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 佛 佛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名言 佛 佛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名言 佛 佛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佛教名人名言警句
1、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杨绛
2、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金刚经》
3、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
4、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坛经》
5、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6、若起真正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坛经》
7、一念欲心,是铁床铜柱因;一念爱心,是积寒坚水因。蕅益大师
8、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坛经》
9、勿以善小不为,勿以恶小为之。《入佛子菩提行论》
10、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11、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楞严经》
12、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坛经》
1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坛经》
14、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15、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印光大师
16、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坛经》
17、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坛经》
18、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19、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20、万法相互缘起,世事不必强求;只要因缘具足,自能水到渠成。星云大师
21、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六祖坛经》
22、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23、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24、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淫,必落魔道。《楞严经》
25、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2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六祖坛经》
2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2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2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30、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坛经》
31、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32、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33、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星云大师
3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35、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36、人知杀生之业最惨,不知邪淫业尤惨也;人知杀生之报最酷,不知邪淫报尤酷也。蕅益大师
37、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38、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坛经》
39、杀虫蚁者,除罪堕地狱,彼当来索命五百次。《正法念处经》
40、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4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42、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陨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印光大师
43、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忏云法师《修行法语》
44、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维。道宣律师
4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46、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坛经》
47、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48、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49、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50、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坛经》
5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52、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坛经》
5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54、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55、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坛经》
56、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华严经普贤行》
57、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坛经》
58、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大藏经》
59、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六祖坛经》
60、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61、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62、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无量寿经》
63、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星云大师
6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
65、如菩萨初心,不与后心俱,智无智亦然,二心不同时。《大方广佛华严经》
66、凡欲语者,先观自心,此语由贪、由嗔、由痴而发者,当止勿说。一切行动亦然,久久防护,自然三业清净。《入佛子菩提行论》
67、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68、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69、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心是一切的根源,我们每个人都应具有慈悲心、精进心、功德心、平常心、利他心,一切由心照。加措活佛
70、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坛经》
71、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说八大人觉经》
72、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73、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坛经》
74、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75、淫欲不断,万劫沉沦,念头方动,天怒地瞋。忏云法师集《修行法语》
76、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坛经》
77、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坛经》
78、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坛经》
79、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
80、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佛家名言名句大全_佛家禅语经典语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最经典的一句话,其实佛家还有很多 名言 名句都是富有哲理的。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佛家名言名句,欢迎大家阅读。
佛家名言名句【经典篇】
1.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2.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4. 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5. 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6.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7. 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8. 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9.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
10. 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
佛家名言名句【精选篇】
1.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2.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3.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5.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6.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7.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8. 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9. 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10.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1.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2.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3.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14.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15.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16. 说一切法。莫离自性。
17. 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18. 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19. 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
20.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家名言名句【热门篇】
1.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2.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
3.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4. 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5. 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6.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7.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8.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9.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10.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11.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12.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13.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14. 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15.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16.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7.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18.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9.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20.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21. 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22.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3. 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24.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25. 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6.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7. 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28. 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29.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30. 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释迦牟尼名言警句 佛祖名言警句 佛学哲理名言
一、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
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担忧未来,不执著现在,你的内心就会平静。
三、不嫉妒、不贪婪、没有私欲,在所有情况下,内心都持有那份宁静,这就是高尚!
四、不要把所得的估计过高,也不要嫉妒别人、羡慕别人,就得不到宁静的心灵。
五、当一个人品尝到孤独与恬静的美味时,便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犯罪的行为。
私欲
六、痛苦的根源是私欲,无论企求快乐、报复、或只企求长寿的欲望,都会导致痛苦。
七、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八、从爱欲产生忧愁,从爱欲产生恐惧,拔除爱欲的人,既没有忧愁,也没有什么恐惧可言。
束缚
九、固执某一件事物(或某种见解),而轻视其他事物是卑鄙的,智者称它为‘束缚’。
一 、没有贪爱和憎恨的人,就没有束缚。
一一、贪心是最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
一二、一个人应该舍弃愤怒,拔除傲慢,超越所有的束缚。不执著心灵和物质的人,内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安宁,而不受外在的影响。
一三、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珠宝、耳环、妻子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一四、所有的欲望,只有小小的甜味,而却隐藏著相当多的苦恼。
一五、沉溺在爱欲的人,宛如兔子困在牢笼里那般惊恐,为束缚和执著所缠绑,长期受苦痛的折磨。
一六、被不正确的思想所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也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坚牢。
洞察
一七、不可以只依据逻辑、推论、或事物的外表来决断事理。
一八、只有当自己知道某件事物的确不完善和错误时,你才能革除它。也只有当你自己确实知道某件事物是完善和正确时,你才能接受它,而且去身体力行。
一九、以不真实的事物为真实,以真实的事物为不真实,停留在不真实的思想中,永远无法达到真实的境界。
二 、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
二一、不要被任何报导、传统、或流言所左右。
二二、不要轻信别人的道听途说,不要相信谣言,不要绝对信赖一般书籍。
二三、不要轻信你自己的猜测,不要因为和你的意见相同而就加以相信,不要随便轻信权威。
二四、急躁地裁断事理是不妥的。智者应该同时明察正确与错误两方面。
愿望
二五、愿所有的众生幸福安宁,内心满足!
二六、让我们心中无限的爱,遍布整个世界——无论是宇宙的哪一个角落——都没有丝毫的障碍、怨恨和敌意。
二七、愿所有的众生,内心快乐。不论我们看不看得见他(它)们,不论他(它)们在远处或周遭附近,已出生或尚未出生!
二八、只要是醒著,无论行、住、坐、卧,一个人就应该保持著这种慈悲的胸怀。
二九、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辜,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三 、愿我努力精进,勤奋不懈。愿我能宽容,能容忍、宽恕别人的过失,愿我能信守自己立下
的诺言
三一、愿我能坚决勇敢,有毅力和恒心。愿我能仁慈、友善、富有同情心。愿我能谦卑、平和、宁静、沉著、安详。愿我能迈向完美的道路,而且能完美地服务别人。
三二、愿所有的生物、动物和人类,没有任何怨恨、疾病、忧伤,而且愿他(它)们都能快乐地保护自己。
慈爱
三三、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著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三四、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三五、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
三六、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
三七、所有的动物都害怕刑罚,所有的动物都畏惧死亡(所有的动物都爱惜生命)。自己设身处地想想别人和他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应该杀害动物或教唆别人杀害动物。
烦恼
三八、当一个人感觉到不满而刻意追求时,他就成了爱渴的奴隶。
三九、寻找别人过失,而且容易发怒的人,苦恼越来越多。离开没有烦恼的境界也越来越远。
四 、聪明的人不奢望未来,也不追悔过去。
四一、胜利者招来怨恨,失败者生活在苦恼中。宁静的人舍弃胜败,所以平安幸福。
四二、常思索苦恼的来源,善于约束自己的感官,饮食有节制,充满信心和干劲,就不会被邪魔所击败,宛如大山一样不会被风所动摇。
四三、通常发生下列这种情形:当一个人经历过坏医生的诊疗后,他连好医生也不信任了。
四四、透过信心、良好的德行、努力、禅定,以及观察体验真理,了解和实行同时并进,常做正确的思考,就可以除去大烦恼。
障碍
四五、每一项罪恶,对犯罪者本身的损害比受害者大多了。
四六、不要轻视小恶,因为我不会受报应。水瓶是由小水滴滴装满的。愚笨的人不断地做出微小的坏事,日子久了,整个人就充满了邪恶。
四七、灵明的知觉有五种障碍: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四八、当罪恶的行为还没有成熟(尚未产生结果)时,愚笨的人视罪恶的行为如同甜蜜。可是当他的行为成熟时,他便有了忧伤。
四九、没有信仰、不忠厚、爱撒谎、不考虑到来世的人,将可能做出种种邪恶的行为。
五 、在恶行未成熟以前,行恶的人总以为自己干得天衣无缝,但等到恶行成熟时,行恶的人便尝到不好的后果。
五一、杀生、偷窃、妄语和邪淫,聪明的人永远不会赞赏这四种邪恶的事情。
五二、撒谎是罪恶的根源,它使一个人生活在不好的境界,嘴里出现臭味,他所说的话语,不为人喜欢,而且受别人轻视。
五三、所有的众生都渴求安乐。为了求得自己的安乐而以刑杖杀害众生的人,以后不得安宁。
五四、不贞洁是妇人的污垢,吝啬是施舍的污垢。所有坏的言行和意念都会成为今生和后世的污垢。
五五、贪爱、憎恨和愚痴是心理的三大污垢。杀害、盗窃、邪淫是身体的三大污垢。挑拨离间(搬弄是非)讲粗话、撒谎、花言巧语是语言的四大污垢。
五六、一个人做恶时,他的心智就有了污垢。一个人不做恶时,他的内心就清净。清净与污垢完全在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愁苦
五七、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将会给自己带来忧愁。
五八、对任何事物没有贪执的人,就没有苦恼。所以我说,在这种境界里没有忧愁,没有激烈的情欲,也没有失望。
五九、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
六 、世界变迁不易,并非是长久不变的。
六一、任何事物,有生必有灭。
六二、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的!
六三、衰老和死亡驱逐众生的生命,宛如牧人手里拿着棍子赶著牛群到牧场。
六四、变化和无常是生命的特征。
六五、无常就是一种(很微细的)苦。
译注:凡不是永恒的事物,终究会产生变质、变迁,消失的现象。所以感觉敏锐的人才能察觉出它的不完美。
六六、甚至当一个人拥有快乐时,这快乐仍然无法永远持久。
六七、‘一切有条件的事物都是无常的。’当一个人用智慧来观察这真理时,他便开始厌离种种的苦恼,这是达到清净的路子。
六八、能真正洞悉苦恼的真相,也就能够知道苦恼的来源、没有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途径。
待人
六九、待人热诚,举止文雅,只要每天充满著喜悦,苦恼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七 、 情感 是由过去的缘份和今世的怜爱所产生的,宛如莲花是从水和泥土这两样东西孕育出来的。
七一、为了追求快乐,而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便会受到怨恨的困扰,而无法摆脱怨恨。
七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不论其贫富或贵贱。
七三、探视病人应使患者充满希望和快乐。
七四、人们爱戴忠于真理,态度良好,言而有信,对职位负责的人。
七五、丈夫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他的妻子:第一、称赞对方的优点。第二、永远不轻视对方。第三、对她忠贞不二。第四、授与处埋家务的职权。第五、常送给她精致的服饰。
七六、妻子应以下面五种方式来对待丈夫:第一、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第二、帮助丈夫的亲属。第三、对丈夫忠贞不二。第四、聪明地管理和节省丈夫的薪饷所得。第五、勤劳而不怠惰。
七七、服务 社会 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杉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使车轮转动。
七八、服务 社会 的人容易跟别人相处,乐于助人而且了解对方的需要,大方又有耐心地教导他人。这种大善人将来一定得到好报。
七九、你们必须要有耐心、充满慈爱,而且具有服务的热诚。
心境
八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著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
八一、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假如一个人本著污秽的心去言谈举止,那么苦恼便立刻会跟随他,宛如车轮紧随著挽牛的足蹄。
八二、接触世俗的事物,内心不被诱惑,没有忧愁,没有瑕疵,心灵安定,这是多么幸福啊!
八三、聪明的人时常清除内心的污垢,就如同工匠清理银矿中的杂质。
八四、防止心意的愤怒,调御心猿意马,舍弃邪恶的念头,诚心履行正道。
八五、乔达摩(释迦牟尼的姓)的弟子们:你们要好好觉醒,不论白天和夜晚,常常想念完美的圣者——佛陀。
行善
八六、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
八七、人生难免一死,应趁有生之年多做一点善事,宛如从一堆花朵做成许多花圈。
八八、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著福德。
八九、在急躁的人群中要容忍,在凶暴的人群中要温和,在贪婪的人群中要慷慨。
九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
实行
九一、只说好话而没有实行是毫无结果的,这好比一朵美丽的花,徒具颜色而没有芳香。
九二、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除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
九三、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九四、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依照佛陀的告诫实行戒律,饮食有节制,在宁静的地方生活,专心致力高尚的觉知,这就是佛陀的教诲。
九五、愚笨的人得到知识和名誉对自己毫无益处,不但损了他的幸福,而且还会使他刚愎自用。
九六、读诵没有用的话语一千句,倒不如只听到一句有益的话,带给人安宁。
九七、色彩鲜艳美丽而没有芳香的花朵,不能给你戴的人带来多大的快乐;听到嘉言而不去身体力行,也是没有多大益处。
省过
九八、不应挑剔别人的过失,批评别人已做和未做的事情。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过失,考虑自己所做和未做的事情。
九九、智者每天检讨他自己的言行。
一 、在战场上征服百万雄师,远不如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是最伟大的征服者。
一 一、克服自己确实比战胜别人要来得高尚!
一 二、别人的过失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易察觉。传布别人的过失如同去弃稻壳一般容易。可是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像赌徒隐藏骰子那般地狡滑。
一 三、认识你自己的弱点,而且力求改进。
一 四、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
一 五、你们应勇于向别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一 六、忏悔包括改过!
言行
一 七、由自己的行为导致不好的结果,宛如铁生锈后,就会受锈的腐蚀。
一 八、行为使众生产生低贱和高尚的差别。译注:这里所谓的‘行为’,包括了思想、言语、和身体的动作三种。
一 九、良好的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一一 、有良好的品德和高超的见识,依照完美圣者所启示的教法去生活,而且了解真理,认真负责的人,永远受大家的爱戴。
一一一、我不但教导外在的行为,而且更注重内在的意念和思想......我不但教导弟子身体不可表现坏的行动,不可思考或谈论不良善和不健全的事物。......同时我也教弟子表现良好的行为、思考和谈论健全的事物。
一一二、一个人言谈时,应避免以尖酸刻薄的话去批评别人。
一一三、讲话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
一一四、不要在别人背后说他们的坏话。
学习
一一五、不学习的人,宛如老牛,肉虽多,却没有智慧。
一一六、要常亲近贤明的人,智者,博学的人,忠诚热心的人,尽责的人,圣者——常跟这些智德兼备的人往来。
一一七、贪睡眠,爱闲聊,对所学的东西不感兴趣,做事情懒懒散散,急躁而没有耐心......是导致堕落的重大因素。
一一八、不及时努力学习,年轻力壮时就懒散不堪,生活没什么目标和思想,怠惰的人永远不能发现智慧之路。
教育
一一九、教师在讲解以前,应该先研究学生的心理倾向。
一二 、教育应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适当的时机!
一二一、一个人应使用恳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话语。
一二二、一位好教师讲话应中肯而避免谈论不相干的事物。
一二三、在所有的礼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贵。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乐中,真理的喜悦最大。拔除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恼。
快乐
一二四、不沈缅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可获得大安乐。
一二五、在充满愤恨的人群中不怀丝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够快乐。
一二六、有两种极端是修行人所不应做的。这两种极端是什么呢?‘贪图感官’的享乐是低级的、粗鄙的、俗气的、下流的,而且导致身心的损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样会给身心带来伤害。然而完美的圣者所发现的‘中道’,避免以上两种极端,而带给你敏锐的洞察力和知识,引导你走向平安、睿智、觉悟和永恒的乐境。
一二七、到老年还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乐的,信心坚固的人也是快乐的。得到智慧的人快乐,不做恶的人也快乐。
幸福
一二八、幸福在于愿望的实现,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愿望。
一二九、信赖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
一三 、人是他自己命运的主人。
一三一、 健康 是最佳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亲戚;没有烦恼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二、一个人的心念极为微细而且不易察觉,可是聪明的人却善于护守即将蠢动的心念,经过护守的心能导致幸福。
一三三、啊!没有一切贪执和挂碍,我们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悦为食。
一三四、慷慨地施舍,举止合乎时宜,帮助亲戚,没有羞耻的行为——这是最大的幸福。
一三五、孝敬父母,爱护妻子,职业安定,是大幸福。
智慧
一三六、了解神圣永恒的事物,可适当地称为‘智慧’,对俗事的了解只不过是‘知识’罢了。
一三七、宇宙间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圣者不但解释生成原因,而且也说明每一件事物的消灭情形。
一三八、不知道苦恼的真相、苦恼的原因、除去苦恼的境界和消除苦恼的方法——就叫做‘无知’。
一三九、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二种是高超思考方的训练,第三种是高等领悟力的训练。
一四 、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著稳重,这意思也就是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一四一、智慧是从禅定产生的,没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一四二、假如一个人活了一百岁而没有真实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规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静的功夫。
容忍
一四三、假使有人说你的坏话,你不需要心怀恶意、愤恨、轻视或者对他们不满。
一四四、假如你心存怨恨,那么它不但会阻碍你心智的发展,而且使你无法判断那言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一四五、同时,假如别人给我戴高帽子,过于赞美我的教法和僧侣,你也不要太得意,因为这样也会损害你内在的(心智)发展。你应该接受事实的部份,而且向他们表明实际的情况。
一四六、莲花生在被人遗弃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著智慧的光芒。
一四七、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
知足
一四八、不要期望不正当的成就。
一四九、 健康 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一五 、过著粗衣淡饭的生活,节制你的欲望,减少你的需要,在这种没有烦虑的适度生活里,你将可以发现满足。
一五一、纵使天上下金雨,仍不能满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没什么快乐可言,只有痛苦。
一五二、人们总是随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
健康
一五三、贪欲、憎恨和无知是疾病的三大要素。
一五四、疾病有两种,那两种呢?身体的疾病和心灵的疾病。有的人身体似乎可以一年、两年甚至一百年或更多年不生病,可是在这世界上,除了心智没有污垢的圣者以外,心灵能够片刻不生病的人,实在太少了。
一五五、情绪不稳定,不能被人信赖又不善待朋友的人, 健康 情况将大打折扣。
一五六、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
一五七、聪明的人,无论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过度地表现他的感受。
一五八、智者应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
一五九、假如手上没有伤口,你就可以用手来拿有毒的东西,毒素不会侵入没有伤口的手。同样的道理,没做坏事的人,不受恶报。
一六 、有活力,常思考,行为清净,明辨是非,自我约束,依照真理生活,警觉而不放逸的人,必定会更 健康 。
一六一、预防胜于治疗。
一六二、医师在开药方或进行治疗以前,必须先确定病症。
施舍
一六三、田地因为杂草而荒芜,人们因为贪欲而受害;施舍东西给没有贪欲的人,将可以得到丰硕的果报。
一六六、肉体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假如肉体是我的话,身体就可以自由自在而不生病了。
一六七、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著和更泰然自若的境界。
友谊
一六八、诚挚的友谊,味道绝佳。
一六九、旅行时,假如没找到比自己更好或相等的伴侣,那倒不如自个儿单独行走,也不要跟愚人作伴。
一七 、朋友的谄谀会败坏一个人的品德,同样的道理,敌人的侮辱有时也能矫正你的错误。
财富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名言 佛 佛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名言 佛 佛名言名句大全人生哲理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