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对对联简单 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

国学综合

二年级对对联简单 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

伐明围观:℉更新时间:06-14 14:22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二年级对对联简单和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二年级对对联简单 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

二年级学的对联都有什么

1、花对树,鸟对虫。

2、山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3、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4、优对劣,日对夜。紧对松,轻对重个

5、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收好秋四季粮苦和甜。

6、冷对暖,忙对闲。爱对憎,贵对贱。

7、比如,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敞开门两座山青蓝紫。

8、上联:新时代新战略乡村振兴民心振;下联:讲环境讲旅游政策引导百姓富。

9、上联:情牵百姓,策惠千家,振兴喜沐三春雨;下联:锦绣乡村,文明邻里,发展同吟一首歌。

10、动名形容数量词,位置对正细钻研。

11、仄对平来平对仄,平仄相谐句脚严。

12、六大要素是基础,六个禁忌莫放宽。

13、礼赞脱贫圆好梦。歌飞致富起宏图。

14、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走出去四方路宽与窄。

15、六忌同义词相对,合掌雷同非好联。

16、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17、旧对新,晴对阴。浮对沉,假对真。7、强对弱,对对错。开对关,硬对软。8、深对浅,加对减。负对正,降对升。9、冷对热,饱对饿。死对生,反对正。10、直对弯,长对短。胜对败,好对坏。

18、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19、情系贫困群体,奉献诚挚爱心。

20、学写对联并不难,六大要素记心间。

21、春风织锦,德政宏开圆富梦。时雨润农,乡村大展小康春。

22、一忌同声来落脚,平仄对应更直观。

23、词性相当应一致,上下对应不可偏。

24、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拿好笔两幅画淡与浓。

25、乡村振兴对联有如下:

26、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27、在贫奋斗、脱贫光荣。

28、对联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比如,

29、二忌同声来收尾,上仄下平莫弄反。

30、主谓动宾和偏正,句式结构应一般。

二年级学的对联都有什么

31、金稻银棉畈上,花开风景秀。橙黄桔绿园中,果熟画图新。

32、四忌孤平或孤仄,除去尾字仔细算。

33、云对雨,雪对风。

34、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35、上下字数要相等,书写内容要相关。

36、唱好歌三首曲远和近。

37、写下来一年级古对今,

38、上联:国富民强,展宏图伟业;下联:人寿年春,奔锦绣前程。

39、上联:善水养廉,为国为家兴百业;下联:孝田种德,向勤向俭暖三农。

40、三忌三平三仄尾,写好对照念三遍。

41、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42、声律节奏要相应,强弱长短同步换。

43、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44、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必规范。

45、远对近,古对今。明对暗,早对晚。2、有对无,出对入。宽对窄,买对卖。3、南对北,首对尾。西对东,始对终。4、干对湿,公对私。美对丑,薄对厚。5、咸对淡,甘对甜。天对地,稠对稀。

46、快对慢,双对单。熟对生,歪对正。

47、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48、五忌联中有重字,同位异位都要看。

49、时雨春风,绿水青山臻画境。脱贫致富,飞歌鼓劲壮豪情。

50、笑对哭,吸对呼。退对进,阳对阴。

51、对对联技巧口诀:

52、香对臭,胖对瘦。后对先,易对难。

53、宏图指航贯彻农民致富大战略。党建引领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54、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55、上联:绿水无垠,逐梦乡村添虎气;下联:青山有韵,迎春邻里尽牛人。

56、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57、送对迎,动对静。仰对俯,吞对吐。

58、党布春风,呼唤丰盈,让美梦成真,一犁沃土三分壮;农兴大业,消除贫困,倾赤情致富,万亩鲜蔬十里香

对联题答题技巧62句精选

对联题答题技巧

1、特点。2、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学习内容:一、什么是对联?对

2、【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3、六,内容相关对联是汽对右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邪,都是对联,就是要内容相关

4、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5、【答案】滁西琅琊。

6、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7、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8、【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9、【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10、(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11、基础理论。首先,要了解对联的对仗、平仄、词性、词义、情理等规则要求。并理解掌握实际应用。

12、【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较深的了解。试题的上联已经给出,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知道补写部分须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偏正式四字词语,上联内容已经用了《桃花源记》,那么下联这个四字词语一定是《醉翁亭记》文中所提到的地址,经过推敲琢磨“滁西琅琊”较为合理。

13、知识积累。勤奋研读文学书籍文化知识,名人名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今前贤名作浩如烟海,博览群书,积累丰厚的文学素养广博学识。胸罗万有,怀中掏宝,囊中取物,挥洒自如。

14、【分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

15、构相同或相似的一对语句构成,表达相反、相关或相近的意思。它分上联和下联。二、

16、写作技巧。3、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学习重难点: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

17、【实战提醒】

18、四、对联赏析。

19、找准切入点。对联都是经过垂炼的语言的精华,全面领悟对方表述的含义(原义)喻意,匹配到准确靶向,正中目标。象航天科技发射的神州五号六号飞行器,升空后进入预定轨道'和相应的飞行器完整的成功对接。然而对联在其意境上的相近或相反尚属规则要求正确方式。经巧妙构思,定向立意,遣词造句,理想配搭,自然天成。

20、【参考答案】这个对联蕴含深刻道理,上联解释了“走运”与“努力”的关系,告诫人们“走运”不是随便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下联则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例如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获得奖牌使用兴奋剂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21、一、对联链接。

22、三、对联撰写。

23、三个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并列结构

24、【参考答案】在内容上,这幅对联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句式上,这幅对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修辞上,这幅对联巧用对比修辞,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道理。

25、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

26、对联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

27、福气好比茶中香

28、【分析】此题结合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来考查对联知识。这需要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有所了解。上联是根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来写的,对联先给出一个评价人物的四字词语,然后给出这样评价人物的证据,那么,下联的内容也需根据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事迹来写。同学们可以根据参考人物来选择人物故事,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29、【例3】中国不少地名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30、【例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对联题答题技巧

31、试题把相对的事物全部给出来,让考生把这些事物按照对联的格式相互配对。

32、联,又称对子。它采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按照字音平仄相对、字义虚实相当、字数相等、结

33、【分析】这是一个对联赏析题,所给对联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以此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对联的哲理上进行赏析。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对联的用词上进行赏析,如上联多次重复“运”字,下联多次重复“牌”字,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34、二,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累计实词和虚词

35、【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36、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37、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____

38、【例6】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是有人写了以下一副对联:“家运国运奥运努力才能走运;金牌银牌铜牌健康就是好牌。”

39、对联专题训练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及特点。2、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

40、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41、答:乌龙潭对____,莫愁湖对____,总统府对____。

42、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43、(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44、【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45、【例5】下面对联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对这副对联进行简单赏析。

46、要求考生直接撰写对联,或者给出上联让写下联。此类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者一般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人、事、物要求考生撰写。

47、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一、对联链接。 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 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下面我们结合例题来谈谈这四类试题的实战技巧。 一、对联链接。 试题给出一副对联,让考生回答与此对联相关联的内容,比如对联所涉及到的典故,对联让你想到的名人或名句等。 【例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会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____,____。 【分析】此对联事实上就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内容而撰写的,也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对联的上联写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下联则写了赏景人的情感。由对联中的“忧乐”我们很自然就会想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例2】《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是中学课本中的名篇,请同学们回顾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陶渊明志寄世外桃源;欧阳修情醉____。 【分析】此题是一则补充对联的试题,对联的内容范围都已经给出,让同学们根据《桃花源记》、《醉翁亭记》的内容来写,这需要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较深的了解。试题的上联已经给出,根据对联的特点,我们知道补写部分须是一个表示处所的偏正式四字词语,上联内容已经用了《桃花源记》,那么下联这个四字词语一定是《醉翁亭记》文中所提到的地址,经过推敲琢磨“滁西琅琊”较为合理。 【答案】滁西琅琊。 二、对联匹配。 试题把相对的事物全部给出来,让考生把这些事物按照对联的格式相互配对。 【例3】中国不少地名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莫愁湖对____,总统府对____。 【分析】此类根据上联找下联的匹配题,难度不大。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词语性质的了解。 【答案】乌龙潭对白马湖,莫愁湖对无想寺,总统府对状元楼。 三、对联撰写。 要求考生直接撰写对联,或者给出上联让写下联。此类试题难度较大,命题者一般选择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人、事、物要求考生撰写。 【例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下联:____ 【分析】此题结合同学们熟悉的名著来考查对联知识。这需要同学们对《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有所了解。上联是根据《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来写的,对联先给出一个评价人物的四字词语,然后给出这样评价人物的证据,那么,下联的内容也需根据名著中的一个人物事迹来写。同学们可以根据参考人物来选择人物故事,这样分析之后,就可以得出相应的对联。 【参考答案】①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②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③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④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四、对联赏析。 对某一副对联从某一方面进行赏析,这个要求有相当难度,牵涉知识很广,因此一般试题只要求考生从一两个方面做简单赏析。 【例5】下面对联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一副对联,请你对这副对联进行简单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分析】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考试水平分四个层级:A、识记,B、理解,C、应用,D、欣赏评价。这道题属于D级,具有一定的难度。 赏析时,可从对联的内容上进行赏析,可从对联的句式特点上进行赏析,也可从句子的修辞上进行赏析等,答题时只要能抓住要点,正确赏析就行了。 【参考答案】在内容上,这幅对联透彻地阐明了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在句式上,这幅对联长短句结合,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在修辞上,这幅对联巧用对比修辞,能够警醒人们认识到持之以恒的道理。 【例6】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于是有人写了以下一副对联:“家运国运奥运努力才能走运;金牌银牌铜牌健康就是好牌。” 请你仔细品味这副对联,任选一个角度做简单赏析。 【分析】这是一个对联赏析题,所给对联的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以此告诉人们人生的哲理,所以同学们可以从对联的哲理上进行赏析。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对联的用词上进行赏析,如上联多次重复“运”字,下联多次重复“牌”字,两相对照,相映成趣。 【参考答案】这个对联蕴含深刻道理,上联解释了“走运”与“努力”的关系,告诫人们“走运”不是随便得到的,而是努力的结果;下联则告诫人们不可一味地追求名利,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例如有一些运动员为了获得奖牌使用兴奋剂而损害自己的身体。) 【实战提醒】 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48、用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

49、【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50、四,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51、(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2、【参考答案】①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②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③无畏不惧武松猛打虎;④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53、二、对联匹配。

54、再好的技巧也需要多加练习,为你奉上:

55、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56、一字数要相等,记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

57、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58、(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59、【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0、请你仔细品味这副对联,任选一个角度做简单赏析。

对联题答题技巧

61、瑞色恰如茗上翠

62、横批:财似泉涌(客似云来)

对联图片单个

对联图片单个

1、秋福冬祥人进财。(“人”同位重字)

2、业流不住勿贪境;

3、——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复字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4、作为特例,虚字、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5、玉女飘飘如天降;

6、不教清风问浮云。(“清风”一词在上下联相同位置出现,和同位重复单个字是一个性质,同位重字、重词都应该力图避免。)

7、本无月缺月圆,它随顺你;

8、因为,“幅”有下列用法:量词,表示一帧,用于画和书法作品,在这个意思上,容易和“副”相混淆。副是量词,和双是近义词,用于表示有两个组词一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而“幅”只能用于单个的,如一幅书法作品。

9、都拿下来把,反正年都过了。

10、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11、。。。。。

12、国至新元国运昌。(上联重复“春”,下联在相同位置重复“国”)

13、一人千古;

14、且咏清风寻皓月;

15、重复用字能强化思想感情:

16、朝朝暮暮时时鼓鼓钟钟。(福州西禅寺玉佛阁)

17、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18、同位重字,病例1:

19、同位、异位单个字词的重复是禁忌,但两个字或两个词的“异位互重”作为一种修辞技巧而被联律所允许,又称“换位格”。如:

20、对联重复用字规则:

21、熙熙攘攘暮暮朝朝可怜他去去来来个个劳劳碌碌;

22、岁岁春光好;家家富路通。

23、可以的,但是上下联相应位置还是要配对才行。如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上联中,“山明”对“水秀”,同时“山明水秀”和下联中“日丽风和”也是相对的。虚词也一样,只要符合对联要求就可以。

24、‘对联’的量词是“副”。”一副“与“一对”、“一双”意相同,都有“两个”、“成对”的意思。如:“一对手镯”,”一副手镯“、“一双手套”“一副手套”等。一副对联对联分上联和下联,所以叫“一副对联”

25、如果上联(或出句)重复使用某个字时,下联(或对句)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简称“复字”。例:

26、我我卿卿夫夫妇妇但愿得平平稳稳年年喜喜欢欢。(宾馆、旅店用联)

27、一条对联用的量词不对。应该说一副对联,或一对对联。量词分为三种:①表示单个个体,如:一个人,一只兔子,一张桌子等。②表示成双成对,互相依存的关系,如:一对耳环,一双筷子,一双鞋,一副手套,一对枕头等。③表示两个以上不确定的个体的团体,如:一群羊,一堆石子,一家人,一户人家,

28、一时不美观,再就是心里有疙瘩。不舒服。毕竟是大过年。

29、重复用字还能横生妙趣:

30、另一种重复用字是连续重复,称为“叠字”或“连珠”。例:

对联图片单个

31、虽有花开花落,你任由它。

32、岁至新元国运昌。(下联1、5位用字和上联没有对应,这种情况通常是不允许的)

33、春安夏泰人长寿;

34、过年新贴的对联丢了一个,这个事确实让人头疼,心里有疙瘩,不过这是谁干的呢。现在已经过完年了,干脆把另一条也撕下来吧,对联对联成对的才可以,单个的不行的。省的自己心里别扭,还是都撕掉吧。

35、答:在“一幅对联”四个字中,有一个错字,究竟哪个字错了呢?

36、同位重字容易发现和避免,而一旦存在,即属大错。异位重字在字数较多的对联中常有被忽视的情况,包括一些正规的赛事中,获奖作品也偶有异位重字,所以写作、鉴赏时须特别留意。

37、命运相同不恨人。(“不”异位重字。此例下联改为“莫”字即可。)

38、珠花滚滚似玉倾。(“玉”异位重字,应改为“雪”之类的其他字。)

39、这是肖大志的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肖大志对联有一些基本格律,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又如对联的基本格律的六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它们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在对联的创作中,对这些基本格律,一般是必须遵守的,此不赘述。不过,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等。表面上看来,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但究其实质,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因此是允许的。本文只就自对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如: 心真法假 识有境无(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就是句中自对。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 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如: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鄂比赠曹雪芹联) 其中,“远富近贫”“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又如: 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 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藻儒题天台万年寺联) 其中,“月影溪光”“松声竹色”之间,也是如此,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又如: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胡敬题太白楼联) 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青山对面,明月当头。”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 当然,运用句中自对时,对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来说,要求就比较宽松。所以,有些对联,自对颇工,而上下联之间相对得就较宽。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作者撰佛教联) 其中,“闲云”与“野鹤”、“万水”与“千山”,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宽一些。又如: 古往今来只如此; 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某社戏台集句联) 其中,“古往”与“今来”、“淡妆”与“浓抹”,自对很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又如: 六经万户千门,只慎独两言,上接泗洙,下肩伊洛; 三疏九年再窜,痛引裾一决,晚行岭海,夜渡潇湘。(汤文正斌题无锡惠山邹忠公浩祠联) 其中,“上接泗洙”与“下肩伊洛”、“晚行岭海”与“夜渡潇湘”,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对仗就比较宽一些。 再者,还有的对联,只用自对,上下联之间,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这种自对,可称之为不相对式自对。要指出的是,这种自对句式,在对联(尤其是多分句联或长联)中,是普遍存在的。如: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晚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王十朋题江心屿江心寺联) 其中,“青山横郭”与“白水绕城”、“初日芙蓉”与“晚风杨柳”,自对比较工,但上下联之间,就词性和语法结构的对仗而言,基本不相对。又如: 把酒涤凡襟,任天涯草绿,世界尘红,此心澄似双江水; 凭栏豁望眼,看细雨帆樯,夕阳楼阁,胜概多于六岭春。(宝庆双清亭联)唤彼竟奚为,莫贪著蜗角微名,蝇头细利; 临行何所赠,好记取东城白水,北郭青山。(宝庆回澜亭联)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荫里;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阮元题平湖秋月联)香火有缘,当白傅堤边,苏公祠畔; 文章生色,似杏花二月,桂子三秋。(孤山文昌庙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刘坤一题滕王阁联,一说此联为肖光南题)天地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心胸开拓,块以视衡岳,杯以视洞庭。(长沙天心阁联)佳处便为家,是邵子行窝,谢公别墅; 成功聊小憩,占圣湖千顷,明月三台。(俞荫甫樾题退省庵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赏心乐事,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某客题船窗联)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岳阳楼联)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 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陶文毅题汉口长沙会馆联)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陈宝余德庆题武昌黄鹤楼联)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朱恂叔题于雪舫居室集句联) 以上诸联,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自对,且自对往往比较工整,但上下联之间的对仗(包括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两大对仗要求),基本不相对,甚或完全不相对。 更有甚者,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不相对式自对,表面看起来还有破律之嫌,但实质上是对格律的一种变通,因此,也是允许的。这种类型的自对,可称之为破律式自对。如: 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大丈大当如此矣;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王澄川题岳武穆联) 此联表面上看,上联“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下联却对之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似乎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以自对视之,它却又非常工整,所以,其实质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规则重字。又如: 观虫出水中,不出火中,死时则死,生时则生,即知缘起 思果非树内,亦非树外,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而悟性空(作者撰佛教联) 此联中,上联“虫出水中,不出火中”,下联“果非树内,亦非树外”,表面上看也犯了对联格律中不规则重字之大忌,不过,它也是一种运用了自对手法的比较特殊的规则重字。 虽然说,自对,又通称“句中自对”,但是,如果仔细区分,从具体的字词句自对情况来看,实际上自对可以分成三种,即:联中自对式,特指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分句自对(或称语句自对),它适用于多个分句之间,以区别于狭义的句中自对;句中自对式,指一个分句中两个语词(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语词自对,它适用于各个分句句中,以区别于联中自对,或可谓之狭义的句中自对;词中自对式,指一个词语中两个字(或由单个字组成的词)以上自对,因此又可称字词自对,它适用于一个词语之中,以与前二者相区别。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联中自对式,亦即分句自对。如: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何子贞题岳阳楼联) 这副著名的岳阳楼长联,比较突出地运用了自对手法。其中,“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与“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以及“诗耶?儒耶?吏耶?仙耶”,与“渚者,流者,峙者,镇者”,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属于联中自对式。又如: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阮元题贡院联) 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左辅题屈贾祠)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郑燮题兴化柳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分句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联中自对式。 句中自对式,亦即语词自对。如: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邓廷桢题明远楼)此联中,上下联的“明目达聪”、“笔歌墨舞”,分别是“明目”与“达聪”、“笔歌”与“墨舞”自对,就是典型的语词自对。又如: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齐彦槐题沧浪亭联)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周元鼎题岳阳楼联)凤水龙山,江左人文相望; 吴头楚尾,中流形胜在兹。(吴宝桢题安庆大观亭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语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句中自对式。 词中自对式,亦即字词自对。如: 仕隐追随,颓景相怜如一日; 师生骨肉,名山可许附千秋。(吴鼒挽吴谷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仕隐追随”,“师生骨肉”,分别是“仕、隐”,“追、随”,“师、生”,“骨、肉”相对,可谓字词自对的典型。又如: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莽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杨升庵题云南省城华亭寺联) 这副对联中,上下联的“烟霭有无”,“雨晴浓淡”,也分别是“烟、霭”,“有、无”,“雨、晴”,“浓、淡”相对,也是典型的字词自对。又如: 疾苦疮痍,一反手奏效; 望闻问切,三折肱程功。(题医院联)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颔联)一览众山,空无所依傍; 千秋万岁,最苦此夫妻。(嘉山孟姜女祠联)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今古,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无名氏题桃花源联)喜怒哀惧爱恶欲; 柴米油盐酱醋茶。(某君题内室联)四时春夏秋冬景; 一个东西南北人。(某公京师大川淀楼联)六道轮回,分明在眼前,看贤愚利钝妍媸清浊悬殊,岂非道道包含六道 三生因果,不仅于身后,感祸福穷通夭寿悲欢难料,也是生生显现三生(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运用了字词自对的手法,因此,都属于词中自对式。 还有一些自对,表面上看起来是联中自对或句中自对,其实质还是词中自对,因为真正在其中对仗的只是单个字词而已。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混合式词中自对,具体又可分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句词混合式自对两种。联词混合式自对,如: 问当初着甚来由,不薄幸,真薄幸; 到此日真成陌路,是姻缘,非姻缘。(某挽妾联)此联中,看起来是上联的“不薄幸,真薄幸”两个分句,下联的“是姻缘,非姻缘”两个分句,分别自对,似乎是联中的分句自对,但实际上,在其中真正对仗的,分别只是“不”“真”“是”“非”几个字(或说单词)而已,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联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福州南门外茶亭联)彼何人,予何人,都是穿衣吃饭; 穷亦命,达亦命,不如闭户读书。(李石贞题书室联)高登百尺楼,倏尔废,倏尔兴,四顾岸然,此何关天行人治; 俯视万家县,亦有忧,亦有乐,诸君观者,莫空话尊酒斜阳。(田东溪题桂香楼联)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说,观一切众生,轮回不尽 无边光,无边色,无边体,无边相,无边身,仰十方诸佛,示现无穷(作者撰佛教联) 以上诸联,也都是联词混合式自对。 句词混合式自对,如: 有诗书,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时事不闻不问,只将艰巨付儿曹。(曾文正之父自制联)此联中,上下联的“半读半耕”与“不闻不问”,看起来是各句之中“半读”与“半耕”、“不闻”与“不问”几个语词分别自对,似乎是句中的语词自对,但实际上,真正对仗的也只是“读”对“耕”、“闻”对“问”几个字(或说单词),因此也可以看作词中的字词自对,故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又如: 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天津城隍庙戏台梅宝璐联)此联中的“善报恶报”、“早报晚报”、“名场利场”、“上场下场”各句中,真正对仗的也只是“善”、“恶”、“早”、“晚”、“名”、“利”、“上”、“下”,因此,也应称之为句词混合式自对。 再者,所谓联中自对、句中自对、词中自对的区分,本身就不是绝对的,比如,单句联中的句中自对或词中自对,那肯定也是联中自对。这类自对,可特别称之为单句联自对(或短联自对),以区别于各式各样的复句联自对(或长联自对)。由于单句联本身无分句,因此,单句联自对,不可能存在分句自对,故只可分为两种,即:单句联句中自对和单句联词中自对,或分别称之为单句联语词自对和单句联字词自对。如: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气清。(胡衡斋题阳山韩文公祠联)此联中,“泰山”对“北斗”、“天朗”对“气清”,就是典型的单句联语词自对。又如: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岳阳楼联) 此联中,“湖”对“山”、“忧”对“乐”,就是典型的单句联字词自对。诚然,对单句联自对的这种分法其实已无多大必要,这只是为体现一种理论上的严谨性而已。 另外,在对联创作尤其是长联创作中,自对句式往往与排比句式同时运用,这种自对可称之为排比式自对,排比式自对,可分成对称式排比自对和非对称式排比自对两种。对称式排比自对,如: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世,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祗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孙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这副著名的大观楼长联,和前述岳阳楼长联一样,不仅比较突出地运用了分句自对(亦即联中自对式)的手法,而且,也同样突出地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上下联中的“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与“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云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与“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与“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三处都运用了对称式排比自对的手法,占了全联几乎绝大部分篇幅。可以说,全联主要就运用了这种手法。运用对称式排比自对手法的对联不少,又如: 你也挤,我也挤,此处几无立脚地; 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某戏台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斟碗酒尝。(某氏题沅湘茶亭酒亭联)

40、万法一心,空不异色;

41、异位重字,病例1:

42、异位重字,病例2:

43、同位重字,病例2:

44、胸无点墨富也穷。

45、室有奇书穷亦富;

46、仔细看看,认真想想,原来是“幅”错了。为什么是“幅”错了,而不是其他字错了呢?

47、另外,“幅”还有范围的意思,“幅度”,“副”还有“助手”的意思例如“副队长”。

48、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允许“异位互重”。

49、允许“同位重复”。

50、春回大地春阳暖;

51、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52、对联有上联和下联,并且上下联缺一不可,互相依存,所以应该说是一副对联或一对对李联。“条”形容的是单个的,长短不一的条形物,比如:一条蛇,一条绳,一条围巾,一条腰带。对联不是单个存在的,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就只能是一句话,而不是对联了。所以不能说是一条对联。

53、曲曲弯弯走路;堂堂正正做人。

54、翠翠殷殷处处花花果果;

55、“一幅对联”里的“幅”字是错字,应该是“一副对联。”

56、脱天之鸟,宇内尚无。(“之”字可以重复)

57、千古一人。(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二年级对对联简单和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标签: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

标题:二年级对对联简单 二年级简单对联大全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81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