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的模板 诗词鉴赏方法总结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诗词鉴赏方法总结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诗词鉴赏的模板和诗词鉴赏方法总结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课件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五、对比
3、①以乐景写乐情
4、(2)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5、十一、迭字
6、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7、三、结构对比:
8、欲扬先抑
9、似贬实褒2、似褒实贬
10、表现手法
11、(1)它们的目的不同(2)修辞作用不同
12、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3、④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14、(三)区别与联系
15、“虚”的三类内容
16、(一)修辞手法(二)表现手法
17、七、照应
18、直接与间接抒情的相关范畴
19、(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20、⑤景略情在
21、色彩的渲染
22、五、渲染
23、点染2、曲直3、隐显4、移情
24、③缘情布景
25、借事抒情(用典故)
26、六,有可读性,鉴赏性,有深度。
27、三、关于手法、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8、动静结合
29、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30、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课件
31、(三)类别
32、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33、十一、蒙太奇
34、(四)常见常用典故
35、②以哀景写哀情
36、把抽象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37、②相辅相成
38、点面结合
39、特别提醒——勿泛化使用
40、(二)间接抒情
41、还有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多想,理解通透。并且了解古诗词的特殊之处,了解它的抒情方法。学会欣赏剖析,养成了这些习惯,掌握了这些方法,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就没有问题了。
42、诗中有画:
43、细节描写
44、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45、一、抒情方式
46、修辞手法
47、方式类型
48、一、象征:
49、八、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50、(1)人烘托人(2)物烘托物(3)景物烘托人物
51、六、用典
52、借物抒情
53、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54、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55、④以哀景写乐情
56、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有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模式等共四个层面的内容,其知识框架如下:
57、②已逝之景之境。
58、②以景结情(情→景)
59、联想、想象与夸张
60、①相反相成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课件
61、内容分类:
62、三、抑扬
63、性质分类
64、①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65、答题总则: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基本规律:
66、(2)表现手法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67、(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68、(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69、(4)“虚”与联想、想象
70、(1)表现手法是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修辞手法则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
71、内容类型:
72、二、伏笔、照应
73、表达技巧诸概念辨析
74、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75、十、离合
76、凝炼美。2、简远美。3、含蓄美。
77、(1)明用典故(2)暗用典故
78、①触景生情(景→情)
79、①引用神话故事。
80、常用方式——以动衬静
81、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82、描写(观察)角度的变化
83、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84、(1)总论——情与景的关系
85、一,诗体整齐,表意准确;
86、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说来无非有以下几点。
87、特别提醒——烘托实际上是一种侧面描写。
88、(三)相关范畴——褒贬
89、借景抒情
90、四、衬托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课件
91、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92、一、比喻四、借代七、设问
93、欲抑先扬
94、③以乐景衬哀情
95、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96、三,整体大意无论用什么修辞手法最终能回归本意,不跑题;
97、(一)在解题时,手法与艺术手法内涵与外延基本相同。
98、四,用词得当适到好处;
99、十、列锦
100、一、关于表达方式
101、(3)情景与哀乐的四种关系:
102、表达方式
103、四、卒章显志
104、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105、二、议论
107、②运用历史故事。
108、(3)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
109、三、记叙
110、无论中考高考,都有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如下: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列清单)2、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技巧:接物抒情。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四、如何鉴赏?鉴赏:内容,形象、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语言、技巧用了什么语言、技巧,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归纳、梳理出相应的解题思路。五、语言(炼字)类考题答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结合诗句、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情态。“看“字。每回看一次,都令自己肝肠寸断,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情景。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六、答题思路1、答法:研究题干(1)、方向:思想、气氛、形象、结构、手法、(2)、层级:填空(用词)、简答(问什么,答什么)、简述(温习议论文,观点+材料)2、性质判断:规范、半开放、开放。观点,符合社会价值观,符合逻辑。问到人或物特征,用形容词。注重意译的重要。古诗的表现手法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高度重叠。3、古诗词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艺术手法就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卒章显志、借物抒情、特征与功能。
111、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12、③设想的未来之境。
113、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114、二,韵律相宜,无论述景还是表意都要求韵律;
115、九、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
116、(二)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117、三、双关六、对偶九、互文
118、五,包涵性强,画龙点睛,意属深刻;
119、(3)正用典故(4)反用典故
120、联想、想象与浪漫主义
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课件
121、二、比拟五、夸张八、反问
122、一、层层渲染、铺垫
123、(1)用语(2)用事
124、二、关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25、二、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126、虚实结合
127、作用(艺术效果)
128、第四节结构模式
129、二、联想和想象
130、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131、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时代历史背景,当时诗人的人生际遇。季节环境。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132、我觉得读古诗词是为了“觉乐”,所以首先是兴趣。诗词题材如此多,不一定所有的都读,除非是学者,要读自己喜欢的,不要勉强自己。其次,多看书,多听名师讲解,积累多了,常用的典故掌握个大概,自然就提高了。最后,就是共情,就是站在诗人的立场去体味,体味他所描述的美丽景色,感受他所表达的苦乐。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2、《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4、唐代·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5、正壮士、悲歌未彻。
6、《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7、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1、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5、宋代·陆游《示儿》
16、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
17、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18、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19、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2、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2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7、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9、清代·徐锡麟《出塞》
3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3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2、宋代:范仲淹
3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34、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5、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6、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37、宋代:文天祥
3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40、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4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4、《从军行》 唐·王昌龄
45、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4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48、清代·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5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54、明代·于谦《石灰吟》
5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7、唐代·杜甫《春望》
58、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59、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0、唐·王昌龄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6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2、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6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5、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66、唐·王翰
67、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68、龚自珍?清《己亥杂诗》
69、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70、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71、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7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73、唐代·杜牧《泊秦淮》
74、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75、《满江红·写怀》
7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7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7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8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8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82、宋辛弃疾
83、《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
8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85、清代:龚自珍
86、《己亥杂诗·其五》
8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88、李贺?唐《南园十三首》
8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0、宋代:岳飞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9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92、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9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94、《凉州词》 唐·王翰
95、《蜀相》杜甫
9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97、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9、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0、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3、宋代·岳飞《满江红·写怀》
104、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105、宋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06、《凉州词》
107、《渔家傲·秋思》
108、《示儿》 宋·陆游
109、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11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111、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12、《泊秦淮》唐代杜牧:
113、《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
114、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11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16、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17、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18、《示儿》宋代陆游:
11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121、《出塞》唐代王昌龄:
122、宋·林生《题西安邸》
123、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124、《春望》唐代杜甫:
125、《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126、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127、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12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29、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130、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31、宋代·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32、《满江红》岳飞
133、《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4、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135、陆游?宋《诉衷情》
13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3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38、看燕燕,送归妾。
139、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140、《出塞》
141、唐·王昌龄《从军行》
14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43、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张祜《集灵台·其一》
144、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14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146、清代·秋瑾《对酒》
147、疆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8、《春望》
14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50、宋代·文天祥《扬子江》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151、《出塞》 唐·王昌龄
152、岑参?唐《送人赴安西》
153、《过零丁洋》
15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55、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56、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157、谁共我,醉明月?
158、《过零丁洋》文天祥
159、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0、《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161、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16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6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65、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16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67、唐代:杜甫
16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69、学生原创爱国主义诗歌2首为妈妈争光(儿童诗)祖国妈妈您是蓝蓝的天空我们是展翅高飞的小鸟祖国妈妈您是广阔的海洋我们是海中欢快的鱼群祖国妈妈您是富饶丰美的草原我们是幸福顽皮的小羊啊,祖国您是慈祥的母亲儿女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奋发图强长大为您添彩增光(浙江绍兴李鸿璐)祖国,感谢您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五(6)班钱佳黎祖国,感谢您!感谢您赐予我金色的生命!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让我的身体里流着炎黄子孙的热血!祖国,感谢您!感谢您给予我优美的环境!游黄山,登长城,过三峡,让我在这青山绿水中自由地徜徉,祖国,感谢您感谢您传授我渊博的知识!学天文,习地理,明历史,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祖国,感谢您感谢您所给予我的一切!千言万语,汇成一句:――感谢您,我的祖国母亲!
170、《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塞曲》【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7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7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4、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175、李白《塞下曲》
17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7、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郑愔《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178、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7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180、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一年级爱国主义诗词大全
181、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182、算未抵、人间离别。
18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84、沙场秋点兵。
18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186、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187、杜甫《蜀相》
18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89、王昌龄?唐《从军行七首》
190、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19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192、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19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94、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19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9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爱国诗词七言绝句小众优选汇总99句
爱国诗词七言绝句小众
1、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唐代张祜的《宫词二首·其一》
4、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从军行》
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8、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刘禹锡这首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4、第二句与首句呼应,诗人愿意用名贵的貂裘去换酒喝,这些贵重的东西都毫不犹豫地舍弃,诗人以一女子而作如此语,显示出诗人仗义疏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爽性格。
1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唐·王翰
1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20、再游玄都观
21、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和州之时,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诗人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
22、全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3、明代杨继盛的《就义诗》
2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6、译文: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2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8、这首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时,诗文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以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做事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的处世态度。读这首诗,我们也不会产生悲秋的愁绪,洋溢在我们心头的,是借助于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地驰骋于碧空之上。
29、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30、翻译: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爱国诗词七言绝句小众
3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32、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辛弃疾
33、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3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5、唐·王昌龄
36、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8、唐代高适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39、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40、这首诗写于刘禹锡重入长安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其中却包含了三种名花,其中更是深含了诗人丰富的审美思想。诗人并没有忘记对芍药和荷花美好的赞美,但却又突出了牡丹的姿色,让人玩味无穷,这和我们常见地捧一踩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4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7、《对酒》是清代诗人秋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48、《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
49、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50、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5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廖落四周星。
5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53、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54、译文: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55、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6、《过零丁洋》
57、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出自《送剑与傅岩叟》
58、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辛弃疾
59、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从和州转回洛阳途径金陵时,是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它通过乌衣巷今昔的对比来感慨朝代的兴衰。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及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非常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含着深刻的寓意。据说白居易曾对这首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愧不如。”
60、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爱国诗词七言绝句小众
6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2、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辛弃疾)
63、周恩来所写的七言绝句“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64、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65、《白马篇》魏晋:曹植
66、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67、译文:与故乡之隔有三千里之遥啊,我已被幽闭在这深宫里二十年了。听到这曲《何满子》,眼泪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面前。
68、诗的后两句,借用周朝的忠臣苌弘鲜血化碧的典故阐明:人的生命是非常宝贵的,蛮强的热血也不能白白的流淌,应当为了崇高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只有这样这辈子算是没有白活。同时抒发诗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豪迈情感。
69、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70、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辛弃疾)
71、《春望》唐代诗人杜甫
72、《凉州词》
73、宋·陆游
7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76、扩展资料:
77、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78、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79、《对酒》第一句以不吝惜千两黄金去购买锋利的宝刀起兴,“千金”本是珍贵的钱财器物,而诗人却毫不可惜地用来换取别人看来价值根本不足相当的东西。表现了诗人意欲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甚至不惜流血牺牲,表现出诗人的性格的豪爽。
8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81、“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8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3、?《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84、《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85、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86、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87、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88、全文: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8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0、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爱国诗词七言绝句小众
91、宋.文天祥
9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辛弃疾)
9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9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5、译文:自己虽死,浩然正气回归太空,但一颗耿耿丹心耿耿丹心照耀千古。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
96、《示儿》
9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98、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99、这首诗是刘禹锡晚年再入长安时所作,十四年前刘禹锡曾因在玄都观看花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就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是朝堂上的明争暗斗还在,诗人写这首诗,是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诗词鉴赏的模板和诗词鉴赏方法总结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