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

国学综合

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

蜀汉重臣围观:℉更新时间:12-17 14:24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

道教佳句

1.道家名言名句都有那些啊

1)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5)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9)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10)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1)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1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4)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七十七章

1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训蒙增广》

16)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7)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道教名言格言名句大全

1、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

4、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5、云厚者雨必猛,弓劲者箭必远。

6、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7、卉茂者土必沃,鱼大者水必广。

8、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9、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1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3、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1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15、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6、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7、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18、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19、病困乃重良医,世乱而贵忠贞。

20、目见百步之外,不能自见其眦。

21、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2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4、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

25、见雨则裘不用,升堂则蓑不用。

26、过载者沉其舟,欲胜者杀其生。

27、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28、长要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

29、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30、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害勇。

31、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3、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34、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穑不可废。

35、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36、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

37、明君不释法度,故机诈不肆其巧。

3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39、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40、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4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2、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43、计其患,虑其反,就其利,辞其害

44、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45、上与宇宙同体,下与天地精神往来。

46、上天生了人,畅行于世,人,至尊。

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48、不矜贵,何羡名;不邀势,何羡位。

49、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50、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

51、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52、修行大抵要聪明,只恐聪明太外呈。

53、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54、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55、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56、名在无极不可名,名在太极则可名。

5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58、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59、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

60、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

61、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62、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

63、执志不绝群,则不能臻成功铭弘勋。

64、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6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66、无名者道之体,而有名者道之用也。

67、是性命,非神炁,水乡铅,只一味。

68、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69、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70、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71、百年大小荣枯事,过眼浑如一梦中。

72、真橐龠,真鼎炉,无中有,有中无。

7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74、超俗拔萃之德不能立功于未至之时。

75、道之费隐不可道,道之发见则可道。

76、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77、不务修德,而求非望之福,非愚而何?

7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教哲理名言

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3、人道顺施,仙道逆取,取药于坎。而造丹于离也。《金丹就正篇上篇》

4、置猿槛中,则与豚同,非不巧捷也,无所肆其能也。《淮南子俶真训》

5、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淮南子说山训》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

7、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8、修道者,当未了道,必先正己,既已了道,又须正人。《周易阐真卷一》

9、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淮南子主术训》

10、释正而追曲,倍是而从众,是与俗俪走,而内行无绳。《淮南子缪称训》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12、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抱朴子外篇用刑》

13、古之教人得之者早修,莫待老来铅汞少者。《天仙正理直论增注本序并注》

14、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大丹直指论呼吸》

15、清静处于,虚以待之,无为无求,而百川自为来也。《道德指归论江海篇》

16、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17、冲霄汉慧灯明,八卦祥烟霭霭生。九转金丹成玉性,十州琼路坦然行。《赠鲁姑》

1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

19、欲不节则精耗,精耗则气衰,气衰则病至,病致则身危。《金丹大要上药三品说》

20、圣凡相隔者,只是在斑厘。顺去为凡道。逆来即圣基。《会心外集圣凡分途》

2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22、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23、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老子》

24、土处下,不在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淮南子原道》

25、广车不能胁其辙以苟通于狭路,高士不能樽其节以同尘于隘俗。《抱朴子广譬》

2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27、盖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别物可以成之,实即我之神炁也。《金丹大要图说》

28、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29、人方寸之中,丝毫尘埃容不得,稍有尘埃在内,便有无穷人心生出。《唔真直指卷四》

30、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存身练气铭》

31、必死之病,不下苦口之药;朽烂之材,不受雕镂之饰。《抱朴子外篇博喻》

32、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局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

33、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淮南子说山训》

3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道德经》

35、凡人有呼吸,则有生死;无了呼吸,即无生死。《天仙正理直论增注胎息直论第九》

36、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适速济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抱朴子广譬》

37、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淮南子原道》

3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

39、人之生死大关,只一炁也。有炁则生,无炁则死。《天仙正理直论增注伏气直论第八》

40、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庄子逍遥游》

41、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破疑诗离世》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

43、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金丹大要上药三品说》

4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

45、吾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得来惊觉浮生梦,尽夜清音满洞天。《研溪集青天歌》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47、举世但言衰老者,不可修。我则曰:有此一口气在,皆可为之。《仙佛合宗语录伍太初六问》

48、仙道以精、霖、神三元为正药。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天仙正理直论增注炼药直论第七》

49、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极言》

50、登山不以艰险为止,则必臻乎峻岭矣。积善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闻矣。《抱朴子广譬》

5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52、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5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54、养形必先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庄子达生》

55、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见为有,所不见为无,则天下之所无者,亦必多矣。《抱朴子论仙》

56、夫易,广矣,大矣。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易理阐真序》

5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5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59、不乘白鹤爱乘蛮,二十幢播左右盘,偶入书坛寻一笑,降真香绕碧阑干。《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一》

60、养神惜气以持盈,喜坠阳兮怒损阴。两目内明驯虎尾,朦朦双耳听黄庭。《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六》

61、小春天气暖风赊,日照江南处士家,催得腊梅先进蕊,素心人对素心花。《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二》

62、神气须如夜气清,从来至乐在无声,幻中真处真中幻,且向银盆弄化生。《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四》

63、荆棘须教划尽芽,性中自有妙莲花,一朝忽现光明象,识得渠时便是他。《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七》

64、蓬岛还须结伴游,一身难上碧岩头,若将枯寂为修炼,弱水盈盈少便舟。《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五》

65、资生资始总阴阳,无极能开太极光,心镜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孙不二元君法语七言绝句三》

66、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体。《淮南子说山训》

67、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

68、常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应化之道,平衡而止。《纪法道法》

69、但悟万悟,屡假自心证,欲自遣性自停,命自住,丹自结,仙自做,他人不能替得。《丹阳真人直言(示门人)》

70、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

71、金丹之道,炼己为先。己炼则神定,神定则气住,气住则精凝,民安国富,一战而天下定矣。《金丹就正篇后序》

72、净净清清净净清,澄澄湛湛湛澄澄。冥冥杳杳杳冥冥,永永坚坚坚永永。明明朗朗朗明明,灵灵显显显灵灵。《玩丹砂》

73、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74、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75、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

76、儒家、道家,养气各有不同。养自然之气,可以得生。养浩然之气,则可生、可死。《李涵虚祖师圆娇内篇第二卷三车秘旨》

77、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庄子》

78、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太上感应篇》

79、先使水火二气,上下相交,升降相接,用意勾引,脱出真精真气,混合于中宫,用神火烹炼,使气周流于一身。气满神壮,结成大丹。非特长生益寿,若功行兼修,可达圣位。《大丹直指》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题:道教名言300句 戒色道教名言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65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