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

国学综合

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

布衣猎国围观:℉更新时间:11-02 10:23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

十五句名言警句及解释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1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金子宝贵,可金子却买不来时间,说明了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14.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

君子庄正自重而不与人争夺,与人友善,团结友爱却不相互偏袒.

【注】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朱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正义》:矜易于争,群易于党,故君子绝之.

党;偏私,偏袒.

群;与人和善相处,而团结众人.

15.“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裘法祖)—— 一个人若能做到这三者,一定会成为快乐的成功者.因“做人知足”少了欲望无法满足的烦恼;“做事知不足”会更上一层楼 ;“做学问不知足”会不断拓展知识深广度.

16.

“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道尽人生全部要义.人生是短暂的,短暂的人生充满苦难.为此,直面苦难并战胜苦难,使苦难变成欢乐是人生无法规避、必许解决的永恒主题.人的力量和人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17.

“当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花费最小的力气挣最多的钱的时候,人的道德就变得不可救药了.”(法国作家斯特凡尼、本森)——用权力或暴力一夜暴富的贪官、盗贼、走私、贩毒、造假者莫不如此,和他们谈道德无异与虎谋皮.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防范和惩处力度.

18.

“人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好人,不如说是好的制度”(卡尔、波普)——邓小平说,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不好的制度使好人变坏(大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情况已被生活屡屡证明.建立完善一种好的制度比什么都重要.

19.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心理的疲惫与痛楚.”(马克思)——心情和身心成正比.美好的心情来自纯净少欲的美好心灵.

20.

“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二月河座右铭)——前半句充满自信、霸气,后半句洋溢谦逊自敛,貌似矛盾,却是为文、做事、做人成功密诀.

21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一长者对少年陈蕃的训词)——凡事需从小处做起,只有做好小事,才能做成大事.不扫小屋而能扫好大屋、小事做不好而能成大事者,天下无.此为惰者和志大才疏者戒.

22.

“金钱是一种介质,一座桥梁.而人不能栖息在桥上.”(法国哲学家齐美尔)——钱是人存于世及获取幸福的桥梁,然单有钱远远不够.有人说:钱不能换取时间和健康,无法阻止衰老,无法使每天增加一分钟,不能买睡眠,不能买食欲,不能买教养,不能买幸福``````一个人倘若只剩下口袋和银行的钱,则这钱的价值和意义就大大值得怀疑.还是香港作家张立说得好:“口袋里没钱心里也没钱的人不算苦.口袋里有钱银行里有更多钱的人,而心中却没有钱的人最幸福.口袋里没钱,存折上也没有钱,但心里装着钱的人最苦.”

23.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着的话.”(黑人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世上还有比奥斯特洛夫、霍金、吴运铎、张海迪等更不幸和艰难的人生吗?没有.然而他(她)们一个个创造了人间奇迹,就因为他(她)们“信念还站立着”!每个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你有坚强的信念并为之奋斗不息.

24.

“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尝死,则一日犹责未了.”(清代清官刘大夏)——这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鞠躬尽责,死后而已”的精神理念同出一脉,贯穿始终的是强烈的责任意识,有此意识的人越多,时代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得好好想想自己距此有多大差距.

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及解释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对着疯狂的暴力,只有机智才能抵抗。——雨果《海上劳工>>

解释

当遇到的灾难远远躲不了,用武力或蛮力不能与之抗衡时,我们要学会用脑,用智力来对抗他。就像在海上行船时,遇到了大风暴,我们不能与之硬拼,我们要用航海知识、机智来躲避他,拯救自己。就像革命战争时期,遇到了大批的武装暴力组织,而我们的武装力量又十分弱小时,我们要用机智的头脑,用机智的方法来抵抗、对抗。

1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

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 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

名人名言及解释

书是好的,但必须记住,书捕?引是书,要自己动脑筋才行。——高尔基《在人间》,意思是我们不要盲目地去读,要动脑筋地去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收知识。

批评是一门科学。——《普希金全集》第七卷,意思是我们要接受批评,不要逃避,因为有了批评,我们才能不断地进步,不会落后的。

学问是光明。——高尔基《沦落的人们》,意思是我们要学知识,再穷再累我们也要学,知识会给我们带来光明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思是金子宝贵,可金子却买不来时间,说明了时间是最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仍然文言文的!!!

好,给你几个吧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

君子庄正自重而不与人争夺,与人友善,团结友爱却不相互偏袒。

【注】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朱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正义》:矜易于争,群易于党,故君子绝之。

党;偏私,偏袒。

群;与人和善相处,而团结众人。

【解】

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儒家的处事态度和哲学。君子尊重自己而不侵犯别人,所以他们的态度庄重而不与人争斗;君子团结友爱而不互相偏袒,所以他们能够合群而不与人勾结。

《八佾》:“君子无所争。”

《述而》:‖衣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以上这些说的是相近的意思。

在今天我们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社会应该提倡的高尚人格的体现。作为一个正直而有操守的人,其在思想上是应该做到如上所说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并且这里强调的不是说个人的行为上的固持,而思想上的“矜”。这也是我们一向强调的,“慎”的一个具体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追寻“淳善”的一个特别好的途径,而这个过程,就是被我们称之为“教化”的了。

名人名言及解释30个 很急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1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报任安(长卿)书》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6.对着疯狂的暴力,只有机智才能抵抗。

——雨果《海上劳工>> 解释 当遇到的灾难远远躲不了,用武力或蛮力不能与之抗衡时,我们要学会用脑,用智力来对抗他。就像在海上行船时,遇到了大风暴,我们不能与之硬拼,我们要用航海知识、机智来躲避他,拯救自己。

就像革命战争时期,遇到了大批的武装暴力组织,而我们的武装力量又十分弱小时,我们要用机智的头脑,用机智的方法来抵抗、对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我要5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您好! 中国古代百句经典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名人名言解释、

知足者长乐是人生最为兴事,想长寿、要健康,首先要精神愉悦,知足眼前一切,就是珍惜自己生命的起点。

抛开一切杂念,不与攀比,活出轻松的自己。今天的幸福不就在我们眼前!不要抱怨这差那不好,那已经过去,已是昨天;不要幻想自己将怎样怎样,你离那里还很要永远。

只要感到心灵的充实,活出生活的精彩,这难道不叫幸福吗?知足则长乐就是幸福!幸福就是今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不在长,而在好。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大书,如果我们读懂了别人的人生之书,自己的这部就会写得更精彩、更生动。在成长的过程中,磕磕绊绊总是难免的。

受一次挫折,对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层;失败一次,对人生的感悟增加一级。一次次磨难把我们锻炼得日趋成熟。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幸福。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力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就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好运。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意思:活着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三国·曹植)意思:天地是没有终结的一天,人的生命就像早晨的彩霞,太阳一出来就消散。

总的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天地是永恒的,而人生是短暂的.将人生放入天地、宇宙万物来看,就会觉得很渺小。正因为生命如此短暂,所以要抓紧光阴 。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意思:生命从自然中而来,人类如何去对待生命,是自然赋予的权利,这其中包括人类如何对待自己。

含义:珍惜和善待生命与自然。

名人名言加解释

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名人名言及其感悟(200字)要快】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到达彼岸.——[法国] 马克思 我很喜欢这条名言,它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力,才能够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到达胜利成功的彼岸.生活如同是广阔的海洋,时不时会遭遇狂风大浪,只有用坚强做远航的白帆,挑战这些困难,才可以安然度过困境,重见风浪之后的宁静.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不停奋斗,坚持不懈,靠着坚强的意志发现了镭元素,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双眼失明,却以顽强的信念支撑自己,终于完成了长篇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此可见,通向辉煌彼岸的道路总是艰辛而又漫长,我们只要以坚强的意志勇于去克服种种困难,就会见到胜利的彼岸发出的那份诱人的光环!。

名人名言及解释?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学不可以已。《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5、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6、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7、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5、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9、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标签: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是

标题:名言加解释 名言加名言的意思

链接:http://m.zhaichaow.cn/z/2344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