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

国学综合

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

邪逆九天围观:℉更新时间:12-20 21:07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事年表

1、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经过四一二政变,国民党基层组织基本瘫痪,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经历了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共产党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3、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常简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

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谭平山领导。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4、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5、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谢晋元为什么被刺杀

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卫收买的叛徒刺杀身亡。

被刺杀背景:

1940年3月,汉奸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派人以陆军总司令的高官诱降,谢晋元严词斥道:“尔等行为,良心丧尽,认贼作父,愿作张邦昌,甘作亡国奴。我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以保国卫民为天职,余志已决,决非任何甘言利诱所能动,休以狗彘不如之言来污我,你速去,休胡言。” 汪伪政府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禄诱谢变节,均遭到他严词拒绝。谢晋元在孤军营的凛然正气,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敌人当然恨之入骨。

日伪见各种奸计不逞,便策划了卑鄙的阴谋:

1941年4月24日晨5时,谢晋元按例率官兵早操,当时有上等兵郝鼎诚、龙耀亮、张文清、张国顺等4人迟到,谢晋元即询问其原因。谁知他们早已被汪伪收买当了汉奸,突然取出预先带进营内的匕首及铁镐等凶器,蜂拥而上,猛刺谢胸部及左太阳穴。谢多处重伤,流血不止,至6时许悲壮长逝,年仅37岁。全营官兵均痛哭不止。上海各界人士闻讯,深为震悼,前往吊唁者达30万人,途为之塞。5月8日,中国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步兵少将衔。

扩展资料:

谢晋元被蒋中正誉为“精忠贯日”的英雄事迹。

一、奉命掩护,成为孤军。

淞沪会战开始后,国军在顽强阻击了日军3个月之久后,大场防线终被突破,国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国军高层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坚定决心,决定留下一支部队继续作战。坚守的地点被选在了88师的指挥部——四行仓库。就这样,谢晋元带领524团第一营423人接受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当师长孙元良找到谢晋元后,对他说:“这一去就是孤军,注定没有后援,很有可能就以身殉国。”谢晋元只是坚毅地回答了两个字“知道”。当谢晋元集结完一营全体战士后,曾询问他的士兵,知道这里是什么吗?士兵们回答说这是我师的指挥部,但谢晋元斩钉截铁地说到:“这里就是我们的坟墓。”

二、顽强阻击,痛歼日军。

在进入四行仓库后,谢晋元指挥部下用仓库内的物资封死了底楼的所有通道及门窗,在二楼也只留了一半的门窗用于射击。把部队留下的枪支弹药分配众人,把手榴弹捆扎成束,以增强杀伤力。同时,谢晋元亲自组织了一支敢死队,期望在关键时刻给侵略者致命一击。他还号召所有官兵写下遗书,对423名英雄官兵造册登记,希望在抗战胜利后,国人能知道他们曾为祖国浴血沙场,杀身成仁。

三、奉命撤退,进入租界。

由于四行仓库地处租界旁边,日本人丧心病狂的进攻,不免让公共租界里的外国人担心,迫于压力,国民政府下令谢晋元撤离。虽然谢晋元及其部下早已抱定必死决心,但军令难违,他们也只好在夜幕的掩护下,撤退到了英租界里。

但当他们进入英租界后,立即被解除了武装,安置在胶州路一块15亩大小的区域内,由白俄兵软禁起来。在此期间,谢晋元所部曾因坚持升旗和租界工部局发生大规模冲突。但谢晋元毫不屈服,坚持带领官兵升旗,出操,军训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谢晋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百壮士

1940~1941年中国历史背景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

1941初,在茂林地区伏击新四军,叶挺被扣押,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皖南事变。

1940年5月,枣宜会战,国民党与日军奋战九昼夜,日军占领宜昌。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初,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与日作战,即百团大战。

扩展资料:

19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影响,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一度停止活动,中国与国际历史科学委员会的正式联系中断。但中国史学界仍然关注国际史学大会的动态。

1940年3月,《史学季刊》第1卷第1期转译了《美国史学新志》杂志对苏黎世第8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报道。1942年6月,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朱谦之在《现代史学》第5卷第1期卷首语中说:“一九三八年第八届国际史学会会议,从所提出各种论文报告之中,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现代史学研究的趋势,在努力使研究工作与现代问题及兴趣发生密切之联系,即在较远古之时代研究上亦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党史大事记(1940年—1949年)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1941年 汪精卫 汪精卫1940年3月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68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