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

国学综合

“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

心猎王权围观:℉更新时间:12-20 11:36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古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古诗原文注释与赏析

其一

有客有客字子美①,白头乱发垂过耳。

岁拾橡栗随狙公②,天寒日暮山谷里。

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③。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④。

【注释】

①客,杜甫自称。②岁,这里指岁暮。时当十一月,故云。橡栗,即栎树的果实,似栗而小,长圆形,又名橡子。味苦涩,荒年穷人常用来充饥。狙(jū),一种猴子。狙公,驯养猴子的老人。橡栗也是猴子的食物,所以说“随狙公”。③中原,指故乡。书,书信。皴(cūn),皮肤因受冻而裂开。皮肉死,是指皮肉冻得已没有了知觉。二句因冻饿而想到战乱中的故乡,已暗伏下文“思弟妹”之意。④呜呼,感叹词。兮,助词,跟现在的“啊”相似。

【评析】

这组七言歌行,是乾元二年(759)十一月所作。杜甫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抵达同谷(今甘肃成县)。在同谷寓居期间,没有得到任何援助,这是他一生中生活最为困苦的时期。组诗淋漓尽致地叙写了他极度穷困的生活状况和对弟妹的刻骨思念。杜甫采用七古这一体裁,亦有“长歌可以当哭”之意。七首合为一个整体,结构相同,首二句点明主题,中四句叙事,末二句感慨悲歌。前人评曰:“《七歌》高古朴淡,洗尽铅华,独留本质。”“愈淡愈旨,愈真愈厚,愈朴愈古,千古绝调也。”

第一歌写自己寓居同谷的窘况。首句连呼“有客”,以鸣寄迹荒山之不平,似出于他人之口,奇突异常。以下满腹悲愤,都藏此二字中。“白头乱发垂过耳”一句,乃诗人穷愁潦倒之自画像,突出一个“老”字。中间四句实写当时生活景况,叙事错落有致。而末句“悲风为我从天来”,又与末篇“仰视皇天白日速”首尾相应。

其二

长镵长镵白木柄①,我生托子以为命②。

黄独无苗山雪盛③,短衣数挽不掩胫④。

此时与子空归来,男呻女吟四壁静⑤。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闾里为我色惆怅⑥。

【注释】

①镵(chán),铁制尖头掘土器,有长木柄,所以称长镵。②这句是说我就靠你这柄长镵来活命了。命托长镵,一语惨绝。子,是以亲切的口吻称呼长镵。③意谓漫山大雪,难以辨认,黄独很难找到。黄独,野生植物,根茎只一颗,肉白皮黄,故名黄独。遇霜雪,枯无苗,可蒸食。也叫土芋。④是说无衣御寒,把破烂的短衣扯了又扯,还是遮不住小腿。挽,扯,拉。胫,小腿。⑤二句意谓一无所获,空手而归,家徒四壁,什么也没有,老婆孩子饿得直 *** 。 *** ,因冻饿而发出痛苦的声音。⑥放,放声悲歌。歌始放,亦“放歌破愁绝”意。闾里,邻居。色惆怅,悲悯愁苦的表情。

【评析】第二歌写全家无衣无食、啼饥号寒的惨状。首句连呼“长镵”,并托以为命,艰难生计,惨绝人寰。中四句,写觅食之难。承上首而来,树上“橡栗”已空,又向地下挖取“黄独”。无奈此时已是大雪封山,无苗可寻,百般无奈,祇得携托命之长镵,空手而归。而“男呻女吟四壁静”,则是空归后的惨像。此以无声(四壁静)衬托有声(男呻女吟)。末二句,邻里已为我惆怅,又遥对三歌、四歌之弟妹。

其三

有弟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①?

生别展转不相见,胡尘暗天道路长②。

东飞鴐鹅后鹙鸧,安得送我置汝旁③?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④?

【注释】

①杜甫有四个弟弟:颖、观、丰、占。除了幼弟杜占这时跟随在身边外,其余三人都远在山东、河南等地。各瘦,每个人都很瘦。何人强,没有一个强健的。②二句申明离散的原因。展转,即辗转,到处流转。胡尘暗天,指安史叛乱搅得天下不宁。③鴐(jiā)鹅,一种野鹅。鹙鸧(qiūcānɡ),两种水鸟。鹙即秃鹙,鸧即鸧鸹。安得,怎能。④是说即使弟弟们能回到故乡,而我又不知飘泊何处,你们又到哪里去收哥哥我的遗骨呢!

【评析】第三歌悲叹兄弟离散,抒骨肉深情,缠绵郁结。首句连呼“有弟”,天各一方,爱而不见,恻恻难安。中间四句,乃伤别之甚。“生别”二句申明离散的原因,是一篇之警策。前言生别,后曰收骨,二者原是一脉相承,而横插“东飞”两句,乃是比兴法。见群鸟东飞,遂生欲乘之去会诸弟的奇想。结句亦由“展转”发叹。一展转而致生别,再展转将为死别,至于收骨无处,惨痛至极。诗人将兄弟阔别之情与胡尘暗天之恨结合起来,正见其爱国情怀。

其四

有妹有妹在钟离①,良人早殁诸孤痴②。

长淮浪高蛟龙怒③,十年不见来何时?

扁舟欲往箭满眼,杳杳南国多旌旗④。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⑤。

【注释】①杜甫有妹嫁韦氏,夫亡寡居。钟离,即今安徽凤阳县。②良人,丈夫。殁,死。孤,孤儿。痴,指年幼不懂事。③长淮,即淮河,钟离临淮河,故欲从水路探望。浪高蛟龙怒,极力形容水行的凶险。④箭满眼、多旌旗,均指战乱不宁。杳杳,遥远貌。南国,犹南方。⑤清昼,凄清的白天。

【评析】第四歌思念远方的寡妹。既叹妹之远离,又伤其孤苦境况。中间四句,写出来往艰难的原因。末二句,四奏哀歌,引起清昼猿啼。猿多夜啼,今山林中猿却为我感动而昼啼,可见悲之极矣。

其五

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飒飒枯树湿。

黄蒿古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①。

我生何为在穷谷?中夜起坐万感集②。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③。

【注释】

①前四句是描绘同谷人烟稀少,野兽猖獗的荒凉环境。飒飒,形容风雨声。黄蒿,一种野草,常借以写荒凉景象。跳梁,跳跃。因人少,故狐狸活跃。②何为,为什么。中夜,半夜。③倍写思乡之切,是说魂早归故乡去了,故招之不来。古人招魂有两种,一招死者的魂,一招活人的魂,此为后者。此句翻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之意,其用意更深,语尤奇警。

【评析】第五歌由悲弟妹难见又回到自身,写自己流寓荒凉的穷谷,百感交集。诗先以众多阴愁的景物——风多、水急、雨寒、树湿、蒿黄、云密、野狐出没,状写生活的“穷谷”,高度概括了自己寓居同谷的艰难处境。

其六

南有龙兮在山湫①,古木枝相樛②。

木叶黄落龙正蛰③,蝮蛇东来水上游④。

我行怪此安敢出,拔剑欲斩且复休⑤。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⑥。

【注释】

①湫(qiū),深潭。此指同谷县东南七里的万丈潭,相传有龙自潭中飞出。②(lónɡzōnɡ),高峻貌。樛(jiū),树枝盘曲下垂貌。③蛰(zhé),动物冬眠,潜伏不动不食。④蝮蛇,一种毒蛇。时当仲冬,蛇应蛰伏,但因同谷气暖(即末句所写“回春姿”),故得出游。⑤这两句是说我见蝮蛇竟敢冬天出游,本“拔剑欲斩”,而终未斩之,却是为何?因为蝮蛇出游,兆示天气变暖,而天气变暖对无衣御寒的杜甫一家来说,是天大的喜讯。正因为这喜讯是蝮蛇传报的,故杜甫不忍斩之。这正反衬出生活的艰难。⑥此句谓溪壑将为我这寒苦之人回生春姿。见木叶黄落,冬日愁惨之象,故有渴盼春回大地之想。

【评析】

第六歌写杜甫出游同谷的万丈潭,见蝮蛇反常出现,不忍斩杀之,迂曲地表达了他对春讯的盼爱,也正好反映出他过冬的艰难。

其七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①,三年饥走荒山道②。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③。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④。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⑤,仰视皇天白日速⑥。

【注释】

①男儿,杜甫自称。身已老,杜甫这年四十八岁,已变得很衰老了。②三年,杜甫从至德二载(757)四月脱贼奔凤翔行在,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乾元元年(758)六月贬华州,冬去洛阳,二年春回华州,七月弃官客秦州,直到此时流寓同谷,三年来奔走于荒山野道之间,吃尽苦头。③二句意谓朝廷中新贵多是少年后生,看来想要富贵就应及早钻营。这是愤激之语。致身,致力于仕途。④“山中儒生旧相识”,这位流落到同谷山中的旧友,当指李衔。杜甫于大历五年暮秋所作《长沙送李十一衔》诗云:“与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西康州,即同谷。从乾元二年(759)冬到大历五年(770)暮秋,正十二个年头。宿昔,往日。⑤悄终曲,悄然结束吟唱。悄,既是无声,又有忧意。⑥白日速,白驹过隙,时不我待。此句借不能挽日暮之衰颓,而叹穷老流离之深悲。

【评析】

最后一歌以自叹年老无成,落魄荒山为整组诗作结。其声慨然,其气浩然。

杜甫《云山》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云山》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京洛云山外,音书静不来。神交作赋客,力尽望乡台。

衰疾江边卧,亲朋日暮回。白鸥元水宿,何事有余哀。

作品赏析

【注解】:

【鹤注】诗言“望乡台”,当是上元元年成都作。是年羌、浑、党项寇泾陇,史思明入东都,故有“京洛”、“音书”之语。梦弼曰:此诗怀京洛而作,然京洛不可见,所见者云山而已,故首句因云山起兴,遂以云山命题。蔡琰《茄曲》:“云山万重兮归路遐。”

京洛云山外①,音书静不来②。神交作赋客③,力尽望乡台④。衰疾江边卧⑤,亲朋日暮回⑥。白鸥元水宿⑦,何事有余哀⑧。

(此对云山而怀故乡也。首二遥忆两京,次二托迹成都。下乃漂泊无聊,而作自解之语。旧以作赋句承京洛,因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作《两京赋》故也。其说似迂。《杜臆》谓作赋客指相如,伤时无同调而心切思乡耳。按:作赋用蜀人,望乡用蜀地,此说较稳。【黄生注】故乡不见,而异地羇孤,客子哀号宜矣。彼鸥本水宿之鸟,亦何事而作江上哀声乎?末乃触物寄慨。)

①谢朓诗:“谁能久京洛。”②吴筠诗:“万里断音书。”③晋山涛与阮籍为神交,言不涉形迹也。《南史》:刘评,字彦度。阮孝绪博学隐居,不交当世。评一造之,即愿以神交。《汉书·扬雄传》: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卢照邻《咏琴台》诗:“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④《寰宇记》:《益州记》云:升仙亭夹路有二台,一名望乡台。《成都记》:望乡台,隋蜀王秀所筑。⑤张华诗:“衰疾近殆辱。”⑥梁《昭明太子集》:“宿昔亲朋。”⑦谢灵运诗:“水宿淹晨暮。”⑧曹植诗:“悲叹有余哀。”

金缕曲二首其二原文及翻译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翻译

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

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赏析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塔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二作系以书信格式入词,十分别致。“季子平安否?”写信先须问对方安好,这首句正是问安口气。不过用“季子”二字却有深意。这里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吴兆骞的姓氏,又使入联想其才德,而且还表明吴地人。

拿吴季子比吴兆骞,其人才德令人钦佩,而却受了这种冤枉,就更令人同情。所以五个字看似寻常,实则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是用假设语句极力同情吴兆骞的痛苦经历。即使现在就能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中的千难万苦,又那堪回想。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宿昔”在诗里的意思是 宿昔 杜甫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682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