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必考诗句 九年级重点诗词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九年级重点诗词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九年级上册必考诗句和九年级重点诗词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1、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2、接的说:
3、(2)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4、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
5、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6、便对项梁说:
7、播放歌曲
8、导入新课。
9、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循(遵循)-盾(盾牌)-遁(逃遁)
11、兴尽晚回舟,
1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3、教学设计:
14、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15、(一)初读感知
16、误入藕花深处。
17、方案三、现在我们再欣赏一首李清照的一首诗
18、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19、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
20、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21、教学目标
22、分角色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23、贪图安逸的池子,忙碌奉献的河流,你更赞同谁的观点呢?我想,大家还是更喜欢为人们做贡献的河流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要学习浪费才能、贪图享乐的池子,要做积极进取、创造价值的河流,让自己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24、表演江南女子的婉约姿态,与东北
25、指导理解。
26、,秦末汉初这是一个
27、)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28、、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29、、知识点拓展
30、,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31、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诗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动作?心里会想些什么?
32、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33、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34、“你的观点是不对的。
35、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
36、(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
37、结合课文注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38、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39、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0、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
41、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
42、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43、“松下问童子”告诉我们什么?
44、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45、教学时间:2课时
46、、理解全诗的感情基调
47、课时目标:
48、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49、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50、、准备《月光》这首歌
51、不肯:不愿意
52、(2)归类识字。
53、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
54、课时安排
55、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56、出示古诗。
57、思:思念
58、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59、感悟诗情。
60、不肯过江东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61、三、预习检查:
6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63、第一课时
64、根据这次《暮江吟》专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初步证明第一轮研究中总结出网络环境下语文古诗模式(浏览信息知诗人——自读古诗晓大意——查阅信息细理解——全作交流再探究——表情朗读悟情感——自我检测显效益)是切实可行的。
65、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66、教学重难点
67、(3)指导朗读。
68、读懂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69、汉子的豪放
70、赶到乌江边时,
71、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72、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73、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7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75、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76、学生自学古诗
77、验(应验)-脸(脸色)-险(危险)-捡(捡拾)
78、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79、、课程导入
80、让学生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的道理。
81、学生是整堂课的主角,他们通过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方式,利用学习网站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不仅自己在网页中获取知识,而且努力合作,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还不断思考,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和观点。比如: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不用“夕阳”而用“残阳”,有的学生指出因为用“残阳”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夕阳已接近地平面,异常柔和平静。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弱化,只是更多地表现在台前幕后,收信学习资源,建设主题学习网站,教师所作的工作与原来相比较,量更大,要求也更高。
8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83、“我认为你的观点,我们可以再讨论
84、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
85、四、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86、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87、争渡,争渡,
88、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89、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
90、“如何更好地处理资源”这个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更好的解决。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91、八、作业练习:
92、(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处。”
93、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94、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理解诗句的意境。
95、二、解题:
96、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
97、方案二、语言阐述。
98、氵:滔(滔滔)-涯(生涯)-池(池塘)-流(河流)
99、仍然思念项羽
100、教学重点难点:
101、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102、课时安排:
10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104、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105、试着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106、课前准备
107、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
108、价值观。
109、”那么委婉含蓄地就说:
110、(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11、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
112、妇人之仁。
113、学:回答
114、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115、池子每天安闲地躺在泥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河流背负着沉重的大船和木筏奔流不息、忙忙碌碌。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16、部首归类示例:
117、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
118、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
119、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
120、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121、五、理解诗意
122、然而从鸿门宴,
123、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124、教学过程
125、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
126、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
127、教学重点:
128、、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129、教学难点
130、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3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滔滔”“遵循”等生词的读音。
132、学生回答
133、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134、推翻了秦王朝)
135、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136、第一部分(1~6):写池子享受安逸清闲的生活,不理解河流为何那么忙碌。
137、资源的海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在众多的信息中,不仅存在着与教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存在着对本堂教学毫无意义的资源,通常这些无关的信息更容易吸引学生,并对教学生产干扰。为避免学生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浏览,教师要在其学习过程中适时监控。同时,通过对网络环境的建设,设置更有意义的、更合理的情境,让网站成为有准则和约束的空间,使学生在享受开发性、自主性的同时,能够自觉地用公认的学习准则去适应网上学习。
138、往往刚愎自用,
139、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140、无脸见江东父老,最
141、情感态度价值观:
142、过程与方法:
143、你从这则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44、方案一、通过老师的表演来完成,用扇子作为辅助工具,
145、教学重点
146、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47、会认8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148、“我可以取代他!
14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50、教师点拨: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课文就运用了这种手法,以池子象征那些贪图安逸的人,以河流象征那些积极进取的人。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151、人杰,死亦
152、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
153、教学准备
154、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155、可是他不苟且偷生,
156、沉醉不知归路。
157、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158、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159、隐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诗人对隐者充满了敬意,也洋溢着羡慕之情。当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怅然若失,但观赏了山中美景,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心中更多的是兴奋、开朗。
160、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
161、、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162、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
16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164、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的?
165、(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166、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
167、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68、第二部分(7、8):写河流不顾自身安逸,为人们做贡献。
169、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
170、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71、(3)讨论交流。
172、(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173、简介作者。
174、涯(生涯)-崖(山崖)
175、惊起一滩鸥鹭。
176、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177、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178、(3)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179、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
180、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18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82、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183、写了一首诗,
184、、诗人简介
185、明确:水要流动才能保持鲜活。
186、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187、了解“婉约”与“豪放”的区别
188、常记溪亭日暮,
189、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教案
190、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191、五、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92、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193、知识与技能:
194、明确:池子代表那些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人。河流代表那些永不满足,负重前进,永远创造快乐和幸福的人。
195、第四部分(10):点明主旨--才能不利用就会衰退,才能被懒惰支配就会一无所为。
196、)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197、过程与方法
198、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199、项羽,不肯
200、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
201、在被敌军追
202、《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203、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
204、三、作业
205、这是谁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
206、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207、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
20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209、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210、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211、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212、教学过程:
213、②读熟诗歌。
214、第三部分(9):写一年年过去,河流至今长流,池子已完全枯干。
215、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216、总的一句话,
217、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218、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219、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220、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的心境。
221、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
222、一、导入
2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224、(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妇、滔”这些生字可以结合图片,学习“涯、循、验”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与形近字的区别。
225、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
226、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27、明确:因为河流抛弃了自身的安逸,年年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给人们带来了利益,所以河流受到人们的尊敬。
228、)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29、六、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230、学习体会《寻隐者不遇》这首诗采取问答体,写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踪不定的隐士生活情景。
231、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
232、池子和河流各代表了什么样的人?
233、形近字对比示例:
234、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235、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
236、(二)细读理解
237、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238、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
239、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240、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241、、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242、把本课与本单元学习的其他寓言进行对比,注意课文在形式上的特点。
243、知识与能力
244、七、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245、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246、重点难点
247、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248、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
249、教学要求:
250、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25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52、六、体会诗境
25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诗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经历了
254、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255、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256、明确:池子以为自己过着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所以让河流放弃那种奔流不息,负载船只的生活。
257、他最后做到了,
258、检查自学情况,理解词语的意思。
259、“确实,
260、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61、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泥土比喻成鸭绒垫,突出了泥土的柔软、舒适;一个“躺”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池子积聚在泥土上的情态,表达出池子安闲、惬意的心情。
262、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263、、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
264、豪迈悲壮
265、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266、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67、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268、、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269、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70、婉约就是话语含蓄柔美的意思,比如当你认为一个人的说法不对时,直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271、明确: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272、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27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74、北宋末年的战乱,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颇有感触,有《易安词》留世。
275、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188句优选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1、前四句写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新的一年开始了。作者已届四十,但仍未步入仕途,不禁产生淡淡的哀伤。后四句写当下情景,自己与牧童、农人一起推测气候、收成,转而感到欣慰。
2、便是平头六十人。
3、《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霜鬓明朝又一年。
5、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6、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7、除夜乐城逢张少府 唐·孟浩然
8、xiāngxīnxīnsuìqiè,tiānpàndúshānrán。
9、第10名宋朝辛弃疾《元日》
10、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11、除夜作 唐·高适
12、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13、写首诗写在除夕,写的是“村居之新年”。药香、酒香弥漫,雪泥中现出新年气象。此诗有世俗之气,而无世之烦忧,给人以淡泊、恬静之感。
14、这是“欢乐明快之新年”。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笔调间充满欢快活泼,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15、《已酉新正》
16、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7、“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奔六之人,今晚五十九岁,过了今晚就是花甲之年,虽然只是一晚之隔,但却是人生两个不同的阶段。除夕夜作者并没有新年的快乐,而只有对岁月流逝的伤感和不甘。
18、第6名唐朝白居易《除夜》
19、元会 魏·曹植
20、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21、总把新桃换旧符。
22、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3.甲午元旦(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23、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24、老心多感又临春。
25、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26、云海泛瓯闽,风潮泊岛滨。何知岁除夜,得见故乡亲。余是乘槎客,君为失路人。平生复能几,一别十余春。
2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8、第2名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
29、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30、《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31、但如果你除夕夜离家千里之外,身居旅馆之中,身边无一可诉之人,孤苦、寂寞之情涌上心头,此时才读这首诗,才体会到什么才是“凄然”!什么才是“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2、《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33、老病忘时节,
34、《除夜》(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5、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6、lǐngyuántóngdànmù,jiāngliǔgòngfēngyān。
37、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38、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39、最后一句“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点出对来年的期望,这首诗寓意新年新气象,透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40、chūnfēngsòngnuǎnrùtúsū
4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4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4、初岁元祚,吉日维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元黄。珍膳杂还,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娱,乐哉未央。皇室荣贵,寿考无疆。
45、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46、这是“旅居思乡之新年”,是一首名作。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47、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48、旅馆寒灯独不眠,
49、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50、客心何事转凄然。
51、《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52、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53、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54、这是“未卜之年”,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四十岁,当年他将去长安应试。
55、除夜 唐·元稹
56、除夜 唐·孟浩然
57、《甲午元旦》(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58、炽炭炉中百药香,
5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元日(玉楼春)(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60、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病,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61、这是“思家之新年”。没有亲身经历,读这首诗很难有切身的体会。
62、[宋]王安石
63、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64、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65、千门万户瞳瞳日,
66、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67、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68、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意境深远,历来广为传诵。
69、《元日玉楼春》(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0、杜位宅守岁唐·杜甫
71、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72、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73、这首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写在除夕之夜,更加强化了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生涯的厌倦之情。
74、空斋晓尚眠。
75、《春雪》唐朝·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6、这就是“情因景生”,“感同身受”。当然,希望这样的经历朋友们一辈子也不会遭遇到。
77、第7名唐朝崔涂《除夜有怀》
78、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79、今日是新年。
80、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7.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81、病眼少眠非守岁,
82、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83、介雅 南朝梁·萧子云
84、蟋蟀 《诗经·唐风》
85、《浣溪沙·庚申除夜》清朝·纳兰容若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谁家刻烛待春风。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风流端合倚天公。
86、第9名宋朝陆游《除夕》
87、明·文征明《拜年》:
88、第1名宋朝王安石《元日》
89、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0、《新年作》【唐代】刘长卿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91、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92、《新年作》唐朝·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93、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94、明朝赖是无来客,
95、雪后泥深一尺强。
96、这是“民俗之新年”。这首诗年味很浓,写了除夕的许多民俗,例如“大扫除”、“拜神”、“迎年”、“放鞭炮”、“守岁”等,光读诗就能感受到浓浓年味。
97、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98、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99、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100、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101、读了这些新年之诗,我感觉新年诗词的主题无外乎“辞旧迎新之欢快”、“客居异地之思乡”、“感慨老来时光飞快”这三者。
102、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103、清·查慎行《凤城新年辞》:
10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9.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10.守岁(苏轼)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5、新旧交替之时,有多少老年人有和白居易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诗的魅力,让人感同身受、同病相怜。
106、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107、守岁 唐·李世民
108、这首诗是“老病欲苏之新年”。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出新年主题。“老病”中见“新”年,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意和生机。“今日是新年”一出,笔调顿时由凄苦转欣然,涌现一股乐观之情。
109、宋·王安石《元日》:
110、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111、《卖痴呆词》(唐)范成大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12、《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孟浩然
113、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4.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14、全诗用语自然,笔调平和,意味深长。
115、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1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1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5.人日思归(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119、yǐsìchángshāfù,cóngjīnyòujǐnián。
120、《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121、爆竹声中一岁除,
122、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
123、第3名唐朝高适《除夜作》
124、第5名唐朝孟浩然《田家元日》
125、除夜有怀 唐·杜审言
126、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27、这首诗虽然短小,但用语自然,真切质朴,很明显写的是真情实感,读起来很亲切,有暖意。
128、钦州守岁 唐·张说
129、白话译文: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13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1、一至六年级关于春节的古诗?
132、《元日》宋朝·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33、儿童唤翁起,
134、春风送暖入屠苏。
135、故乡今夜思千里,
136、bàozhúshēngzhōngyīsuìchú
137、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138、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139、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40、第8名宋朝戴复古《除夜》
14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142、明·叶颙
143、新年儿童版的古诗,我知道的有《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144、第4名唐朝刘长卿《新年作》
145、爆竹声中一岁除,
146、《除夜宿石头驿》唐朝·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47、除夜 唐·卢仝
14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149、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150、火销灯尽天明后,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151、元日示宗武 唐·杜甫
15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6.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153、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154、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155、千门万户曈曈日,
156、屠苏煎酒代椒觞。
157、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15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59、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160、新年的古诗的10首如下,
161、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乃千古名句,对仗工整,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之感。
162、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64、《元日》
165、这是“离愁乡思之新年”。这首诗写作者除夕之夜尚在漂泊,远在离家万里之外的巴蜀大地,他身居乱山残雪之地,想着家人远在天边,正值万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怎能不激起浓浓的思家之情?颈联写身边无一亲人,僮仆成了至亲,愈显思乡之切。
166、除夜二首 唐·姚合
167、这是“凄苦之新年”。此诗抒写作者的无限离愁及失意悲愤之情,写得很悲苦,没有任何一点新年的喜悦之情。
168、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69、《田家元日》【唐代】孟浩然
170、《已酉新正》(明)叶颙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7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72、《除夜》(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73、qiānménwànhùtóngtóngrì
174、这也难怪,作者屡遭贬谪,仕途不顺,老年而居人下,有家难回,怎能不“潸然泪下”?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还会持续多少年,所以过年有什么可喜悦的?对于作者来说,年前年后处境并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徒增一岁而已!
175、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17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77、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17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79、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希望,很幸运的是本文以这首活泼、明快的诗篇做结。
180、《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迎春节古诗词100首小学版
181、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谁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182、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183、这是“憎增岁之新年”。小孩都盼着过年,但老年人却憎恶过年,因为过一年长一岁,过一年少一年。
184、《元日》【宋】王安石
185、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186、《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唐代】孟浩然
187、lǎozhìjūrénxià,chūnguīzàikèxiān。
188、白话译文:闺阁巧手,剪裁金箔幡胜,试穿丝罗新衣裳,彩绘描金,制作灯蛾儿戴头上。从此以后,剪刀闲置一个月,年底岁末,闺中针线活格外多。
中国最经典的100首古诗词整首水调过头有额中秋
中国最经典的100首古诗词整首水调过头有额中秋
1、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4、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5、丙辰中秋,欢欢达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创作背景
7、宋代:苏轼
8、乐声初发,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忽然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填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阻挡。乐声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11、我深以为然。建安章质夫的家里有擅长弹琵琶的人,请我替他写首曲词。我很久没有写词了,为此特意拿韩愈的这首诗,稍微加以隐括,使它合乎声律,用来送给那个擅弹琵琶的人。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背景
13、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16、《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创作背景
17、是年十月十二日苏轼将往张怀民暂住的承天寺与之一起赏月,写下了著名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十一月,张怀民在其新居西南筑亭,以观览长江胜景。
18、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19、《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背景
20、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1、扩展资料
22、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23、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24、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25、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元丰六年三月张怀民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他们结识后,因气味相投而成为好友,交往密切。
26、译文:天,度过了中秋节才离开,写了《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这首词来赠别我。因为言词太过悲切,便作词应和。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27、此词当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正月,当时苏轼在黄州。这是苏轼根据韩愈写音乐的名篇《听颖师弹琴》改写的。韩愈原诗为:“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28、译文:欧阳文忠公曾经问我:“琴诗哪一首写得最好?我回答认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最好。欧阳公说:这首诗最为奇妙艳丽,但不是听琴,而是听琵琶呢。
29、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30、苏轼钦佩张怀民的气度,为其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并赠其这首《水调歌头》。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王案:“癸亥六月,张梦得营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
中国最经典的100首古诗词整首水调过头有额中秋
31、《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32、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33、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4、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35、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36、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苏轼“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对其弟加以宽慰。
37、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38、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39、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啁哳之声,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
40、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41、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42、接着音声陡然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好像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弹者把琵琶一推放下,听众再也没有流水可以倾洒了。
43、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九年级上册必考诗句和九年级重点诗词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