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 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和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作品原文
2、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3、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4、好好好还好还好还好
5、画蛇添足
6、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事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要脱离客观实际做事。
7、“画蛇添足”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8、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9、《画蛇添足》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在句子中一般用作宾语;含贬义。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10、画蛇添足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也是一个四字成语,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而有害无益的行为。
11、画蛇添足,源于西汉文学家刘向的《战国策》的成语,"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1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13、“画蛇添足”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14、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1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16、明人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张翼谏曰:‘将军战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17、画蛇添足的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做事情不可多此一举,否则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18、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做事要根据实际需要,不要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9、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尊重客观事实,不要自作聪明,有时候多做多错,而本来蛇已经画好,还要添上足的这个画家同样也告诉我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做多此一举的事情
20、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21、《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作聪明,有时候多做多错,要学会适可而止,做正确的事,不做多余的事。
22、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多此一举,自作聪明,或者可以说, 《画蛇添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实际,不要卖弄聪明、节外生技。
2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搞砸。
24、出处:《战国策》
25、为蛇足者,终亡此酒。
26、画蛇添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要懂得去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够自作聪明,去做一些多余的事情。
27、做事不可多此一举了,否则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8、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
29、“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情,不但无余反而有害。也就是不尊重事实费力不讨好举动。
30、画蛇添足告诉人们,做多余的事情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注音版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注音版
1、近义词:徒劳无功、多此一举、弄巧成拙、节外生枝、为蛇画足、床上安床、歪打正着
2、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讲故事。
3、本来一场成功的演讲,就败在结尾那画蛇添足的笑话。
4、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延伸造句:6、我们不要干画蛇添足那样的蠢事。
5、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6、《画蛇添足》
7、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
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苏洵《六国论》
9、画蛇添足,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shétiānzú,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10、不是轻声,是四声。
11、这句歇后语意思是比喻本来想要帮助或者改进某个事情,结果却弄巧成拙,使事情更加糟糕,得不偿失。
12、画蛇添足不懂装懂。
13、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14、故事详情:
15、这句歇后语意思是比喻过度追求完美而做出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使事情变得更复杂,进而产生不良影响。
16、文haO86.com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17、画好蛇后,又给蛇添画上脚。
18、“画蛇添足”是一种常见的歇后语,意思是做了不必要的、多余的事情,使本来已经足够的事情变得更加累赘和无用。这个成语源于一个故事,据说有一个人在画一条蛇时,觉得画得不够完美,就在蛇的身上添加了几笔,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来的画面。
19、“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讲的是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20、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性。
21、旧事,先例。
22、“画蛇添足”是一则寓言,后来成为一则成语,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成语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蛇本来没有脚,先画成蛇的人,却将蛇添了脚,结果不成为蛇。后遂用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告诉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弄砸。
23、画蛇添足,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shétiānzú,意思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24、内容简介
25、画蛇添足出自于《战国策》
26、比赛画蛇时,最终先画好蛇的人因为给du蛇添上了足因此失去喝酒的机会
27、比如说,画蛇添足好心办坏事。
28、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能为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29、episode;plot;
30、画蛇添足,添枝加叶。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注音版
31、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
32、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33、明明是件好事,经他画蛇添足地描述後,反而成了坏事。
34、oldpractice;
35、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是一句歇后语。画蛇添足拼音[huàshétiānzú]释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拼音[duōcǐyījǔ]释义:举:行动。指多余的
36、民间故事。
37、画蛇添足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
38、示例: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好工具hao86.com)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39、英雄故事。
40、画蛇添足,汉语成语。
41、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42、拼音:huàshétiānzú
43、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44、story;
45、多此一举
46、画蛇添足,不如狗啃骨。
47、读音:gùshi
48、来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
49、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拍摄的。
50、gùshì
51、分别是[gùshì]和[gùshi];
52、其全文为:“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53、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是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洽当。就是说蛇本来无足而且画得很圆满。可是又诱了几笔结果弄巧成拙倒不如不画了。歇后语多此一举同画蛇缘足意思相同内容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54、“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意为本来已经很完美了,再加一点东西反而会弄得不好。它也可以用作一种歇后语,形式如下:
55、故事gùshì
56、解释: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57、歇后语,比如说,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58、画蛇添足,越画越少。
59、这两个歇后语都是由“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衍生而来,常用于日常口语。注意,这两个歇后语中所说的“画蛇添足”并不是指真的要画一条蛇或在树上添加叶子之类,而是比喻过度的行为,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或复杂。
60、奉行故事。
画蛇添足成语故事注音版
61、“画蛇添足”是中国的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一些完全没有必要而导致事情变得更糟糕的行为。而与之相关的歇后语有两个:
62、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63、虚应故事。
64、战国时期,一群人为了赌酒喝,决定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65、多此一举,蛇本来没足,画好的蛇再添上足成就了成语“画蛇添足”了,人在做事的时候,认真做好就行,过于认真就会“画蛇添足”。
66、拼音:【huàshétiānzú】
67、画蛇添足,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shétiānzú,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68、扩展资料:画蛇添足
69、(汉语成语)
70、楚国有个祭祀的人,赏给门客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它才差不多。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
71、比如说,画蛇添足掩耳盗铃
72、反义词: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不折不扣、弄假成真、不蔓不枝
73、history;
74、“画蛇添足”是一个比喻性的歇后语,意思是做无用功,多余的劳动;也可以形容做了有害无益的事情,起到了反效果。这个成语的形象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个人在画蛇的时候,害怕画得不够完美,于是就想着在蛇身上再加上一些别的图案。结果,这只蛇就变得面目全非,毫无美感可言。这个故事和歇后语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比喻人做了无谓的事情,起到了反效果的一个警示,提示大家要谨慎行事,不要画蛇添足。
75、多此一举/自作聪明
76、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77、这个歇后语可以用于讽刺那些过于追求完美或过于自信的人,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些不必要的行动或加入不必要的东西,导致本来完美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或无用的情况。例如:“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不需要再加一把手,画蛇添足。”
78、这句歇后语表明,在某种情况下,不要过度追求完美,放弃进一步的添加或改进,而应该保持简单和原来的状态。
79、我来答,画蛇添足不是出自《孟子》,是个成语故事。
80、掌故,典故。
81、释义: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82、解释:故事[gùshì]: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故事[gùshi]: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画蛇添足出处和典故汇总35句
画蛇添足出处和典故
1、《画蛇添足》来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二》】其全文为:“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2、可是,他发现别人并不愿意花高价钱购买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的蛇。
3、画蛇添足,汉语成语,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4、然而,这样一来,蛇就变成了一只蜥蜴,赔了这个人的钱财和时间。
5、唐朝·韩愈《昌黎集·卷三·感春》诗:“画蛇著足无处用,两鬓雪白趋尘埃。”
6、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7、于是,他决定画上一些脚,让蛇看起来更特别,更有价值。
8、画蛇添足成语故事中,有一个人拥有一条蛇,他想要把蛇卖掉以赚钱。
9、所以众人商议,其中有人建议说: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
10、于是这个人眼睁睁看着别人把酒一饮而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专注,不要画蛇添足
11、于是,众人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转眼之间把蛇给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他看看别人,都还没有画好。他洋洋得意地说: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12、这个故事比喻做多余的事情有害无益,多此一举反而会坏事,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寓意是做事的时候不可多此一举,否则得不偿失,弄巧成拙,要尊重客观事实。
13、画蛇添足是讲,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家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把剩下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
14、当他画完想去喝酒的时候,别人一把抢了过去,说到:“从来没人见过蛇长脚的,太多此一举了。”
15、【反义词】:画龙点睛不折不扣恰到好处
16、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卖弄聪明,否则非但不能把事情做好,反而会把事情办糟。“画蛇添足”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而丧失了自己本该有的东西。"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7、《战国策·齐策二》。
18、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9、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最快,就把这壶酒给他。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很好,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个人画得很快,他回头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正在他给蛇画脚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画蛇添足,越想要让一件事情看起来更好,越容易弄巧成拙。
21、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22、画蛇添足,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原意是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23、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24、因此,做事情时要保持简单和真实,不要付出过多的无意义努力。
25、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因为人多酒少,很难分配。
26、【例句】:做事情切勿画蛇添足,以免适得其反。
27、画蛇添足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8、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29、比赛开始了,有一个人画得特别快,不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他看到别的人还都没有画好,于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给蛇画上了脚。
30、释义:语出《战国策·齐策二》。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后以“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出处和典故
31、画蛇添足的故事源于古时候楚国祭祀完毕后,主人拿出一壶酒招待帮忙办事的人。因为人多酒少,很难分配,于是有人建议通过画蛇比赛的方式,谁画得最快,谁就能独享这一壶美酒。大家都想得到这壶美酒,于是都答应了。
32、【近义词】: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弄巧成拙画蛇著足适得其反
33、译文: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人,祭祀完了以后,拿出一壶酒赏给门人们喝。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34、出处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35、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说明和画蛇添足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