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诗一百首 李白古诗900首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李白古诗900首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李白古诗一百首和李白古诗900首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李白古诗1000首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
8、《望天门山》
9、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1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2、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4、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1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9、《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20、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2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行路难·其一》,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4、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2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6、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27、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24.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26.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27.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28.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30.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31.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闻? [解说] 这首诗前二句写成都音乐繁盛,日日奏个不停,乐声到处飘传。后二句一转,说此种音乐只有天上才有,人间难以听到,从而赞美了成都音乐的高超优美。对于音乐名曲,后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称赞。小说《彩云归》中,当秀兰唱了他丈夫入选的曲子后,陶冶之说:“今夜是珠联璧合,叫人一曲难忘!咳!难怪古人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 32.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简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33.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28、古诗十九首全集不是李白作品,是汉代文人创作的并被南朝萧统选录编入《文选》的十九首诗的统称。
29、《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30、《将进酒》
李白古诗1000首
3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3、【《登鹳雀楼》】
34、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35、《望庐山瀑布》
36、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37、栏杆石级连绵密,半空钓鱼垂钩起。
3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39、《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
40、《秋思》
4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42、《春夜洛城闻笛》
4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4、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45、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46、《赠汪伦》作者:李白
47、《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48、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49、【《相思》】
50、《行路难》作者:李白
51、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52、海上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53、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54、《静夜思》
5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5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7、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58、鹳雀楼中更有鹳雀楼,层层楼台纵横排。
59、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6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古诗1000首
61、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2、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63、子夜吴歌·秋歌【唐代:李白】
6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6、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6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8、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6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7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7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3、望天门山-唐代·李白
7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75、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76、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77、李白最著名古诗10首原文
78、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7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0、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81、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82、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83、《早发白帝城》
8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85、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86、《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87、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88、赠汪伦-唐代·李白
89、溪流潺潺落红花,潭水深藏画楼藤。
90、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李白古诗1000首
91、山头斜照千仞岭,一片江天万里蓝。
9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9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94、《送孟浩然之广陵》
95、《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96、楼高不见章台路,更无马蹄声催晓。
97、燕支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9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9、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00、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0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0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103、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04、《静夜思》作者:李白
10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10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107、李白古风诗全文:
108、《静夜思》,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111、《独坐敬亭山》
112、李白,唐代著名诗人,雅号诗仙。古诗有《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3、《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14、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11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16、《赠汪伦》
11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18、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19、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120、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古诗1000首
12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22、与尔同销万古愁!
123、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5、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1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28、《登金陵凤凰台》
129、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
130、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31、《送友人》作者:李白
13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3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4、【《将进酒》】
135、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13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3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38、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13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40、《夜宿山寺》
141、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
142、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4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4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45、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46、《古风·其十九》
147、【《行路难》】
148、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149、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150、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诗1000首
15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152、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关于秋季的古诗优选汇总118句
关于秋季的古诗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4、宿建德江
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表达了秋天的壮观景色和自己超越的心境。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8、《中秋月》【宋】苏轼
9、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0、《秋夕》唐-杜牧
1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2、《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1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8、《秋夜曲》唐-王维
1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2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3、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24、出自唐代杜甫的《客夜》
2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8、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9、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0、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关于秋季的古诗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3、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34、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3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36、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3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8、《秋词》唐.刘禹锡
39、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4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1、《子夜秋歌》【唐】李白
42、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3、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44、描写秋天的诗有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45、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6、又如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7、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9、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50、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1、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有很多古人用诗歌来描写它。
52、山居秋暝
5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4、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55、《秋思》唐.张籍
5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59、古诗中经常描写秋天的黄叶、凉风、清霜等自然景象,以及农民的收获、离别等情感。
6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关于秋季的古诗
61、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6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63、《山居秋暝》【唐】王维
64、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5、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6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67、古人们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秋天的赞美和感受,比如《登高》中的“临风听雨舒怀抱,天地一色无边刚”,和《秋风词》中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9、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7不忍归。
70、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7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73、一、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74、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75、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76、出自唐代张仲素的《秋闺思二首》
7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7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7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80、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81、《山居秋暝》唐-王维
8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83、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84、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追求。
85、秋天的景色多样,有着金色的稻田、红色的枫叶、紫色的菊花等等,这些美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6、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8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
89、《山行》唐代-杜牧
9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秋季的古诗
9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92、子夜秋歌
93、出自唐代李白的《日出行》
94、《望洞庭》唐-刘禹锡
9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9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97、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有:
9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9、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00、秋天是一个充满美丽的季节,诗人们经常用诗歌来描绘秋天的美景。
101、”表达了秋天的离别和思念之情。
10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3、关于秋天的古诗有:
10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05、例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06、秋登兰山寄张五
107、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08、《中秋月》【唐】白居易
109、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10、《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111、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112、《秋夕》【唐】杜牧
11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14、《秋夜曲》【唐】王维
115、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16、《登高》【唐】杜甫
11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18、出自唐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我的读书感悟小学生-38句优选
我的读书感悟小学生
1、他还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如: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一百单八将,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将领便是黑旋风李逵了。
2、做人要讲义气。“义气”一词在辞书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及时雨宋江之所以受人拥戴,让弟兄们佩服,就是能够急人所难,助人为乐,为了别人的事情甘愿牺牲个人利益。
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作者施耐庵。他笔下的水浒深刻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社会的眼光不同。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杀人放火、抗拒朝廷的叛徒坏蛋。但他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并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使他们成为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4、读《水浒传》让我们领悟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政治的和社会的根源,书中几乎所有的好汉最后走上“落草”的道理,都各有各的逼真的故事。“占山为王”—— 准确地说清了起义军如何能够由小到大,这就是占山为王,积极与官军作战和斗争,才会有自己拥有起真正的一席之地。确实不同于一般地打家劫舍的“草寇”,而是以符合“天意”来反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因此既有极大的正义性和思想高度,也有令人信服的感召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书中招安和反招安是鲜明的两条路线,但以前者为主线,反映了作者忠于封建道德伦常的历史局限性。
5、第一:对国家的“忠”
6、喏,快往那儿看看,那些花儿多么娇艳。石榴花的美丽、兰花的清雅、牡丹花的高贵、一串红的可爱都会使你沉醉。嘿,快朝那儿小巧,那些树儿多么挺拔。桑树的坚韧,松树的顽强、槐树的高大、银杏树的独特,都会使你心动。那神秘又美丽的大自然啊,无时无刻地令我们欢乐。
7、在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智多星无用,虽说宋江是老大,但是若是没有吴用在身旁出谋划策,那可能这个队伍不会那么和谐,也不会打那么多的胜仗。
8、提及《水浒》,必然绕不开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宋江。
9、读了《水浒传》这一本名著,能感受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精神可贵。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字:忠和义。他们都是响当当的铁汉子。他们的忠心和正义将永远留在后人心中。他们的精神和不屈的品质将代代相传,千秋常在。
10、《水浒传》里有很多路见不平、反抗朝廷的英雄好汉,可是他们却违背初心,跟着宋江投靠朝廷,最后大多数好汉客死他乡,结局好凄凉。他们曾经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原本可以过着潇洒快活的生活,可是却落得如此下场,着实可悲。
11、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
12、第二,就是不要被名不其实的名号迷惑,盲目跟从。《水浒传》里名头最响的就是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宋江宋公明。很多好汉一听到这个名号马上参拜,对他毕恭毕敬,敬若神灵,很多好汉都是追随宋江的名号去的梁山。可是细心的读者发现,宋江只是沽名钓誉之辈,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惯用小恩小惠糊弄人,比如收买李逵;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比如劝秦明归降;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比如上梁山以后架空卢俊义。惺惺作态,假仁假义,可以说宋江就是一副丑恶的嘴脸,后来当了梁山之主后原形毕露,独揽大权,数一不二,逼着兄弟们接受诏安。我相信那时很多好汉对他心灰意冷。他就是催命鬼,掘墓人。
13、然而我们的社会很自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14、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有心人吧!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的点滴乐趣与美感,找出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知识和快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好好阅读大自然这本神奇而又美丽的大书吧!
15、第三:对父母的“孝”
16、再一方对宋古代封建社会,封建官僚体制,以及官吏人员和生活和这个封建社会的各类人的状况有了比较直观了解,封建专治的社会是落后的社会,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是不适应民众生活的社会。
17、第二:对朋友的“义”
18、我认为《水浒传》告诉我们以下几个道理。
19、当然更难得的是李逵的那份孝,虽然外表粗鲁但内心确实一颗非常善良的心,正是这样的反差显得特别的感人。
20、一要跟对领导。跟对人,做对事很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热血冲动站错了队,不要因为别人小恩小惠的收买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水浒传》里面有几个坚决反抗朝廷的,鲁智深、武松、杨志、林冲、秦明他们都是被当时政府迫害,走投无路被逼落草为寇,可以说他们对抗朝廷的决心最坚决。只要是跟官府对决,他们都是冲在最前面,可见对官府的黑暗咬牙切齿。本来他们可以大展宏图,痛痛快快的跟官军打几仗,哪怕战死沙场也可以含笑九泉。可是宋江让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宋江讲的是忠义,追求的是诏安,时刻想的是报效朝廷。他不管朝内奸臣当道,他不看自己兄弟诏安以后是否有作为,一个劲的鼓吹为国效力。你说,在这种情况下,武松等人即使后悔,在义字面前也甘于沉默。可见,一定要跟对人。
21、我们今天论及宋江,批判他竭力营造招安环境,从而最终实施招安,乃是一条彻头彻尾的投降主义路线。或许有人会不以为然,会用当时的所谓时代局限性来为宋江作辩解,会说那些下定论的人是事后诸葛亮。但回忆下看看,宋江之前,仍有许多出身草莽的豪杰之士,对待腐朽不堪的封建王朝统治,却是选择揭竿而起,不屈抗争,不被招安,也不愿和解,敌对到底。待得发展壮大,朝廷对此无可奈何,最终取而代之的也不少。
22、不可欺人太甚。一个人在有钱有势时要低调待人处事,不可胡言乱语,不可仗势欺人。你看那高俅,得了势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为了强占别人妻子,对忠良极尽陷害之能,把人逼上梁山,结果毁了国家毁了自己。
23、书中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24、看完这本书许多场景都是历历在目的,感触特深刻,全文都贯穿着忠义二字。
25、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26、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宇宙般奥妙神秘。而四大古典名著就好比这宇宙中的四颗明星,而《水浒传》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独特的一部分。
27、书中的“及时雨”宋江是忠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忠于朝廷的人,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他本来是一个地方小官,后来被逼上梁山,他对待梁山的英雄好汉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只可惜宋江被朝廷奸官所利用,最后落了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一杯毒酒了结了他的一生。
28、毛泽东曾经这样点评说:“《水浒》好就好在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29、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梁山好汉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
30、《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
我的读书感悟小学生
31、《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可谓家喻户晓,看完水浒传大家的感受也都是不同的,虽然在这本书里发生了许多事情,人物也比较的繁杂,但是全文却灌输了一个思想。
32、我觉得大自然很神奇,像一本说不完,道不尽的大书。这本“大书”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不论多么渺小的事物,都隐藏着无穷的乐趣。
33、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34、水浒传》让我受到了两点启发:
35、通读《水浒传》后,梁山好汉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以宋江、晁盖为代表的梁山好汉个个有忠心、讲义气。他们中有的机智聪明、足智多谋;有的粗鲁豪放、脾气暴燥;有的公正公平、义气深重。总之,他们身上闪耀着忠义的光芒,个个都是令我佩服的真英雄。
36、年少时读《水浒》,只觉得108条好汉重情重义,快意恩仇,十分痛快。把它归结为农民起义小说。但其实,这份起义,一开始就没有以推翻重建为目的,所求也不过是个人安稳营生。在兵荒马乱的环境里,能够找到自己生存的乐园,落草为寇是无奈之举。
37、读了《水浒传》让我们明白了其实宋江这伙人,从人员绝大部分成分来看,很少有农民,而绝大部人员都是地主豪強一方恶霸,或朝廷不得志的小官吏,还有很多朝廷军官出身,和一些杀人越货的无赖强人组成,由于各种原因汇集在一起求生存,后被招安。他们不是所谓农民起义。还有人一但成了强盗虽被招安,但难予被官僚队伍相容,一生贼名难洗。还有一点江湖险恶,小人难防,表面称兄道地,背后互相计算。
38、最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原本晁盖是梁山之主,他可以带领兄弟们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他也是坚决的主战派,可是造化弄人,因为他太相信宋江,让宋江的实力逐渐扩大,结果自己被架空,落了个孤家寡人。可见,那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李白古诗一百首和李白古诗900首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