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悲伤 这世间所有的悲剧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这世间所有的悲剧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世界上所有的悲伤和这世间所有的悲剧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朋友自父亲去世后,一直沉陷在悲伤中。我从千里外飞去看他。抵达时已是夜晚,我俩,默默穿越路上熙攘的人群,避过嘈杂的广场舞音乐,去公园里,寻了一处最僻静的角落坐了。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抽烟,任烟头在月光下,明明灭灭,任蛙声在身边池塘里,兀自呱呱。
朋友需要的,只是陪伴。这时候,他不需要一张倾诉的嘴,或一双倾听的耳朵。人至大悲伤时,更容易无言。有的悲伤,不是盐,旁人多洒点口水,就能慢慢稀释和消融得了。它可能是海绵,会因此而更加沉重。
许多年前,我的父亲去世。那时我八岁。从父亲去世的那一天起,我就知道我的童年结束了。我就开始思考超出我年龄的一些问题:人为什么会死?身边别的孩子的父亲都好好地活着,为什么死的,偏偏是我父亲……我被这些问题困扰着,没人来解答。亲友们只是宽慰我。但我需要的,不仅仅是宽慰。
我常去村南河边,一坐就是半天。就算是回到人群中,我也不再是那个喜欢唱歌喜欢跳跃喜欢咧着嘴哈哈笑的孩子。忧郁,被我沉闷地写在脸上。悲伤,被我放在心里反复咀嚼。
我以为我不会再快乐了。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来到自家屋后的院子里——父亲生前,一直在打理这个院子,自他去世后,我再也没有进去过。当我推开那扇篱笆门时,惊呆了,很多棵向日葵——大概三十多棵吧,像听到了命令,一起将圆的金黄的脸庞朝向我,绽开得那么灿烂。
我心里某个锁在那一刻砰然打开了,阳光照射了进去。父亲不在了,但他种下的向日葵还活着,还活得那么朝气蓬勃。如今回想起来,我依然固执地以为,那些向日葵,一定是父亲特意留给我的一个启示,告诉我别沉沦于悲伤,虽然这个世界没有了父亲,但花香还在,鸟鸣还在。
从那一天起,我慢慢地,走出了悲伤,重新回到欢声笑语中去。因为,我想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一定是希望我快乐的。
如今,人到中年,阅历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当悲伤来临时,最好的态度是,一只眼睛近看悲伤,一只眼睛远眺美好,这样,再艰难的日子里,人生也不至于绝望。悲伤只是头顶的一片乌云,终有一天会散去。一个暂时被囿于困境的人,如果总是低头看脚下的泥淖,那么他就永远看不到头顶的星星。
很喜歡诗人余秀华的《这样就很好》:“春天消逝了/树枝上还有浓稠的鸟鸣/这样就很好/听不见鸟鸣/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这样就不坏……人间有许多悲伤/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这样就很好。”
是啊,人世间所有的悲伤,一个人承担的只是沧海之一粟。一个人知道了这些后,当悲伤又至,黑夜再临时,他就能从黑暗中看到光明,望见美好。因为黑夜再黑,但天,总会亮的。
今天晚上路过你的城市
有一次,我出门旅游,正乘坐火车赶往目的地时,一位外地的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信息,咨询我们当地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我对此不太了解,特意向一位亲戚求助,把得到的答案转发给了他。
说起来,我和这位朋友,因为共同喜欢文字,在网络中相识已久,但我以前不曾注意他是哪里人。这时,随手点开他的资料一看,真巧啊,当天早晨我乘火车路过的地方,正好是他所居住的城市。于是,我随手发过去一句:“今天早上路过你的城市。”不料,本来和我聊得热闹的他,突然沉默不语,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在宾馆里休息时才收到他的回复:“我在外地出差呢,欢迎你下次再路过我的城市,我一定热情款待。”我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儿,翻开聊天记录一看,发现我本来想要写的是“今天早上路过你的城市”,一不小心写错了一个字,变成了“今天晚上路过你的城市”,难怪把人家吓得不敢轻易回复。其实我和他的交情不深,别说只是路过,就算真的到了他所在的城市,也绝不会贸然去打扰。这事不怪人家,怪我太粗心。
我记得前几年看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生活在一南一北不同的城市,他们偶然成了QQ好友,聊得非常投机,彼此称兄道弟。一次,弟弟到哥哥的城市去出差,他满心以为,知音难觅,哥哥一定会隆重地招待自己。但没想到,当他怀着这兴奋的心情把电话打过去,哥哥只犹豫了几秒钟,就用十分遗憾的语气说:“真不巧啊,我跟爱人回老家办事,这两天都回不去……”
弟弟分明能感覺到这是蹩脚的谎言,却只能无言以对。后来,他在QQ空间里讲述了这个故事,并大骂这位网友的无情无义。没想到,这件事并没有赢得网友们的同情。相反,不少人觉得他混淆现实和网络的区别,等于是自取其辱。
我的一位朋友也有过相似的经历。有一次,他到外地参加培训,当地的风景美丽迷人,他经常发朋友圈晒美图,有不少人跑去点赞。此地距离他一位老同学的家不远,两人上学时关系不错,他本来想在培训结束时,到老同学家去拜访一趟,可是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件诡异的事情:以前只要他发朋友圈,老同学总是过来点赞,有时还会加上几句俏皮的点评,但这半个月以来,老同学没有到他的朋友圈里点过一次赞,也就是说,人家一直假装不知道他来了,他也就没有必要登门去拜访了。等他回到家里,发了第一条朋友圈,老同学又来点赞,还说:“你到我这里来了?这么快就走了?下次一定到家里来玩啊。”他当时有些气愤,觉得老同学满嘴都是虚情假意,一直过了好几年以后才知道,他培训的那半个月,恰逢老同学的妻子患重病住院,他不是假装看不见,而是真的没有时间没精力,也没有心情接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当你路过朋友所在的城市,对方没有表现出极大热情时,不必失望,也不必抱怨,他不愿意和你见面,总有不想见面的理由,不是时机不对,就是情谊不够,就算勉强见了,又有什么意思?你路过我的城市也好,我路过你的城市也罢,最好像徐志摩那首小诗里写的那样:“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路过,却不打扰,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修养。当然,关系特别好的朋友除外。也许你这里刚出发,他那里已翘首以待,那才是真正的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无关爱情“师生恋”
那时她刚上高二,文理分科后,她的班上新调来一位年轻男老师。从她看到他的第一眼起,情窦初开的她,心湖就禁不住起了波澜。
那年,她18岁,正是青春好年华。她看这位男老师,觉得他真像是电影中的男明星,潇洒、俊朗、儒雅,就连声音也是磁性十足。
男老师教的是英语。在各个科目中,她的英语成绩一直不太好,因此一直拖着后腿。她英语学得不太好,并不是因为她的天赋不够,而是因为在课堂上,她很少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地去听讲。可现在,因为换了一个英气逼人的男老师,她觉得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让她着迷,由此,她对学习英语有了从未有过的兴趣。在老师的指点下,她悉心揣摩着学习英语的要点,即使在课余时间,她也没有忘记背诵单词,研究语法,朗读短文。
她的英语成绩自然有了很大提高。有一天晚自习结束后,男老师刚走出教室,她就紧追了上去,借着朦胧的灯光,鼓起勇气大胆对他说了句:“老师,我爱你!”说完,她头也不回跑开了。
第二天上课,当她再次和老师四目相对时,她的心里像是装了一只小鹿,可男老师像是什么也没发生,还是那么泰然自若,这倒让她感受到了一丝平静,因为她想,或许他根本就没听见她对他讲的话。
期中考试,她的英语成绩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她取得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绩。因为她的进步,男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由她担任英语课代表。这个荣耀,给她浑身增添了力量。
成了英语课代表,她对英语的学习更加刻苦,英语成绩也扶摇直上,很快夺得了全班第一。同时,因为担任英语课代表,需要经常送作业本到老师的办公室,她和老师的接触自然也多了起来。
有一天批改完作业,老师在自己抽屉里发现了一封信。信的字体很秀丽,不用说,这是她写给老师的情书。
这封情书,一行行,洋洋洒洒,热情似火,有五六页之多,行行都是少女的情怀,字字浸满了她对老师的炽热情感。
男老师把信收了起来。她再一次来送作业本,刚转身要走,老师板着脸,叫住了她,用手指着信问她:“你能说说什么是爱情吗?”
她羞涩地低下了头,等了会儿,又坚定地抬起头,红着脸对老师说:“懂,爱情就是你看到一个你喜欢的人后,你的心跳会加快,你的心情会慌乱。”
男老师先是一惊,继而脸上露出了浅浅的笑,故作轻松地说:“那我得有一个要求,在高考之前,你不能有任何想和我谈恋爱的想法,而且你必须要考上重点大学,这个你能保证吗?”
她怔了怔,想了想,点了点头,起誓说:“我保证!”
这次谈话后,她把考上重点大学,作为和老师谈恋爱的条件,虽然她也会经常悄悄留意老师的举手投足,偷偷看老师的背影,但她向他保证过,在高考前,她不容许自己再有想和他谈恋爱的想法,而且必须要考上重点大学。
自此,她把她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各个科目的成绩也都突飞猛进。第二年夏天,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
当她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她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英语老师。她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去找他,可当她在校园林荫道上看见英语老师时,英语老师竟正在和一个女孩肩并肩向操场边走去。
她感到自己受了骗,她决定去当面责问老师为什么不守承诺。
可她还未走到他的身边,就听见那个女孩说道:“总算等到了今天,她考上了复旦大学,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一起在校园漫步了。为了你那学生,快两年了,甚至不准我来学校找你,为了你那学生考上重点大学,你觉得你这样做值得吗?”
男老师笑着说:“对老师来说,能让他心爱的学生考进复旦大学,这当然值啊。”
她突突的腳步,立刻停在了原地,一颗愤愤的心,慢慢变得松弛下来。那一刻,她捏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突然感觉到自己长大了,她想,她的新生活已经开始了,在人生的路上,她一定会像老师身边这个女孩一样幸运,也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如老师一样的恋人,正在前方等着她的到来。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世界上所有的悲伤和这世间所有的悲剧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