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座右铭事例素材 孔子座右铭事例简短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孔子座右铭事例素材 孔子座右铭事例简短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孔子座右铭事例素材 孔子座右铭事例简短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孔子和弟子的事,和传说“座右铭”有哪些关系呢?
《荀子•宥坐》: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ī)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启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挹之又损之道也。"
有一次孔子带学生去鲁桓公的庙里参观,刚进庙门看到座位上放着一个倾斜易覆的器皿。他问守庙人:“这是什么器具呀?”守庙的人说:“这是放在座右,用来警戒自己的器皿。”
孔子说:“我曾听说过这样的器皿,空的时候它是歪的,有适量的水它就端正,水太满了就会倾覆。”说完,孔子回过头来对子弟们说:“放水进去试试看。”于是,一位弟子把水灌了进去,恰到好处时,它便端正,然而继续加水,水满了它就倾覆。
孔子看了,叹息说道:“唉!一切事物哪有灌满了而不倒的道理呢?”子路进一步向夫子问道:“老师,有没有办法让它满着水而不倾倒呢?”孔子说:“大智若愚、功高不揽、深藏不露、富而低调,这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人档拿们把警示自己的句子刻在器具或金属物品上,用来警示自己,一般放在座位的右边,所以称之为座右铭。现在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从孔子由宥坐所发出的感慨,和谦卦的寓意,可以看出,无论什么时候,君子的谦虚总是悄蠢伍好的,能够让他有长久的发展。
然而谦虚却不是谁都能一直坚持的,只有品德高尚的君子才能做到。一般的人,在贫困时能安守正道,一旦有了功名利禄,往往会变得目中无人,骄傲自大,这个时候危险慢慢就来临了。
人们常说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中一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讲的就是一个人从虚到盈再到受损的过程。故而无论何时,都不要自满。
一句名人名言加赏析500字,带事例和作者。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博学多才,教学生“六艺”,但更重视人格的培养教育。在其宏篇大论中以一个“仁”(恭,宽,信,敏,惠)贯穿始终,教导后人“仁”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必备的基本品德。即此文所诠释的恭敬就不受侮辱,宽厚就能得到别人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用,勤敏就会有功绩,慈惠就能使唤(指挥)别人。
箴言中首先提出了做人要给别人以庄重的良好印象,对别人要以恭敬的态度,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不至让敏洞于被别人侮辱。庄重是一种不随便、不轻浮的态度,是做人的基础,是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以谦恭之礼,举止淳化、得体。在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倡导人权平等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今天是尤为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
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为人者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宽厚、温柔、敦厚是足够包容万物的。宅心仁厚了,心境自然也就宽宏了,心境宽宏了道路也就宽阔了,道路宽阔了于人于已都方便了。从近代的伟人、学者即便是个基层的领导者们守则、训示里时常会看到“严于律已,宽厚待人。”这样的座右铭,它也是千百年人类对于“宽”字的最好引申,对自已严格,对别人宽厚,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对别人宽容是一种何等的大器,是海纳百川之豪情,是英雄之本色。做到了这些才能够真正得到别人的拥护和爱戴,才能积大成。
“君子诚之贵。”诚信是我们与生俱来就接受的传统观念。“人之初,性本善。”“诚,善莫大焉。拿败”诚信是善良之本。哲学家、思想家子思曾这样精辟地阐述:“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成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即“诚”是自己成全自己,也就是人的本性使然,是真诚的人对自己的完善。“道坦枯”是自己引导自己,是自己在为自己铺路。真诚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始终,没有了真诚,就没有了万物,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真诚并非只是自我完善而已,要用来成就万物的的根本,就像一条引领自己前进的道路。自我完善,是仁义的表现;成就万物,是智慧的体现。天赋的真诚品德,是结合了天地内外的道理,所以是随时运用而无不适宜。也许从“三顾茅庐”的典故中我们更能够了解诚实守信的可贵。
孔夫子富有哲理性地教导后人,以“博学于文”、“学而不厌”,才能有“德”的教育思想是人类治学之道的宗旨。只有勤思敏学,才能成就自己,才能有所建树。知识来源于积累,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在全面进入以知识经济为主流的今天,尤为人们所受用,终身学习制以至于成为了一种时尚。以勤为本,以学为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才能在掌握科学知识,才能成就辉煌,才能建功立业。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一定要短
1、孔子行礼
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2、评赎奴隶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之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
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3、落水救人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郑培闹,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4、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习这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5、孔丘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丘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丘让路。孔丘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丘非常惊讶,觉得中世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喊罩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丘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孔子座右铭事例素材 孔子座右铭事例简短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孔子座右铭事例素材 孔子座右铭事例简短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