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里种一株莲什么意思 在心里种一株莲花可以吗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在心里种一株莲花可以吗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在心里种一株莲什么意思和在心里种一株莲花可以吗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朋友从西湖游玩回来,知道我一直都想种莲,所以给我带回两颗乌黑油亮的莲子。我把这两颗莲子放在手心,想象着它们由一个蓓蕾绽放成一朵莲花,又落尽花瓣结成一个莲蓬,最后被朋友的纤纤玉手摘下,经过从南到北的长途跋涉才和我相遇。
这也是一种缘分。
我用剪刀把莲子皮剪开一个缝隙,放在盛了水的瓷碗里,又把瓷碗放在卧室向阳的窗台。迎着阳光,碗底波光粼粼,莲子静静地卧在水底。几天后,我从缝隙里看到了一抹绿色,像是蜷缩的绿茶新叶。这绿色渐渐蔓延,小心翼翼地探出缝隙,最后长出水面,这才看出来是一片卷着的荷叶。古诗云:“小荷才露尖尖角”,大概就是这样的景象。荷叶渐渐舒展,才变成一片圆圆的叶子,只是柔弱的茎尚且不能支撑它的重量,所以荷叶只能浮在水面上。几天下来,荷叶一片一片地长出,聚满了水面,又有几片强壮的叶子撑出水面,宛如一柄柄绿色的小傘。
又问了家里种莲的朋友,他告诉我要把长出叶子的莲移到盛了淤泥的陶盆里,而且陶盆一定要大,因为藕的生长能力极强。
家里没有足够大的陶盆,就在网上买了一个粗陶的,靛青色,没有花纹,亦没有装饰,看上去很拙,却给我一种质朴天然的美感。又开车去城郊的小河里挖了一袋淤泥,将一切准备妥当。
把两棵莲花从瓷碗里拿出来,这才看见水下已经是一团茂盛的状况。白色的根须占据了碗底全部的空间,长长的根茎一节又一节,每一节相连处又朝上生出新的荷叶,如此隐秘生长,如此盘根错节。把它们埋进陶盆的淤泥里,又洗去荷叶上沾染的淤泥,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不久,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告诉她阳台上的那盆碧绿茂盛的荷叶就是她送我的那两颗莲子。她又惊又喜,拿着手机拍了又拍,发朋友圈说这是来自西湖的荷叶。
我亲手炒了几个清淡的小菜款待朋友,我们就在那盆荷叶旁吃饭。阳台有风吹来,荷叶田田,小餐桌上光影斑驳,有清远幽深的意味。
后来我买了两尾红色的锦鲤养在荷花盆里。闲来无事的周末,我就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手机放着轻音乐,手里捧着一本散文,朋友说我这是神仙般的日子。我笑着说,这不过是浮生偷得半日闲罢了。
记得读书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书上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我也爱莲,爱它的静,每当我坐在这盆莲的旁边,我那颗因工作而忙碌为生活而奔波的浮躁的心就会安静下来。仿佛心里生了一株莲,含苞待放,红娇菡萏。佛曰:心有莲花处处开。心里有莲花,就不会烦闷,就不会急迫,更不会浮躁。在如今的快节奏社会里,愿你我都能在心里种上一株莲。
渴望温暖
我们总在渴望温暖。
当夜幕笼罩,我们无助地蜷缩着,渴望太阳投来温暖的阳光;当雨雪降临,我们瑟瑟发抖,渴望火炉赐予温暖的火光。
可是,“太阳虽暖不当衣,墙上画马人难骑”,一切外来的凭借总会有枯竭的一天,唯有内心的温暖强大才足以让自己焕发永久的青春活力,融化体内一切寒冰。
“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成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虽然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还记得黄家驹的这首《光辉岁月》吗?每每听到这首歌,心中总会泛起阵阵暖意,因为这唱出了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的一生。
牢狱中冰冷的墙面冻不住他澎湃的血液,周围人的冷言冷语浇不灭他激昂的斗志,一次次的失败曲折始终无法将他心中的火把熄灭,就算一切都事与愿违,就算人人都与他唱反调,那又怎样?只要自己的心中有不灭的火光,牢笼依然可以充满鸟语花香。
正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我们必须要懂得,就算周围环境冷得滴水成冰,它也无法侵蚀一颗滚烫的心,在这颗心的带动下,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可以散发出热量,这足以让我们温暖起来,如这般,何惧严寒!
荷叶点点,莲花池中仿佛可以听见林徽因掷地有声的话语:“如果我的心是一株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
蜡烛的光确实是微弱而不堪一击的,但是它给予蜡烛的影子的长度却比它本身要长上好几倍。这足以说明,自身的强大总比外来的一切给予要有效得多。
踩过碱滩和礁石,林徽因骄傲地站在了灵魂的最高处,高处不胜寒,但是心中的温暖的蜡烛一直在燃烧着并照耀她前行。即使战火纷飞,不得不亡命天涯,她却从未放弃,坐以待毙,她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尽了千山万水,更让自己的心营造出了一个温暖天堂。冰冷的淤泥、刺骨的寒风又怎能奈她何?温暖来自心中。
古语云:“自助者天助。”
我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不断地在物质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温暖,其实,自己心中的那永久的温暖便是热源。
真正的温暖,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在寒冷面前,智者会用心中的火把去驱赶寒冷,保持每一寸肌肤都热血澎湃,即使再冷也不会冻住澎湃的心。
挤得一份闲情逸致
有人挤时间工作,正像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世上也有另一种“挤”,如陈道明。
他与鲁迅所说的“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不同,他是以“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很少参加饭局,即使参加,一般也不超过半小时”,来挤出时间去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也就是以“挤”得到一份闲情逸致。
陈道明会弹琴,家中有一台钢琴,“琴声逐流水,月向波心寻”,只要不拍戲在家时,他就会开窗纳月,让琴声荡漾在如流水的月光中。每次弹起琴来就是两三个小时,兴致高时,他更是会弹上四五个小时。出外拍戏时,陈道明也会带着一台珍藏版电子钢琴,挤出时间,即在拍戏时短暂的间隙里弹上几曲,以放松愉悦身心。有时他也会拉拉手风琴、吹吹萨克斯,让曼妙的弦音律漫溢心田。
“有色非真画,无弦是古琴”,弹琴之余,陈道明也会拿起画笔,铺上画纸,挥洒一番。他的画作,多取材于拍戏时曾经撼动过他心灵的景致,有那曾经谛听过他之琴声的潺潺千溪万壑,有那与他之琴声回旋呼应的山间老猿,有那绕彻琴声、诗意盎然的溪涧边飞舞飘逸的红叶……
一番酣畅淋漓地皴染涂抹后,他便将那画就的奇峰异岚、霜钟流莺、黄鹤烟云……贴在书房的墙上,一遍遍观赏、对比,他以手画我心,直到认为将当时的心情和感觉尽然画出来了,方才作罢。
自古书画不分家,“脱俗书成一家法,写生卷有四时春”,笔下画就四时春,也就得在其旁写上相应的诗文和落款。由此陈道明迷上了书法,他用毛笔抄写唐诗宋词,以及《道德经》之类的古籍,一边抄写,一边默读,入情又入理,入脑又入心,成为他人生的另一道风景。
“老妻画纸为棋局,椎子敲针作钓钩”。说起下棋,陈道明什么棋都喜欢下,围棋、象棋、国际象棋、军棋、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华容道棋……别人是“棋逢对手”紧张地鏖战一番,但他只喜欢与自己下,在他看来,人生如棋,下好下坏全在自己。“有约不来过夜半”,因为不约人,他也就不会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遗憾和惆怅。
别的人也许只玩琴棋书画,可他爱好尤为广泛。比如,他还会做手工,吹糖人、捏面人。此外他还会木工、裁缝。
有人说他这做的全是一些无用的事情,他却认为现在整个社会都得了“有用强迫症”,追逐崇尚一切皆以是否“有用”为标尺,有用学之,无用弃之……许多技能和它们原本用以提升自我、怡情悦性的初衷越行越远,于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喧嚣。
他就是爱做这些“无用”的事,因为正是这些“无用”使得他增加了学问,陶冶了情操,拉近了与亲人的关系,丰富和濡养了自己的心灵。
如他的女儿常年在国外,陈道明就挤出时间给女儿浇个糖人,捏个面人,或者干脆穿针引线给她裁剪一身衣裳。于一举一动,一针一线中,尽显父爱之情,也让女儿看到这些如见到了父亲的一颗拳拳之心。
陈道明更乐意为妻子缝制各种皮质包包。他妻子于2023年退休后,喜欢弄点十字绣之类的,有时他们夫妻俩就同坐窗下,妻子绣她的花草,他裁他的皮包,窗外落叶无声,屋内时光静好,夫妻之情于是化作了一种让人心动的美。
再比如,借下棋,观天地之深广,思人生之浅狭。棋中有棋,弈棋无心,无心则全胜,无心则逸乐,无心则颐寿。
无用有时是大用,正如陈道明所说,这世界上许多美妙都是由无用之物带来的,一场猝不及防的春雨或许无用,却给人以沁人心脾之感;诗词歌赋或许无用,但它可以说中你的心声,让你会心地手舞之足蹈之,或润物无声地抚慰你的哀伤……
为获取一份闲情逸致去挤时间,这一挤,境界就上了层次,精神就得到了升华。“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多挤得一份闲情逸致,就能让人多去掉一份浮躁,多拥有一份心灵的宁静……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在心里种一株莲什么意思和在心里种一株莲花可以吗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