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和忍受的辨析 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

国学综合

忍耐和忍受的辨析 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

召唤万岁围观:℉更新时间:06-06 21:46

好的文章肯定人人都喜欢阅读,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给你解惑答疑,丰富的内容让你更加有只是忍耐和忍受的辨析和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让你人生无疑。关注我们,更多精彩正在路上!

忍耐和忍受的辨析 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生有太多的“是”与“不”。或者说,人生是“是”与“不”组成的。

有人喜欢“是”,即是说,要多做正面的事,多肯定,少说“不”,少否定。连尼采也在划分的人生几阶段中说,说“是”的“婴儿”也高于说“不”的“狮子”。在他看来,说“是”比说“不”的人境界要高。

说“是”果真比说“不”好吗?比如说,人生的麻烦,一半是太快说“是”造成的,一半是太慢说“不”造成的。可见,无论说“是”,还是说“不”,很多时候,既快不得,也慢不得,重要的是“把握好度”,且保有一份适时的忍耐。

不知忍耐,只知很快地说“是”,说重一点,是生命力的衰退;说轻一点,有“老好人”之嫌。人们总爱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是告诉我们,不要那么匆忙地趋于平淡。在绚烂的路上,要多忍耐,一直向上,直到攀越到光辉的顶点,然后再回到平淡,而这样的平淡是另一種绚烂。

从来不知说“不”,一味地不加忍耐地说“是”,只能是没有头脑、毫无心肝的唯唯诺诺。面对不公不义,要勇敢地大声地说“不”,甚或作一声“狮子吼”,这才是真正的赤子之心,是领悟到了“婴儿境界”的真谛。

忍耐“是”与“不”,是一种等待,是一份耐心。不过需要说的是,肯“等待”的人,不等于是有“耐心”的人。“等待”多有被动的成分,比如说等公交车,车子是早来还是迟来,不是我们可掌控的。又比如在寒冷中等待天气变暖,暖的脚步是缓慢还是匆促,这全凭老天爷自个儿的脾性。

这些“不”,即人生中“不确定”的东西。对于那些能确定的,必须做到的,即人生中“是”的部分,我们得有“耐心”。因为“耐心”多有主动的成分,比如学习、工作成绩要优,或做一个有道德、高尚的人,我们往往会主动地制定目标,并有耐心地一步步去实现。

等待和耐心不可等同,但在许多时候,等待中包含着耐心,即只有有耐心才能等待。譬如婚姻中的“是”,即肯定的、好的婚姻,不是求得的,而是等来的。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爱情和婚姻,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靠耐心等待,在耐心中“遇”到。

说耐心是一种主动,表现在耐心中有行动力。比如好的婚姻,耐心等待时,一定要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如不断提高自个儿的素养,业绩要更为显著。这样,当“白马王子”或“佳人”与你“偶遇”时,你们才更有可能相互爱恋、彼此倾慕,最终踏上红地毯,喜结良缘。

无论是“等待”还是“耐心”,皆有着自我色彩。比如仲春或者春末,这时的春既“是”春,也“不是”春。一天,气温飚升,到了摄氏30度左右。然而,一夜的北风大雨,气温又骤降到了个位数。面对这样的乍暖还寒,有人不禁叹道“最难将息”。可有人就不一样,比如苏轼昂扬地歌吟道:“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春风料峭,不过微冷;人生失意,不过小寒。只要凭着一份耐心,忍耐人生春天中的“不”,一切便都会过去,皆会成为旧迹。站在人生的坐标点上回望,风雨之后,莫不是满地阳光,莫不是生命“是”的回归。

忍耐人生的“是”与“不”,不似是而非,不轻易地说“是”,不草率地说“不”,懂得适时忍耐,把握好一个度,就能拥有值得称道、肯定的,即让人点头称“是”的人生。

老同学,你还欠我一顿饭

记得那年,我上大一。东北的夏天,早晚凉爽,可白天一点儿也不输给南方的火炉,我们这些穷酸学生,只能靠满脑子的冷饮来消暑。

临近期末,我着急赶一篇论文,碰巧图书馆停电,找资料的计划泡汤,作业若交不上,挂科加补考,丢人现眼不说,还得交补考费。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遇到困难,自然想到同城上大学的老同学。我飞奔着去找他,他和我穿得幾乎一模一样,大裤衩,无袖圆领T恤,外加一双“叭哒叭哒”响的拖鞋。

到了图书馆,不知道他使了什么诡计,竟然让“冷面”美女管理员把我也给放了进去。我们一起查资料,还在嗡嗡作响的586电脑上,用1。44MB的软盘拷贝了几篇论文。

到了午饭点,我想请他吃饭。他用力搂了下我脖子,说:“让你请客?回头,不知道你跑同学BBS论坛里怎么数落我呢?”我哈哈一笑,丢给他一句:“算你识相!”

“中午就在学校的西餐厅吃!”他很干脆地敲定了地方。

我心里直犯嘀咕:“西餐厅?两人吃一顿怎么也得二三百吧。”当时,我们每月200块生活费就够小康了啊。

“你小子捡到宝啦?”我疑惑着。

他笑着岔开话:“西餐厅品种多,口味全,最爽的是,这大夏天的,还有冷饮赠送!”

对我们这些穷学生来说,以前只是隔着电视屏幕见过西餐厅,到城里上大学后,才在街边近距离邂逅过西餐厅,但从来都没敢进去,更别说吃了。听他这么一说,我直流口水。

我连忙紧跟着他,一路小跑,贪吃的欲望就像流火直窜。不一会儿,他指着旁边的一栋楼说:“老同学。西餐厅到了。有请!”

我抬头一看,差点笑岔气,楼上大牌子上赫然写着——“校园西餐厅”。

我们四目相对,哈哈大笑起来。我想,这小子也太鬼啦!

我们边吃边聊,吹着相互的糗事,也聊点儿新近读的书、交的友和看的电影。

他起身,说是去拿冷饮。我瞪大眼睛,目光紧紧粘着他,看他如何变戏法。

不一会儿,他端着两个小碗,得意扬扬地喊着:“清凉冷饮绿豆汤来啦。”

我深深地吸了口气,接过碗,就着西餐厅里循环播放的刘德华的《忘情水》,一饮而尽。

我憋着一肚子气,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到同学BBS论坛里去,揭露你欺骗忽悠我这个善良老同学的‘罪行’!”

“别啊!求你了,老同学!和你开玩笑呢。”他忙求饶。

“那可不行!怎么求我?光说不练嘴把式!得拿出点儿实际行动。我可不愿和你在这儿天高云扯淡的!”我不依不饶。

他赶紧说,某个周末,请我吃西餐和冷饮,正宗的。

后来,我们一起等了三年,都毕业了,也没兑现这个承诺。不是不想兑现,只是因为,我们实在穷得连基本的伙食费还得靠勤工俭学来维持,那有闲钱吃这等奢侈品啊!

一转眼,20年过去了,如今炎炎夏日,冷气空调随处可见,西餐冷饮想吃就吃。可我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夏天的“西餐厅”和那碗清凉的绿豆冷饮。它们很卑微,价格很低廉,却浸透着那段清苦的岁月,饱含着淡淡的校园回忆和清纯透亮的同学友情。

近年来,我常和老同学碰面,每次他要请我吃饭,我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但前提是不允许吃西餐和冷饮。老同学一直很无奈,为无法兑现当年的诺言耿耿于怀。

我告诉老同学,你就永远欠着吧。我们要永远留着这个念想,用来回忆。不是有句话叫“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嘛,不回忆无青春啊!也许这顿饭,这诺言,像一根长长的线,牵连着我和老同学,延续着真诚而单纯的情谊。

老同学,你还欠我一顿饭!

“事必躬亲”不可取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事必躬亲”的典型,他足智多谋,诸如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智取西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故事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然而,冷静沉思一下,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鞠躬尽瘁确实令人敬佩,但是他事必躬亲的做法却未必值得效仿。?

当初刘备死后,诸葛亮大举北伐之时,本应授权在前线与曹魏作战多年,既有经验又有计谋的魏延,可是诸葛亮对其存有戒心,非但不予授权,对魏延提出的出奇兵攻长安的建议也不予采纳,甚至还不让其担任先锋。相反,却“违众拔稷”,让只善于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的马谡当了先锋。然而对于马谡,诸葛亮其实也是心中没底,于是便亲自督军在后,结果还是一出祁山便因马谡无能失街亭而败北。刘备临终之前,还曾叮嘱大将李严主管军务,当诸葛亮执政之后,本应充分利用李严等人的才能,然而他仍然是“事无巨细”,导致李严深感失落,从而使得两人矛盾日益加深,以至于最后诸葛亮不得不以第五次北伐为借口,削去李严的兵权。随后诸葛亮便开始亲自负责之前由李严主管的粮草事宜,为此耗费了大量精力,还亲自设计了流传千古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因为不善授权、事必躬亲,导致五丈原对峙旷日持久,士兵军纪松懈。整顿军纪虽是必需,但诸葛亮却是杖责二十以上皆亲自处理,忙得没日没夜。司马懿得知消息之后断言:“亮将死矣。”果不其然,不久诸葛亮便积劳成疾,带着满腔遗憾病逝于五丈原,令人悲叹不已。

由此我們不难看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像建筑设计师那样,负责进行规划设计,而不是本末倒置,亲自上阵去修建高楼大厦。实际上,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其中蕴含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任何一个组织的管理者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得人之力者无敌于天下也,得人之智者无畏于圣人也。”作为管理者,拥有别人的“力”和“智”,这么好的条件倘若不善加利用,那么即便自己累得要死,也只会被人嘲笑为能力有限。对于管理者而言,必须要学会抓大放小、善于放权。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管理者必须让下属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管理者只需充当“军师”,从旁策应、提点即可,未必亲自“赤膊上阵”。

以上内容是小编关于忍耐和忍受的辨析和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的分析和解答,如果你对文章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请在下面留言,我们将整理和分享给大家阅读。

标签: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

标题:忍耐和忍受的辨析 忍耐是好事还是坏事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5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