的,那最坏的结果也还能成就霸业。”

唉!假使让齐桓公、晋文公去做商汤和周武王那样的事情(王道),那他们将要自寻灭亡都来不及了,即使想要称霸,能够成功吗?所谓的王道,不可以用在小的地方。用在大的地方可以成就王业,用在小的地方,就会被消灭。

当年徐偃王、宋襄公曾经推行他们的仁义,但是最终自取灭亡,失去国家,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所以如果有获取天下的方法,但是却没有获取天下的想法,这才可以同他说王道。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汉留侯张良,虽然不是辅佐商汤、周武王的贤臣,但也可称得上是刚毅果敢的人物,才能卓越,遇事不糊涂,能够有他一定要做的事。看看吴王夫差被困在姑苏城上,而向越王勾践哀求保全性命,勾践曾经想赦免他,当时只有那范蠡认为不可以,然后击鼓进兵攻打姑苏城,并最终杀死吴王。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籍突破重围向东败逃时,高祖也曾想罢兵西归,可是张良上谏说:“这是上天要让项羽灭亡,赶快追击,莫失良机。”这两个历史人物,都认为小小的仁义,不足以改变我们的军国大计。唉!乐毅本是战国时期的英雄,不知道真正的王道,只是私下曾经听闻过王道,这就足以使他灭亡了。

议论的人认为,是因为燕惠王不够贤明,才会被敌人用了反间计,用骑劫顶替乐毅为将,才最终使乐毅逃离燕国。他们认为乐毅之所以不能取得伐齐的成功,完全是命运的不幸,而不是他用兵指挥的过错。然而,假设当时燕昭王还在位,即使齐国的反间计不能得逞,乐毅也终究会失败。

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燕国想吞并齐国,但是这却并不符合秦国、楚国和三晋之国(赵、魏、韩)的利益。乐毅如今用百万的军队去攻打(莒、墨)两城的残兵败将,而用了几年的时间都不能取胜,军队长年在外,这样就一定会有敌人利用他的国力空虚。诸侯在内部作乱,齐国在外面攻击。到了这时候,即使是姜太公、田穰苴在世也不能不失败。

然而,乐毅用百倍于敌人的兵力,连续几年都攻不下两座城池,并不是他的智谋和力量不够,而是因为他打算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

因为齐国人苦于湣王的暴政,乐毅如果这时候撤退而停止战争,治理政务,放宽赋税、劳役,使农民能够到回到家乡,使老人小孩生活安定,使得齐国人不再有斗志,那么田单之辈又利用谁跟他去作战呢!为何乐毅用百万军队和两个小城对峙好几年却不决战?这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

在战国时,兵力强盛的国家吞并国力弱小的国家,难道仅仅是我燕国么?拿燕国和齐国的军队围攻两座城池,并且加紧攻击,要有消灭敌人后再吃饭的决心,难道谁会说不行吗?哎呀!想称王就称王,不想称王就要明白所处的位置,不能使两头都失去而让天下人讥笑。

扩展资料:

《乐毅论》 小楷,梁模本有题款“永和四年(348)十二月甘四日书付官奴”。据说原石曾与唐太宗同葬昭陵,或说《乐毅论》之书在武则天当政时散人太平公主家,后被人窃去,因惧来人追捕,遂于灶内焚之。

王羲之《笔势论》中对王献之说:“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臧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诸友。”他用自己精心创作的《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从虚与实两方面启发王献之的悟性,导引其进入书学的正轨。

从现存的本子中还可看到笔画是灵动的,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缓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则重纵行,不拘横行。从整体上言,在静穆中见气韵,显生机。

有关乐的诗句

1、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孟浩然《凉州词》

6、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程颢《春日偶成》

7、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9、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自珍《已亥杂诗》

10、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叶绍翁《汉武帝》

11、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12、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白居易《偶作寄朗之》

13、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14、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15、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杜甫《白露》

16、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其二》

17、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李梦阳《汴京元夕》

18、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9、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0、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21、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甫《曲江二首》

22、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佚名《明月何皎皎》

23、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写乐毅的诗

标题:乐毅诗句评价 乐毅的诗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716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