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后妈的感悟委屈的句子 当后妈20年后的感悟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做后妈的感悟委屈的句子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当后妈20年后的感悟和做后妈的感悟委屈的句子的精彩内容哦。
做后妈的感悟委屈的句子 当后妈20年后的感悟
(以下故事根据网友倾诉整理)
我还记得和前夫办理离婚手续的那天,是情人节。
那天民政局的窗口挤得水泄不通,周围的人都是来办理结婚证的,唯独我和他是来办离婚。
和人群中一张张洋溢着的幸福笑容相比,我们之间的冷漠僵硬,显得格外突兀。
办完手续走出大厅的那一刻,前夫终于忍不住对我一通抱怨:“你挑的这是什么日子?真晦气!”
“这个家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早离还早超生呢!”我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
离婚后,儿子跟着前夫。那时我把离婚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觉得自己才30岁出头,还年轻,长得还算有几分姿色,什么样的好男人找不到。
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个月后我就再婚了。二婚对象是一个比我大5岁的男人,叫王晓,离异,带着一个10岁的女儿。
王晓为人老实本分,顾家,和我的前夫形成鲜明对比,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嫁给了他。
结婚前他对我没有什么要求,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对他女儿好,最好能够把女儿当亲生的养。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能理解他的想法,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当时我非常自信,觉得不出一个月,我和他女儿的关系就能像亲母女那般。
谁知一年过去了,我和他女儿的关系不仅没有变得更好,反而更糟。这时我才终于明白,人这东西总是高看自己,低估人性。
能把孩子当亲生的养吗?对不起,我真的做不到,我没那么伟大!
王晓的女儿在上小学,学习成绩不好。特别是数学,一直都是三十几分。我看不下去,便每天一有空就抽时间辅导。
三个多月后,他女儿的数学成绩渐渐好转,有一次还考了80多分。我和王晓都高兴坏了,他一直夸我是个好老婆,一家人相处得很融洽。
生活上,她的衣服袜子都是我洗,她喜欢吃荷包蛋,我就早起煎好端去她房间。那段时间我尽心尽力,希望她能从心底认可我这个新妈。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从一开始的抵触,到慢慢叫我阿姨,到后来开始粘我,我心里成就感满满。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出了问题。去年暑假,王晓的前妻把女儿接过去住了一个月,回到家之后,完全变了个人。
我给她布置数学作业,结果发现她一直在玩手机,一道题也没做。我就说了她几句,没想到她当即发飙,说了很多难听的话,骂我是狐狸精。
我当时气得想扇她耳光,想想还是忍住了。只丢下一句,以后再也不会管你,就离开了。
之后的好几天我们都没有说话。王晓知道后,让他女儿给我道歉。迫于父亲的压力,她跟我道歉说对不起。
我看得出来,她既没有诚意也不情愿。但为了这个家,我还是决定这件事就这么过了。
事后一想,要是我的亲生儿子会这样吗?我会因为儿子的几句话,几天都不跟他说话吗?不会的。我和继女之间就像隔了一道墙。始终跨不过去。
为了缓和关系,我给她买了一个很贵的玩偶,等到晚上回到家,发现玩偶的脸已经被涂得面目全非,身上的衣服也被剪得不像样子。
我气得发抖,要是给我自己儿子买,他会高兴得不得了。给别人的女儿买,不但没有好脸色,反而被当成泄愤对象,谁受得了呀?
后来家里添了个浴缸,我没事喜欢在里面泡泡澡。有一天晚上,他女儿也想泡,我就提前给浴缸放好水,刚好买了一些泡澡用的干玫瑰花瓣,我就顺便放了点玫瑰花瓣进去。
谁知他女儿泡着泡着,突然大声哭起来。我和王晓连忙跑进去看,他女儿一边哭着一边穿好衣服跑到爸爸身边。
王晓问她为什么哭,她用小手指着我鼻子说,因为洗澡水里放的玫瑰花瓣把水都染黄了,肯定是我放的花瓣有毒,想要害死她。
呵呵。“害死”两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的那一刹那,我的心彻底凉了。尽管王晓狠狠批评了女儿,但又有什么用呢?
他女儿说出这样的话,那我只能避而远之,和她划清界限吧!
能把孩子当亲生的养吗?对不起,做不到。
离异家庭里的孩子可怜、缺爱,但后妈的真心永远抵不过亲妈的一句话,无论你怎么付出怎么努力,都很难被认可。
所以,既然得不到回报,那我为什么要殚精竭虑,去伺候抚养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 把辛苦挣来的钱留给亲生儿子不好吗?
不是你亲生的,就是和你不亲。况且孩子的开销是非常大的,你能舍得花多少钱?这很现实!
我很理解有些后妈的冷暴力和不闻不问,因为每个人的耐心爱心都是有限的。你没法对待继子女,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那样不计回报的付出。
人都是会偏心的动物,就像养猫一样,哪只更萌更漂亮,就会多分给它一口猫粮。
更何况是两个孩子?一个亲生的,一个别人的,怎么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毕竟,亲生的两个孩子,作为父母的尚且还会偏心不是?
如今,和前夫复婚已是不可能的了,和王晓也是搭伙过日子,至于他女儿,我早已放弃跟她成为母女的幻想,过一天算一天吧。
谁叫我当初任性,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离婚呢?种下什么因就会结什么果。
各位,不要重蹈我的覆辙。如果已有人和我一样,那就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吧,比什么都强!
看完这个故事,我深受触动。谈下我的几点感悟:
第一,没有原则性的矛盾就不要轻易离婚。
世上没有完美的伴侣,《奇葩说》里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婚姻里最好的教养就是容忍。
我们都是俗人,不可避免都是有缺陷的,无法做到任何时候都不犯错。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另一半一个退路的同时,也是给婚姻一条明路。
也许你和你的伴侣有很多矛盾,他可能工作繁忙经常在外,也可能在婚姻中“开小差”了,你对他有种种不满,动不动就想离婚。
但离婚从来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它还牵扯到孩子,有多少人的婚姻,只是为了图一时痛快,最后却让孩子买单?
当你为了逞一时之快,轻易就要离婚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小孩有可能在未来重组家庭中战战兢兢,委曲求全,甚至要面对各种潜在威胁?
因为一个草率的决定,他们一生都将活在缺爱和孤独之中,这是多么惨痛的代价。
不到万不得已,不是什么原则性矛盾,请不要轻易结束一段婚姻。婚姻需要一双近视眼,而不是火眼金睛。
第二,不要试图当孩子的妈,建立“师生情”而不是“母女情”。
孩子有亲妈在,天然和她存在血缘关系。这是无法改变的。
不要想着去取代亲妈的位置。很多时候,即便你掏心掏肺,巴心巴肝,她要是懂得领情还好,如果有一天闹了矛盾或发生不愉快,你们的关系就再也回不去了。
有一句话叫作,亲妈不记隔夜仇,后妈打孩记一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放弃跟她成为母女的幻想,是成熟处理这段关系的第一步。
其次,虽然你们之间不是亲生母女的关系,但因为生活在一起,就有了道义上的义务和责任。我并不赞同有些后妈对继子女的冷暴力和不闻不问,这恰恰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
都说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到处充斥着冷漠,那组建这个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继子女也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份子。他们缺爱、敏感,可能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就在心里推演出无数场戏。
对待继子女,你不能责怪他,打骂他。而是应该引导他、帮助他。就像师生之间的相处那样,尽量规劝,而不是强制改变。
在和继子女的相处过程中把握好度,拎清边界感,和孩子走得近但不要过分近。
任何关系都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适当保持距离,会让你们的关系变得更和谐。
第三,一旦为人父母,就要做好负起责任的准备,把孩子培养长大
就像故事里那位网友说的,好好爱自己的孩子吧,比什么都强。
既然生下了孩子,就要对他负责。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不要缺席。
孩子的幼年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时候。而他的安全感,只有亲爸亲妈才能给。养好自己的娃,让他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好孩子,是你应尽的责任。
离异家庭的孩子本身就更容易缺乏安全感,父母再婚后,如果不能给予适当的关爱,性格很可能会变得内向自卑,甚至产生抑郁症状。
总之,不要让你的孩子用一生去治愈童年,既然生养,就请深爱。
——完——
图源网络,侵删。
做后妈的感悟句子(社会)
社会,不是亲妈,
它不会宠你,惯你,养你,
事事依着你,处处惯着你,社会,就是后妈,它只会逼你,难你,累你,处处刁难你,时时伤害你。社会,会告诉你:
眼泪没用,委屈没用,诉苦没用,可怜更没用!社会就是半点不留情,你不拼,就甭想赢!社会就这么残酷,如果你不想落后,就得努力奔跑,再痛,你也得撑着,再累,你也得扛着,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只会令你更狼狈,低头只会令你更卑微,而且,还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笑柄。不要见谁就倾诉,懂你的人太少,嘲笑你的人太多,有些人就见不得你好,不要见谁就掏心,暖你的人太少,算计你的人太多,有些人就巴不得你穷,再多的泪水,只会淹没你自己,再多的解释,除了感动你自己,其它的,一无是处。社会,就是后妈!有苦难言,你得咽下去;有泪在眼,你得憋回去;有累在身,你得扛下去。
如果说亲妈,给你的是一个单纯美好的生命,那么后妈,给你的是一场酸甜苦辣的人生。社会,就是后妈!
不经历,不知道酸甜苦辣;不走过,不知道摸爬滚打;不遇事,不知道人心真假!生活,就是鞭子,不奔跑就得挨打,不努力就得受罚。
社会,就是后妈,
不争取就得落后,不拼搏就得倒退,
没人在乎你是否满身伤痕,
没人心疼你是否精疲力尽,
所以,在鞭子没落下的那一刻,
你必须往前冲,
哪怕是爬,也要拼命的前行。
活着,每个人都很累,
谁不想简单的活,谁不想快乐的过,
谁不想真真诚诚的做人,
谁不想踏踏实实的做事,
谁不想彼此之间,
多些互相理解,少些互相猜忌,
但是,社会不允许,
逼着你脱胎换骨,逼着你破茧成蝶。
努力吧,
别因坎坷而止步,别因挫折而后退,
现在,你所流过的泪,
走过的路,吃过的苦,
忍过的痛,受过的罪,
都是你人生的积累,阅历的沉淀,
是你余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恋情,
但是,你不能有一个烂透的人生。
社会,是什么!
是最严厉,最残酷的后妈!
它容不得你有一点放松,
你不争,就会落后;
它看不得你有一丝脆弱,
你不强,就会痛苦!
生活,生不易,活不易,
生活,甭提有多么不易!
唯有酸甜苦辣全都经历,
才不负这一生匆匆来去。
形容母女情深的句子(母爱的羁绊)
据统计,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考虑自杀的最大因素,来自父母。
这太令人震惊了吧?!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尤其在说到母爱时,我们的脑海中会迅速浮现出“伟大”、“无私”等形容词。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句话并不是说父母不会犯错,而是重点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好的,无论是是溺爱纵容还是严厉管教,都是出自一片爱子之心,但是,用错了方法的爱,往往让子女受伤更深,却不自知。
爱来自于父母,伤害往往也来自于父母。而且,无论是爱还是伤害,都将被孩子继承下来,传给下一代。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出发,剖析了母女关系中复杂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疗愈母亲所带来的创伤。文字平实温暖却又发人深省,书中例举大量女儿们的心声,引人共鸣,心生同情。
当我看到其中一些章节的内容时,也会不自觉地结合之前看过的现实例子,带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喜欢看湖南卫视《少年说》节目,因为它像挑破现实表皮的一根细针,露出平静的表面下那些真实的冲突和创伤;它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中国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种种问题。
节目中,无数受伤的孩子登上勇气台,对父母喊出心声,令人动容,引人反思。
接下来,我想结合节目中一些孩子的陈述,根据《母爱的羁绊》中的相关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一些建议,与各位家长共勉。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我们探讨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对母亲角色进行口诛笔伐,也不是为了将责任甩锅给“原生家庭”,而是为了找到创伤的源头,是为了更好的自我疗愈,摆脱母爱的羁绊,是为了创伤不再代代相传。
《母爱的羁绊》:自恋型母亲的3种类型
作者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是著名的治疗家庭问题方面的专家,已有28年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她通过临床工作研究大量的案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了自恋型母亲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儿,有很深的负面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麦博士在写作本书时,得到了她那位曾经羁绊她的母亲的支持,虽然老太太担心会被女儿写成一个坏妈妈,但终究还是祝福了女儿,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
“自恋”一词最早出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纳喀索斯是一位非常英俊的少年,他被自己的倒影所迷住,不吃不睡,无法自拔,最终憔悴而死。
自恋就是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自我陶醉的行为表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自恋归为一种人格障碍。
事必躬亲型、心不在焉型和这两种类型的混合型,是自恋型母亲的3种类型。1、事必躬亲型母亲
对女儿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她们为孩子付出一切,并沾沾自喜甚至自我感动着,却对女儿的真正需求毫无察觉。
正如那个把女儿娇惯成“高商低能”的妈妈:
小时候,女儿吃饭不会用筷子,她却不教,只给女儿一个勺子,每次吃饭,她总是不断往女儿碗里夹菜,女儿只管低头吃,导致她上高二了还不太会使用筷子。
当同龄的孩子们已经会自己挑选各种款式的衣服,而她竟然连衣服型号是什么都不知道。
当同龄的孩子们都能为自己的事情拿定主意,而她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父母做主。
初二的时候,他们才尝试让我自己穿衣服,前几天,他们才开始让我自己倒热水。
高二了,白天和同学们出去玩,他们都要接送。
在家里,他们什么事都不会让我去做,就连插个电源,都怕我一不小心就触电。
事必躬亲型母亲在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她们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权利,干涉了孩子的成长,她们自以为的爱,实际上带来的却是伤害。女儿被无用感包围,无法认同“低能”的自己,甚至很可能会成为“巨婴”。
2、心不在焉型母亲
顾名思义,心不在焉型母亲心里没有足够的位置来容纳孩子。
这个类型的母亲,或过分关注自我,或“重男轻女”,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妈妈心目中无足轻重。
被妈妈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内心总有缺憾。
《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她的母亲对两个哥哥砸锅卖铁,有求必应,但却连辅导材料都舍不得给她买,不愿意供她上大学。
3、混合型母亲
事必躬亲型和心不在焉型的混合体,行为表现有些分裂。
比如电影《母女情深》里的那位母亲,总是紧张兮兮地反复检查自己的女婴还有没有呼吸。她甚至通过摇晃女儿,把她吵醒进行确认。而当婴儿哭闹时,她才放了心,然后关起门,让孩子一个人在摇篮里继续哭。
作者还在书中刻画了母性自恋的6张面孔,分别是:浮夸外向型、成就导向型、心身疾病型、成瘾性、不怀好意型和情感饥渴型。
细心观察,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标的例子。
《母爱的羁绊》:自恋型母亲和女儿的互动方式——
你觉得自己不是自恋型母亲?
据说90%的母亲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哦!
以下,欢迎对标自查:
1、女儿总是想得到爱和赞许,但是却永远无法取悦母亲。
有位妈妈总爱把女儿和她的学霸闺蜜放在一起比较,为了打压教育女儿,甚至残忍地对女儿说:
你看你成绩那么差,为什么她会跟你做朋友?
当女儿委屈地向她喊话:“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为什么你不看一下?”
妈妈却固执地表示,“我是为你好,因为如果不打压,你很容易会飘。”
其实女儿的诉求很简单,她知道别人很优秀,可自己也很努力了,她只希望妈妈不要总是再拿别人家的孩子跟她比较,希望妈妈可以多夸夸她。
然而在这位妈妈看来,所有夸赞的话语都犹如“糖衣砒霜”,只有不断打击、打击、再打击,才是真正“为你好”。
2、母亲更在意事情看上去好不好,而不是你感觉怎么样。
有位妈妈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喜好,强制决定孩子应该上哪些兴趣班。
女儿向“霸道”老妈发出了灵魂质问:“妈妈,非洲鼓、舞蹈、美术、乒乓球……都是你喜欢的,没有一个是我喜欢的。”
妈妈表示,觉得孩子的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能因为不喜欢就不上这些兴趣班,她说最近又给孩子看了很多特长班:骑马、跆拳道、羽毛球,而且还报了一个化妆班。
“化妆班,化妆,很美的!”
3、母亲爱挑毛病,指责别人。
这大概是很多母亲的通病了,我的小姑子就曾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埋怨自己的妈妈“毒舌”。
节目中了有一位女生吐槽:我的妈妈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的毒。
哦吼,你真是一个人才,你怎么考成这个鬼东西的呢?你要是再考成这样,你就不用来学校了。哪凉快哪呆着去,你看看我的智商,再看看你的,真是半点没有遗传。
你看看你,眼睛都长哪里了,你哪里觉得这个衣服好看,这面料又土又旧又廉价又幼稚,请问你买回来干嘛,做装饰品吗?
你以后要是再买这样的衣服,我就把你的和你的衣服,一起丢出去。
但是我就是啥不也不干,你还是不肯放我过。我弟在写作业,你就会来一句:
“哎呀呀呀呀,你说说你,以后要好好学习,不要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真是一塌糊涂,喔呦,啥都干不了。”
总是对女儿冷嘲热讽,还自诩“犀利直白并无不妥,是有效的沟通方式”,孰不知,柔软的舌头最伤人!
4、女儿和妈妈之间没有隐私,她不尊重你。
查手机、偷看日记大概也是很多妈妈的“拿手好戏”。
这不,有位妈妈强势地对女儿说:“我特别想要知道你的全部。”
因为老师拖堂,女儿比平时放学晚了点,一到家妈妈就开始夺命三连问:
你为什么这么晚回家?
是不是早恋了?
不是早恋为什么这么晚回家?
“我的事情,我妈妈全都知道。我觉得手机是我最后的私人空间了所以我改过几次密码,但在我妈妈眼里,改密码=有秘密=早恋。
我妈妈会半夜进我的房间,用我的指纹开过我的手机。”
5、母亲会嫉妒女儿。
6、不支持女儿的自我表述。
7、家里所有的事都得围着母亲转。
8、母亲没有同情心。
9、母亲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10、自恋的母亲会把女儿当朋友,而不是女儿。
【互动:以上你中了几条?还能理直气壮认为自己不“自恋”的妈妈请举手!】
自恋型母亲的女儿们
自恋型母亲养育大的女儿,最终却会成长为两类人:高成就动机型和自我破坏型。
这两类孩子看似成长路径、人生成就完全不同,但是其内心本质是一样的,通常会有以下特征:低自我价值感、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
自我破坏型的人的特点:容易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用各种成瘾物来麻痹痛苦;在自我破坏的生活方式中无法自拔;成就水平很低。
她用行动和境遇“迎合”自恋的母亲,向她证明自己确实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高成就动机型代表人物:《都挺好》苏明玉
因为遇到了亦父亦师的蒙总,对苏明玉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努力奋斗,成为更好的人”这一信念支撑了她的整个成长,她终于可以在母亲面前挺起腰杆,证明自己的优秀和价值。然而她还是不快乐,自恋型母亲带给她的创伤,伴随着她半生的挣扎。
有自恋型母亲,女儿们该如何自我疗愈?
简而言之,接受过去,改变自己。
第一步,认识到自恋母亲的客观存在,接受母亲的缺点。
《奇葩说》中,有一次马东和蔡康永谈到“原谅”。
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说:“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第二步,真实地面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情绪,感受真实的情感。
过去的伤害是真实存在的,怨恨也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女儿们大可不必自我谴责,不必怀着“不原谅”的愧疚,可以选择“算了”,然后继续好好的生活。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妈妈,也没有绝对的坏妈妈,尽管母亲有自恋人格障碍,但她也非一无是处,女儿们不要忘记母亲给予你的礼物,比如生命、天赋、明亮的眼睛等等,并始终对此感恩。
第三步,重建积极的观念,心理上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终结“自恋遗传”
心理上从母亲身边独立出来,《母爱的羁绊》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① 弄明白母亲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你身上的;
② 理解并解决妈妈和其他人的嫉妒;
③ 消除内化的负面观念。
不必讨好,也不要期待妈妈的改变,当自己跟妈妈的意见不符时,坚持自己独立思考。
情感的遗传如同基因遗传一样,代代相传,一些家族传承着令人喜悦、赞叹,以及让孩子心怀感激和自豪的品质,另一些则让人心碎,并且具有破坏性,它们不应该传给我们的后代!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学会共情。即同情理解母亲,也能换位在孩子的立场去接纳她。
2、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不做把情绪甩锅给孩子的母亲,更避免暴力对待孩子。
3、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教会孩子敢于做真实的自己,不在刻意讨好中迷失自己,也不对别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坚持独立思考,勇于承担。
4、父母爱孩子,是因为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因为他们能做什么。用无条件的爱滋养孩子,而非用自我的价值认定羁绊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无条件被爱,被接纳。
写在最后:
不用担心从自己的母亲那儿习得了“自恋人格障碍”,接受现实,积极自我疗愈。但愿这本书,也能带给你智慧、勇气和力量。
附上《母爱的羁绊》目录,给需要的人——
直接戳下方链接可购买——
《母爱的羁绊》
¥35
购买
——感谢阅读——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婉转形容月经痛的句子(来)
每个月一次的大姨妈,让很多女性都痛苦不堪,特别是在经期很容易出现各种不适的女性,往往在月经期会更加难受。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经期的各种不适,以及关于“大姨妈”的小知识。
月经期的不适感
①经期腹痛
这点应该说很多女性都有,有些人可能是原发性的痛经,多因为体内前列腺素增加,该物质越多,痛经越厉害,严重时可以服用止痛药。但有些人就属于继发性的痛经,最常见的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就需要治疗了。
②经期发热
可能是阴虚体质导致的,也可能是饮食不当导致的。如果很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体内会淤积很多热气、邪气,人体会发热,但是体温却不会升高。
③经期腰痛
多数人在月经来之前,就有腰痛现象了,除了腰痛还会有耳鸣、头晕等现象,多是生理反应,无需治疗。但也可能是腰椎出现了病变,因为经期盆腔会充血,由于病变血液运行出现障碍就会疼痛。
④经期头痛
这一点也很常见,一种可能是因为经期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或有高泌乳素血症;另一种可能是因为大脑供血不足。
大姨妈的小知识
①同宿舍女生月经期为何相近?
月经受到大脑的调控,环境或情绪会影响月经,当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很多习惯都相似,神经系统就会对卵巢调控,导致大家的经期相近。
②月经期能不能拔牙?
拔牙、做手术都需要避开月经期,因为这个时候女性的抵抗力比较差,局部血运丰富,如果此时拔牙或手术,出血量比平时多,也更容易受到感染。
③能不能过性生活?
有些人觉得月经期不会排卵,自然不需要避孕,但有时候也有意外出现,月经期同房也可能怀孕。另一方面,经期过性生活还很容易让女性感染炎症,也容易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管是哪种情况,对女性的创伤都是很大的。
婉转形容月经痛的句子(6个缓解痛经的小贴士)
没体验过痛经的人,永远理解不了来月经时痛得直打滚、冒冷汗的滋味,也理解不了月经期痛经女性的那种绝望。
但这都没关系,今天来给痛经的女性们说说,月经期痛经到底应该怎样做能够缓解月经期带来的疼痛。
1. 多喝热饮
疼痛时,喝些热饮,无论是热水、热红糖水、热牛奶效果都是一样的,可以舒张血管,有对抗前列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不要吃生冷食物,不要喝咖啡、茶叶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
2. 暖胃暖背
把热水袋放在胃部和/或背部,能有效缓解痛经。
3. 穿着宽松的衣服
衣服尽量比较宽松,不要把腹部勒得太紧,因为挤压腹部会加重痛经。有些女性朋友会弯下腰用手使劲挤压肚子,这种动作是不可取的。
4. 伸展放松运动
做一些瑜珈动作,肌肉的伸展对缓解痛经有会有一定效果。如:卧束角式仰卧,背部下方垫一个枕头,弯曲两膝向外,脚底脚趾相对,两手心向上放在身体两侧,闭上眼睛,保持一段时间。
5. 平时多运动
多运动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松弛平滑肌,增加子宫供血量和血流速度,缓解痛经,如慢跑、游泳、健身操等。
6. 药物治疗
如服用解痉镇静剂:常选用阿司匹林类、阿托品、654-2等;痛经出现时开始使用,但是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药物耐受。
注意: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各不相同,应与医生配合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对各种方法的反应,来确定适合自己的应对方法。
#她健康家幸福#
以上内容是关于做后妈的感悟委屈的句子和当后妈20年后的感悟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