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下一句 人间正道对应什么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人间正道对应什么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人间正道下一句和人间正道对应什么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吃狗肉,颇多感慨。俗话说:“天上的飞禽,香不过鹌鹑;地上的走兽,香不过狗肉。”民间语汇里“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可见其香美。可是却不能拿来招待客人,因为“狗肉上不得台面”。
吃食中,好吃而上不得台面的还有很多,比如说昂嗤鱼,刺少肉鲜嫩,且有一股子野味。可是来客人了,得上草鱼、青鱼等,端一盘子昂嗤上桌,会留话柄给人的。再如水果,榴莲我是喜欢的。臭?我就喜欢这个味。可是若是去人家府上拜访,你得规规矩矩地买一袋子红富士,拎杨桃、火龙果、菠萝蜜行不?行,人家不一定喜欢。晚饭不吃的减肥族,替代的水果大多是苹果。弄一榴莲吃吃?不能,吃了难受,就连香蕉也不能,桃子也不能,吃得潮心。
除了吃,别的也有这个情况。比如书法,可学的人有很多,二王,颜柳欧禇,苏黄米蔡,等等。艺术要有个性,要有股子泼辣劲,可是个性要纳入共性中来,要有师从有渊源,受众要能看得懂。另辟蹊径当然是需要的,可是要靠“谱”,“谱”就是传统。天外飞仙的事是有,传说是外太空的,地球人不承认。有一个特有个性气质的艺术家告诉我:艺术要有庙堂气。见我错愕,他接着说:不光是艺术,做人、做事、穿衣、吃饭都要有庙堂气。庙堂气就是大气,是平常、大道,它可以装得进“个性”。
魏晋人士因一部《世说新语》而高标俊发,仿佛那个时代的人都特立独行,最有名的是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可是如果从安徽芜湖运一船江鲜到江苏南京,忽然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卖鱼”的感怀,那社会就乱套了。普通百姓仍是锱铢必究开门七件事的,该骂街的还是骂街,该请客吃饭还是请客吃饭。
有个性的东西不适合所有人群,有人吃海鲜就过敏,有人坐豪车就晕车,吃稀饭没人过敏,坐火车少人晕车。郑板桥说:“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寻常食物保平安。我身边有许多吃保健品的,喝的水是净化器里的,呼吸的空气也是清新器里出来的,可是身体不见得好。我在海南见过一百多岁的老人,有人问养生之道,她说:呷饭啦!睡觉啦!动一动笑一笑啦!没有多么精致。
所以不得不说,填充五千年历史的,大多还是平实的生活。即便是改朝换代,血雨腥风,大多数百姓也还是要吃饭穿衣生儿育女。伟人说推动历史发展的是人民,绝对是真理。人民就是穿衣吃飯生儿育女,平常人,寻常事,没有人天天三十六计太公兵法的,人间正道是寻常。
翻《围炉夜话》,有一句:“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耕读是正道,很寻常,不惊人耳目。其实好东西都是朴实的,就像贴身的内衣,谁也不愿意它多繁复,舒服就好。
《小窗幽记》透视人生智慧
韵的风雅
“集韵”之卷,讲的是意韵风雅,其核心在于,传承中华千年的传统文化。
风雅不偏不倚,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皆由内心自然流露,把渊博的学识灵透。
风雅是一种人生状态,也是一种涵养;风雅更是达观睿智,以其超凡脱俗,胸襟坦荡,挺起一种高度,充实精神,成为心灵的栖息之地。
人的心情,总是在吟诗中,激情澎湃,仿佛奔腾的万古长河;人们会在作画中,感受风光的旖旎,托付清风送给苍穹一份恬淡;人们会在收藏中,饶有兴致,品鉴中华瑰宝和古老文明;人们会在阅读中,穿越历史的长空,观赏智者的形象,汲取智慧的琼浆……
风雅,这中华“礼仪之邦”的支撑,有利于文化的弘扬。当附庸风雅成了风尚,善意的附庸风雅,如果利于文明進步,仍然值得提倡。
奇之炎凉
“集奇”之卷,透过一页页心灵小窗,洞见了世态炎凉。目睹怪诞诡奇的现象,要有阻击邪恶的胆量。
名利场中,利欲捣毁了良知,偷梁换柱,暗渡陈仓,阴阳颠倒,使道德沦丧。正人君子义愤填膺,恨不能直捅恶魔的心脏。可一些图谋不轨的势力,以同样的愤恨对抗。
医时救弊,需要切中要害,言必有中。“点破无稽不根之论,只须冷语半言;阴阳颠倒之行,惟此冷眼一只。”“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破;几番幽趣,半从热肠换来。”明彼岸是非,全靠一双冷峻的目光。
透过“小窗”看世间,须有举一反三的智谋,以及断掉虎穴狼窝的气量。当耳闻目睹,“以货财害子孙,不必操戈入室;以学校杀后世,有如按剑伏兵”,以势力祸国殃民,欺行霸市的诡奇现象,不可冷漠地袖手旁观,当以满腔热血,冰释这世间的炎凉。
绮的审美
“集绮”之卷,原指美丽的景象,引申为,审美的价值取向,也是对真、善、美的鉴赏。徘徊在善恶之间,一念之差,可能步入歧路,也可能走出困惑和迷茫。
一块毛石,经过痛苦的打磨,精致的雕琢,便呈现出润泽,变成宝玉一样,被人视作珍贵的收藏。
“俊石贵在有画意,老树贵在有禅意,韵士贵在有酒意,美人贵在有诗意。”
志士贵在有气节,实现大志的人贵在有意志。美的价值,在于发现的眼光。人生价值又在哪里深藏?
人生就是一块块毛石,经过千锤百炼的磨砺和历练,進而修身、正品,提升价值,增加份量。若能达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像灯火一样,燃烧自己,把世间照亮,自然人生无处不道场……
豪之革新
“集豪”之卷,说的是不甘于现状,不愿墨守成规,束手就擒,失去光明的希望。“集豪”倡导革故鼎新,这天地山河更换新装。
“集豪”之卷,分作三步渐近地豪放,有的放矢,箭在弦上。豪放自如,要有“豪之胆”“豪之才”“豪之识”,才能百步穿杨。
豪杰穿越历史的长廊,跻身于现世疆场。
君子以豪放的姿态,吸引众人的目光,其胆略在于,即使家徒四壁,一盆如洗,也会一掷千金,决不有损豪放的形象;君子之才在于,兴酣落笔,泼墨千言,心存忠孝,诗画有故土山河,豪之才包罗万象。君子之识在于,“我才必用,黄金复来”,把不义之财,作冥钱去见阎王。君子的豪放,令贪腐之辈魂飞胆丧,委琐地东躲西藏。
“豪”该是山川风月的寨主,“豪”该是剑雄万敌,横扫千军;也该是“平吞万顷苍茫,飞度千寻杳霭”的剑客,无所抵挡。
“豪”的智慧,就是大胆创新,将陈旧思想抛到九霄云外,让前进的步伐整然有序。
法之明镜
“集法”之卷,像耳聪目明的圣贤,为做人处事以正确指南。“集法”又像一面镜子,对照自己查看,是否符合君子的达观。
一经共处,就会发现,君子处身,宁可人家负我,我不负人家;小人处身,宁可我负人家,不许人家负我。
从“集法”中,还能找到福祸的根源。人生最大的祸患,莫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人生最大的恶心,莫过于论断人家的是非。如果不接受君子的谏言,就无须推心置腹地交谈。
“集法”之卷,折射出过犹不及的智慧:势不可倚尽,言不可道尽,福不可享尽,事不可处尽,意味深长,值得每个人借鉴。特别是,对有恩于自己的人,一定要念念不忘;对有着深仇大恨的人,应该忘掉,不应该念叨。君子处人,定是在人家的过失中,但求无过;而小人,在人家无过中,总挑剔人家的过错。君子不以小嫌而疏至戚,勿以新怨而忘旧恩。不胜枚举的例子,予以人生智慧的启蒙。
倩之禅意
“集倩”之卷,蕴涵了禅意,叫人明确,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名利?过于纸醉金迷,不仅遭遇祸患,到头来也是一场空虚。
“倩”还教人怎样处事,“急不急之辨,不如养默;处不切之事,不如养静;助不直之举,不如养正;恣不禁之费,不如养福;好不情之察,不如养度;走不实之名,不如养晦;近不祥之人,不如养愚。”
“倩”中智慧比比皆是:诚实,可以提高自己的信誉;平易近人,可以增加凝聚力;谦虚,可以得到名师的恩赐;恭敬,可以获取他人对自己的敬重与诚意;若不让别人低估自己,必须奋发图强,自强不息;坦荡的胸怀,可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怀疑……这是道德所追求的价值。
“集倩”古为今用,可以时刻检点言行的过失。所以,我们应该向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小窗幽记》,致以崇高的敬礼!
如浴清欢,便是桃源
桃源不在陶渊明的文字里,桃源亦不在避于市的深山中。如心灵邂逅了清欢,桃源便在心间。清欢是苏轼笔下的“淡烟疏柳”,也可能是“人间有味”,但这个味道却是雪沫乳花的淡茶,是野菜的本真。倘若五味杂陈,那便难得清欢。
清欢是什么?林清玄以为清欢来自对生活的无求,不求物质条件,只讲心灵品味。当品尝野菜的味道胜过山珍海味,当从路边石头看到比钻石更诱人的滋味,当静品一壶茶比喧闹晚宴更美好,于是就得到了清欢,清欢就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的热爱。
我理解的清欢大抵也是这个意思。欢自然是欢愉喜悦的意思,那么清呢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因为“清者自清”的“清”实在是一个很美好也很孤寂的意境。
从诸多的“清”中,我们能感受到欢愉。像一杯绿茶清新不俗,似一碟野菜清淡无味,若一竿瘦竹清雅品高,犹一盏佛灯清寂不嚣,如一隅净土清净不杂。
然而如此多的“清”倘若被切身体悟,归根还是心灵深处的清净。心不清,凡事都不静。
有人说,如今的乡下没有清欢,城市不能清欢,也有人说俗世难得清欢,盛世无需清歡。其实清欢是心灵的安静,不是周遭的寂静。清欢是心灵的平静,不是环境的安然。清欢是心境,不是环境。
不必埋怨清欢难觅,眼不见青山绿水,翠竹晨雾,瞑目遐思海阔天空,清欢在一念间。耳难闻丝竹古琴,把盏问茶仙境自来,清欢就在茶雾里。
在草原上看草浪翻滚,层云掠过,纵马驰骋于清风中,不管世人为名利癫狂;在西湖看画舫华丽,游人如织,悠闲泛舟于湖碧心,不问凡尘为权势角逐。这也是清欢,万马奔腾是狂野的清欢,漫步湖畔是安静的清欢。
世人以攀贵为荣,以比富为乐。清欢自然不屑于此。清欢是心灵深处的安静,是安于世的清净,是乐于世的愉悦。然而清欢不是迂酸的儒雅,是真正的源自心底的安愉,是来自内心的静雅。清欢不是傲娇的自赏,清欢是真正悟道的境界。
清欢是没有十里桃花的渲染,却仍旧是三生三世的倾情。清欢是没有伯牙子期的邂逅,却依然有高山流水的从容。清欢不慕世间繁华,不逐俗世名利,清欢能守得住寂寞,能耐得住孤独。
清欢更是一种情怀,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月自斟中悟乾坤,是在内心的深处问茶独饮间悟人生。
村上春树不喜欢交朋友,他从清欢中让自己的作品散發独特的味道。钱钟书躲在家里拒绝记者采访,他从清欢中让自己的著作散发着哲思的光辉。张爱玲几次易居,躲避公众视线,她从清欢中让自己的小说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以清为欢的人生是安和的境界。倘若以浊为欢,人生不只是无味,甚至是乏味。
林清玄说:第一流人物,就是在清欢里能体会人间有违的人物,就是在污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人物。
如果你在随心所欲中沐浴清欢,那么你就随时随地都在世外桃源间,你就是世间第一流人物。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人间正道下一句和人间正道对应什么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