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点绛唇途中

国学综合

点绛唇! 点绛唇途中

弑神狂徒围观:℉更新时间:08-11 11:06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原文_翻译及赏析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宋代·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点绛唇·途中逢管倅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老首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友人,离别愁苦

鉴赏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互动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辩历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赵彦端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宋代·吴文英《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宋代:吴文英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永迢迢。翠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

展开阅读全文∨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连歌数阕,皆清真词。酒尽已四鼓。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别,友人,追忆愁绪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唐代·李白《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侍灶数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月夜,写景,怀人友人朝策犁眉䯄,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乾,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唐代·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唐代: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朝策犁眉䯄,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乾,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送别,友人,抒情愤懑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_赵彦端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宋代赵彦端

  原文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译文

  漂泊他乡多年,已是心中愁苦人憔悴。故人相逢,二人感情依然深厚。刚重逢又要马上分离,何等的仓促,怎么忍心唱那凄切的《阳关》曲!

  我本就是漂泊在外的人,现在还要送漂泊之人远去。愁苦无边无际,秋蝉哀鸣,回首遥望,暮色一片苍茫。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词调最早见于南唐冯延已的《阳春集》,又名十八香、沙头雨、南浦月、寻瑶草、万年春、点樱桃。此曲句式上片为四七四五,下片为四五三四五。人声韵,上下片首句均不押韵。

  管倅(cuì):其人不详,据词中推测,应是作者好友。倅,对州郡副贰之官的称呼。

  憔悴:指作者现在困苦的样子。

  天涯:此指他乡。

  无据:即无端、无边无际之意。

  鉴赏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诗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液消”为色;前者作用闹者知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嫌清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赵彦端《点绛唇·途中逢管倅》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祖籍鄱阳(今江西波阳)。出身宋朝宗室,是魏王廷美的七世孙。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乾道、淳熙年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卒于淳熙二年,终年五十五岁。其墓志铭为韩元吉撰写,上语“力学能文,风度洒落,词辩”。著作有《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介庵词》一卷。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①

【原文】

憔悴天涯②,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③。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释】

①管倅:其人不详,据词中推测,应是词人好友。倅,对州郡副贰之官的称呼。

②天涯:此指他乡。

③无据:即无边无际。

【译文】

漂泊在他乡,我人已憔悴。在途中与故人相逢,二人感情依然深厚。刚重逢又要马上分离,多么仓促,怎么忍心唱凄切的《阳庆备关》曲!

我本是漂泊在外的人,反而要送他人远去。愁苦无边无际,秋蝉哀鸣,回首望去,暮色苍茫。

【鉴赏】

这是一首写故人重逢后又离别的词,约作于词人晚年旅途中。

上片重在描写故人的偶遇与匆别。“憔悴天涯”点明相逢时的境况,“憔悴”暗示皆已暮年,“天涯”说明地点在他乡。“故人”一句含两个“故”字,言明两人感情之深厚,虽多年未见,但一见之下,返蠢依然如故。两个垂暮之年的老人,在他乡偶然相遇,场面该是多么温馨!但这场面却与后文描绘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重逢之后,无奈“别离何遽”,漏差陪令人不由得黯然神伤。离别之际,含泪欲唱《阳关》曲,却哽咽难成句。词人与老友间深厚的情谊令人感动,不免让人潸然泪下。

下片起句便点明离别缘由:两个颠沛流离、相聚他乡的故友,为了生计不得不匆忙分离。但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面临分离,词人“愁无据”,即将到来的离别冲淡了重逢的喜悦,继而便是无边的愁绪。最后两句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送别故友后,听闻寒蝉凄切,回首遥望,已然日暮。寒蝉与日暮无疑更营造了伤感悲凉的气氛。

全词风格婉约,言辞朴实,情感真挚,可谓送别词中的佳作。

标题:点绛唇! 点绛唇途中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92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