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在哪 泰伯庙的故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泰伯庙在哪 泰伯庙的故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泰伯庙在哪 泰伯庙的故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泰伯庙的介绍
泰伯庙位于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戚团250号桃花坞历史街区之绝磨中,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历史可追溯至东汉, 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奉祀吴地开发始祖泰伯的庙宇。现尚存至德桥、至德坊、大殿三间、东并仔斗西两庑各三间等为清代建筑。
行走的泰伯庙主要写什么?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七
泰伯庙
【明】黄省曾
古庙临河口,凋落无丹青。泰伯遗四海,萧条居此庭。
清风何时息,日月共千龄。拜揖冕旒下,垆上烟冥冥。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
【赏析】
黄省曾(1490—1540)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黄鲁曾之弟。《明儒学案》记其“少好古文,解通《尔雅》。为王济之、杨君谦所知”。嘉靖十年(1531)以《春秋》乡试中举,名列榜首,后进士累举不第,便放弃了科举之路,转攻诗词和绘画。交游极广,王阳明讲学越东,往见执子弟礼,又请益于谌若水,学诗于李梦阳。多藏书,于书无所不览,详闻奥学,好谈经济,长于农业与畜牧,诗作以华艳胜。
黄省曾的五言律诗《泰伯庙》写了一座冷清清的古庙,字里行间透露出对今人之风化的哀惋和叹息。
首联开宗明义。位于河边的泰伯庙,墙体剥落,色彩全无。本该是一番香火鼎盛、门庭若市的场景,恰恰相反,点出了泰伯庙的惨淡光景。
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泰伯放弃了四海之尊,这是对历史的回顾;竟落得居住在这样萧条的地方,这是对现状的描绘。“四海”和“此庭”一大一小,一虚一实,将吴泰伯生前与生后进行了强烈的对比,惹人扼腕叹息。
颈联中,诗人在叹息中思绪翻飞,“清风何时息,日月共千龄”,“清风”和“日月”都是自然之物,自然之物尚生生不息 ,奈何人世抵不过岁月,终落得个寡淡薄情?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悉烂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触人。表面上感慨人事变迁、朝代更替,同时也暗喻诗人对当时社会风化衰败的批评。
尾联中说,不如自己清香一柱,拜揖泰伯,聊表敬意吧!而此时,巍巍泰伯像之下,香炉中青烟袅袅,庄严肃穆。泰亩陆团伯精神流传千古,就如清风不息,日月长明。“冕旒(miǎnliú)”,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垆”,黑色坚硬的土,“冥冥”,本谓自然界迅橘的幽暗深远,亦指迷信的人所谓的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不知作者拜祭在泰伯神灵之前,是否感到迷惘?
泰伯庙的兴与衰,实际上就是泰伯所代表的谦让精神是否得到重视的表征。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让”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今日重修太伯庙,不仅仅是恢复一个古迹,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召唤一种精神的归来,那就是谦让的民族精神。
看来明代中叶之后,泰伯庙有些萧条。
(张长霖、王燕娜)
无锡名胜泰伯庙的简介
泰伯庙又名至德祠、让王庙,做型在今无锡梅村镇的伯颂侍渎河畔。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泰伯,孔子称他为“至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他的事迹被历代史学家载入史册。他因让位,偕弟仲雍,避居江南,在梅里(南朝梁无锡令刘昭认野胡吵为《史记》没有明确说明方位的梅里是今无锡梅村一带)建“勾吴”国,筑“泰伯城”(没有考古方面的证明),成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东汉桓帝永兴二年(154),敕令吴郡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泰伯庙在哪 泰伯庙的故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泰伯庙在哪 泰伯庙的故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