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 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国学综合

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 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龙在边缘围观:℉更新时间:05-24 06:43

你现在阅读的是一篇关于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的文章,里面有丰富多彩的内容,还有给你准备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和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的精彩内容哦。

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 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 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描写荷花的好句好段、优美诗词,孩子积累摘抄,写出作文韵味十足!

好句

1.荷花开了,如同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女孩,在水中翩翩起舞。

2.荷花开了,像张开翅膀的白天鹅,真美丽 。

3.荷花开了,像婷婷玉立的妙龄女子,端庄,素雅,真美丽;

4.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5.荷花羞涩得绽放出她美丽的笑容 。

6. 粉嫩的荷花羞涩地打开了花瓣,露出它美丽的花蕊,展开了笑容。

7. 炎炎夏日下,朵朵荷花抖开了她们粉嫩的花裙 。

8. 池塘里的荷花开的很灿,一张张就像十八九岁少女的脸!

9. 池塘里的荷花在阳光中轻轻摇曳着身姿,微风拂过她温和的笑脸,美丽极了!

10. 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在夜色中舒展开她们纤细的腰肢。

11. 荷花绽放开了,就像一个舞蹈家随风飘荡跳着舞一样!

12. 荷花羞答答地露出了绯红的小脸。

13. 夏先生踏着小心翼翼的步子来到,在荷花池里开聚会,荷花小姐争相舞蹈,纷纷张开了花瓣儿。

14. 夏姑娘踩着舞步来到,惊醒了沉睡中的荷花仙子。

15. 荷花像个姑娘般羞涩地露出粉红的面颊。

16. 荷塘里的荷花骄傲地开了。

17.荷花们挨挨挤挤的,就像一群家人正在团聚,显得格外热闹、亲密。我仔细地看着它们,有的荷花花瓣雪白雪白的,显得十分清新美丽;有的荷花花瓣是粉红色的,就像一个胖娃娃红扑扑的小脸蛋,十分可爱。这真是“映日荷花别样红”呀!

18.再远一些,一朵白色而特别的荷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荷叶身后,悄悄的不让人看见,像是在跟人们捉迷藏。但是它的特别,又让它格外引人注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好段

1、莲花的环境,苦寒清冷;莲花的周遭,污泥淤积。莲花的头顶,冷水凝重;莲花的脚下,莫测泥深。而污泥,又嫉妒甚至玷污圣洁;而冷水,又挤压甚至冻裂高尚。但,莲花始终默,尽平生力驱污去浊,苦撑重负,坚守圣洁的心灵,挺住高贵的头颅。污泥,无法吞噬莲花坚定的信念;深水,无法折断莲花向上的意志。荷花,一旦跃出水面,就闪出艳丽夺目的光辉,就高举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莲之韵——韵在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莲之韵——韵在于荷叶甘于做配角的无私奉献。莲之韵——韵在于莲藕“中通外直”的豪迈直爽。莲之韵——韵在于“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坚贞与坚韧。莲之韵——韵在于“亭亭净直”的端庄大方。莲之韵——永驻我心!

3、从那以后,我每次走过荷塘,仍然要观赏荷花,不过当我不再是凝视一朵一朵的莲花和田田的莲叶构成的奇景时,我觉得,只有荷花开在莲叶中间,只有满塘莲花一齐开放,那才显得出真正的美。

4、今年夏天,听说莲花开了,我又去看莲花。来到池塘边,放眼望去,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满池的碧绿,一层又一层密密麻麻的莲叶中冒出一朵朵清新的莲花,犹如众星拱月一般,美极了。一朵朵莲花亭亭玉立,有的尽情盛开,随风起舞;有的含苞待放,却又不失优雅。看吧,有蜻蜓呢,正在半开半合的莲花上轻盈的跳着芭蕾舞,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呀!在我的身旁就有一朵盛开的莲花,凑近一看,花瓣白中带粉,粉里泛红,无比晶莹,堪称白璧无瑕,一股股淡淡的幽香若有若无,沁人心脾,看着这迷人的莲花,会令人不由自主得心生怜惜之情,使你不忍采摘。

5、池中还有那遮天盖地的荷叶。远远望去,像一把把嫩绿的小伞。有的挺立在空中,有的紧贴在水面。下雨的时候,鱼儿和小青蛙就躲藏下面避雨。紧贴在水面的茶叶,一片挨着一片,好像亲密的一家人。又像是架起一座座绿色的桥梁。蜻蜓把荷叶当成了停机场,小鱼们驾驶着自制的高极划艇在下面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也不甘示弱地在上面玩起了滑梯,真是可爱极了!

6、莲花湖的荷花多美啊!走进园门,一股清香淡雅的花香扑面而来,顺着花香望去,眼前是一株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亭亭玉立,竞相开放,粉的,红的,白的,浅红的,真是鲜艳多姿,色彩明丽。一个个浅粉色的花骨朵儿正含苞待放,引来了戏水的蜻蜓,这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花周围是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叶上,有一颗大露珠,不一会儿,微风吹来,大露珠被吹散成一颗颗小露珠了。就像露珠会分身术一样。一颗颗露珠滚动在荷叶上,真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落在了绿玉盘中。

7、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先生在《爱莲说》一文中对莲花的描写与评价。如果说这几句话是先生对莲的风韵、风骨的描写与评价,那么下面这段话则当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了,”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这就是莲。

8、莲花纤嫩娇柔,穿透重重淤泥,凸显生命的执着。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莲花始终默默无闻,尽平生力量驱除污浊,坚强不屈,扞卫圣洁的心灵,挺住高贵的身躯。它从不向罪恶低头,它永不让邪恶靠近。淤泥,无法吞噬莲花坚定的信念,无法折断莲花向上的意志。荷花,一旦跃出水面,就闪出艳丽夺目的光辉,就高举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这种高尚的品质是我们人人渴望得到的。

9、你看,那满池的莲花真是惹人喜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似乎还在沉睡;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则已经热情绽放,露出迷人的身姿。当微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莲花仙子们随着风儿羞滴滴地舞动着。那一片片飘落的花瓣,仿佛是仙女们不小心撒落的串串珠宝。那黄色的花蕊,好似女王的王冠,华贵而耀眼。

10、夏天到来了,莲长得更快了。隔几天不见,忽然一次,我发现在叶子下面竟冒出了一朵莲花来。这是一朵白色单瓣莲花。白中还透着点粉红,就像小姑娘脸上的红晕。但一点也不显妖艳。相反,却是纯洁得让人感到窒息。尽管没有了…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景物,但却别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味。

11、莲花真美!远看如霞似雪;近看,似画如诗;远看或近看,都是大千世界的生命中的一面高贵的旗帜!它不仅是一面高贵的旗帜,同时它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所有人想拥有的品质,是我们所向往的那种品质。这种品质可以让人变得更有魅力,让人更有信心。

12、荷花——花中仙子,她全身无不透着一股艺术家和舞蹈家的气质。那娇嫩雅致的花朵透着沁人心脾的清香,仿佛是一位笑颊粲然的舞蹈着的少女!那微微上弯的粉红的花瓣儿,那黄得可爱的蕊儿,丝毫不会比牧丹差!但却比牧丹朴实得多!荷叶现在变成了荷花的褶裙,在微风的吹拂下有种“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谁干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的诗情画意。

13、也许是我对莲花有特别的感情吧,我倒特别注意了“独脚莲花”这句话。细细一想,是的,莲花总是开在莲叶中间的,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才有“映日荷花别样红”。倘若真的只有一枝荷花孤零零地开着,近看形影相吊,远看踪迹全无,还有什么可爱呢!

14、莲花,它是我最欣赏的一种植物,它高尚的品质也是让我值得学习的,是我们所有人敬佩的。我时时刻刻都被它的中方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它在我的心中是最美最美的;是我心里的一大骄傲。

15、池塘中那朵朵莲花,把我和村中的孩子吸引过来,我们赶着早晨的时间来看这美景,早晨的莲叶上有无数的“小珍珠”,它们闪着银光,尽量的显现出自己的美,在早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

优美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描写花香的优美句子(细嗅花香)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

《花间集》第一首,温庭筠《菩萨蛮》

年轻时,严肃的语文老师教唐诗宋词,唐诗他最推崇杜甫,当他念到“吹我屋上三撮毛”时,竟然热泪盈眶。宋词,老师最推崇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语文老师的偏好,差一点彻底让我恨上了中国的诗词。

幸好我后来知道了:中国伟大诗歌的传统不是从杜甫辛酸的草堂开始的,而是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浪漫中萌芽的,而宋词也不是以豪放为本色,它起源于宋之前,它的第一个集子则是被我们语文老师严重鄙视的《花间集》。我不是什么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对我来说,语文老师鄙视的一定是好东西:没有淑女不读诗,不嗅花香不爱词。

花前月下有什么不好?为何一说宋词就要大江东去?吹角连营?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比我们语文老师强上天了,他就将一本薄薄的《花间集》列为他“最爱的16部古典文学”之一。

读词从“花间”开始

《菩萨蛮》刘欢曲,【唐】温庭筠词

姚贝娜演唱

实际上,在1900年发现藏于敦煌石室的《云谣集》之前,千年来《花间集》都被认为是宋词的先声,中国最早的词选集。即使有《云谣集》在前,《花间集》也可以算作是中国文人词的始祖。词以婉约为正,以花前月下的香艳词风著称的《花间集》,正是婉约之始。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醉了多少春色?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

一直以来,我都相信,词是人间最温柔、最美妙的语言。台湾诗人曾说: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再送她一首《菩萨蛮》?

但今天,无论你是否已经改名,我都要为你推荐这部《花间集》,并配上 110 幅中国最古典的传世花鸟美人图,送带给你。让你想起,在你改名玛丽之前,也曾香腮似雪,鬓云飞度……

浅斟低唱月清清,花影无端入梦来。

《花间集》是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词集,被誉为词的正宗。它是词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中国词作创作的开端。没有《花间集》,就没有后世宋词的繁荣。汇编这本书的是后蜀(五代十国之一)的赵崇祚,他收录了唐代到五代十国18位词坛领袖人物,共500首绝世好词,这些优美的词句,当年都是最流行的坊间金曲,其中的开篇就是温庭筠的《菩萨蛮》。诗人,美人,金曲、金句,温庭筠虽然一生潦倒,但他留在花间的词句,却香透千古。

柳永、苏轼都从《花间集》中获得过启发;汤显祖、曹雪芹、朱光潜乃至俞平伯、蒋勋等众多文化名人也深受其影响。94岁高龄的中国古典文学泰斗叶嘉莹先生评论:“词之有了它特殊的美感风格,是从《花间集》开始的。”

读词,要从《花间集》开始。在读词中,与尘世中的美好感情相逢!

《花间集》作品虽多描写上层贵族女子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是“古代版贵族女子图鉴”,其境界却自成高格,将阴柔之美诠释到极致。拿起《花间集》随手翻开,每首词都让你觉得美透了,也觉得心醉了。

你会陪伴一位彻夜未眠的女子,聆听落雨的“滴答、滴答”:

你会听到一位绿裙少女,对着即将离别的爱人说:

你会看见一位梦醒觉慵的女子,盼来的只是:

读到的是一篇篇优美的词,看到的却是一幅幅柔软凄美之景。

你会发现这世间的忧愁、思念和离别都被揉进了每一个字里,你的内心或多或少变得柔软起来,也获得了治愈和安慰。

《花间集》词画精装

花间词下,眉目传情

原价:98 元,现惠价:68 元

在花间沉醉不归,在画中读《花间词》,享受柔软美丽的时光。

说来也巧,中国花鸟画艺术和词同时成熟于五代,在宋代抵达巅峰。 但是,1000多年以来,从未有人把两者结合起来。古代的《花间集》是不配画的,读词全凭想象。而《花间词》和花鸟、仕女画艺术,本应有着更天然更完美的融合,使读者获得词以画传的“文学+视觉”的双重体验。

读词的过程,就是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的过程。你将一边欣赏唐伯虎的“仕女图”,一边吟诵韦庄的“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你会一边品味孙光宪的“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一边观赏郎世宁的“花鸟图”缓缓打开。

这是你值得现在拥有《花间集》的5个理由:

全书彩印,收录晚唐至现当代42位顶尖绘画艺术家共110幅花鸟、仕女经典藏品。其中包含唐伯虎、齐白石、郎世宁等古典美学大师传世之作,也包括两位帝王画家——宋徽宗和明宣宗巅峰作品。

有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汉宫春晓图》,也有号称“中国第一牡丹图”之称的《国色天香图》,更有帝王画家宋徽宗的花鸟极品《桃鸩图》......

每幅画拿出来都足以占据中国绘画史一席之地。

你收到的不仅是一幅词集,更是一部绘画集,让读者在欣赏“花间美词”的同时,品味“中国花鸟绘画艺术史”。

诗词集类古籍对于底本的选择尤其重要,因相隔千年,粗糙的校对难免会产生“误读”。

本版以宋代晁刻本、鄂州刻本为底本——这是最早也是最完善的底本——并参考汤显祖评本等几个明清刻本,耗时两年精心勘校,最大程度保证版本的还原度和精准性。

同时为了保证现代读者的可读性,我们对里面的古字词做了大量规范,帮助你通过现代汉语流畅欣赏传世古籍。

《花间集》作为当时的“情歌金曲大全”,本身就是用来随着音律而唱和的。但很多老版本都只注重对词作解释,忽略了音韵。把词句简单堆叠在一起,很难获得韵律之美。

这次我们对内文采用上下阕分段、词牌间不联排,以工整雅致、生僻字注音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你诵读的难度。

通篇全文配有简而全的注释,不会让你读不懂,也不会因为“读太懂”而破坏词原有的意境。白话译诗,这种蠢事,最煞风景。我们希望你捧起这本《花间集》不仅会被“读词”的意境打动,而且回归“词”的本原,体会更多音韵色彩之美。

这本书在装帧设计之初,就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花”的概念融入其中。

在封面中创意性融入绘画的“绢本设色”效果,即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彩绘效果。

你能在纸质的封面上看到明显纵横交错的纺织质感,触摸到区别于纸张的纺织品触感。书名为设计师手工绘制,烫印红金,用更高级的方式突显词集本应有的气质。

函套设计上,巧妙运用镂空设计,将书名置于镂空的梨花间,整体外简内雅。这是一本能够妆点你书架的书,让花间词这种阳春白雪的东西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花间集》词画精装

花间词下,眉目传情

原价:98 元,现惠价:68 元

特别提醒:要申请发票的朋友,请在下单时在留言处,留下

1.企业发票:公司名称、公司税号

2.个人发票:本人姓名

3.邮箱:方便发送电子发票给你

关于夜景的唯美句子(一读就爱上的唯美古风句子)

#知识创作人第七季##有没有唯美的古风句子与图片##唯美句子#

古人好玩,出游尽兴之处好吟诗作赋,本书作者在浪游的闲情之中,也写下了一些非常清新率真、凄艳秀灵的句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玩月色

不负清光,不负良夜

“今夜月色甚佳,即此酣卧,未免有负清光。何处得高旷之地,一玩月色,庶不虚此良夜也?”从本书作者沈复所言即可窥见,登高赏月是古人偏爱的一种风雅情怀。沈复也在书中记录了几次赏月之景,留下了以下这些描写“月色之美”的唯美句子。

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于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七夕之夜,沈复与妻子陈芸于一轩中设香烛瓜果,同拜织女星,二人相携赏月、情意绵绵。

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

“一轮”代指明月,一个“涌”字写出了乌云散去,月亮初上的惊喜之情。

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衣袖,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席地而坐,一边煮茶一边守着明月初上,周边极目可望数千里,月亮仿佛照到了心上,世间纷繁杂乱,也被皎洁的月光洗涤干净。

少焉,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蟾欲上,渔火满江矣。

“银蟾”代指月亮,在六月的太湖待月乘凉,江枫渔火,幽雅清旷。

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

时方七月,沈复与陈芸白天垂钓于绿阴深处,日落之时登山观晚霞夕照,月上梢头则对月而酌,如此悠哉的生活真是好不惬意!

但见木犀香里,一路霜林,月下长空,万籁俱寂。

此句是沈复在放鹤亭石湖看月之时所见之景,“木犀”就是桂花,木犀香里四个字写出了桂花十里飘香之意境。寂静的夜晚,伴随着清幽的月亮,闻着浓浓的桂花香,沈复与几个好友在苏州放鹤亭看月,弹琴吹笛,乐哉乐哉,直至月落霜寒,兴阑归卧。

闲情记趣

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

沈复与妻子自小相识相恋,婚后更是和好相敬,年愈久而情愈密,即使是贫困的生活,因为有情调的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扶持,也过得有滋有味。

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

中秋之日,沈复携陈芸至沧浪亭(苏州)游玩,喝茶赏月,十分尽兴,陈芸深深爱上了沧浪亭之景,在以后的日子里也时常想念。

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夫妻二人坐船至吴江,挽手登船,执绢扇,披罗衫,吃西瓜,续上了之前在沧浪亭赏月的风流事。

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

自别沧浪亭,梦魂长绕,于是两人租赁一老妪的小屋避暑,小屋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野趣,这就是陈芸希望与丈夫沈复在此布衣菜饭、度过余生的小院子。

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陈芸聪慧过人,是一个会过日子的贤妻。某日,当沈复苦于不能去苏州南园对花热饮看菜花时,陈芸想出了雇用卖馄饨小贩的锅灶,携砂罐煎茶的主意。于是,第二天,一行人来到南园,对花热饮,畅快游乐,自得于林皋之间。“遍地黄金”代指油菜花,“青衫”指男子,“红袖”指女子,在赏花好时节,游人纷纷,对沈复一行的奇思妙想羡慕不已,而这都归功于陈芸的生活巧思。

各地浪游

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

沈复好游览山水,即使是在人生失意的坎坷之时,也不忘观察身边的景色,在书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将之归纳于一起,记为山水之胜。

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

沈复曾跟随教书先生到了苏州,投考于崇文书院,自然要对当地景色玩赏一番。正当夏天,一大早起来就看见了眼前的美景。

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悬崖霹雳薜荔,墙积莓苔。

这句话描写的是沈复与知己鸿干于重九日寒山登高所见山上白云精舍之景。小轩落叶萧萧,悄无人迹,不过两人不只是为登高,也是为了寻觅日后隐秘避世的地方。

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迂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茆舍,不愧隐者之居。

沈复曾在舟子的带领之下,探访了明末徐俟斋先生隐居村落,这个小村在两山夹道之中,极其优雅。

烟雨楼之镜湖之中,四岸皆绿杨,惜无多竹。有平台可远眺。渔舟星列,漠漠平波,似宜月夜。

沈复的父亲有一个朋友在嘉兴烟雨楼附近有一小楼,沈复得以参观其家。阁楼名曰“水月轩”,洁净如僧舍。

石满藤萝,凿痕全掩,古木千章,皆有参天之势。鸟啼花落,如入深山。

此句描写的是沈复游陈氏安澜园所见之景,安澜园是乾隆南巡时的行馆之一,地占百亩,重楼复阁,夹道回廊,虽是人工修建却有天然之致。

好了,今天的盘点就到这里啦,喜欢记得点赞转发关注哦!??????


注:文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感恩家人的句子(人生交际)

在己与人的人际交往中,达致真情实意、情深意浓的意境,既有自身的素养修为问题,又有对待他人的品质修养问题。作为人生的一大课题,要求人际交往的双方都要有这两方面的修为和作为。

从自身的素养上言,贵在反省自治,改过不吝,忘掉对人的怨恨;从待人的品质上言,贵在忘掉自己的功劳,谦逊谦卑,敏于报恩。只有这样,方能结成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友谊。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明]洪应明

网上,对《菜根谭》这一论说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但大都过分拘泥于字面的解释,而不能站在中华文化基因和思想融贯体系的坐标上,作以追根溯源上的诠释和理解。这样的解说,往往难以把握其中的思想真谛和精神实质,有时不免出现与本意相背的误解。我的诠释理解,仅限于学术上的探讨和心得上的交流。

这里,围绕《菜根谭》“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的思想论说,着重谈一谈功过恩怨的人生价值课题,领悟人生修为之价值意义。

从字面意义上看,说的是:自己虽然帮助过人,但是不要把这个功劳常常记挂在心上;若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却不可不反躬自省而加以改过。看到别人有恩惠于我,就不可轻易忘怀而要铭记在心;看到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则不可不忘掉而宽宏大度。

从内在价值精髓上言,旨在揭示以下这些价值问题:有功于人何以不可念?有过于人为何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为啥不可忘?人有怨于我因何不可不忘?

在人际交往的对待他人上,贵在忘记自己付出的功劳,而保持谦逊的美德;见人有恩于我,则贵在牢记不忘,敏以回报。在自身修为上,看到自己有过于人,就当改过不吝,体现贤良之品行;看到有人怨恨自己,贵在忘怀而保持大度宽厚之品德。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忘功则谦。

在人际关系上,“我有功于人”,说的是我对于他人的贡献、施与和给予。基于“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的价值准则,有功必有得,有恩必有报。从人之习情上言,我对人有所贡献、施与和给予,就要求他人对我该有相应的回馈、报答。

在对待“我有功于人”的人生态度上,会呈现不同的价值选择:或是不求恩报,或是必求回报。人的一生,若是执意于有恩必报,则己有恩于人必会对人的不予回报、回馈采取耿耿于怀的责怨,或是因人的不予回报、回馈而放弃继续给予、施恩的爱心、能为。

对于自身“我有功于人”的功为和功劳,若是十分在意和计较,就或是心性不诚的体现,亦即是没有把“有功于人”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助人为乐;或是心意不笃的反映,亦即是没有把“有功于人”作为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与人为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有功于人”,则人们方能有功于我。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的价值意旨,实是说不要把“我有功于人”的恩德、奉献和付出,常记挂在心上,念念不忘,而要保持“有若无,实若虚”(《论语·泰伯》)的谦虚态度,或是采取“功成而不名有”(《老子》)的德真之性。只有如此,方能真正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与人为善的快乐。

在人生的境界上,“有功于人”而我不自恃、自矜,方能真正体会“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的人生道理,亦即是能够体验“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尚书·大禹谟》)的人生境界。不矜骄于自己“有功于人”的功劳、恩德,方能谦虚谦恭,功为不贰,达致功德无疆,自得其乐。

人生的伟大,人格的崇高,不在于好高骛远,或者说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而主要体现在助人为乐、为社会做贡献之中。做一件好事容易,而天天做好事则难。终其一生把做好事、帮助人当作乐趣,始终秉持“我有功于人”而不求回报的纯真,便是圣贤境界的人生体验。

我有过则不可不念,改过则贤。

在人际交往或与人共事上,为人处事不可能没有失误和过错。有做了对不起人之事,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都要反躬自省,亦即是于己之过“不可不念”,自觉加以改正,弥补过错。

人的一生,既然我有过于人乃是在所不免,就要不怕有过。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过错,有意掩盖过失,甚至文过饰非,失去改过的勇气和担当。对自己的有过咎于他人之事,每每挂在心上,常常提醒警示自己,就能“不贰过”(《论语·雍也》),不再加害于人。

在对待“我有过于人”的人生态度上,也会呈现不同的价值选择:或是拒绝改过,或是知错必改。人的一生中,自身若是有过于人而拒绝道歉悔改,就是不负责任和没有担当的体现;若是知错必改而深刻反省,便是提升自我品质和增进修养的高贵行为。

对于“我有过于人”的过咎行为,若是一味地怠忽和不够认真,就或是心地不实的体现,没有把之作为完善、改进自己的一大喜事,“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或是心有不察的反映,没有把之作为改过不吝和闻过则喜等人生素养的重要修为。我于人有过则改,方能使人敬重于我,展现贤良之德。

心思上对我有过于人的“不可不念”,实是说要认真看待我之过错、失误或过咎,慎重予以看待,采取“见其过而内自讼”(《论语·公冶长》)的厚责诸己态度,或是采取“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的责任担当。只有如此,方能真正体会改过迁善的人生快乐,体验堂堂正正的光明磊落。

人生的修养,人格的培养,不仅在于积善成德、进德修业,而且在于有过则改,“不贰过”。做了对不起人之事,能够悔过自责,认真改正而及时弥补,避免犯更大的错误,实不失是人生进步、完善自己的一大智慧和品质修养。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感恩则敏。

在人际关系上,“人有恩于我”的价值意旨,主要说的是我得到他人的帮助、给予和恩惠。基于“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的价值准则,有恩必报方有恩义,重情重义。懂得感恩,记住报恩,乃是做人讲义气的重要体现和人品修养。

在看待“人有恩于我”的人生态度上,同样会呈现不同的价值选择:或是有恩不报,或是有恩必报。在人的一生中,若是见人有恩于我而不思报答,便是没有情义的体现,甚至会失去基本的道德准则。相反,若是有恩必报,便是讲究义气,懂得人生的有所担当。

一个人若是对“人有恩于我”的恩惠或恩德视若无睹,不念兹在心,就或是心有不义的体现,没有把之看作实现人生正义的道德要求,公平互惠;或是心中无礼的反映,没有把之看作“礼尚往来”的基本准则。“人有恩于我”,我回报于人,便是相互帮助和互惠共赢的人生道理。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的思想论说,主要说的是要把“人有恩于我”的付出、给予和仁爱,经常默记心中,并化作奋进的动力,勤敏做为,争取有能力予以回报、报恩。只有如此,方能真正感受互助互惠的价值,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环境。

人生的品格,人格的尊严,时常体现在日常往来的互助互惠之中。你帮我一把,我助你一回。在互助互惠、和衷共济中,方能实现共赢,达致双赢,共同提高。不懂得感恩祖国的培养,不懂得感恩同事的帮助,不懂得感恩家人的关怀,就会不知羞耻而忘恩负义,甚至背信弃义。

人怨我则不可不忘,忘怨则厚。

在人际关系上,人有怨于我,说的是人们对我的不当行为和无礼作为,或是因误解而施加于我的责怨、怨恨。基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论语·卫灵公》)的人生价值准则,只有厚责自己而薄责于人,方能忘记人们的责怨、怨恨。

从人生修为上言,“怨人不如怨己”(《文子·上德》),乃是一个需要始终秉持的人生哲理。见人有怨于我。则我必厚责己,藉由自身的修为和整改,以消除人们的责怨、怨恨。只有于人之怨的“不可不忘”,方能反思查找自身的主观原因,进而及早进行弥补,达致远怨、无怨的价值目标。

对于人生来说,有人责怨、怨恨于我,或是在所不免,也不可畏。可畏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给人造成的伤害,而刻意回避赔偿,甚至强词夺理而失去“怨己”的担当和修为。对于他人的误解和责怨,不必记在心上,就能宽容于人,彰显宽厚大度的心胸。

在对待“人有怨于我”的人生态度上,也会呈现不同的价值选择:或是以怨报怨,或是“以直报怨”(《论语·宪问》),或是“报怨以德”(《老子》)。以怨报怨,则相互伤害,而无有了结;“以直报怨”,则据理力争,合理化解;以德报怨,则不予计较,宽恕原谅。

对于“人有怨于我”的言行,若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实在是没有修养、粗野无礼的表现。反之,若是公正看待,以理服人,便是有道德修为、冷静客观的体现。一个人若是胸襟宽广,付诸宽恕谅解,便是品德高尚、器宇恢弘的反映。

心念上对人怨于我的“不可不忘”,实是说要认真反省自己给别人所造成的伤害,理解他人责怨和埋怨的正当理由。对于别人的误解和嫉妒,就要一笑了之,而不可计较。人生若能严以责己而宽以待人,方能真正体会“以德报怨”的快乐,体验“仁者寿”(《论语·雍也》)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器宇,人格的气象,往往在对待“人有怨于我”上体现、展现出来。在看待人对己的责怨上,若是出于误解就要解释清楚,不再计较,不必冤冤相报;若是出于嫉妒和忌恨,则讲明道理即可,不必上纲上线而以怨报怨;若真是自己主观原因给人带来了伤害,就要认真理解反省,尽早加以弥补,做出诚恳道歉。

善于忘记别人对自己的责怨和怨恨,既是在体现自己的人品和格局,以德报怨;又是在挽救别人,让人不在冤冤相报中受到伤害。我们只有坚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人生原则,方能达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设身处地思考别人责怨、怨恨自己的缘由,将心比心,就不会把人们怨于己身的不愿而加怨于人。

对于人生修为的自得而言,我有功于人,不可常记挂在心上。忘掉自己的功劳,就能保持谦逊、谦虚,而不为人们的无回报而烦恼,真正体验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人生乐趣和幸福。

对于人生修为的自得而言,我有过于人,不可不认真反省。在改过上知错必改,彰显贤达,方能不放过每一次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真正体验成长进步不已的人生境界。

对于人生修为的自得而言,人有恩于我,不可忘怀于心。懂得感恩,争取报恩,把之化作内心前进的动力,积极进取而建功立业,丰厚回报于人,方能感受重情重义的精神担当。

对于人生修为的自得而言,人有怨于我,不可不忘掉。善于忘却别人的仇怨、怨恨和伤害,既是一种对冤冤相报的解脱,又是拓展心境、厚重心性的进益。忘掉怨恨,方能海阔天空。

《菜根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思想精华的汇集。汇人生感悟之精粹,聚生活智慧之精妙,可谓处世立世之宝鉴,修身养心之真经。坚信“文化自信”,践行“文化自信”,就需要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文化精神,自觉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人生真谛。

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描写花香的优美句子(掬水月在手)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读一首好诗词,你会感觉诗词中的美景扑面而来,花香扑鼻而来,微风沁人心脾,读完如痴如醉,那种余韵久久不绝。

今天我就整理一些读完感觉非常棒的诗词。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 《山亭夏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欧阳修·《晚泊岳阳》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鸟鸣涧》

山深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高拱《提龙阳县青草湖》

满船清梦压星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宏《春残》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苏轼《卜算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萧萧。

——皇甫嵩《梦江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岩巳《鹊踏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月雨山前。稻花声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潦水净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

——苏轼《望江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独钓寒江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秦观《南歌子》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张先《系裙腰》

大家喜欢这些诗词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个关注。

以上内容是关于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和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的内容,小编幸苦为你编辑整理,喜欢的请点赞收藏把。

标签: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标题:荷花的花香怎么描写 描写荷花花香的优美句子

链接:http://m.zhaichaow.cn/z/1624443.html