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屯地震8月9日视频 奎屯地震8月9日
2012年6月30日凌晨5点左右乌鲁木齐地震强烈,是几级?
2012年6月30日01时24分,乌鲁木齐市发生消档2.8级地震。2012年6月30日05时07分,新源县、和静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
2012年6月30日05时11分,和静县、新源县交界发生3.9级地震。
2012年6月30日05时21分,新源县、和静县、尼勒克县交界发生3.2级地震。
5点多我正在加班,刚好遇上地震,在25楼晃的很厉害当时已经报了必死的心了,跑下去可能被压死,烂桥弊不下去可能楼塌了也会死。楼下看到一堆人有的连衣服都没穿就裹了饥族个毯子出去了,从楼房上可以听到下面大声的喊地震了。因为当时在上网顺便就查了一下,网上当时只有1点多的一个2.8级地震,这个5点多摇晃的这么厉害肯定不止2.8级,地震每增加一级强度和破坏力增加30倍,按照这个计算肯定不止,所以后来我去国家地震网上看到的是6.6级。这个可以确定
地质构造及人工地震测深剖面探测
本剖面(图5-1)通过天山隆起区中北部、北天山-准噶尔褶皱系和阿尔泰隆起区西南部的构造单元,穿过了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和额尔齐斯超岩石圈断裂及天山北侧著名的地震活动带[1]。
图5-1地震构造与剖面位置图
一、本区已有地球物理工作
新疆地区深部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开展较晚,物探工作者根据区域重力场和研究区及其外围地区较少的地震测深等资料综合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一)区域重力场特征
新疆现今地壳上地幔总的形态,山区对应上地幔凹陷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较为密集,走向具有明显束状线型异常,它们为挤压隆起活动区,是地槽型重力异常的典型模式。盆地对应上地幔隆起区,布格重力异常等值线较稀疏,无一定延伸方向,形成相互镶嵌的块状异常,为相对稳定沉降区,系地台型重力异常的典型模式。
根据中国西部现有重力与地震资料以及新生代沉积层等资料反演出本区区域重力场和地壳构造,显示出重力场与地形分布基本呈镜像反仿慧映,即高山处为低异常区、盆地处为高异常区。重力异常场的走向基本上与地形起伏相符,在山脉处重力异常梯度变化较大,而在盆地梯度变化较为平缓。从反演地壳厚度来看,在剖面通过的阿尔泰山区其厚度约为48km;在准噶尔盆地西缘厚度为36~40km,莫霍面起伏较平缓;天山区地壳厚度为44~50km,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附近最厚为52km。
(二)天然地震研究
图5-1显示本区地震多发生在额尔齐斯断裂带,北天山和库尔勒断裂带及其附近。近年来,一些作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利用本区及外围地区观测的天然地震资料,研究本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和构造,结果显示:①在阿尔泰地区的上地壳较厚,约为17km,但无明显中、下地壳,剪切波速度为3.90km/s,其底部存在一个不明显的低速度层。地壳厚度为47km,剪切波平均速度较高为3.63km/s。②在准噶尔盆地上地壳剪切波有效速度为2.70km/s,中地壳剪切波速度为3.62km/s,下地壳剪切波速度为3.71km/s,地壳平均厚度为43km,平均剪切波速度较低3.52km/s,该盆地位于阿尔泰和天山山脉之间,地壳厚度为44~46km,较周边造山带薄,在盆地内15~24km之间存在一厚约10km的地壳低速层,剪切波层速度为3.25km/s,相对周围速度低0.32~0.41km/s。③天山地区地壳厚度较大为50~55km,上地壳厚度较薄,约为8km,中地壳剪切波速度为3.50~3.65km/s,下地壳剪切波速度为3.80~3.90km/s,地壳平均剪切波速度为3.61~3.65km/s,上地幔顶部剪切波速度为4.65~4.70km/s。速度结构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联系,尤其是上地壳低速区与下地壳高速度区之间的梯度带往往与强震分布有关,有可能成为中强地震的孕育场所。
(三)地震测深研究概况
1997年前,本区内还未作过详细的地震测深工作。只有在外围地区通过新疆北部一条可可托海-阿克赛综合地球物理测深剖面和本区部分大点距地备脊答震测深剖面。
1974年,新疆地震局利用伊犁爆破,沿昭苏—乌鲁木齐接收,利用P,S震相和Pm与Pn震相求得地震波速度为:Vp=6.10km/s,Vs=3.47km/s,Vpn=7.64km/s。平均地壳厚度为43.5~42.8km,最西部昭苏地区为42km,乌鲁木齐为45km。1983年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组织局系统的有关单位观测了我国西北部进行的一次大爆破,初步研究了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地壳结构及速度分布,该区地壳平均速度约为6.15km/s,地壳厚度为50km左右,上地幔顶部速度为7.90km/s,其下直到80km为弱梯度层。1988年6~8月原地矿部野桥第二综合物探大队完成了新疆国家305项目V9-3综合地球物理剖面人工爆破地震测深野外探测。该剖面通过北疆东部地区,由甘肃阿克塞经柳园、哈密、木垒至富蕴县可可托海。记录中可清晰地辨认出Pg,P2,P4,P6,Pm,Pn等4~6个震相,获得了可可托海-阿克塞地壳速度结构。
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野外探测及数据采集
(一)剖面位置
北东向的天山-准噶尔-阿尔泰剖面,南起沙雅县(东经:82°52′28.4″,北纬:41°2′34.0″),经巴音布鲁克、那拉提、独山子、奎屯、克拉玛依、乌尔禾、和什托洛盖、布尔津至喀纳斯湖(东经:87°1′37.6″,北纬:48°42′43.7″),全长950km(图5-2)。由于受本区地理条件、环境限制,剖面走向大部分地段与217国道一致。自南向北通过北天山山区、准噶尔盆地西缘(主要为戈壁),北段进入阿尔泰原始森林区。表层地质条件千差万别,海拔和气候变化很大。
图5-2炮点分布图
剖面自南向北通过了天山隆起区、北天山-准噶尔褶皱系和阿尔泰隆起区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同时穿过了两条具有缝合带性质的大型动力构造变质变形带,即额尔齐斯断裂构造变形带与博罗科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构造变形带以及北天山地震活动带。
(二)观测系统
为了取得良好的激发效果,经3次实地踏勘,在巴音布鲁克、奎屯、128团、乌尔禾、和丰牧场、穆呼尔岱和布尔津北选择了9个炮点,进行了11次爆破,投入了160台三分向数字和模拟地震仪进行流动观测,构成了如图5-2所示的观测系统。该系统保证了壳幔主要波组序列的对比与追踪。
炮1和炮8位于奎屯北约8km的荒地(东经:84°57′13.6″,北纬:44°32′34.3″),剖面桩号为388.8km。该处地形低凹,地表为黄土,在该炮点进行两次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该炮可获得准噶尔盆地南缘断裂下方中上地壳和博罗克努-阿其克库都克断裂构造变形带附近的地壳过渡带的波组信息。
炮2和炮7位于建设兵团128团的前山村(东经:84°44′47.9″,北纬:45°0′26.4″),剖面桩号为428.9km。该处为开阔的戈壁滩,在该炮点进行了两次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该炮主要获得北天山山区及盆地的壳幔波组特征。
炮3位于布尔津北约30km处(东经:86°51′20.8″,北纬:47°55′4.3″),剖面桩号为790.2km。该处地形较低凹,地势开阔,地下5~10m为砾石层,水位较浅,在该炮进了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该炮可获得阿尔泰山南侧和额尔齐斯河以南的地壳深部波组信息。
炮4位于穆呼尔岱北2.5km处,剖面桩号为728.7km(东经:86°48′5.8″,北纬:47°19′6.0″)。该处为山间小盆地内的沼泽盐碱地。地表为黑粘土,其下为粘土层+小砾石层,在该炮点进行了2吨炸药量的井下爆破,爆破效果良好,该炮可获得额尔齐斯断裂带附近的中上地壳信息。
炮5位于和丰牧场南15km附近,剖面桩号652.7km(东经:86°12′34.5″,北纬:46°45′23.0″)。地表为红土层,其下可能存在小颗粒砾石。在该炮点进行了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本炮可获得准噶尔盆地西缘地段和额尔齐斯断裂带的壳幔波组特征。
炮6位于乌尔禾东南艾里克湖东北岸边(东经:85°46′32.0″,北纬:45°59′39.4″),剖面桩号为561.9km(垂直偏移测线11km左右),该处土层较厚。在该炮点上进行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该炮可获得准噶尔盆地西缘地段的壳幔信息。
炮9位于巴音布鲁克东(东经:84°15′52.9″,北纬:43°3′28.1″)的河道里,剖面桩号为218.2km。该地段地表为很薄的小砾石层,4~5m为永久冻土层,0.7m以上为粘土层。该炮点进行2吨炸药量的水中爆破,爆破效果一般。
炮10位于库车北北山牧场附近(东经:83°2′4.4″,北纬:41°57′46.1″)的山间低凹处,在该处进行了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剖面桩号为63.6km。
炮11位于沙雅东南(东经:82°52′28.4″,北纬:41°2′34.4″)的农田里,在该处进行了2吨炸药量的井中爆破,爆破效果良好,剖面桩号为-41.6km。
(三)观测点的布置
由于测线只能沿公路布设,为了避开车辆、油田及工矿企业等干扰,同时考虑到观测条件,观测点沿测线不均匀分布。观测点号南小北大,编号一般为双号,加密点为单号,160台三分向地震仪投入观测,观测点距一般为2.0~3.5km。天山山区和阿尔泰山区点距加大为4.0km左右,在研究区关键地段点距加密为2.0km。
测线通过的天山山区,观测点只能沿217国道布设,通过了3处雪山,大部分地段为无人区。
测线的独山子至布尔津段,大部分为戈壁和丘陵,在独山子、奎屯、128团、克拉玛依和布尔津等地人为干扰严重,特别是克拉玛依油田区长达百余千米,油井密布,交通发达,干扰背景极大。观测点不得不向公路西北偏移到干扰较小的山前地段。
在测线北段的阿尔泰山区,观测点沿布尔津至喀纳斯湖的简易公路布置,雨后车辆行走困难。
(四)数据采集
根据本区气候特点,在1997年7月底至9月初完成了野外测深资料的采集工作。
(1)观测仪器
本工程共投入观测仪器160台,其中:
1)CHJ-1模拟地震仪和MDJ-A模拟地震仪各1台,配备CDJ-5型垂直检波器,用于炮场井口记时;
2)MDJ-A模拟地震仪49台,配备CDJ-68三分向检波器;
3)CHJ-1模拟地震仪49台,配备CDJ-68三分向检波器;
4)DAS-1轻便数字地震仪30台,配备CDJ-68三分向检波器;
5)PDR-1数字地震仪30台,配备L-4A垂直检波器和CDJ-4水平检波器。
(2)仪器台道一致性检查与标定
所有仪器均在1997年5月完成了检修,并在郑州进行了标定,仪器一致性的敲击试验在新疆昌吉完成。通过台道一致性检查,达到了《人工地震测深工作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如下:
1)记录波形清晰;
2)同类仪器各道波形相似,极性一致;
3)同类仪器各道相位差小于±20ms,相对振幅差小于±20%。
(3)地震波的观测
观测点的选择及检波器的安置是能否记录到优良记录的关键之一。研究区部分地域低速盖层很薄或基岩出露,部分地区为戈壁滩,给观测点选择和检波器安置带来一定的困难。按原设计将测点基本沿路布置,为减弱风的影响各观测点选择在避风的地方,操作员采取了挖坑防风措施。在基岩出露区,观测点选在地形低凹的完整而较平的基岩上,采取了防风雨等措施。
(4)地震信号激发
足够的激发能量是取得优良观测记录的保证,按原设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钻井爆炸等工作。钻井工作指挥部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研究区部分炮点位于山间盆地,打井难度较大,井场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打井任务。
奎屯今天下午是否地震了
我是新疆伊犁运备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的,我们这里都没郑雹有怎么感觉到地震,奎屯市也没有听说有人因为地震而伤亡的。不过,还是很谢谢你,谢谢你对我们的旁丛毁关心新疆伊犁州奎屯市人口有多少
人口:约29.4万人人口密度:251人/km2
奎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县级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地处天山北麓晌弊和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在乌鲁木齐市以西253公里,克拉玛依以南,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相连,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相邻。北疆铁路穿过,217国道和312国道在此交会。面积1171平方公里。
城市概况
挟翰海之雄风,携天山之灵秀,素以“戈壁明珠”而闻名的奎屯市,一座崛起在中国西北部的新兴工商业城市,一颗璀璨夺目的西部明珠。近年来,以其超常规加速度发展,一跃而成为新疆北部交通、商贸、邮电、金融、信息和娱乐休闲区域中心,成为具有时代气息、文化发达、功能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城市,日益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奎屯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253公里,南邻国家级石化基地独山子,西连乌苏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的中心,被经济学家誉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全市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户政管辖人口29.4万,市区人口14万,有汉、哈、维等3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
奎屯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
---交通发达:312国道和217国道交汇于此,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由此贯通,使岁谨液奎屯扇形辐射新疆北部所有边境口岸,成为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奎屯火车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西部入境的第一编组站,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建有粮油、棉花、茶畜、生产资料、建材等10个物资中转库,11条铁路专用线。国际客货列车、奎屯——西安直快车、奎屯——乌鲁木齐双层旅游列车均已开通。新疆第一条高速公路--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于2000年9月建成通车。
---通讯便利:奎屯市电信局是省间辅助中心局,具备国内外先进的通讯手段。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28.6部。亚欧光缆新疆最大中继站和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新疆北部枢纽站均设于此。
---能源充裕:已有供电能力54万千伏安,另有2×MW热电厂正在建设中。
---基础设施超前:建成区道路硬化面积1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9平方米。有设施一流的市体育中心及文化中心。
---工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纺织、钢铁、化工、卷烟、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有新疆唯一的卷烟企业,年生产能力20万大箱。有生产能力在30万锭的棉纺织厂。是新疆主要的粮棉油基地之一。棉花产量达250万担。
---市场繁荣兴旺:商贸流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已逐步成为新疆北部的客货流集散地。
---开发区方兴未艾: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奎屯火车站和乌奎高速公路,其工业区、商贸区、高新技术园区先期开发区域均已实现“六通一平”。
---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先后制定和乎物完善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开发、促进经贸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形成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奎屯市是自治区第一个文明城市,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市,并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明星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
行政区划
奎屯市辖5个街道、1个乡:团结路街道、乌鲁木齐东路街道、北京路街道、乌鲁木齐西路街道、火车站街道、开干齐乡。
市境内有兵团一三一团。市人民政府驻团结广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1)奎屯市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的前部和部分湖积、沼泽平原之上。南距天山山脉约50公里,西距奎屯河约8公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南北高差由海拔610米降至320米,东西高差由海拔610米降至460米。地面由南向北坡降为10-30‰,自西向东坡降为3-5‰,整个地貌景观较为单一,地表多为戈壁或厚度为几十厘米至30m左右的亚砂土,区域内可耕地约有20万亩,已开垦17万亩,耕地周围是戈壁荒地,有多年生灌木和牧草生长,全市呈绿洲景观。在奎屯河冲积扇前沿有潜水或泉水出露,水面沿岸有芦苇、湖草、柳树等植被生长,奎屯市东北方向的东、西芦苇湖为潜水或泉水出露形成,由于上游取水及地下水开采使东、西芦苇湖逐年缩小。
因地处天山山前凹陷地带,其地貌按形成原因可划分为堆积地形(如冲积、湖积平原,沼泽平原)、剥蚀堆积地形、侵蚀堆积地形和侵蚀构造地形四大类。
(2)地质及地震
奎屯市位于北天山山前坳陷,奎屯河古冲积扇的中下部,表层覆盖,由新生代沉积物组成,沉积厚度巨大。
奎屯市地震基本列度为七度。
根据198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抗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疆自治区地震所关于《新疆独山子乙烯工程地震报告》研究,经新疆综合勘察设计院认定,“奎屯开发区在规划、设计中不考虑断裂对工程的影响”。
※地表水与地下水
奎屯市地表主要是奎屯河和市区北部泉水沟湖。奎屯河发源于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流经独山子、乌苏、奎屯、精河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平均年径流量6.04亿立方米,主要供给奎屯市、独山子、乌苏市和农七师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
在奎屯河冲积扇沿一带,由泉水形成局部沼泽、苇湖、沟湖、鸭子坝、泉水沟、东西苇湖等。市区东北部的泉水沟,常年约有0.1-0.3立方米/秒的泉水注入下游的泉沟水库。该库的主要水源为奎屯河水,设计库容1500万立方米。(现状和主要功能是调节灌溉和水产养殖)
奎屯地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总储量约1.72亿立方米,水质较好,总盐量小于0.5g/L,沿乌伊公路一带地下水埋深为80-130米,市区一带为15-40米。沿地下水溢出带及其以北地区(含泉水沟水库区),地表以下200米以内有2-3层承压自流含水层,期间被亚砂土和亚粘土所隔,含水层一般为中细砂,粗砂和卵砾石,厚度为15-50米,第一层在25-45米,第二层在75-213米,第三层在184米以下,取水层一般在第二层。
※气候与气象
奎屯市位于欧亚大陆腹地,距海遥远,水汽输送距离长,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高空既受西风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又受副热带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天山山脉对北方冷空气的屏障作用和戈壁为主的下垫面作用,具有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四季较分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温日(年)差较大,光照资源丰富。
※气温
奎屯市的年平均气温为7.3°C,最热年份平均气温9.6°C(1963年),最冷年份平均气温为5.4°C(1960年)。一年中最热月份为7月,月平均气温26°C,最冷月份为1月,月平均气温一16.1°C。历年平均无霜期182天,最长无霜期为210天(1983年),最短无霜期151天(1985)年。
※地温
全年平均地温9.2°C。冻土的历年最大深度为145厘米(1964年3月,持续11天),最小深度为66厘米(1979年2月6日、7日),平均冻土深度为105厘米,稳定封冻期为4个月左右。
降水具体气候特征如下表:
年平均气温8.9℃
极端最高气温38.8℃
极端最低气温-29℃
年平均降水量176.7mm
年蒸发量1754.8mm
最大冻土深度138cm
常年主导风向西风
常年均风速1.3m/s
※气压、风
奎屯属大陆性气压系统,气压值冬季高、夏季低。月平均气压最高值为983.0百帕(1984年12月),月平均气压最低值为950.1百帕(1967年6月)。由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及天山山脉的影响,各季风向随之变化。全年主导风向为西风,其次是东风和西南风。风速年平均值为1.5米/秒。8级以上大风年平均日数为4.5天。
※日照
全年晴多阴少,日照极为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98.l小时,最多的年份为2794.5小时(1968年),最少的年份为2179.9小时(1987年),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8%,但月际差别较大,冬季低,夏季高,12月份平均日照百分率只有35%,而8月份平均日照百分率达71%。1983年7月日照百分率为81%,是历史最高月;1966年12月日照百分率为18%,是历史最低月。
※湿度和蒸发量
因气候干燥,相对湿度年平均值为64%。冬季较大,在80%以上;夏春较少,在50%以下。年平均蒸发量1754.8毫米,是年平均降水量的9倍。
※水文
奎屯市的地表水主要是奎屯河水和市区北部的泉水、沟湖。奎屯河发源于天山支脉依连哈比尔尕山,流经独山子、乌苏、奎屯、精河入艾比湖,全长220公里。上游主要有18条支流汇合而成,年径流量为6.04亿立方米,历年平均流量20.l立方米/秒。每年6月初至9月底为洪水期,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冬夏河水流量悬殊较大,是典型的干旱区内流河。该河流域面积为1945平方公里,主要供给奎屯市、乌苏市和农七师城市用水和农业灌溉。
地下水主要靠河床渗漏补给,含水层富水性好。地下水位由南至北逐步升高,南部水位高,距地面深达140米,东北部水位离地面仅2~4米。据专家测评,在奎屯河中心以东约20公里的计算断面内,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为1.2~1.4亿立方米/年。
※物产
辖区内农业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及少量红薯等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番茄、甜菜、胡麻、打瓜;油料作物有油菜、向日葵、黄豆、花生等;蔬菜有小白菜、油白菜、大白菜。莲花白、芹菜、葫芦瓜、韭菜、黄瓜、辣椒、茄子、土豆、大葱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葡萄、李子、皤桃等。畜牧物产主要有:牛、羊、猪、马、奶制品、皮毛等。
野生植物资源已发现的有121种,其中经济和药用价值较高的主要有芦苇、胡杨、红柳茶、罗布麻、苜蓿、枸杞、蒲公英、甘草、苍耳、车前草、补血草、马齿苋等。
野生动物禽类有麻雀、鹰、猫头鹰、乌鸦、野鸭、灰鹤、黑颈鹤等;兽类有鼠、黄鼠狼、狐狸、灌、水獭等。
矿产资源有粘土、砂石、砂金、石膏等。其余有待查明。
※空气质量
2003年我市空气质量总体状况属良好,全年空气质量Ⅱ级以上的天数占90%以上,大气污染物主要以沙尘、煤烟混合型污染为主,并呈现季节性分布,污染天数主要集中在冬、春两季取暖期,但随着我市集中供热工程的竣工运转,此种状况已大为改观。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奎屯市排名第74。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奎屯市上榜。
2020年10月20日,奎屯市荣获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20年9月22日,“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单揭晓,奎屯市上榜,位列第68位。
2018年10月,奎屯市入选2018西部百强县市排行榜,位列第66名。
2016年7月,奎屯市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2月16日,奎屯市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