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 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国学综合

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 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青帝围观:℉更新时间:05-25 12:05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和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的精彩内容哦。

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 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 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第二部分 学会储蓄,积累人生第一桶金

1.今日导读

大家好!今天,我将继续解读《女人优雅一生的投资理财必修课》这本书。

说到财务自由,事实上它是每个理财人的财务目标。那这个目标——财务自由又是什么?所谓的财务自由,就是每月你的被动收入大于你的支出,不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就可以不断将钱装入口袋。

比如存款利息、基金红利、债券收益、房租等。它是财务的再生能力,不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固定金额,而是搭建一个框架,让你的钱持续不断地增长。

对于大多数理财小白的我们,谈不上债券、基金收益,更没有房产租金收益,那我们该如何投资理财呢?这个时候,储蓄就是我们最好的方式。

今天 ,我就来谈谈关于储蓄的话题。告诉大家,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理财第一步,就是学会储蓄。

2.储蓄魅力,光芒四射

谈到储蓄,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储蓄能有多少钱?通货膨胀严重,银行利率那么低,我的钱不多,放在银行没有必要。而且,市面上那么多理财产品,为什么要选择储蓄?

其实,对于理财小白来说,选择储蓄是最简单有效,且最直观的方式。因为储蓄不需要有很多专业知识作支撑,只需要你将钱放入银行,就会产生收益。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储蓄积少成多,常常又把它称为“聚宝盆”。

李嘉诚在读夜校时,他的老师曾说过,“每月存入1000元,40年后你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由此可见,储蓄的魅力,真是光芒四射啊!

既然说到光芒四射,它的魅力又表现在哪里呢?

首先,它的安全感最高。银行是受国家机构监管、信用度极高的金融机构,有国家做后盾,还担心什么。

其次,它的风险最低。与股票、基金、保险等高收益的理财相比,风险指数最低,而安全系数是最高的。

最后,它的流动性高。遇到紧急事件时,可以随时支取。其他任何理财产品都需要经过银行这道手续,相对于储蓄相言,它们的到账时间晚。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储蓄是安全高、风险低、流动性高的理财。它不需要有多么丰富的专业知识,把钱存进来,就可见收益,立竿见影。

曾有看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句子,它说,“如果可以,能和有存款的人一起牵手浪漫;在找不到这个人之前,学会自己储蓄,积累存款。”

而疑虑重重的你,是不是又会说,我每月靠信用卡生活,即使想要储蓄,哪儿来的多余的钱?如何积累,能够实现储蓄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普遍。特别是职场中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乐于享受,有强烈的购买欲,难以控制。钱一到手就会立刻花掉,自然是存不下的。甚至很多人,钱未到,账已到,剩下的只是心塞。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储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心里有个小账本,明白每月收入了多少钱,花出去了多少钱,都花在哪里了?这很重要。

小林在公司工作已两年,从初级职员晋升到小组长,收入从3000元增长到5000元,依然没有改变她“月光族”的命运。她不知道攒钱,更没有储蓄观念。她十分苦恼 ,那么,我们现在帮她算算账,盘点一下她每月的收入与支出。

其实,这个时候的小林,需要建立小账本,记录每月的收入与支出,并缩减支出,把剩余的这部分钱拿来储蓄。如果她每月存下1000元,那么一年12000元,存入银行按2%利息计算,一年下来,她银行账户资产为12240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由此可见,储蓄带来的收益是很可观的。我们常说:读书靠点滴的积累,方能有所成就。其实,理财也一样,只要我们改变消费习惯,注意生活细节的节俭,心中有本账,实现储蓄就很容易。

古人曾说:“节俭,是人最好的道德品质;奢侈,则是人最大的坏习惯”。从古至今,节俭是我们中国传统美德,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要想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

3. 甩掉雷区,正确储蓄

当我们学会了节俭,手中终于有了储蓄的“粮食”时,千万不能浪费,一定要把它用在“刀刃”上,避免储蓄中的“雷区”。

这时,你可能会说:“储蓄还有“雷区”?”答案是肯定的。不必惊慌,只要从三个细节我们加以注意,完全可以避雷。

第一个细节是存款到期后,不要选择自动转存,而是要采取主动办理的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手中的定期存款到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及时主动去银行办理转存业务。这个时候,银行对于到期的定期存款会采取自动转存的方式,帮你再次存入账户,省去了你亲自去银行办理的时间。

看上去似乎很方便,其实内藏玄机。由银行自动转存的定期存款,利息依然按以往的利率计算。即使今年利率上升,也不会执行,你无法享受到利率增长带来的收益。

举个例子:王丽去年存入50000元定期存款,利率为3%,那么到期她的银行账户资产为51500元。若没有主动办理转存,那么,明年的收益仍为51500元。若今年利率上调为3.5%,则明年到期后银行账户资产为51750元, 这么算下来,就白白损失了250元。

选择定期存款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相对较高的收益。如果因为没有主动转存,那么定期存款的意义就不存在了。所以,一定记得定期存款的时间,及时办理主动转存。

了解了第一个细节后,我们再看看第二个细节。那就是“定活两便储蓄”的陷阱。

所谓的“定活两便储蓄”,是指没有约定期限,一次性存入 ,一次性支出,如果存入时间不满三个月,利息按活期利率计算;如果存入时间满三个月不满一年,则按定期利率的六折计算;存入满一年,才按定期利率计算。

听起来似乎有些绕,其实它相当于商场积分。大多数商场为了保证稳定的客源,而采用会员制,免费办理会员卡。会员每消费一次,积分一次,积分可返现或兑换礼品。

你消费的越多,积分也越多,达到一定的积分,则从普通会员升级到VIP,你将享受更多的优惠。如果一年内你没有消费,即使已经是VIP,也会降为普通会员。

这就相当于“定活两便储蓄”,你存入的钱保证一年后取出,你就是VIP,享受VIP的利率;不够一年 ,则相当于“普通会员”,按活期利率计算利息。

由此可见,“定活两便储蓄”收益是不稳定,它完全根据时间的长短而最终确认利息的收益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尽量确定好金钱的使用时间,以保证金钱产生最大化的效应。

然而,注意了以上两个细节,最后一个细节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定期存款的提取时间。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紧急事件,需要用到钱。而这时又不得不动用定期存款,来解决燃眉之急。

所谓定期存款,故名思议,就是按约定好的时间取出金钱。如果提前支出,支出的金钱利息,则按照当日的活期利率计算;剩下部分到期后,才按定期利率计算。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就如同定期存款。比如我们制定一个年度减肥10公斤计划,每天锻炼一小时,并发朋友圈打卡记录,勉励自己的同时,也请朋友们监督,确保计划按时完成。

然而,往往很多时候,我们只坚持了三个月或半月,就“消失”了。那么,你原本计划的减重10公斤可能仅仅实现了5公斤,自然没有达到你的期望。

这就如同定期存款,没有按约定时间而中断取出金钱,利息则会大大折扣。

综上所述,在储蓄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注意规避以上三个细节,尽量做到:存款到期主动转存、金额支出有序规划,那么就谈不上所谓的“雷区”了。

现实中,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往往很难把握这个度。不知具体该如何做?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学会储蓄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这个困绕即可迎刃而解。

那么 ,有哪些储蓄方法呢。具体如何操作呢?别着急,我们先看一下张倩是什么做的?

张倩是公司白领,月收入10000元,她有个计划,希望在三年内贷款买到人生第一个房子,实现财务自由,成为快乐“财女”。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开源节流是必须的。张倩也很节俭,平时吃饭都是自己做,周末从不与人聚会大吃大喝,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钱存入活期,但是收益却不容乐观。

朋友爱琳在银行工作,她便求助于爱琳,将自己的情况和盘播出,请求支招。爱琳明白后,给她做了如下规划:

每月10000元的收入分别存入三个账户,收入的50%作强制存款,存入定期账户;20%用于应急资金,购买大件及其他物品的支出,存入活期账户;剩余30%作为日常消费,如早餐费、交通费、电话费及各种小物品的购买,放入余额宝或支付宝内。

这样算下去,离张倩三年内贷款买房的计划并不遥远。

不久,爱琳又将张倩的资金作了小小的调整,她建议经倩将原本存入活期20%的资金转换为“七天通知存款”,说白了,就是“利滚利”,七天一个轮回。

七天到期后,结息一次,然后将本金和利息一同进入下一个轮回,循环往复下去,存款收益自然高于活期利率。当急需用钱时,也可以随时支出,不影响使用时效。

经过爱琳细致的调整,张倩的收益又得到新一轮的提升。

那么,现在总结一下这个储蓄方法的具体操作,其实就是将你的收入按比例分配,分别存入不同的账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而定。比如像张倩,将收入的50%用于定期存款,20%用于“七天通知存款”,剩下的30%则用于日常消费。

如果我们能够像张倩一样,按步就班的坚持理财,就可以快速积累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实现财务自由,成为优雅女人。

4.知识要点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首先,我们了解了储蓄的优势。它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高和风险性低的特点。

其次,我们一一排除了储蓄这条路上布满的雷区,学会了如何正确储蓄,储蓄的方法。只要注重勤俭节约、规划得当,实现人生第一桶金就在眼前。

本文金句:

  1. 储蓄,随时随地为你解忧。
  2. 不会储蓄的人,会失去人生的一大乐趣。
  3. 储蓄,不仅仅规划你的钱袋子,也是规划你的人生。

在难也要坚持的句子(深入人心的励志句子)

人的格局一大,就不会在琐碎的事情上沉溺。

没有人帮你,说明老天都觉得,你一个人可以。

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世事无常,总有一段日子是用来浪费的。

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人们害怕失去,但更害怕的是失去了之后,没有更好的东西去代替。

何必把回忆弄得比经历长。

你虚荣可以,但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

你在自甘堕落的时候,全世界都在昼夜狂欢。

在人之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

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劲的。

你一个人,重新开始。

当荷花占据了半个池塘时,开满只需一夜。

白昼解不开的结,黑夜慢慢熬。

我并非无坚不摧,只是有我要保护的人。

没有办法遏制生活的唐突,只愿所向披靡也还有底气。

星星会被人指点,月亮不会。

追求虽苦,但放弃后会更苦。

黎明之前是黑暗。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承载了太多的期许,怎能轻易辜负。

苦尽甘来时,我跟你讲讲来时的路。

我和我,都觉得累,我和我在聊天。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

我们一定要一起成为更好的人。

偷偷努力,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梦想。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才是最早的时候。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你必须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当你走到足够高的高度,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是好人。

梦想不会逃跑,能逃跑的只有你自己。

值得拥有的东西,从来是来之不易的。

你既然认准了一件事,那何必去管别人怎么选。

有些坚强,必将绝处逢生。

你只是在行走,不需要追寻任何人。

世上不知眼前,因为眼睛就这么小。

好好睡一觉,就是人生重启的方式。

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就会有风。

若想让梦想实现,就先从梦中醒来。

没有醒不来的早晨,只有你不敢追的梦。

少年与爱永不老去,即使披荆斩棘。

一直学习,一直自由。

生而为人,请勿虚度光阴。

人生碌碌,得失难量。

当下和未来,都在暗示我要变得有钱。

先努力让自己发光,对的人才会迎着光走来。

孤独很难,优秀的孤独更难。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自己变得优秀。

如果不够优秀,遇见了也不配拥有。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乾坤已定,我要扭转乾坤。

所有的抱怨都有求饶的意味。

仍要去爱那些,将我们连根拔起的东西。

让理想生活的样子,清晰可见。

一生很短,你要大胆。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会成群结队。

谁不不曾是浑身是伤,熬过了就好。

人生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

每一次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

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那些生活的表面。

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

虽然辛苦,但我还是会选择滚烫的人生。

总有人会赢,我就是其中一个。

这世上没有横空出世的幸运,都是不为人知的努力。

你不是天生的失败者,也不是天生的赢家。

虽然很难,但是我回来了。

不必匆忙,不必成为别人,你只需成就自己。

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判很像当初的自己的别人。

好不容易来到这世上,一定要找一件值得你竭尽全力去做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时刻。

忍住没哭的晚上,一定长大了不少。


有什么感受在下方评论

感谢阅读[心]

祝你天天开心[心]

描写夏天夜晚的句子(夏天的夜晚丨蒲希瑶)

作家:蒲希瑶

来自:华容

年级:三年级

学校:马鞍实验学校

夏天的夜晚

夜深了,夏天的夜晚,月亮和星星在空中闪烁着,月亮就像一个大大的圆盘,而星星就像一颗颗小眼睛,正遥望着地球,好似在看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夏天的夜晚,我看见萤火虫在花丛中嬉戏玩耍,他们像提着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在玩捉迷藏。夏天的夜晚还能闻到淡淡的荷花香,只要一闻到荷花的香气,就感觉心情舒畅,充满了活力。

夏天的夜晚,有时也会下起倾盆大雨,虽然下雨,但这会使我们凉爽至极,雨停后,草地上的露珠就会掉下来,滴进土里,滋润大地。在夏天的雨天吃西瓜是最好的,一口咬下去,可以看到,鲜红的汁水从嘴里流进肚子里,再咬一口去西瓜,真是甜津津的。

夏天的夜晚就是这样美丽,这样宁静,令人向往。

责任编辑:棉花糖

2023搞笑句子(社交越来越方便的今天)

编辑导读:一时兴起翻了翻微信里的联系人,发现很多曾经的老朋友已经几年没有说过话了,甚至连朋友圈都关闭了,发消息无人回复,已经成为了“失联人员”,心中难免有些感伤。在社交越来越方便的今天,为什么我们反而和老朋友“失联”了?

前一阵子,派派一时兴起联系了一位老友,朋友十分惊讶,并问道:“怎么突然想起来找我聊天?”派派这才意识到,我们好像已经多年不曾联系了。

如今网络和社交媒体越来越发达和便利,不同于过去我们在同学录里写下号码,多年后却查无此号,现在的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加到微信、QQ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却好像只存在于朋友圈和通讯录之中,我们虽然拥有彼此的联系方式,却还是“失联”了。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向读者朋友们征集了一些真实的“失联”故事,看看网络时代的我们为什么会从亲密走向“失联”。

8位年轻人的“失联”故事:

一、传手写信的猫头鹰

@拉文克劳休息室管理员 23岁 研究生在读

高中时代我曾经有一个笔友,这位笔友是我在某个论坛上认识的。

当时因为我们都喜欢哈利波特系列的故事,也对哈利波特故事中“猫头鹰传手写信”的情景十分着迷,所以我们在论坛上私聊几句后,就爽快地决定通过手写信的方式每月互相写信。

信的内容依托哈利波特的世界观而展开,讲述着我们在想象中的魔法学校霍格沃茨生活学习的故事。这样的情形大概维持到高中毕业,期间我们写过的信件大概可以组成一部哈利波特番外篇了。

但高中毕业后我感觉我们逐渐“失联”了,原因可能会让你觉得大跌眼镜:因为我们互相添加了微信。

实际上,添加了微信后,我们也曾经一度连续几日聊哈利波特以及其它的文学作品、聊未来的大学生活规划……但渐渐地,从手写信中走到“前台”的我们似乎开始不约而同地忌惮起这种身份的暴露感,因此也就逐渐成为了朋友圈“点赞之交”的普通网友。

我曾经也一度希望我们回到当时互相写信的状态,或许他也是,但经历了彼此走向前台的身份袒露,似乎再回到这种状态难免多了几分尴尬,因此也就再未提起此事。

因此,让我体会到“失联感”的最大因素,不是真的失去了彼此的联络方式,也不是因为某些冲突而“老死不相往来”,而是一种戈夫曼意义上的“前台”与“后台”界限消弭后,对舒适社交距离感的打破。

社交媒体的出现扩展了我们与人连接的广度,但却打破了某种应该存在的距离感乃至神秘感。社交媒体似乎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保持联络,但它却消解了许多微妙却十足默契的关系,我与笔友之间的“失联感”或许也来自于此吧。

现在,我只能怀念那段高中时代,那段每月第一天奔向信箱,在干净的桌子上读着对方的信件,用漂亮的字体一笔一划写下自己奇思妙想的时光。

二、赛博分身与明月

@悬罄 23岁 互联网民工

自从X上次在群里说话,已经过去半年了。

半年好像也不是很长,但这不是“没有联系”的半年,而是“联系不到”的半年。微信艾特没人回,打电话也没人接,我们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在这座城市。

这可能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儿,全中国大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亲身感受一个人的逐渐消失,确实不是一种好受的滋味。

有点奇怪的事情是,当他不回大家的微信也不接电话的时候,我居然想不到什么别的方法可以找到他。

想想看,我们和一位旧友的联系居然只剩手机这个小玩意儿而已。它是如此的方便,又是如此的脆弱。一旦一个人抛弃掉这些赛博空间的身份,即使是出于偶然,这个人对于你来说就约等于完全消散了,成为朋友圈照片里的一个影子。

到了这个时候,线上社交好像成为了数亿个赛博分身之间的交谈,嘈杂又虚无,每个人都可以抹掉这些分身,脱离一个群体,就像换一身衣服一样简单。

但是从接到这个小题目开始,我觉得好像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恐怕比起我这个刚毕业一年的年轻人来说,真正的失联故事要深刻得多。实际上这种线上意义的“失联”就是个伪命题。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失联不过是常态罢了。

即使是古代常常以“知己”相称的诗人们,一生往往也见不着几回面。大家哪回碰上了喝点酒,写点诗,拍拍屁股接着游山玩水去了。看看,多潇洒,还能借着酒劲儿整点“桃花潭水深千尺”弄到自己的诗集里头去,指不定就流传千古了呢。

到头来,一个人最大的责任就是走好自己的路子,至于有没有机会走到一块去,那确实是缘分的事情。

所以没有什么好忧愁的。

明月尚在,自古天涯共此时。

三、说句“想你”并不容易

@小泰迪想长头发 23岁 研究生在读

2023年,我认识了和我一起保送高中的两个女生A和B。她们俩来自一个初中,是闺蜜;我来自同区的另一个初中。因为我和她们彼此之间早就听说过对方,所以在保送后的活动中面基时感到格外亲切和兴奋。她们俩很有趣,所以我们很快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在正式上高中、成为同学前,我们每天早晨一起搭A妈妈的车、每天都会聊QQ,我因为和B住得很近,晚上还会一起遛弯……总而言之,我跟她们也建立了她们俩之间的那种闺蜜关系。

后来高中入学,我们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尽管还是挺好的朋友,但是毕竟有了各自的朋友圈,加之A高二就出国了,B的性格也变了很多,所以我们的关系不如往日亲昵了。

高中毕业后,A和B之间还是闺蜜,偶尔会见面。但我和她们之间几乎就处于“失联”状态了。毕业后我与A只见过一次,与B只见过两次(有一次B约我被我“意念回复”了,sad),本科毕业后就更没有联系了。现在我们偶尔还会朋友圈互赞,但是没有再聊过天。

论我与她们之间的失联,我觉得原因有二。一是我们之间的性格本就有很大的差异,三观也有不同。在我们刚认识时,这一点足以被对彼此的欣赏所掩盖,但后来因为无法朝夕相处了,难免会被放大;二是因为一段时间不联系后,再拾起就会觉得尴尬和突然,谁都不好意思再开口了。

就我来说,她们躺在我的通讯录里,在我的朋友圈里,其实找个说话的由头也不难,但是点开她们的头像准备打字时,我会纠结:我这样做会不会太突然了?她们会想联系我吗?我们可以聊点什么呢?于是,又默默地关掉了对话框……

我认为在网络时代,拾起一段“失联”的关系看似更容易了——手段上更便捷,实则更费劲了——感情上更别扭。

对比一下,如果在大街上与一位曾经很亲密、但很久没联系过的好朋友重逢,我们会很欣喜、感慨,因为这个人站在面前,是很立体、生动的形象,我们能直接看出她经历了什么。对女生来说,可能是化妆技术进步了、气质更好了、(头发更少了)等等,很容易找到聊天的话题。

但如果是在线上重新开启联系,面对的是朋友圈中只言片语拼凑的对方,我们无法确认对方真实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加之文字聊天的局限性,我很担心聊天不仅不会重拾我们曾经的情感联结,反而会加深多年不联系的代沟,甚至产生误解。

写完这一段我觉得很难过,很想念她们。但是在我们的共同回忆微乎其微、她们已经很久没发朋友圈我也不知道她们在忙什么的前提下,我突然联系她们说一句“想你”,不是太怪了吗?

四、人海中走散的我们

@Echo 26岁 自由职业者

微信人数有八百多,除去工作相关,朋友同学大概一百多人,但是常联系的屈指可数,其他很多人都沦为点赞之交,这其中就有“失联”的人。

高中不在一个学校,大学她去了喜欢的南方,很远。

尽管高考结束还一起去旅游过,但是当时也觉得不似从前了。大学毕业聚过一次也没什么火花。后来就再没有联系。

至于原因,我认为是由于不在一个学校了,没有了共同的环境和话题,话也就渐渐变少。尤其是初中结束是更为忙碌的高中,没有时间见面。原本这段友谊的基础就不是很牢固,只是从一个男明星开始,那段有趣的生活也是同桌间的常态。脱离了一个具体的环境,没有后续也很正常。

失联的人不只这一个,其实大部分失联还是因为没有共同话题,或者不是互相需要。毕竟能存在于好友列表里的,原本也不都是好友。

有一部分人在社交软件上存在,从来不说话,只是一个维持表面关系的纽带,说明我们认识。第二类人,偶尔有事才说话,是为了利益,或者叫做互相需要。第三类人,点赞之交,说明还愿意看一看,对对方还算认可。

要说想要联系谁,没有。

因为想要联系的只有真的好朋友,这样的友谊也不需要偶尔营业或者努力经营。

五、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tr?bl26岁 劳碌的搬砖工人

小的时候,没有这些电子产品,但是我们却很开心,每天都会和朋友一起愉快的玩耍,和家人一起愉快的生活,白天到黑夜,享受四季的轮回。那是一种隔着屏幕无法拥有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享受着科技的便利,远隔万里一个视频可以见到想见的那个人,但这好像也没有见面来的亲切。

现在的聚会,好多人都是捧着手机在一边玩。总会有人的手机在响,微信在跳跃,将我们拉近又推远。闲下来看着微信通讯录中日渐增多的联系人,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在“失联”的状态,真正联系的没有几个,我们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慢慢的就失联了许多朋友。

六、地图上的四颗棋子

毕业一晃两年多了,曾经大学的室友也各奔东西,四个人呆在四个城市,相同的专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

从前我们有一个群聊,取了四个人名字中的一个字,每天聊八卦、吐槽听不懂的课程、不靠谱的男朋友、问问要不要带饭上来,突然从毕业那一天起,群里陆陆续续不再那么热闹了,最开始我们约定好每周都要视频一次,后来成了逢年过节的问候,再后来就变成了生日的祝福群,原来的置顶也在工作群的挤压下,默默取消了。

突然一天一个姐妹工作中受了委屈,在群里说自己不开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又活络起来,各自说着自己最近的事情,最后点开了视频群聊,聊着聊着眼里都泛起了泪光。

想想原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工作的性质不同,就算在北京,从南边到北边也是难以聚齐,何况我们四个姐妹就像四颗棋子摆在地图上。

几千公里的距离,隔开了面对面的寒暄,但隔不开心底真切的关爱,或许,不应再纠结于过去,亦或恐惧未来种种,把握当下就好啦。

七、万物互联,包括初恋

@一只小比利 27岁 不秃头广告女工

给大家讲一个只存在于我朋友圈的、关于初恋的故事吧。

初恋是我的小学同班同学,我们一直都是很要好的朋友。我是个大大咧咧的女生,和男生们很玩得来。我和他一起在本子上创作各种游戏(类似于现在的桌游),一起玩四驱车,一起玩陀螺,一起耍溜溜球……一起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他其实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男孩,成绩很差,体育也不怎么好,长得其实也一般,但他在我心里,一直发着光。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他说要和我考同一所初中,我很感动,但我知道,他考不上。

六年级的暑假,我给他在校门口的精品店买了情侣项链,他也给我买了情侣戒指,我们第一次牵了手,也是最后的一次。

小学毕业后就没有联系了,今年我已经27岁。我谈过几次恋爱,但好像都找不到小时候的那种感觉。

两年前,我和姐妹们策划了一次大型小学同学聚会,翻遍同学录找同学们的联系方式,我才加上了他的微信。加上之后没怎么聊过天,只是,我得到了一个看他朋友圈的机会。

在朋友圈中,我知道了他现在是个老二次元宅男,朋友圈里全是他精心购置的各种手办。现在的他,已经不再让我心动,但是,也还是很可爱。

偶尔能看到他的生活就够了,就像我,偶尔会怀念起那种懵懂的心动感。现在大家都各有各的生活,就这样远远地看着,互不打扰,挺好的。

过去,这段故事被我归类在了我的童年回忆里。现在,它可以偶尔在我的朋友圈里出现,发着光。

八、静默的“小红点”

@张纸篓 24岁 商业运营

小时候的社交圈子不过学校和家庭,可能方圆不过几百里;长大以后社交距离就越来越远,可能是几百公里的两个城市,可能是几千公里的两个国家,好在时代赋予我们的红利是靠着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了信号的两端。

但是也就在这信号的两端,多少关系疏于沟通,变成陌路,多少浓茶烈酒的感情,变成了点头之交的寒暄。

前几天看到了很久之前屏蔽的一个微信群聊,挂上了一个小红点,才发现,那个静默了好多年的初中班级群里有人说话了。大概是因为一个同学看到了初中老师们的聚会,看到了当年的班主任依然神采奕奕,所以了群里。

过了一会儿班主任发了一条语音,问大家最近都在干什么,群里也就两个男生回了消息,大概其他人也和我一样,看到了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吧。

顺手点开群成员,想回忆一下那个时代的好朋友,那些曾经睡在上下铺、元旦联欢会上一起表演节目、放学一起买炸鸡柳的朋友,但是发现好多人的头像已经换成了没见过的照片,好多人甚至并没有加微信好友,而我们一同静默在一个群聊里,这感觉到底是熟悉还是陌生呢?

现在距离初中毕业,也不过七八年的时间,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依然有被疏于联络而淡漠的关系和逐渐陌生的朋友,说近点可能两句话就能回到学生时代,说远点可能已经变成了点头之交,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就是最亲密的沟通。

梅罗维茨认为:“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地本身, 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1]电子媒介的出现导致了新的信息流动模式,从而生成了新的场景,而新的场景产生就意味着新的社会行为。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无疑是想要帮助人们实现更好的连接,它将真实的人际关系带入到了虚拟世界,与物理空间构筑的地域限制不同的是,网络上存在着海量信息,可以分化出大量的网络场景,但它却在人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一道屏障,这就使网络成为一种新的地缘限制。[2]

于是碍于时间、距离等因素,即使手指轻轻一点就能取得联系,人们却还是与许多人“失联”了。

或许我们还是会想念曾经无话不谈的亲密时光,但大概率也仍然会选择让那些名字静静躺在通录讯中,不去打扰。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简单拥抱了一下月亮,然后把它放回了星空。

参考链接:

1.梅罗维茨.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程光鑫.网络媒介对社会行为的新影响——《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读后感[J].西部广播电视,2023(19):10-11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形容人垃圾的句子(伤感文案丨可怜你一身傲骨)

伤感文案丨可怜你一身傲骨,活得连狗都不如

1、我以后会尽量话少一点不会什么都和你说我知道你已经不耐烦我了我会变乖 变懂事 我不需要安全感。

2、世界上最可笑的是,我知道了真相,你还在那说谎。

3、一眼就看尽的一生,未来还在期待着什么。

4、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学术问题,谁把60分当及格。

5、原来合适的人,不是你拼命去追赶的人。而是在你累的时候,原意拉着你一起走的人。

6、可怜你一身傲骨,活得连狗都不如

7、说不尽的心酸只能当笑谈,数不尽的往事只好随风吹散。

8、一次次失望过后的平静,一定藏着太多的无奈吧。

9、沉默是一个女孩最大的哭声。

10、话题我提的,歉我道的,长篇大论我发的,字我打的最多,你累什么。

11、嘴里坚持着逞强,眼里的泪在投降。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原来我并没那么坚强。

12、其实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一个喜欢的人都没有。

13、我想见你,我去,你来,都行

14、世界上最悲伤的故事、不是孔雀东南飞、而是一觉醒来、物事人非~~

以上内容是关于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和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标题:投资理财的句子经典语录 投资理财的个人格言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2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