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十大洲际导弹 未来战争发射洲际导弹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2023年十大洲际导弹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未来战争发射洲际导弹和2023年十大洲际导弹的精彩内容哦。
2023年十大洲际导弹 未来战争发射洲际导弹
据环球网报道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称,全球最强井基“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地面试验工作即将结束,剩余数次试射将在2023年底前全部结束,2023年列装俄战略导弹部队。罗戈津强调:“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是全球独一无二的新型导弹,可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目标,这款重型洲际导弹威慑力相当强大,一枚导弹就可摧毁整个海岸。
俄罗斯“军事观察”网直接点破罗戈津言论,称“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能摧毁整个海岸,暗示这款新型导弹将以美国东西海岸为目标,最重要是“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取代俄军现役RS-20(撒旦)洲际导弹。成为“北约军事集团新的噩梦”,也是俄罗斯加强核威慑,反制美国和北约对俄罗斯战略围堵,作出相当强硬的回击。
在7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新版《国家安全战略》着重指出:北约演练核武器使用方案,对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增加,俄罗斯将持续保持强势姿态,回应西方挑衅和威胁,包括继续更新核武库,实现战略核打击武装占现代化比例超过90%目标。新型“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将是俄罗斯实现战略核威慑重要力量,这款导弹将跟俄罗斯现役“亚尔斯”陆基机动洲际导弹和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构建起俄罗斯未来战略核威慑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俄罗斯战略火箭兵司令谢尔盖·卡拉卡耶夫上将宣布,俄罗斯新型“撒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将于2023年加入俄火箭军战斗序列,这跟罗戈津观点不谋而合。在8月6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也宣称,俄罗斯新型“萨尔马特”陆基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将在2023年前结束,计划在2023年列装“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
目前,俄罗斯部署着59-88枚“撒旦”导弹发射井,意味着俄罗斯至少配备55枚“撒旦”洲际导弹,一旦俄罗斯被侵略,俄军将采取核威慑反击,其威力可见一斑,这也是让美国颇为忌惮俄罗斯重要砝码。“撒旦”导弹最大射程可达到15000潜力,覆盖整个美国和北约,发射重量达到惊人211吨,最大投射重量达到8.8吨,二期俄罗斯配备着1500枚核弹头中580枚全部部署在“撒旦”导弹。
俄军"撒旦"洲际弹道导弹
作为全球现役最大洲际导弹,“撒旦”具备着高精度和分导式多弹头等诸多优点,可突破美国现役反导防御系统。因此,美国千方百计算计“撒旦”导弹,希望将其纳入到裁军条约,彻底消灭这款导弹或者采取拖延战术,加强反导系统建设,用时间消耗掉“撒旦”导弹,但俄罗斯则采取研制新型重型洲际导弹,化解美国战略企图。
“萨尔马特”为何再让美国忌惮:威慑力超越前辈“撒旦”
随着,美国不断加强反导系统和战略打压俄罗斯生存空间,在立陶宛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和陆基宙斯盾系统,在俄罗斯家门口全面监视战略战略核力量。“撒旦”导弹服役时间一再延长,迫使俄罗斯不得不研制威慑力更大,超越前辈“撒旦”战略核导弹,即“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
“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是俄罗斯研制新型液体燃料超重型热核装备洲际弹道导弹,取代俄军现役核力量真正王牌“撒旦”导弹,将是俄罗斯未来威力最大的重型洲际导弹,这款导弹在“撒旦”导弹基础上深度改进,采用俄罗斯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可同时打击多个目标。俄罗斯将“萨尔马特”将取代冷战期间让北约胆寒“撒旦”战略导弹,直面美国反导系统。因此,也被称作为“撒旦-2”洲际导弹。
相对于前辈“撒旦”,“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威慑力丝毫不减。在导弹重量上略小于“撒旦”,重达208吨,性能更加先进,具备更强的突防能力,可更加有效地突破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最大射程达到18000千米,有效载荷重量超过10吨,可携带10枚大型核弹头或16枚小型核弹头,弹头可跟对抗设备或是高达24高超声速Yu-71飞行器组合搭配,可实现飞越北极和南极突破美国反导系统。
俄罗斯将“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称其为第五代洲际导弹,取代现役第四代“撒旦”洲际导弹,采用包括高超音速弹头在内多种核弹头,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而且俄罗斯普京反复提及“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卓越突破反导系统能力和超远程核打击能力,再加上每个核弹头都可针对不同目标实施打击。莫斯科称“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可将现役“任何现有防空反导系统撕成碎片”。
北约和美国对苏联“撒旦”重型核导弹阴影挥之不去,俄罗斯即将列装“萨尔玛特”重型核导弹,再次将阴影笼罩在美国和北约,一枚“萨尔玛特”重型洲际导弹“能让美国得克萨斯或法国那样大小的土地化为废墟”,这种威慑力恐怕再也不敢让美国轻视俄罗斯。
“撒旦”重型核导弹带给美国的冲击,始终让美国胆战心惊。俄军在2023年部署“萨尔马特”,再次强化核打击能力,将拉开跟美国在陆基核打击能力差距。在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跟美国和北约差距甚大,再加上军费开支只占美国和北约二十分之一,俄罗斯不得不倚重战略核力量。在202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六大新战略武器”,而“萨尔马特”则是其中之一。俄军正在将"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跟“撒旦”组合,实现俄罗斯突破美国反导系统,而俄罗斯国防部也宣称,“萨尔马特”和“先锋”也将组合,是俄军对美国“全球即时打击计划”反制,实现俄罗斯“全球即时打击计划”。
一旦“萨尔马特”和“先锋”配合使用,将更加令美国头疼,恐怕美国现役反导系统将直接瘫痪,拦截“萨尔马特”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况且,这款导弹研制目标是剑指美国,实现对美国的全球打击。对此,美国表示非常担忧。美俄两国目前整体处在战略核平衡,美国手中王牌则是反导系统,俄罗斯手中王牌则是战略核力量。
在美国编织反导系统的“防御盾牌”之际,俄罗斯将锋利长矛磨得更加锋利,部署突防性能更加强悍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在俄军眼中,“萨尔马特”更加注重威力和进攻能力,“先锋”主打突破,依靠着超过20马赫飞行速度,让美国反导系统形同虚设,轻易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目前,俄罗斯全面列装“先锋”高超音速导弹,这让俄罗斯“攻伐之矛”变得更加强大。
随着,俄罗斯新型核潜艇配合“圆锤”海基洲际导弹,陆基“亚尔斯”洲际弹道,再加上“萨尔马特”重型洲际导弹承担起俄军新战略威慑任务,扛起对抗美国大旗。
未来战争2023(2023年第一天)
(一)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都进入了有生以来带2字最多的年份——2023。更多的2222,我们是不可能看见了。
站在2023年的第一天,我们必须看到,一场新的世界大变局开始了。
这一天标志性的事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诞生了。
RCEP,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
我之前就说过,这是一个改变格局的重大事件,对中国来说是这样,对东盟来说是这样,对日本来说,更是这样。
简单看一下数据吧。
RCEP,涵盖了东盟10国:
印尼、
马来西亚、
新加坡、
泰国、
菲律宾、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缅甸、
文莱。
还有东盟外五国:
中国、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总人口高达22.7亿,
GDP有26万亿美元,
总贸易额5.2万亿美元,
都占全球的三成左右。也就是说,RCEP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
有韩国媒体预测,RCEP生效后,韩国出口到印尼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有望从目前的40%降为零。有国际知名智库测算,到2025年,RCEP可望带动成员国出口、对外投资存量、GDP分别比基线多增长10.4%、2.6%、1.8%。
在全球化遭遇前所未有的逆流之际,这个历史性自贸区的诞生,不仅是东亚合作的重大里程碑,也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一次重大胜利。
对中国而言,毫无疑问,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当年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的重要一步。现在,则是另一个关键一步。作为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RCEP将给中国更多的海外市场机会,更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中国机会。
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这种自贸区,都是美国在主导。但时代也确实变了,世界也看到,现在没有了美国,RCEP运行反而更顺畅。
当然,剧变还在继续。
中国不仅仅是RCEP中的重要成员,而且,中国还在积极加入CPTPP。
我一直积极主张中国加入CPTPP,道理很简单,这是一个重要的窗口期,美国退群了,没有了美国,CPTPP就少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至于CPTPP一些条款的约束,我们要认真想一下,越南都能加入,中国又何惧之有?而且,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如同当年加入WTO,事实上倒逼的是中国开放,而不是对中国经济的削弱。
所以,我们就看到:原来TPP成立,剑指中国,中国多少有点被动;但现在,中国反将一军,一举化被动为主动。
高超的大国外交,就是敢于主动出击,将强敌化为朋友,甚至帮助强敌制定规则。
什么是谋略?
这就是谋略。
什么是外交艺术?
这就是外交艺术。
(二)
大变局还在继续,我们可以听到格局裂变的吱嘎声音。
在德国,人们16年来第一次看到了新面孔,不再是默克尔大妈,而是新总理朔尔茨发表新年贺词。
朔尔茨自己就感慨:“今天,发生了无数变化的这一年即将走到尽头,其中包括一个小变化——今晚我以总理的身份发表新年致辞。”
德国是欧盟的领头羊,人换了,原有的关系,既定的模式,就打破了。德国的重大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到世界格局。
美德(欧)关系、
俄德(欧)关系、
英德(欧)关系、
德法(欧)关系,
当然,还有中德(欧)关系,怎么走,世界都在看。
里面肯定有剑拔弩张,有虚与委蛇,有相互攻防,也不乏激烈斗争甚至摊牌。
欧洲向何处去,关系的也不仅仅是欧洲的命运。
具体到对华关系,王毅在2023年最后一次访谈中就感慨:欧洲在对华政策上似乎存在某种“认知分裂”。很难想象,一方面同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一方面又把中国定位为制度性对手,这样的逻辑不仅对中欧关系造成了干扰,其实也给欧洲朋友自己带来了困惑。
这说的是欧洲国家的撕裂,有些希望积极发展与中国关系,但也有一些国家,比如立陶宛,为了给美国献投名状,各种挑衅中国。
德国内部就不存在类似问题吗?
刚刚看到,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公司总裁博乐仁(Roland Busch)就警告,德国新外长不要寻求与中国对抗,而是要采取“更尊重的态度”。
道理也很简单。
博乐仁的话说:“中国确实是一个非常自信的国家。20年来,中国使10亿人摆脱了贫困,造就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阶层。”
而且,如果通过对抗性政策,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那对不起,这“可能会导致我们无法再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届时德国的能源转型也就被终结了”。
毕竟,中国已经不是以往的中国了。
当然,德国也已经不是以往的德国了。
不可能没有摩擦,我们对这一点,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当然,对德国来说,比中德关系更紧迫的,还有怎么协调德法关系,怎么对付英国的折腾,怎么解决与俄罗斯的冲突,怎么处理与美国的矛盾……
16年的默克尔时代结束了,英国也彻底脱欧了,波兰还在闹情绪,战争阴影笼罩,古老的欧洲大地,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三)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3年无疑是重要的一年。
上面两件大事,只是2023年一系列大事中的引子。
不寻常的2023,我们将见诸一系列重大的事件。
1,更多的人将死于新冠,这是残酷的现实;疫苗会发挥作用,但病毒不会消失。
2,更多战争将在中东、非洲等地爆发,说不准,乌克兰危机,就会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3,恐怖组织卷土重来,我们已经在非洲看到了警讯,也不排除欧洲,更多更大规模的恐怖主义事件。
4,美国将进一步撕裂,作为弱势总统的拜登,很可能的,在中期选举中沦为跛脚鸭,也不排除美国出现滞涨危机。
5,普京更不是善茬,俄美之间,俄欧之间,肯定有各种斗争交锋,国际格局在颠覆性裂变中,也不排除戏剧性的变化。
6,夹杂在大国之间,当然也不乏一些跳梁小丑,各种投名状。大家也看吧,小丑就是小丑,最后出丑的是自己。
7,民粹主义加剧,一些国家继续撕裂,内战、内耗、内卷,人们在苦难中煎熬。
8,气候危机加剧,大自然正在加倍报复人类的破坏,我们将目睹更多的灾难。
9,疫情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交织在一起,一旦突破临界点,就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危机,在一些国家,很可能的,政府被颠覆,最后是万千人头落地……
有些可以预测,有些我们永远不可预测。
这个世界,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它的不确定性。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是永远的利益。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
当然,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应该也就在未来几年,中国GDP将历史性超越美国,重回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位置。这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但我们更要看到,这个世界的剧烈变化,看到变化中的机遇,更有一个又一个陷阱。
有不少更是直接针对中国的陷阱。2023年就有不少,2023年更不会少。
棒杀中国是杀,捧杀中国更是杀。
1000年前,苏东坡在《晁错论》中就曾这样警告: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领导人应该很喜欢这一句话,他在讲话中也多次引用。简单翻译就是: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
这其实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越是这个时候,中国越是要清醒,要有定力。但正如我昨天说的,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中国,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中国,一个永远将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可爱的中国。
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2023年第一天,新的大变局开始了,我们拭目以待吧。
未来战争2023(台湾问题越来越凶险)
新的一年开始,本应谈点喜庆的文字,但再次谈战争,主要还是2023年的不寻常。
美国战略部署看,从小蔡的新年讲话看,2023年将是很危险的一年,美国必将持续打台湾牌,中美能否摊牌?
战争是灾难性的,谁也不想打仗。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我们想和统,毕竟一家人不打一家人,但武统也是手段,是最后的底线。正是这一点,美国似乎摸到了什么底牌,用网络上一句用语:美国不断“切香肠”式触摸中国底线。派政客窜访,派军机降台,甚至还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
让人可气的是,美国还鼓动日本、澳大利亚也打“台湾牌”。更让人可气的是,就连立陶宛这样的小国都出来得瑟,居然敢打“台湾牌”,侵犯中国的主权。是可忍孰不可忍!
美国打“台湾牌”,我们大都认为美国不敢打,美国通过打“台湾牌”消耕中国,然后削弱中国。但台湾问题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美国想把台湾问题弄成国际化问题,认为到时中国四处出击疲于应对。
对于美国的企图,看过之前也曾提到过,美国虽然有介入冲突的可能,但不可能与中国直接开战。不过从近期美国频繁的打“台湾牌”,还鼓动一些西方国家打,这种不可能将成为现实。美国可能要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
首先,本人不是好战者,只是借助一些事件及美国动态来分析。可能分析不准确,只是一种探讨。
1、军工财阀的利益
美国政府就是由一些精英组成的,他们背后都有大财阀支持。商人都能当总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能行。
有资料称美国有很多鹰派,他们为美国制定长远战略。特别是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国内的确两种声音:打,还是不打?
而主张打的是美国军工大财阀,这些军工企业靠美国发起战争,奠定了商业帝国,甚至直接影响美国的政治。对于打一场不影响美国本土的战争,对于美国军工企业来说,是最划算,也最愿意做的生意。
其实美军一直在进行备战,不断寻找敌人,甚至针对各种对手,制定了不同的战略。当然这种备战都经过美国大数据分析及军力评估,有的还进行模拟推演。通过美国侦察卫星、侦察机、潜艇等搜集的情报并进行分析评估。这基本形成了美国战前的一种习惯性模式。
但战争并不是军工财阀说了算,还需要美国总统拍板。但美国政府那些政客,有的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就如特朗普时期,险些酿成与中国冲突,吓得那个美国将军米利赶紧打电话给中国解释。可见在开战的问题上,美军还是很谨慎的。
但美军政客背后军工财阀却不这样想,如果美国不打仗,他们从哪挣钱?况且美国现在疫情严重,国力衰弱,不打仗就没钱。
不过随着美国的鹰派力量不断增加,以及军工财阀的倒逼,美国那些精英政客就会被裹挟着往前走,对一些事件失去判断力。如今拜登也成为被裹挟的人,他可没有罗斯福总统那两下子。
拜登政府受到左右的事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一些战略制定者已经让美国与盟国做好军事冲突准备。甚至提出“有限战争”。就是小的冲突,或者不用核战,用常规战与中国打。
但无论什么样的战争,都是美国政客背后站着的利益。那些所谓的战略家也在军工财阀有股份。所在美国战略受利益共同体的影响很大,不排除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2、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我们分析,美国发起战争可能会受军工财阀的影响。但战争可不是什么“有限”,谁知道打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美国可能敢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呢?
先来说说美国为什么不敢和俄罗斯发生冲突呢?
俄罗斯可不惯着美国,普京已经对外表明,如果俄罗斯感觉受到威胁,就会动用核武器。俄罗斯这种霸气,可不是说着玩的,不服就干!美国根本不敢造次。
而中国有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讲究和气,从不会说强硬的话。美国以为中国好欺负。因此,美国有些战略家就为美国制定什么“有限战争”论。这是很危险的。美国不要以为中国是“软柿子”,不信可以试试。
美国战略家们之所以建议美国和中国打,主要还是美国不想看到中国成为亚洲的霸主。如果中国统一后,美国就无法在亚洲立足。
看到了吧,美国目的很明显,就是想遏制中国,不让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大业。美国为此纠集盟国已经做好应对中国战争准备。
近两年,为什么日本、澳大利亚很活跃?它们已经被美国绑在战车上,除了这两货以外,美国还拉拢印度、越南、菲律宾、韩国、印尼、马来等国构建反对中国的“反霸联盟”,另外还加上个台湾地区,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
近两年,美国为什么从中东和欧洲收缩兵力?目的就是针对与中国可能发生的战争。
从外媒资料来看,美国战略家们及智库,相继发布了很多美国未来战争的文章,都提到了中国。
这些军事战略文章甚至认为,美国与中国应该早打,因为越晚对美国越没有优势。甚至他们认为2025年都晚了。还有智库公司分析,中美可能爆发核战争,双方都将被摧毁。认为中美战争会引起世界大战。这些论调并非危言耸听,这是美国计算得出的。
3、按我们的节奏
有的西方媒体早在全球疫情爆发前就对中国与美国军事冲突进行分析,认为难以避免。特朗普期间险些发生战争,这已经被资料所证实。
无论美国战略家如何分析,如何给美国建议,也无论西方国家不断在一旁煽风点火。但我们解决国家统一大业的问题,不会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带节奏。
中国人不怕战争,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而且中国有两次战胜美国的自信。一个是抗美援朝,一个是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两次自信可不是管百年的事,这是管长远的。打仗不像各国足球队靠技术,最主要靠自信,靠那种勇往无前的不怕牺牲精神。
新中国建国才一年,在全国进行战后重建时,利用手里简陋武器,照样敢和美国开战,更何况如今中国武器装备先进,而且实现了自主,更不怕美国。
所以我们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还要按我们的节奏走。美国以为用战争就能吓怕中国人,恰恰相反。中国人不是吓怕的,顽强战斗精神依然保留,依然能打赢对美国的战争。
即使核战争也不怕。就算是美国先发核弹,中国也有能力进行核反击,也能让美国亡国。这是军事专家给出的结论。
解决台湾问题是自己家的事,任何国家干涉就是反侵略战争!中国不怕打,而且随时都能打打,任意时刻都可以。打,中国人早就做好准备,不要以为中国人爱好和平,就害怕战争。还是希望美国人洗洗歇着吧!如果想试,必将碰得鼻青脸肿!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2023年发生的灾难(冷冬要来了)
去年冬天,我们经历了多次寒流,气象专家却说是因为全球变暖;今年夏天,世界上许多地区刷新了高温纪录,气象专家又预测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异常寒冷的冬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拉尼娜现象
气象专家之所以推测今年冬天会比较寒冷,主要是因为一个特殊的现象:拉尼娜。2023-2023年的这个冬季,拉尼娜现象上演的概率甚至可以高达80%,这让科学家们提出了冷冬的预警。
所谓的拉尼娜现象,和众所周知的厄尔尼诺现象恰好相反,被认为是厄尔尼诺年之后矫正过度的现象。当拉尼娜现象出现的时候,太平洋东部水温会下降,给美国等地区带来更加严重的干旱;而太平洋西部水温则会上升,降水量增加。
虽然威力似乎不如厄尔尼诺,但拉尼娜可能带来的灾害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我国来说,拉尼娜现象很可能会导致冷冬热夏,并且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也更多一些。根据过去70年的统计,在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年份,我国有70%的概率会进入一个更加寒冷的冬天。
比如在2023年时,我们就曾经遭遇了一次拉尼娜现象。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那一年冬天的寒冷程度同样令人吃惊,南方的特大雪灾让许多城市几近瘫痪,甚至许多务工人员都无法回家过年,受灾人口更是超过了1亿。
在美国,统计结果也是类似的。在出现拉尼娜现象的冬天,美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平均降雪量要比其他年份高10%-25%。
(图片说明:2023年南方雪灾)
气候专家指出:如果今年真的出现拉尼娜现象,那么我们就要准备好迎接一个冷冬了。北半球的冬季可能会比往年更低一些,尤其是我国南方需要警惕低温寒流的侵袭。同时,有些地区还可能出现干旱的天气,同样需要我们提高警惕。
今年的预测
通常来说,拉尼娜现象都是成对出现的,也就是会连续两年上演。最近一次成对的拉尼娜现象非常近,就出现在2023-17年和2023-18年的冬天。据统计,在最近70年的时间里,有23年都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其中包括10组连续两年的拉尼娜现象。
不仅如此,美国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连续两年的拉尼娜现象中,第二年往往比第一年更冷,降雪量也更大。
在2023-2023年的这个冬季,我们就经历了一次拉尼娜现象,相信很多人对于上一个寒冷的冬天仍然记忆犹新。这样看来,今年的确是有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早在今年7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气候预测中心就曾经表示,今年9-11月将进入拉尼娜观察期(La Ni?a Watch)。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政府预测在接下来这个冬天,拉尼娜现象发生的概率高达70%-80%!根据气象专家在9月中旬监测到的热带太平洋表层水,他们发现这里的温度要比正常情况更低,这也是拉尼娜的一个潜在征兆。
去年的时候,气象学家就利用数据进行模拟,推测冬天时将会出现拉尼娜现象,结果的确也印证了他们的猜想。如今,大量的数据再一次指向了拉尼娜现象。看起来,今年冬天需要准备厚实一点的衣服了。
全球降温?
如果今年真的发生拉尼娜现象,那么我们将会连续两年经历冷冬,在全球变暖的现状下,冷冬竟然反而成为了常态。不仅是我国屡次遭遇寒流,包括北美洲的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以及格陵兰岛,在今年一月和二月都遭遇了创历史的严寒天气(和今年夏天破纪录的酷暑天气恰好相反)。
全球天气振荡组织的高级研究专家David Dilley教授指出:“我们推测,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区域性严寒爆发将逐渐扩大,并且更具统治力,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这也让很多人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地球会不会重返冰河期?
这个说法在近些年来甚嚣尘上,加上人们对于史前冰河期的猎奇心理,导致其传播得越来越广。在最近4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至少8次进入冰河期,这是自然气候不断变化的结果。不过,考虑到这个频率,以及上一次冰河期结束于仅仅差不多10000年前,我们很难相信下一次冰河期能来得这么快。我们将要面对的,很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寒冬。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对可能到来的拉尼娜现象表示担忧。对于滑雪爱好者来说,冷冬反而可以让他们更加尽情地享受快乐。
说好的全球变暖呢?
另外,也有人会问:明明说的是全球变暖,怎么冷冬却一直出现,这不矛盾吗?
答案是并不矛盾:冷冬指的是全球的部分区域,而温度的升高是全球范围内的。就像我们解释拉尼娜现象时提到的那样: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冬天更冷,也会让夏天更热。仅仅靠寒冬来逆转全球变暖趋势,是无法做到的。而且,在2023年冷冬期间,我国气象学家就已经明确指出:冬天的寒冷恰恰是全球变暖带来的结果之一。
还有很多事实,都能够证明地球仍然在“高烧不退”:2023年9月北极海冰达到了历史第二少;2023年欧洲、加拿大、美国频频出现最高气温的纪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造历史纪录;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提高了1.09℃,距离《巴黎协定》目标1.5℃仅仅差了0.41℃……
总之,全球变暖问题依旧严重,我们不仅不应该被冷冬麻痹,反而要意识到其中问题的严重性。当冬天越来越冷时,下一个夏天可能就会越来越热。今年全球多个地区频频刷新极端高温纪录的现象,恐怕明年少不了还要上演一次了……
2023年发生的灾难(2023年将现七星连珠)
2023年的6月16日将出现难得一见的七星连珠天象。也就是金、木、水、火、土、天王、海王星这7颗太阳系行星,将沿着黄道呈直线排列。行星之中,不仅有“七星连连”的天文奇观,还有“六星连连”、“五星连连”等。在这些行星连珠中,数目越多出现的次数越少、越罕见。最近一次的七星连珠事件发生在2000年5月5日。
虽然七星连珠已经很少见了,但是九星连珠就更加少见。九星连珠一般指当行星都在太阳同一侧排列在一个角度不大的扇形区域中的时候。这九个星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太阳系的行星
行星连珠事件有多罕见呢
由于轨道的方向和倾斜,太阳系的八颗主要行星永远无法完美对齐。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行星连珠都不是完美的,而是以七星的张角小于30°来统计的。根据相关的科学计算,在公元前3001年到公元3000年,这6000年中。角度在5度以下的“六星连珠”发生49次,“七星连珠”3次,“八星连珠”以上的情况没有。如果把角度扩大到10度,“六星连珠”有709次,“七星连珠”有52次,“八星连珠”有3次。2149年12月6日4时发生的将是“八星连珠”,其余16次都是“七星连珠”。
行星连珠示意图
未来最近的八星连珠将发生在2149年12月6日。九星连珠是极其罕见的天文事件了,九星连珠事件得到把角度扩大到15度的时候才发生了一次。大家可要知道在六千年中,九星连珠只发生过一次而已。这次事件发生在1149年12月6日发生的“九星连珠”,当时的角度是14.8度。当然随着角度的不断扩大,行星连珠事件发生的次数也会相应在增加。
那么在古代的时候行星连珠事件预示了什么?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地区都有君权神授一说。我国古代也是如此,我国史上记载最早的一次五星联珠出现在西元前206年,古籍《马王堆帛书》记载,(汉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 。这段话记载的是对汉高祖刘邦建立汉代时候的一些情况。
另外根据《竹書紀年》记载:孟春六月,五緯聚房。後有鳳凰銜書,游文王之都。書又曰:殷帝無道,虐亂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復久,靈祗遠離,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描述的是周代将取代殷商。西元前1059年5月28日,周文王改朝换代为周,当时所有的行星会聚在巨蟹座内6.45度的范围。
“五星出东方”护膊
还有在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一件蜀锦护膊,上面绘有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是一句占卜用辞,根据《史记·天宫书》中的记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五星皆从辰星而聚于一舍,其所舍之国可以法致天下。再结合《汉书·赵充国传》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派兵平定羌人的叛乱。行前,汉宣帝赐书:“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所以这件织锦很可能是对这一次讨南羌军事行动的记载。
查理五世是罗马帝国最后一位接受教皇加冕的皇帝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他们将罗马皇帝和他们的一些家庭成员确定为罗马神圣认可的权威。对在世皇帝的正式祭祀活动承认他的职务和统治是神批准和符合宪法的。因此,他的君主应该表现出对传统神灵和习俗的虔诚尊重。许多以崇拜皇帝为特征的仪式、习俗和地位区别在基督教化帝国的神学和政治中得以延续。
在中世纪,上天赋予了世俗权力给君主的观念,正如他赋予教会的精神权威和权力,特别是对教皇的权力,早已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甚至在很久以前,创造了“君权神授”一词,并把它作为政治学中的一种理论。例如,英国的理查德一世在1193年斯派尔的国会审判中宣布:“我出生在一个不承认上帝以外的等级,我只对他的行为负责。”理查德第一次使用的座右铭“Dieu et mon droit”(“上帝和我的权利”),这仍然是英国君主的座右铭。
亨利八世宣布自己为英国国教的最高领袖
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和16世纪末的新教改革,神权理论证明了国王在精神和社会上的绝对权威。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宣布自己是英国国教的最高领袖,并且比他的任何前任都更能行使王位的权力。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它由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567-1625)进一步发展,并在他作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1603-1625)统治期间在英格兰崭露头角。正如在1610 年作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在议会发表的演讲中所表示的:君主国是世上至高无上的东西,因为君王不仅是神在地上的副官,坐在神的宝座上,连神自己也称他们为神。
总之在古代的时候,人们认为天上发生的一些天文现象都可能反应了地面上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一些的事情。这点我们从古代很多文献中都能找到相关的记录,包括君权神授其实也是古代记载的一种为了体现上天与地面之间联系的语句而已。不过现在我们知道了行星连珠事件也只是正常的天文事件而已,虽然这种现象比较罕见,但是它并没有预示着任何东西。有些对于古代时间的记载甚至会故意往天文事件发生的时候上靠,比如前面提到的《马王堆帛书》记载的 (汉高祖)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但根据历史考证,当时刘邦自立为王时,五星连珠还没有出现,五星连珠出现于西元前205年7月,比刘邦登基晚了10个月左右。
木星
行星连珠的出现会导致灾难吗?
在1974年,天体物理学家约翰·格里宾在他的著作《木星效应》中预测,当行星排成一排时,地球将陷入太阳与行星,尤其是巨大行星之间的巨大引力斗争中。他声称,这些压力会改变地球在其轨道上的速度,并移动太阳系的中心。他警告说,地质断层线将被撕裂,引发大地震。
但是根据科学计算,太阳另一边的5颗行星的引力大约是太阳引力的百万分之一,这点引力对于地球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这些行星引起的潮汐力还不如一架在高空飞行的巨型喷气式飞机的潮汐拉力大。
所以对于行星连珠事件,它们不止没有任何的预示作用,也不会导致灾难的出现。它们的出现也只是自然规律而已,只是一种正常的天文事件。不过我们最好还是不要错过行星连珠的出现,毕竟七星连珠还是很罕见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见。
以上内容是关于2023年十大洲际导弹和未来战争发射洲际导弹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