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语言风格 诗句的语言风格有哪些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诗句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诗句的语言风格有哪些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诗词语言风格有哪些
1、白居易作品:题材广泛,语言平易通俗!
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3、因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素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一开篇便亮人眼哞。其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轻肥》等。
4、人物刻画形象生动,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逐步勾勒出生动的、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卖炭翁》中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卖炭翁希望自已的炭卖个好价钱,身上衣少虽冷,又盼天寒的内心矛盾心理传递给了读者,让人感到封建社会底层人生活的艰辛,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
5、下面笔者把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归纳为四个方面:
6、诗歌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7、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8、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9、文化领域创作者答题
10、附上白居易的诗三首,以示笔者之爱戴!
11、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
12、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安史之乱前风格闲适,之后风格苍凉。
13、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
14、白居易作诗2800多首,有“诗王”之称。他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逾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前两类体现着他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15、(二)表达方法的抒情性。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诗贵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别林斯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郭沫若)诗歌的抒情与其他文学样式的抒情相比较,其表现特别强列
16、白居易在伤感诗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这些长篇叙事诗中,巧妙地把叙事,描写与浓郁的人生情感美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产生共鸣,常常让人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17、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18、(三)语言形式的音乐性。诗是最富音乐性的语言艺术。“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毛诗序),和谐的音韵,鲜明的节奏,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一个基本特点。马克思说:“既然你用韵文写,你就应该把你的韵律安排得更艺术一些。”鲁迅要求:“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总之,诗的本质是:通过精心制作的语言,形象地表现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
19、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叙事与议论巧妙结合,诗中语气流畅,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如《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那种洒脱酒风,与元缜好友们一醉一陶然的酒中神采,活脱脱表现的让人羡慕;
21、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李白:诗歌以浪漫为主,豪气大方
22、时间方面的差别,诗是在唐朝达到巔峰,词在宋代才发展起来。2.形式方面的差别,诗有固定的句式,词没有。3.名字的不同,诗有固定的名字,词有自己的名字,还可以加上词牌名。
23、主题题材集中,他的诗歌都是选择最典型一件事,把重点呈献给了读者;
24、白居易是中唐时斯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及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史诗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5、白居易的诗是祖国文化灿烂之瑰宝,千百年来,其优秀的诗词风格,以及他在政坛上体恤民情的高大尚情感,无不让世人赞扬和争相传颂,并不断发扬光大。
26、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了唐朝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27、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
28、(一)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诗歌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表现。“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吴乔《围炉诗话》)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通过创造意境(诗的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意境,就是内情与外景的水乳交融,情理、形神的和谐统一,就是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的富于诗味的艺术世界。
29、他写的诗每一首都有不同的意思,社会、人文风情。其实,风喻的词很少,因为:在官场混太过放肆也没有好果子吃,飘逸的生活方式,让他对诗的概念更加成熟,他写的诗要说散杂也不尽然。
3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名如其人,声从其名。从名号基本就能看出其为人处世哲学。“乐天",乐于顺应天命。语出《礼记.哀公问》: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白居易官场迭宕,他的思想综合了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身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仁政"为主,其“独善"之心则又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逍遥的观念。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揭露批评政弊的社会作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近三千首。他的诗以讽喻而名,语言优美,通俗易懂,音调和谐,形象鲜明。
诗词语言风格有哪些
31、诗和词不同的题材
32、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听说白居易写完诗后都要将诗拿给老叟看,当老叟能够看懂后,这首诗才算完成。白居易在年轻的时候被人举荐给当时的一位大家,这位大家便拿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当看到白居易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便说“有此诗,居天下有何难”。
33、语言通俗易懂,白居易的诗词里引用典故很少,都是用自已所见所闻的现实写法展现给广大读者,如《村雪夜坐》“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把作者天冷孤独在村夜里写的朴实自然。
34、白居易: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岑参: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陶渊明: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苏轼: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3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36、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37、白居易诗歌分为:闲适、讽喻、伤感、杂律四大类。讽喻是他诗中之精华,融入了杜甫等前人的现实主义优秀创作思想风格,对社会起到了很好的、极积的、进步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
38、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俯甫碘晃鄢浩碉彤冬廓一定的格式。
39、白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幕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问刘十九》等。
40、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
4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42、白居易是唐代诗歌乐府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注重时事,关心民间疾苦,他是唐代杜甫、李白,"唐代三诗人之一”。他写的"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最为有名。
43、白居易写诗的风格是“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44、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45、我能想住几首,《赋得草原草送别》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色,花草、游人、阳光下的绿草为背景创作了这首诗。《缭绫》以山水、瀑布为背景,把大自然的美夸的淋漓尽致。不过也确实挺杂的,缺乏整理,也算是没把自己的作品当会事。在这里我就讲这些吧。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色【优选35句】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色
1、婉约风格:
2、“以文为词”,是辛词在表现手法上的主要变革。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抒情,这是众所周知的。苏轼提出并实践了“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并实践了以文为词的手法,即以散文的表现手法来写词。具体表现在,将散文、辞赋中常用的议论、对话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中。引散文的语言入词,使词的语言雅俗并收,骈散兼融,从而大大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3、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阔,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历来,不少诗词评论家对苏轼中秋词《水调歌头》的赏析各具特色,但异中有同。其共同点有三:
5、苏轼的诗词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
6、苏轼,宋诗艺术成就的杰出代表,特点:
7、苏轼婉约诗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诗词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8、苏轼,1、豪放风格:
9、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诗词中,写人状生而以慷慨豪迈的形象与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10、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有所贡献。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11、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12、)采用寓言、隐喻手法,还善于运用赋的手法构成一种图画美。
13、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
14、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15、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16、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与性格特点的诗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17、)苏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18、①关怀民生、表达爱国激情,有不少诗成为具体政治行为及建议的反映。
19、刚柔相济,亦庄亦谐构成了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辛弃疾词中所塑造的多是英雄的形象,抒发的也多是英雄的豪气与壮志,展示的是男子汉的阳刚之美与强劲的力度美。但是,他的词在表现阳刚之美的主导面时,也兼有柔性化的阴柔之美。如《摸鱼儿·更能消》一首词中就兼融刚柔之美。又如《清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虽然表面展示的是柔性之美,但是,蕴涵其间的也不乏带有阳刚之气的豪放之志。总之,辛词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在其词中可谓鲜明突出,俯拾即是。
20、二是释“起舞弄清影”两句,说既然天上不可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表现了作者热爱人生的乐观态度。
21、)苏诗任情挥洒,风格多姿多样。他欣赏陶诗的“枯淡”,其更主要的风格特色即是宋人所概括的“东坡豪”。
22、②他在诗中记录了山川景物、村野风光、农家风俗,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更以诗抒写愤懑,排遣忧愁,表现了自己机智风趣、洒脱自在的个性和恬淡闲逸、不为物扰的心境,显示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23、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24、)苏诗中有不少以理趣见长的作品,诗人在写景、咏物、记事,阐发了某种生活哲理,表达了人生的思索。苏诗中所谈的“理”,不是玄思或吊诡,而是生活中随触而发的感想,在习以为常中给人新的启迪。
25、一是说苏轼政治上失意,既痛恨朝政,不满现实,又胸襟豁达,热爱人生,思想矛盾。于是将“我欲乘风归去”三句理解为作者想像从神仙境界中来到人间,现在见到人间险恶又想乘风回到天上仙境中去,可担心天上统治者居住的琼楼玉宇,也如同地上朝廷昏庸,禁不住天上的寒冷。
26、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辛弃疾本为行伍出身,早年“壮岁旌旗拥万夫”驰骋沙场,中晚年也曾几次投身北伐的战斗,因此,刀、枪、剑、弓、甲、马以及“号角”、“沙场”等都成为他词中的抒情意象,另外,他还能将自然界的山、水、草、木等自然景物也幻化为与军事相关的战马、将士等意象。所以说,抒情意象的军事化体现了辛词突出的个性风格。
27、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28、旷达风格:
29、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30、扩展资料
苏轼诗词的艺术特色
31、苏轼是豪放派诗人,而王维是山水派诗人,诗的风格迥异。
32、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这个任务有待于苏轼来完成。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33、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34、从容豪放创新丰富多彩
35、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精选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答案浮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答案浮生却似冰底水
1、朝见日上天,暮见日入地。不觉明镜中,忽年三十四。——白居易《感时》
2、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鲍溶《九日与友人登高》
3、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
4、百年明日何其多,请君听我明日歌。
5、不沾任何纤微尘埃的一色江天,高挂于空的一轮孤月。
6、《明日歌》
7、我生待明日,万事成磋砣。
8、千里长河初冻时,玉珂瑶佩响参差。
9、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朱放《题竹林寺》
10、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1、我怎会奢求那传说中的冰绡呢。只要有你在侧,荨麻又何妨?
12、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李商隐《寄远》
13、“浮生恰似冰底水,日夜东流人不知”。我们是那朝生暮死的蜉蝣,世代轮回,生生世世望着的却是同一江月。我在等你与我共度此生,而将月又在等待谁呢。它也曾如我一样,只能目送挚爱之人化作视线尽头的流水,被长江带走吗。
14、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15、在这清冷的'江畔,谁会是第一个望见明月的人,而月光铺亮的江面又是在何年何月初次映照岸上的人呢。
1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
17、百年如过鸟,万事何损益。——张嵲《九日三首·夏衣著体轻》
18、“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南浦之上,已是淡墨的云轻悠得承载不起彼此的离愁,飘游到了远方。江天相接处有几叶浮槎,是谁家的客子在泛游江湖?在何处的高楼雅阁,他们的爱人正在悲叹相思之苦,熬过这凄楚的夜晚?思念是那洪水猛兽,把我吞没。
19、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
20、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王维《叹白发》
21、以冰底之水喻浮生,说此事人不知,意在言人生匆匆而过,难以察觉。然当真“人不知”乎?若“人不知”,何有“玉珂瑶佩响参差”句?缘水冰相击而作玉响,为乐景,人生流逝为哀情,常人难从乐景察出哀情,亦难从哀情中发现乐情。如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句,以乐景写哀情,是先有“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的哀情在的。小杜能从乐景中道出人生的无奈,可见其敏感。
22、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23、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刘禹锡《曲江春望》
24、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25、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
26、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钱福《明日歌》
27、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淹《别赋》
28、寸金难买寸光阴。
29、那年冬夜,你望着树上已凝结成冰的雪珠,问我那像不像鲛人的泪。你说,“听闻南海有一国,乃是鲛人的城池。他们在礁石上歌唱,织水为绡,落泪成珠。待有一日,我定至南海为你求一件冰绡制成的新衣,为你求一颗明亮的鲛珠。”
3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品格与修养见面课答案浮生却似冰底水
31、浮生万物就像那冰底的水
3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3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34、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35、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
36、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37、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李商隐《谒山》
38、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39、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诗词的语言风格和诗句的语言风格有哪些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