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韩在线翻译

国学综合

汉译韩在线翻译

真理权杖围观:℉更新时间:05-25 02:41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汉译韩在线翻译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和汉译韩在线翻译的精彩内容哦。

汉译韩在线翻译

汉译韩在线翻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21日)发表《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

白皮书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包括七个部分,分别为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白皮书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白皮书指出,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当前,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白皮书说,新疆属于新疆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新疆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央视记者赵晶)

全文如下:

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

(2023年7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

三、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四、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五、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六、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七、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结束语

前言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著名的“丝绸之路”在此将古代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使其成为多种文明的荟萃之地。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境内外敌对势力,特别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以下简称“三股势力”),为了达到分裂、肢解中国的目的,蓄意歪曲历史、混淆是非。他们抹杀新疆是中国固有领土,否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流、多宗教并存等客观事实,妄称新疆为“东突厥斯坦”,鼓噪新疆“独立”,企图把新疆各民族和中华民族大家庭、新疆各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割裂开来。

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容否定。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从来都不是什么“东突厥斯坦”;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与中华文化相融合的伊斯兰教扎根中华沃土并健康发展。

一、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历史上,养育中华民族及其先民的东亚大陆,既有农耕区,也有游牧区等。各种生产生活方式族群的交流互补、迁徙汇聚、冲突融合,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王朝夏、商、周先后在中原地区兴起,与其周围的大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逐渐融合形成的族群统称为诸夏或华夏。经春秋至战国,华夏族群不断同王朝周边的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等7个地区,并分别联系着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周边诸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再次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朝以后,历代中原王朝时强时弱,和西域的关系有疏有密,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治时紧时松,但任何一个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西汉前期,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控制西域地区,并不断进犯中原地区。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措施反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联合月氏、乌孙等共同对付匈奴。公元前127年至公元前119年,3次出兵重创匈奴,并在内地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先后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在轮台等地进行屯田,并设置地方官吏管理。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麓的匈奴日逐王降汉,西汉统一西域。同年,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公元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

三国曹魏政权继承汉制,在西域设戊己校尉。西晋在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己校尉管理军政事务。三国两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丁零、乌桓等民族部分内迁并最后与汉族融合。327年,前凉政权首次将郡县制推广到西域,设高昌郡(吐鲁番盆地)。从460年到640年,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以汉人为主体居民的高昌国,历阚、张、马、麴诸氏。隋代,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地区的范围。突厥、吐谷浑、党项、嘉良夷、附国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于阗王国自称唐朝宗属,随唐朝国姓李。宋代,西域地方政权与宋朝保持着朝贡关系。高昌回鹘尊中朝(宋)为舅,自称西州外甥。喀喇汗王朝多次派使臣向宋朝朝贡。元代,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1251年,西域实行行省制。明代,中央政权设立哈密卫作为管理西域事务的机构,并在嘉峪关和哈密之间先后建立安定、阿端、曲先、罕东、赤斤蒙古、沙州6个卫,以此支持管理西域事务。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国西北国界得以确定。此后,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府体制。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1912年新疆积极响应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的一个行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新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疆土既有割据时期又有统一时期,统一与割据交替循环,国家统一发展始终是主流方向。同中原地区不同时期曾经存在诸侯国或割据政权一样,新疆地区也多次出现地方政权割据情况,但不论这些政权割据时间有多长、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走向重新统一。历史上,西域不同时期曾经存在的“国”,包括城郭诸国、行国、封国、王国、汗国、王朝、属国、朝贡国等形态,无论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还是宋代喀喇汗王朝、高昌回鹘王国等,元代察合台汗国,明代叶尔羌汗国,都是中国疆域内的地方政权形式,都不是独立的国家。即便是地方割据政权,也都有浓厚的中国一体意识,或认为自己是中原政权的分支,或臣属于中原政权。宋代著名历史文献《突厥语大词典》将当时中国分为上秦、中秦和下秦3部分,上秦为北宋,中秦是辽朝,下秦为喀什噶尔一带,三位一体为完整的秦。在《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汉人被称为桃花石,相应在《突厥语大词典》词条里,回鹘人被称为塔特·桃花石,也有的直译为中国回鹘人。在喀喇汗王朝钱币上,常有桃花石·布格拉汗、秦之王以及秦与东方之王等称呼,标示是中国的一部分。

二、新疆从来不是“东突厥斯坦”

突厥是6世纪中叶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于552年消灭柔然汗国,建立突厥汗国。583年,突厥汗国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势力。630年,唐朝发兵击败东突厥汗国。657年,唐朝联合回纥灭西突厥汗国,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682年,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葛逻禄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因功被册封为怀仁可汗,在漠北建立回纥汗国。突厥作为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也随着汗国的消亡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中亚西亚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多个新的民族,新的民族与古突厥民族有本质区别。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把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更不存在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各种语言的划分,一些国家的学者和作家频繁使用“突厥斯坦”一词,指代天山以南到阿富汗北部,大体包括新疆南部到中亚的地域,并且习惯以帕米尔高原为界,将这一地理区域分为“西突厥斯坦”和“东突厥斯坦”。19世纪末20世纪初,“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潮传入新疆以后,境内外分裂势力将这个地理名词政治化,将其内涵扩大化,鼓噪所有使用突厥语族语言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联合起来,组成政教合一的“东突厥斯坦国”。所谓的“东突厥斯坦”论调,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国外反华势力企图分裂中国、肢解中国的政治工具和行动纲领。

三、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原各族和文化同周边诸族和文化连续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先秦时期的华夏族群,经过长期与周围族群的多元融合,特别是经过春秋战国500余年大动荡的交汇与融合,至秦汉之际,进一步与周围族群融合为一体,形成以中原人口居多的汉族,并从此成为中国历史进程的主体民族。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向中原大迁徙,出现了大融合的局面。13世纪元朝建立,规模空前的政治统一局面推动了规模空前的民族迁徙,形成了元朝境内广泛的民族杂居局面。中华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最终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多民族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

新疆地区自古就同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联系。早在商代,中原同西域就有玉石贸易。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唐代“绢马互市”持续繁盛,“参天可汗大道”直通内地,沿途驿站星罗棋布,成为西域先民同中原密切联系的纽带。于阗乐、高昌乐、胡旋舞等西域乐舞深入宫廷,长安城流行西域风。出自今新疆库车的龟兹乐享誉中原,成为隋唐至宋代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共赴国难,共同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篇章。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民族关系进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最早开发新疆地区的是先秦至秦汉时期生活在天山南北的塞人、月氏人、乌孙人、羌人、龟兹人、焉耆人、于阗人、疏勒人、莎车人、楼兰人、车师人,以及匈奴人、汉人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柔然、高车、嚈哒、吐谷浑,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回纥,宋辽金时期的契丹,元明清时期的蒙古、女真、党项、哈萨克、柯尔克孜、满、锡伯、达斡尔、回、乌孜别克、塔塔尔族等,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包括汉族在内的不同民族的大量人口进出新疆地区,带来了不同的生产技术、文化观念、风俗习惯,在交流融合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他们是新疆地区的共同开拓者。至19世纪末,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主要民族定居新疆,形成维吾尔族人口居多、多民族聚居分布的格局。各民族在新疆地区经过诞育、分化、交融,形成了血浓于水、休戚与共的关系。各民族都为开发、建设、保卫新疆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新疆的主人。目前,新疆共生活着56个民族,是中国民族成分最全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新疆地区既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组成部分。

新疆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始终和中华各民族关系演变相联系。各民族有隔阂冲突更有交流融合,团结凝聚、共同奋进始终是主流。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内的中华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四、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

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曾经有乌护、乌纥、袁纥、韦纥、回纥等多种汉译名称。回纥人为了反抗突厥的压迫和奴役,联合铁勒诸部中的仆固、同罗等部组成了回纥部落联盟。744年,统一了回纥各部的首领骨力裴罗受唐朝册封。788年,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自请改为“回鹘”。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外,其余分为3支: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后分布在中亚至今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人相继融合了吐鲁番盆地的汉人、塔里木盆地的焉耆人、龟兹人、于阗人、疏勒人等,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元代,维吾尔族先民在汉语中又称畏兀儿。元明时期,新疆各民族进一步融合,蒙古人尤其是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基本和畏兀儿人融为一体,为畏兀儿补充了新鲜血液。1934年,新疆省发布政府令,决定统一使用维吾尔作为汉文规范称谓,意为维护你我团结,首次精确表达了Uygur名称的本意。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受突厥人奴役,两者是被奴役和奴役的关系。维吾尔族先民回纥早期受突厥统治,在唐朝军队支持下,起兵反抗东突厥汗国,并先后攻灭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灭亡后,一些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向西迁徙,其中一支长期辗转西迁小亚细亚,融入当地诸族。维吾尔人不是突厥人的后裔。

近代以来,一些“泛突厥主义”分子以西迁的部分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部落融入当地诸族为借口,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各民族都说成是突厥人,这是别有用心的。语族和民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裕固、撒拉等民族,他们都具有各自历史和文化特质,绝不是所谓“突厥族”的组成部分。

五、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秦汉雄风、盛唐气象、康乾盛世,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辉煌。多民族多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古以来,由于地理差异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华文化呈现丰富的多元状态,存在南北、东西差异。春秋战国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体形成。秦汉以后,历经各代,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通过迁徙、聚合、战争、和亲、互市等,各民族文化不断进行交流交融,最终形成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

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地区就是中华文明向西开放的门户,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传播的重地,这里多元文化荟萃、多种文化并存。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长期交流交融,既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文化始终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始于先秦时期。到汉代,汉语已成为西域官府文书中的通用语之一,琵琶、羌笛等乐器由西域或通过西域传入中原,中原农业生产技术、礼仪制度、汉语书籍、音乐舞蹈等在西域广泛传播。高昌回鹘使用唐代历书,一直延续到10世纪下半期。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是当时新疆地区民汉语言并用、文化繁荣景象的写照。宋代,天山南麓的佛教艺术依然兴盛,至今仍留有大量遗迹。西辽时期,契丹人征服喀喇汗王朝,控制新疆地区和中亚,典章礼制多沿袭中原旧制。元代,大批畏兀儿等少数民族移居内地生活,学习使用汉语,有的参加科举考试并被录用为各级官员,涌现了一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农学家、翻译家等,有力推动了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同域外文化既吸收又冲突的过程中徘徊发展。近现代以来,在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影响下,新疆各民族文化向现代转型,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达到新的高度。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史无前例的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历史证明,新疆地区凡是多语并用、交流频繁的时期,也是各民族文化勃兴、社会进步的时期。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繁荣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的重要历史经验。

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之前,包括维吾尔族文化在内的新疆各民族文化已在中华文明沃土中枝繁叶茂。源自7世纪的阿拉伯文明体系的伊斯兰文化,直到9世纪末10世纪初,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才对新疆各民族文化发生影响。宗教对文化的影响,既有自愿接受的途径,也有通过文化冲突甚至宗教战争的强制方式。在新疆,伊斯兰教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一种方式进入,这导致佛教流行时期创造的新疆各民族文化艺术遭到严重破坏。伊斯兰文化传入新疆,新疆各民族文化既有抵制,更有选择性吸收和中国化改造,既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产生于9世纪至10世纪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经过柯尔克孜歌手世代传唱与加工,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巨著。15世纪前后,蒙古族卫拉特英雄史诗《江格尔》在新疆地区逐渐形成,与《玛纳斯》《格萨尔王传》一起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3部最著名的史诗。维吾尔族文学佳作纷呈,代表作《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突厥语大词典》《十二木卡姆》等,都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新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基。历史上,凡是中央王朝对新疆进行有效治理、社会稳定的时期,新疆各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交融就畅通,经济文化就繁荣兴旺;凡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秉承中华文化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对多元文化吸收融合、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的特征就越明显,新疆各民族文化就越进步。新疆各民族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与时俱进,树立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与世界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六、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宗教的国家,除了组织性、制度性较强的几大宗教外,还存在大量的民间信仰。除了道教和民间信仰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之外,其他都由国外传入。新疆地区历来也是多种宗教信仰并存,一教或两教为主、多教并存是新疆宗教格局的历史特点,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

新疆多种宗教并存格局形成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新疆流行的是原始宗教。大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入新疆地区,4世纪至10世纪,佛教进入鼎盛时期。同期,祆教流行于新疆各地。至16世纪末17世纪初,藏传佛教在北疆地区逐渐兴盛起来。道教于5世纪前后传入新疆,主要盛行于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清代传播至新疆大部分地区并一度复兴。摩尼教和景教于6世纪相继传入新疆。10世纪至14世纪,景教随着回鹘等民族信仰而兴盛。

9世纪末10世纪初,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兰教,并于10世纪中叶向信仰佛教的于阗王国发动40余年宗教战争,11世纪初攻灭于阗,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结束了佛教在这个地区千余年的历史。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传播,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日趋衰落。14世纪中叶,东察合台汗国统治者以战争等强制手段,将伊斯兰教逐渐推行到塔里木盆地北缘、吐鲁番盆地和哈密一带。至16世纪初,新疆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并延续至今,原来当地居民信仰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逐渐消失,佛教、道教仍然存在。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人接受了藏传佛教。约自18世纪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新疆。

新疆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宗教。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观等宗教活动场所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3万人。其中,清真寺2.44万座,佛教寺院59座,道教宫观1座,基督教教堂(聚会点)227个,天主教教堂(聚会点)26个,东正教教堂(聚会点)3座。

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坚持政教分离原则。任何宗教不得干预政治、干预政府事务,不得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教育、婚姻、计划生育等,不得利用宗教妨碍正常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新疆全面贯彻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既尊重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决不允许在信教和不信教、信这种教和信那种教、信这一教派和信那一教派群众之间制造纷争。新疆始终坚持各宗教一律平等,对所有宗教一视同仁,不偏袒某个宗教,也不歧视某个宗教,任何宗教不得享有超越其他宗教的特殊地位。新疆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无论什么人、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只要违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中国宗教发展的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才能更好地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也证明,宗教只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防止一切“去中国化”倾向。必须大力培养和提倡世俗化现代化的文明生活方式,摒弃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必须弘扬宗教中国化的历史传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中国各种宗教,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积极引导包括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走中国化道路。

七、伊斯兰教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唐宋时期,在高昌回鹘王国和于阗王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民众普遍信仰佛教。元代,有大量回鹘人改信景教。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维吾尔族群众信奉其他宗教,也有许多人不信仰宗教。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兴起和伊斯兰教由西向东扩张有关。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不是当时民众主动改信和转型,而是宗教战争和统治阶级强制推行的结果。虽然这种强迫并不影响今天尊重维吾尔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的权利,但它是一个历史事实。伊斯兰教既不是维吾尔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先民在接受伊斯兰教过程中,既保留了这些民族原有的信仰和文化传统,又吸收了新疆地区其他民族和内地的文化,一些原有的宗教观念、仪式、风俗习惯经演化得以存续,并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新疆伊斯兰教。例如,伊斯兰教原本反对崇拜安拉之外的任何人或物,但维吾尔等民族至今仍有麻扎崇拜,这是伊斯兰教本土化最典型的表现。在麻扎上立高杆、挂旗幡、悬羊皮等习俗,则是萨满教、佛教等多元宗教的遗存。又如,始建于乾隆年间的伊宁拜图拉清真寺、乌鲁木齐陕西大寺等,在修建时采用了内地传统梁柱式结构。这都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受国际宗教极端主义思潮影响,宗教极端主义在新疆滋生蔓延,导致暴恐案事件多发频发,给新疆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宗教极端主义披着宗教外衣、打着宗教旗号,宣扬“神权政治论”“宗教至上论”“异教徒论”“圣战论”等,煽动暴力恐怖,制造族群对立。宗教极端主义与伊斯兰教等宗教倡导的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背道而驰,其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反宗教的。宗教极端主义是对宗教的背叛,绝不能把宗教极端思想同宗教问题扯在一起,绝不能用宗教问题来替宗教极端思想作说辞,绝不能借口涉及宗教问题而推脱清除宗教极端思想的责任。新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采取坚决措施,依法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沉重打击了暴恐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遏制了宗教极端思想的滋生蔓延,满足了新疆各族人民对安全的殷切期待,保障了基本人权,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是人类正义、文明对邪恶、野蛮的斗争,理应得到支持、尊重和理解。国际上有的国家、组织或个人,奉行反恐和人权“双重标准”,对此横加指责,胡说八道,完全违背了人类公理和基本良知,这是一切爱好正义和进步的人所绝不能答应的。

结束语

历史问题是重大原则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问题,科学回答新疆若干历史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关系中国的统一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

当前,新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空前繁荣,宗教和睦和顺,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新疆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境外敌对势力与“三股势力”沆瀣一气,杜撰历史、歪曲事实,逆历史潮流而动,其结果必将被历史和人民所唾弃。

新疆属于新疆各族人民,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和追求。当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思想觉悟高的经典句子(世界哲学名人语录100句)

苏格拉底(古希腊):

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1.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2.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3. 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4. 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5. 逆境是磨练人的最高学府。

柏拉图(古希腊):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6.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7. 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8. 无论你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无论你从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悔恨。

9.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10. 把你的脸迎朝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

11. 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12.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13.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14.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15. 谬误有多种多样,而正确却只有一种,这就是为什么失败容易成功难脱靶容易中靶难缘故。

尼采(德国):

尼采(1844年 --- 1900年),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16.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7.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18. 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相信你了。

19. 千万不要忘记:我们飞翔得越高,我们在那些不能飞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20.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叔本华(德国)

亚瑟·叔本华(788-1860),德国哲学家,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他以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而闻名。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但是,通过更进一步审视,他的哲学和东方的思想相呼应,特别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他的思想广泛地影响了哲学、心理学、音乐和文学等领域。

21.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22. 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23.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24.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25.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黑格尔(德国)

黑格尔(1770—1831)德国最伟大哲学家之一。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德国古典哲学运动巅峰,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以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其思想体系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主要源流。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

26. 存在即合理。

27. 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28.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29.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30. 真正的悲剧不是产生在善恶之间,而是出自两难之间,是两种合理性的碰撞。

康德(德国):

伊曼努尔·康德,出生于柯尼斯堡,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其一生深居简出,终身未娶,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

31.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32. 自由不是让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教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33. 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34. 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他的时代,他的美德和伟大却属于自己。

35. 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阿尔贝加缪(法国):

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他被成为“年轻一代的良心”,如今,半个多世纪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缪著作及其思想的重要性。

36. 只要我能拥抱世界,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37.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38. 多少人犯下罪行仅仅因为不能忍受邪恶!

39. 当我听某个人说话听烦了,想要摆脱他时,就装出欣然同意的样子。

40. 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 ,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卢梭(法国)

卢梭 (1712年 —— 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41.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42. 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43. 如果世间真有这么一种状态:心灵十分充实和宁静,既不怀恋过去也不奢望将来,放任光阴的流逝而仅仅掌握现在,无匮乏之感也无享受之感,不快乐也不忧愁,既无所求也无所惧,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就可以说自己得到了幸福。

44.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45. 要记住,人之所以走入迷途,并不是由于他的无知,而是由于他自以为知。

伏尔泰(法国):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

46. 外表的美只能取悦于人的眼睛,而内在的美却能感染人的灵魂

47. 人的本能是追逐从他身边飞走的东西,却逃避追逐他的东西。

48. 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49. 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50. 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罗素(英国) :

罗素(1872年-1970年),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 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

51. 战争不决定谁对了,只决定谁留下了。

52.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53.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54.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55. 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

培根(英国)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56.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57.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58. 使人们宁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于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59.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那种人人都难以避免的一念之差,而是那种深入习俗、盘踞于人心深处的谬误与偏见。

60.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梭罗(美国):

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废奴主义及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土地勘测员。 其思想深受爱默生影响,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61. 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62.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63.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64. 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65. 从今以后,别再过你应该过的人生,去过你想过的人生吧!

胡适(中国):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66. 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67. 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从今往后,怎么收获,怎么栽。

68.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69.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70.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泰戈尔(印度):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 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71.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72.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73.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74.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75.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笛卡儿(法国):

笛卡儿(公元1596~公元1650),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解析几何的创始人。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是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76. 无法做出决策的人,或欲望过大,或觉悟不足。

77. 实在说来,没有知识的人总爱议论别人的无知,知识丰富的人却时时发现自己的无知。

78. 我思故我在

79. 怀疑是智慧的源泉。

80. 仅仅具备出色的智力是不够的,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出色地使用它

马克思(德国)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1883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并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占星学还有数学。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认为几千年以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掠夺。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曾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81.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82.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8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84. 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85. 人类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着人类永远也摆脱不了兽性。

王阳明(中国明朝):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86.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87.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8.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8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0.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庄子(中国古代):

庄子,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开宗祖师,视其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91.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9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9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94.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95.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老子(中国古代):

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96.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9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9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100.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骂自私的人的经典句子(人情薄如纸)

人情似纸张张薄,人情就像是一张张白纸,经不起折腾,更是一撕就烂,人心更是狠如狼,我们常说一个心狠的人,就像是狼狗,因为人都是自私的,在利益面前,只有自己。

只有你患难落魄了,才能品味出人情冷暖。

只有你无助时,才能看透一份感情的真假。

其实中国有很多古语都是富有智慧的,看似简单,实则背后是令人汗颜的人性现实,只有你懂了这些,才会少吃一些亏。也有很多是讲日常生活的为人处事,比如“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会吃千顿香, 乱吃一顿伤”“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腿软不同房,肉软不吃凉”“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等等。

这些俗语智慧都记录在一本书,叫做《增广贤文》,这本书是中国唯一一本记载俗语谚语的书籍,里面的经典句子真是看透了人性现实!

《增广贤文》最经典10句

1、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3、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4、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5、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6、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7、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8、人不劝不善,钟不打不鸣

9、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10、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增广贤文》中给老顾最大智慧的便是体会到了“人情薄如纸,人心狠如狼”。

什么叫人情薄如纸?

在利益面前,说散就散,在困难面前,说走就走,就像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捅就破。

什么叫人心狠如狼?

落难了不帮助你,反而落井下石,你对他真心,他却百般算计,无情翻脸。

正如《增广贤文》里说的: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意思是,人的两面性比伤人的老虎更可怕。

社会复杂,人心叵测,所以心别太软,千万不要一开始就交出自己的真心。

都说《增广贤文》里的每一句话都是先贤智慧的结晶。的确,老顾我看完之后也是恍然大悟,里面一句句俗语看似简单,看似露骨,但细细品味,似乎揭开了人类的面纱!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里的“增广”就是《增广贤文》,而“幼学”是指《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的内容十分广泛,从为人处世、礼仪道德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其中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里面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闲暇的时间,下班坐车或者睡前,都可以读一下《增广贤文》,充分的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还能增长见识与智慧,岂不是一举两得。

现在购买,还送一本《道德经》!

白岩松多次讲到了道德经对他人生产生的感悟,在前四十多年里,影响白岩松人生的有四本书:《新华字典》、《朦胧诗选》、《曾国藩传》与《道德经》。

闲暇时间读一读,学点智慧,就能让你少吃亏,少走弯路!

人真的不能太老实,不长点心眼,就会被别人欺负!

《增广贤文》+《道德经》,两本仅需48元,让自己拥有人生大智慧!还能代代相传!

【送道德经】增广贤文正版包邮全集 中华国学原文注释译文故事

¥48

购买

女人敢素颜的经典句子(当年素面朝天要多纯洁就有多纯洁)

导读:“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是我太笨还是太认真,幻想和你过一生。”这首《城府》在刚发布就到达巅峰,那个时候最热的词叫“早恋”,所以,这首歌能火就没有太让人意外的。许嵩,一个名字就透着高雅的歌手,集演唱、作词、作曲于一身的音乐天才。

许嵩

身为一名歌手,许嵩有一个最令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定位好了自己的受众,不是贪多的想要全部人都喜欢他的曲风,所以,他给自己的粉丝最大的回报就是“听他的歌永远不收费”,因为他出道时的粉丝基本都是一些未成年人。


听过他的歌的人都会被他欢快的音乐节奏带动,因为这批粉丝,本是未成年时代的少年少女,不会过于欣赏太深沉的歌,如果让一个未成年去听李宗盛的《山丘》,恐怕最后会听得云里雾里。

许嵩

他在唱90后的歌

90后,一个到现在最大30岁的群体,放在许嵩事业开始起色那年,应该也就是2023年,大部分还是初中和高中生。

家里经济条件根本不允许孩子为了听歌还要花上几块钱去开会员,续个钻之类,所以,许嵩开放了自己的所有音乐,只不过是想让自己的粉丝不至于到连他的歌都无法听的地步。但也正是这样,如今他的粉丝已经长大,那些年他们没有交的“会员费”都成了许嵩现在成功的表现。

2023年到2023年间,许嵩举办了共14次演唱会,场场都是一票难求。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黄牛在作怪,可大家想想,许嵩的名气大吗?超过张杰,超过薛之谦等人了吗?

许嵩

并没有。所以,黄牛炒作的必要性根本不高,甚至可能最后赔本,这样的买卖我想黄牛并不会去做。周杰伦一票难求我们可以理解,刘德华一票难求那是必然,陈奕迅的演唱会也是场场爆满。那是什么让许嵩的演唱会能有如此景象?

说到底,还是粉丝的力量。

我们就以90后到00后为界限,许嵩的音乐陪伴了这一代人的成长,收益的群体是多庞大。现在,只不过到了他的粉丝开始支撑他的事业的时候,如今,许嵩也不小了,到2023年他已经34岁,可他的歌和他的粉丝却依然年轻。

许嵩

《素颜》赏析

2023年6月8日,坐标武汉光谷国际网球中心。

这是许嵩演艺生涯的第十一场个人演唱会,相信这一天发生的那幕万人合唱《素颜》震撼到了许多喜欢他的人。也许他的粉丝免费听了他10年的歌,可我想他一定欣慰了,因为他的歌曲真正的征服了这些花钱来为他鼓掌的粉丝们。

《素颜》这首歌,唱出来的不仅仅是对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外表包装的现象,更是唱出了有些人哪怕不化妆,也回不到当初的模样。

如果再看你一眼是否还会有感觉当年素面朝天要多纯洁就有多纯洁

我想这首歌就是许嵩给90后最好的人生戒言,他在诉说人们追求外表美貌的同时,更是在告诉每个90后其实人真正美的不是靠那华丽的衣服还有精致的妆容打扮出的模样,而是不管经历过这个社会多少黑暗,都始终保持自己的那个真诚的心。

许嵩

如果再看你一眼是否还会有感觉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葬在昨天

确实有很多人在被城市或者繁华给洗礼以后,开始蒙蔽自己的内心,他们一味的追求的不再是最初那真实的理想。所以,许嵩用这“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葬在昨天”来唱出那初心难回的局面,曾经不管是爱情还是理想,我们都保持着纯洁的思想去对待,可如今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这首歌里,“当年素面朝天要多纯洁就有多纯洁”与“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成了人生最真实的写照。

许嵩的音乐特色

许嵩的歌是为90后而作,所以,他的音乐是特色也是这代人最喜欢的曲风。我们纵观他的所有音乐,主要有中国风、可爱型,然后还有RAP和R&B四种风格。

中国风在周杰伦之后掀起热潮,许嵩的《清明雨上》、《断桥残雪》都是鲜明的中国风音乐,歌曲听起来通而不俗,雅而不浮的伤感韵味,让人沉醉其中。

许嵩

而可爱型的音乐应该是他的一种自我突破,毕竟他把受众定义在了90后,那符合90后的风格肯定更容易被接受。

他真正厉害的是用快节奏把情歌写得那般悲伤,《玫瑰花的葬礼》算是一首节奏十分欢快的歌曲,可这首歌唱的悲伤却是那般沉重,还有他的《城府》、《叹服》等许多歌,都是他用上了自己的真情去演绎出的精彩。

我眼里的许嵩

记得,那是我读初中的时候,第一次听《城府》这首歌,感觉唱的含义好贴切,一个骗和一个被骗的爱情故事在身边总有发生,就好像预测到了我们身边发生的事。

继《城府》之后,《灰色头像》的出现,真的把那个年代我们每天盯着QQ,看自己喜欢的那个人是不是上线给唱的有模有样。“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问候”,多少人被这一句掳获了心,QQ的“隐身”让这个可爱的小企鹅变成了灰色,我们没日没夜的在守,不就是在守着是不是某天这个“灰色头像”跳动,聊天框中出现那个人的问候。

许嵩

许嵩的音乐,慢慢的俘虏了我们这批90后的心,不管是他的哪一首歌,都好像在说我们的故事,而这么久,他的歌还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后记:虽然许嵩已经34岁,但至今没有女朋友,大家都说是他还没有放下过去的那个人。可我想,许嵩不是没有放下,而是他明白了自己到底在找寻什么,感情不怕的就是说没有这个人,而是我们始终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所以,我相信许嵩可以早日找到他的幸福,也希望他可以错过所有他歌中词句的不美好,遇到他歌中词句的所有美好。

女人敢素颜的经典句子(原创首发)

淡妆素颜涵气质,眉目清秀肤如玉。

窈窕淑女精词句,手挥毫洒自成诗。

青春芳华激情致,待君相遇建家室。

天姿聪慧思维灵,倾国倾城醉臣使。

以上内容是关于汉译韩在线翻译和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题:汉译韩在线翻译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26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